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pojun
来自: pojun (苏州) 2018-06-20 01:37:35创建   2024-02-25 13:28:40更新
来自:豆瓣广播

伊蕾梨铃的广播: #收集一切触动过你的评论#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维他命 217人喜欢
好久没上豆瓣了回来一看,好多人都不知道真空中人类应该是什么样子的。。。那就在这里大概普遍说一下吧。 认识1:太空很冷,你出去直接就冻死了。 温度这个测量单位就是原子、分子相对移动的速度罢了,太空当中的“温度”很低,但是太空当中唯一传导热能的方式是热辐射,热辐射是所有热传导方式里面最最最慢的一个方式。你在地球上感觉冷,那是因为对流传导(需要空气才行)。在太空里面你得要呆上好几个小时才能结霜。有人说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阿喆 79人喜欢
一、宇宙第一阶段 二、宇宙第二阶段 三、宇宙第三阶段 23.蜘蛛侠②英雄远征 24.黑寡妇 25.尚气与十环传奇 26.永恒族 27.蜘蛛侠③英雄无归 28. 《奇异博士2》 29.《雷神4》(2022年) 30、《黑豹2》(2022年),31、《惊奇队长2》(2022年),32、《银河护卫队3》,33、《刀锋战士》,34、《X战警》,35、《蚁人3》,36、《神奇四侠》。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惠阳刘亦菲 1058人喜欢
当我进入一种精细的觉知力时,我才意识到我在亲密关系之中的一个应激反应模式有多么叫人崩溃。 我从来都没有经历过别人的那种长时间在一起相濡以沫的感情,我的几乎每一份感情都来的极快也去的极快。我不太喜欢磨叽,不太喜欢在相互有好感的时候再试探暧昧好几个月,而对于慢热的人、或者对于感情迟迟有犹豫的人,我会在接触的过程之中就将他们剔除掉了。 我会很快的爱上一个人,但是也会很快的就不爱了。后来在接触占星的过程中,我看到我的金星是白羊座。金星主导爱情,落于白羊星座的解释是,缺乏耐心,害怕暧昧和纠缠,一旦感觉到对方的不确定,更倾向于直接放弃这段关系,骨子里并未把感情放在第一位。 然而我对于感情也是会快速厌倦的类型。我小时候对于所有事情几乎都是三分钟热度,极为聪明,什么东西几乎都是一学就会,但从来没有哪件事情是坚持到底了的。到后来的亲密关系中也是如此。太阳白羊的特质就是横冲直撞,不懂迂回战术。后来我反思,以我...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罗衣一时聚散 6797人喜欢
我是一个相信命运的人。我相信但凡可以称得上“伟大”的东西,他们的出现,大都是宿命性的。 比如,一部书,一个作者。 比如,那部叫《金瓶梅》的书,比如,那个我们永远也不可能知道真实姓名的作者(兰陵笑笑生现在已经被确认为不可能是作者),在他和他的作品出现的时候,也那个所谓封建主义的子宫中,孕育了一个“资本主义胎儿”,“资本主义萌芽”的中晚明时期,在那个时代,在市井闾巷之间,一定也弥漫着一股宿命的气息吧。 世俗都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淫书”,确实,小说里的确有大段大段的性描写,而且那种描写大都也不怎么高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飞地 473人喜欢
本文转载自飞地APP 一旦了解了一个时代诗人们之间的看不惯、较劲、矛盾、过节儿、冷眼、反目、蔑视、争吵,这个时代就不再是死一般的铁板一块,就不再是诗选目录里人名的安静排列,这个时代就活转过来,我们也就得以进入古人的当代。——西川 1979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过一个薄薄的剧本,名为《望乡诗——阿倍仲麻吕与唐代诗人》,作者为日本人依田义贤,译者的名字忘记了。那时“文革”刚结束不久,国门也刚打开不久,中日友好是一个新鲜话题。借这一契机,日本遣唐留学生、后来成为唐朝高官的阿倍仲麻吕,在去世近一千二百年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思郁 176人喜欢
