外婆口述历史: 1950年,4个孩子的我想寻找出路
解放初期,我已经是4个孩子的母亲了。最小的不足周岁,最大的女儿才读2年级。
那时候,人们的知识比较匮乏,读过书的人很少,新中国的学校广泛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一天,李集小学的校长专程到我家,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愿意走出家庭当教书先生。
说实话,自从婚后,除了要孩子,我还真的没考虑过自己将来是否去工作,更别提做个教师。人常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旧社会走过来的女人,只想着做好家务,带好孩子就行。
其次,我那时有点看不起教书的,觉得当先生很寒酸。那时,人们把教书先生和道士、兽医并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后来的说法,我从私塾、小学、初中走过来,整个求学阶段都没感到做教师有多光荣。
所以,面对前来邀请我的那位校长,我以“孩子多、年龄小”为由,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
1950年,我们那“土改”开始。丈夫的亲娘和继母都被划为地主,一大呼啦的家业瞬间一无所有。佣人和丫鬟都获得了自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继母只剩下3间房屋,房顶还露着天。她后来又分得了八亩土地。这些土地都要靠着我们自己来耕种了。
我和丈夫从小读书,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看过耕种收打直至粮食归仓的生产过程,突然改变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不知所措。怎样摆脱生活艰难的现状呢?思来想去,我俩想到了李集小学校长的邀请,决定利用自身的一技之长,去当教书先生。
丈夫放不下脸面,所以,我出面到区公所找干部联系工作。
一大早,我把自己从头到脚整理一番,尽力让自己不像个旧派的家庭妇女。经过多方询问,我终于找到了区长,说明来意,又介绍了我和丈夫的基本情况。我说:“我们在街上看到了招教书先生的布告,想参加地方的工作。我是1937年从徐州立达女中毕业的学生,丈夫是天津的学校毕业的。我们家虽然是地主,但我俩都不是家庭经济的支配者。如今解放了,听说需要有文化的人,俺俩想参加工作,当个教书先生,你看可管?”
听了我的介绍和要求条件,区长很客气地说:“你俩一回到家,我就知道了。没‘土改’前,我不好找你们,现在‘土改’了,每个人都要自食其力,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你俩愿意参加工作,我们欢迎!我不直接分管教育,你长找分管教育的张区员办理。”
我根据区长的指点,找到张区员。他听了我简单的介绍之后,让我和丈夫各写一份自传交给他。
回到家,我像参加科举考试那样,做好写自传的准备工作。我有一点小楷字的书写基础,为此,专门跑到街上买了一小瓶墨汁和一支小毛笔。先打了草稿,然后才点横撇捺、一笔一画地认认真真抄写完毕,递交给了张区员。
自传交上十几天不见动静,我有些着急,怀疑是不是受家庭问题的牵连,不批准我们的要求。我又去区公所找张区员,这次我态度明朗地告诉他:“如果你们不要俺俩,我可以到李集或者高楼,那儿都要我俩。”
现场除了张区员,还有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的话刚一说完,那人马上说:“不能让他俩走!”
看那人表情,一脸严肃;听那人声音,斩钉截铁。
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回想着这个人“不能让他俩走”的果断语气,心里直犯嘀咕。到底为什么?不让教就拉倒,话何必说得这么硬呢?怪不得多少天没动静呢!
我六神无主,怔怔地站在那里。还没回过神,那人又冒出下面的半句话:“俺这儿缺人!”