带一本书远离人群》 出了本小书,是我专栏的文集,书名有点鸡汤,叫《带一本书远离人群》。这句算是正式的广告。 书出来后,当然要馈赠书友,而且,我最期待的就是书友的各种评价。昨天看到青岛的书友薛原发了条朋友圈,说他读完我的书印象,文字稍微摘录一下:“在我的印象中,思郁是符合鲁迅先生说‘不读或少读中国书’这一论调的。作为独立书评人,思郁的眼睛对中国书几乎不瞧一眼,他只盯着那些西方的孤僻、疯子、变态、同性恋……” 如果只从这本书选录的篇章看,薛原兄的印象不能说不对。书中选录的作家和文学作品,都是出自西方文学史,中国文学中的人物和作品没有一篇。再加上序言中,曹亚瑟兄开篇说他年轻时候“痴迷西方典籍,中国书一概不看”,说我虽然比他理智,但依然“快活地游弋在西方学人的理论与八卦之中”,这些文字都给人造成了类似的印象,说的我好像不读中国书似的。 这些话不能说偏见,但绝对是错觉。其实这本小书中原本是收录了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南桥 639人喜欢
走出国门,需要在对方的语境里,有响亮的名字。比如托尔金的这部作品,被译为《郭冬临的陷落》,一下子就和国内接轨了。 英文中还有很多中国化的名字,例如美国居然有范德彪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豆瓣上有人总结了很多古代人物的英文名,尤其是三国里的:夏侯惇是Sheldon, 鲁肃是Russel, 张辽是Charlie, 周瑜是Joey. 诸葛亮倒好,成了Chocolate. 中国人在国内的时候纷纷用英文名,跑到美国后反用中文名。这是为了保持证件名字统一,省得办事另费口舌。办护照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东野主人 1059人喜欢
读罢《红楼》,想来自己已然老了几岁。高中时看,最爱的是黛玉。现在这遍看完,最爱却是宝钗。 很多读者说宝钗老于世故,圆滑的很,故而不喜欢。我想可能或多或少有那么一点道理。可以要是说宝钗心地不善,存了心地想往上攀高枝,这个可真是猪油蒙心,胡说八道了。不过这也怨不得读者。林妹妹那么冰雪聪明的人,一开始不也不咋待见宝钗么。直到第45回中,两人互剖心语后,才真正成了闺蜜。黛玉有句话说的极好:
“你素日待人,固然是极好的,然我最是个多心的人,只当你心里藏奸。若不是从前日看出来,今日这话,再不对你说。” 宝钗...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Futurismus 1648人喜欢
看电影,甚至于看同一部电影,对不同人而言也是具有双重属性的。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它是“娱乐的”甚至“乏味的”,而对一小部分人来说,它又可以是有文化研究性质的,让人有所体悟的。这个现象产生的因素大致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文化积累,仅仅把某些经典看做娱乐的,一看而过,或者说是甚至乏味的看不进去,其实是因为作为观众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比如李沧东的《薄荷糖》,你要是不了解韩国近二十年间的动荡变革,你不会理解男主最后站立于火车轨道上大呼的“我要回去”。这样电影自然看得乏味,因为你没有这方面的文化历史积淀。这样的电影,类似的还有史诗片《阿拉伯的劳伦斯》,因为赞誉很高,两年前的某个夏天我找来看了,看是看了,可也没觉得也多么震撼人心,甚至可以说有些无聊,看过也就忘了。其实我很清楚,觉得无聊,不能从中得到审美感受,很大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缺乏对一战时英国及阿拉伯及劳伦斯等等这些史实的了解。说简单点,要怪就怪自己没...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豆瓣电影 6350人喜欢
下班之后,睡觉以前,让好电影与你相伴。本尼在全新英剧《梅尔罗斯》中实力演绎废柴贵公子,一人撑起整部剧。另一边,由豆瓣超高分短片改编的电影《负重前行》中,“潮爷”马丁·弗瑞曼温情诠释父爱如山。最值得推荐的影视内容,都在这里! 高分剧集 《梅尔罗斯》 没有《神探夏洛克》的日子里,卷福也没闲着。由他主演的迷你剧《梅尔罗斯》开播一集,就在豆瓣获得9.1的高分。剧中卷福饰演生于优渥之家的麦罗斯,他的坎坷一生穿起了当代英国上流社会的世故人情。本尼的演技撑起了整部剧,这个陷入在童年阴影中无法自拔的废柴贵公子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豆瓣时间 4742人喜欢
表面上看是以机器人觉醒为载体来反思人性的异化,但它的终极意义或许在于批判社会达尔文主义。 《西部世界》:曹雪芹和福楼拜的结合体 文 / 常江 对反乌托邦想象的兴趣,大约是从很多年前读《1984》开始的。 在我看来,只有勾勒出人类文明可能出现的至暗图景,我们才能真正对自己正在经历的生活有所反思,明白并非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也意识到一切看上去天真无邪的东西,背后或许有着十分幽暗的逻辑。 所以,终于一口气完整地看完了《西部世界》的第一季之后,最吸引我的东西其实并不是它丰富的信息量,或炫目的故事线,甚至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酒仙桥14号 5310人喜欢
1987年5月2日,《红楼梦》首播引起轰动。几乎家家户户都响起了《枉凝眉》的歌声。 今天是这部剧开播31周年。 30年过去了,这版《红楼梦》仍然是很多人心目中无可替代的经典之作。只要谈起红楼梦中的人物就会自然联想到电视剧中的形象,可见这些电视角色如何深入人心。尽管后来也有翻拍的新版本,但依然难以超越。 《红楼梦》 很多人小时候都在电视上反复看过这部电视剧。我第一次看的时候还很小,只懵懵懂懂被剧中的美人和古风吸引。对其中的诗文和人物遭遇却似懂非懂,又忍不住想反复去看,也许这就是一种最早的启蒙。后来...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anyboy 8058人喜欢
已刊《新京报书评周刊》2018年4月20日: https://www.douban.com/note/666392553/ 书目和配图及配图说明来自编辑同志,感谢编辑的修改提升。 五大抬杠 “杠精”,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精于抬杠的人,更确切的说,是对抬杠这门技艺纯熟到成精的人。这个词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日趋火爆,现在已经快成为运动会项目了,我有一位杠精朋友就自诩为“国家二级抬杠运动员”,豆瓣上的“杠起地球小组”成立才一个多月,就有九千多用户。可见在今日的网络上,抬杠与被抬杠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野原新之助 2477人喜欢
如果霍金被低估,我们就应当挖掘他真正的价值;如果他被神化,这个祛魅的过程就十分重要,并且必不可少。 如果在北京的地铁上随机找一个人,问他当代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是谁,答案十有八九是“霍金”。但如果把同样的问题抛给物理学家或者物理学的爱好者,结果可能完全不同:答案或许会是斯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197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电弱理论的创始人;或者是彼得·希格斯(Peter Higgs),201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希格斯场与希格斯粒子的发现者;也可能是爱德华·威腾(Edwa...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好奇心日报 3971人喜欢
本文作者: 陈莉雅 作家李敖 3 月 18日上午 10 点 59 分,因脑瘤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享寿 83 岁。 消息一出,震撼各界。但关于死亡的消息,李敖早已向各界预告。 2017 年 2 月李敖得知自己罹患脑瘤,剩余不到 3 年的生命。同年 6 月,他透过经纪人郑乃嘉公开告别...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界面文化 5084人喜欢
在今天的中国甚至全世界,关乎人类命运的重大问题不再需要文科生去思考和解决,文科沦为太平光景下的小小点缀。 作者:张之琪 微博大V、通讯专业大学老师奥卡姆剃刀日前在微博上发表的一番理科沙文主义言论,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和热议。在微博中,奥卡姆剃刀列举了在高中文科分科阶段选择理科的几点原因。首先,他认为绝大多数选择文科的人并非出于兴趣,而是由于“数理化学不明白”,因此他将高中文理分班称之为一次“智商筛选”。其次他指出,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大部分考生就会发现,相对于理科生可以报考的专业,招收文科生的专业非常...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豆瓣读书 1347人喜欢