“哎呀我的妈!”我惊叫了一声,话一出口,我自觉有点失态,马上恢复了平静。这个人真会调戏人的神经,太幽默了,一句话分两次说。他后半句说完,我悬着的心落到地上。
那时,所有能识几个字的人,只要想找工作,都十分容易。你想想,解放前,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上得起学?只因为知识分子奇缺,用人也不论成分好、成分孬,只要两厢情愿就行。
在李集,女儿的同学,一个姓张,一个姓李,都在学校读书。她们刚刚读到了五六年级,因为实在找不到教师了,政府动员她俩放弃学业,执鞭从教。张姓同学家也是地主,父亲还是被新政府镇压枪毙了的。
那时找工作,被人介绍的、毛遂自荐的、动员的,各种情况都有。在现场,干部问你有多高文化,认多少字,以后拿一份报纸念一段。不磕巴就行。像我和丈夫这样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寥寥无几。
1952年春节刚过,张区员通知我俩到区公所,接受分配工作。他指着丈夫说:“你,到大刘山小学教书。”他又指着我说:“你到张庄小学。”
没有批文,没有文字通知,全凭张区员一张嘴,我俩走上了讲台。
口述实录系列:
《风月情浓,子孙分了家业》https://www.douban.com/note/593555881/
《香荷包里装童年 榨油坊里转圈圈》 https://www.douban.com/note/594437947/
《过大年》 https://www.douban.com/note/603990603/
《私塾先生和教会牧师》 https://www.douban.com/note/595971929/
《相亲与备嫁》 https://www.douban.com/note/587983488/
《花轿到了门前》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041911/
《喜宴》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200183/
《土匪夜袭村庄》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355029/
《三叔三婶 叶落归根》 https://www.douban.com/note/591054486/
《1938年,日本兵住进了我家,头儿是田中角荣》 https://www.douban.com/note/615979138/
《财产被分,丫头翻身,没人伺候的四姑娘拒绝新社会》 https://www.douban.com/note/616170397/
《饿死的哑巴大弟》 https://www.douban.com/note/616352637/
《抗战时,传言炮弹药治疥疮,有人去拆炮弹》https://www.douban.com/note/621478518/
《新婚二嫂约我半夜采莲子,没想到……》https://www.douban.com/note/623476494/
《我们那会产妇多受罪?跪着生就算了,还要在新生儿裤裆里塞土》https://www.douban.com/note/623629830/
《日据时期丈夫被世仇追杀,国民党司令说,给钱消灾》https://www.douban.com/note/624574766/
《媳妇领回家,家里的财物就开始离奇失踪》https://www.douban.com/note/627781037/
《我在国民党中央委员家住了一星期,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https://www.douban.com/note/628068461/
《那些年,士兵们在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身边贩卖违禁品》https://www.douban.com/note/629886207/
《路边买的一碗茶水,要了我孩儿的命》https://www.douban.com/note/630123977/
《绑架》https://www.douban.com/note/633055141/
《长工,短工,地主婆》https://www.douban.com/note/634282500/
那时候,人们的知识比较匮乏,读过书的人很少,新中国的学校广泛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一天,李集小学的校长专程到我家,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是否愿意走出家庭当教书先生。
说实话,自从婚后,除了要孩子,我还真的没考虑过自己将来是否去工作,更别提做个教师。人常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旧社会走过来的女人,只想着做好家务,带好孩子就行。
其次,我那时有点看不起教书的,觉得当先生很寒酸。那时,人们把教书先生和道士、兽医并列。“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后来的说法,我从私塾、小学、初中走过来,整个求学阶段都没感到做教师有多光荣。
所以,面对前来邀请我的那位校长,我以“孩子多、年龄小”为由,婉言谢绝了他的好意。
1950年,我们那“土改”开始。丈夫的亲娘和继母都被划为地主,一大呼啦的家业瞬间一无所有。佣人和丫鬟都获得了自由,回到了自己的家中。继母只剩下3间房屋,房顶还露着天。她后来又分得了八亩土地。这些土地都要靠着我们自己来耕种了。
我和丈夫从小读书,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看过耕种收打直至粮食归仓的生产过程,突然改变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不知所措。怎样摆脱生活艰难的现状呢?思来想去,我俩想到了李集小学校长的邀请,决定利用自身的一技之长,去当教书先生。
丈夫放不下脸面,所以,我出面到区公所找干部联系工作。
一大早,我把自己从头到脚整理一番,尽力让自己不像个旧派的家庭妇女。经过多方询问,我终于找到了区长,说明来意,又介绍了我和丈夫的基本情况。我说:“我们在街上看到了招教书先生的布告,想参加地方的工作。我是1937年从徐州立达女中毕业的学生,丈夫是天津的学校毕业的。我们家虽然是地主,但我俩都不是家庭经济的支配者。如今解放了,听说需要有文化的人,俺俩想参加工作,当个教书先生,你看可管?”
听了我的介绍和要求条件,区长很客气地说:“你俩一回到家,我就知道了。没‘土改’前,我不好找你们,现在‘土改’了,每个人都要自食其力,靠着自己的双手劳动,养活自己,你俩愿意参加工作,我们欢迎!我不直接分管教育,你长找分管教育的张区员办理。”
我根据区长的指点,找到张区员。他听了我简单的介绍之后,让我和丈夫各写一份自传交给他。
回到家,我像参加科举考试那样,做好写自传的准备工作。我有一点小楷字的书写基础,为此,专门跑到街上买了一小瓶墨汁和一支小毛笔。先打了草稿,然后才点横撇捺、一笔一画地认认真真抄写完毕,递交给了张区员。
![]() |
自传交上十几天不见动静,我有些着急,怀疑是不是受家庭问题的牵连,不批准我们的要求。我又去区公所找张区员,这次我态度明朗地告诉他:“如果你们不要俺俩,我可以到李集或者高楼,那儿都要我俩。”
现场除了张区员,还有一个我不认识的人。我的话刚一说完,那人马上说:“不能让他俩走!”
看那人表情,一脸严肃;听那人声音,斩钉截铁。
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回想着这个人“不能让他俩走”的果断语气,心里直犯嘀咕。到底为什么?不让教就拉倒,话何必说得这么硬呢?怪不得多少天没动静呢!
我六神无主,怔怔地站在那里。还没回过神,那人又冒出下面的半句话:“俺这儿缺人!”
“哎呀我的妈!”我惊叫了一声,话一出口,我自觉有点失态,马上恢复了平静。这个人真会调戏人的神经,太幽默了,一句话分两次说。他后半句说完,我悬着的心落到地上。
那时,所有能识几个字的人,只要想找工作,都十分容易。你想想,解放前,有几个穷人家的孩子上得起学?只因为知识分子奇缺,用人也不论成分好、成分孬,只要两厢情愿就行。
在李集,女儿的同学,一个姓张,一个姓李,都在学校读书。她们刚刚读到了五六年级,因为实在找不到教师了,政府动员她俩放弃学业,执鞭从教。张姓同学家也是地主,父亲还是被新政府镇压枪毙了的。
那时找工作,被人介绍的、毛遂自荐的、动员的,各种情况都有。在现场,干部问你有多高文化,认多少字,以后拿一份报纸念一段。不磕巴就行。像我和丈夫这样接受过正规教育的寥寥无几。
1952年春节刚过,张区员通知我俩到区公所,接受分配工作。他指着丈夫说:“你,到大刘山小学教书。”他又指着我说:“你到张庄小学。”
没有批文,没有文字通知,全凭张区员一张嘴,我俩走上了讲台。
口述实录系列:
《风月情浓,子孙分了家业》https://www.douban.com/note/593555881/
《香荷包里装童年 榨油坊里转圈圈》 https://www.douban.com/note/594437947/
《过大年》 https://www.douban.com/note/603990603/
《私塾先生和教会牧师》 https://www.douban.com/note/595971929/
《相亲与备嫁》 https://www.douban.com/note/587983488/
《花轿到了门前》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041911/
《喜宴》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200183/
《土匪夜袭村庄》 https://www.douban.com/note/588355029/
《三叔三婶 叶落归根》 https://www.douban.com/note/591054486/
《1938年,日本兵住进了我家,头儿是田中角荣》 https://www.douban.com/note/615979138/
《财产被分,丫头翻身,没人伺候的四姑娘拒绝新社会》 https://www.douban.com/note/616170397/
《饿死的哑巴大弟》 https://www.douban.com/note/616352637/
《抗战时,传言炮弹药治疥疮,有人去拆炮弹》https://www.douban.com/note/621478518/
《新婚二嫂约我半夜采莲子,没想到……》https://www.douban.com/note/623476494/
《我们那会产妇多受罪?跪着生就算了,还要在新生儿裤裆里塞土》https://www.douban.com/note/623629830/
《日据时期丈夫被世仇追杀,国民党司令说,给钱消灾》https://www.douban.com/note/624574766/
《媳妇领回家,家里的财物就开始离奇失踪》https://www.douban.com/note/627781037/
《我在国民党中央委员家住了一星期,真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https://www.douban.com/note/628068461/
《那些年,士兵们在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主席身边贩卖违禁品》https://www.douban.com/note/629886207/
《路边买的一碗茶水,要了我孩儿的命》https://www.douban.com/note/630123977/
《绑架》https://www.douban.com/note/633055141/
《长工,短工,地主婆》https://www.douban.com/note/634282500/
ida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拥有魔法的日子 (117人喜欢)
- 一间房子里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47人喜欢)
- 跟随一个标签去找义乌人 (249人喜欢)
- AI帮我写了一个惊世骇俗的言情小说,它又嫌我违反规定 (100人喜欢)
- 怎么办,懂王和马斯克都爱上在白宫干保洁的我了 (6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