二月最后一周,刘宇昆「丝绸朋克」开山之作《蒲公英王朝》重新演义楚汉争霸风云,谱写东方科幻史诗;《柏拉图和鸭嘴兽一起去酒吧》用美式幽默轻松讲述西方哲学简史;阿迪契《美国佬》检视当代移民者生活的激情与失意;普利策奖得主戴维·霍夫曼《寡头》详解俄罗斯后苏联时代新富阶层崛起的前因后果。 虚构类 假期归来第一周,村上春树新作《刺杀骑士团长》虚构类榜首位置依旧稳固,连续三周占据首位。著名美籍华裔科幻作家刘宇昆的长篇处女作《蒲公英王朝》首周入榜位列次席。曾因翻译《三体》《北京折叠》而为国内读者熟知的刘宇昆,其本人亦在科幻写作领域建树颇多。在这部斩获2016年轨迹奖的鸿篇巨制中,刘宇昆构建了一个由众多岛屿构成的神秘国度——达拉群岛,以充满东方色彩的瑰丽想象,重新书写了楚汉争霸传奇,开创了「丝绸朋克」(silkpunk)这一全新的科幻概念。 第三位的《月光下的旅人》,是匈牙利20世纪文学的代表人物瑟尔伯·昂...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Enjolras 1580人喜欢
在金球奖开奖之前,我以为在剧情类奖项的角逐中,《水形物语》会是最大的赢家,却没想到半路杀出个我之前并不看好的《三个广告牌》。不过好在《水形物语》最终将重磅的最佳导演奖项收入囊中,这恰恰验证了我对这部电影偏爱的原因——吉尔莫·德尔·托罗真的是一位绝...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冬惊 7552人喜欢
子女爱他人的方式,往往是对父母爱己的复制。越长大,我越发现自己的行为方式和父母有多么相似: 我从他们那里继承了好的一面,比如珍惜时间、注重效率、愿意为他人付出,但也有另人难以忍受的一面(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譬如控制欲强、总是觉得自己是对的。 我的父母都是极度自信的人,尤其是我父亲。他们曾一度认为自己都是受人尊敬的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在子女的教育上出问题。因此一旦我有哪里做的不尽人意,他们就难以掩饰失望情绪,说出诸如“养你有什么用”“你让我觉得我们的教育真是失败”这样的话语。 从很多方面来看,我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老脸 17695人喜欢
写在前面的话:没想到这篇日志居然成了热门,玩了九年多的豆瓣这是第一次,非常感谢各位。留言我基本都看了,很多都在提《大宅门》《大染坊》《走向共和》《大明宫词》《武林外传》等等,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好剧,在豆瓣几乎是神一样的地位。但我更倾向说一些少有人提及但的确很经典很好看的剧集,并给各位没看过的朋友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好东西不只局限于我们所知,艺术的美好就在于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至于有些留言提及的《空镜子》《九九归一》《家有九凤》等等,实在惭愧,这些剧我要么没看过,要么是没看全。感谢你们的提醒,我有时...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动画学术趴 1773人喜欢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动画学术趴 」,作者马小褂,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寻梦环游记》(Coco)今天(11 月 24 日)就在国内首映了。 自从 2011 年的《赛车总动员 2》开始,很多媒体都在质疑,曾经那个永远带给人惊喜的皮克斯似乎开始疲软了。《赛车总动员》系列一部接...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peachy 1916人喜欢
这部电影,有太多太多伏笔和细节暗示,所以值得看许多次,会有许多新的发现。而且有些设定,在帮助树立人物,仔细去想,是越想越有意思的,我整理了一些。 1、灵魂的使者,灵兽——小狗丹丹。 癞皮狗丹丹出场的时候又脏又傻,在画风上最大的特点就是一直耷拉着长舌头...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阿猫 26036人喜欢
你的父母亲戚,为什么喜欢插手你的婚恋? 到了一定年龄,遇见怦然心动的人,萌生想要恋爱的心情,是正常生物都具备的天然属性,相信你我都曾有过。但偏偏有一群人,对这种再自然不过的情感深恶痛绝,坚决采取死守严防的政策,甚至不惜棒打鸳鸯、从中作梗,拆散你和你的初恋情人。滑稽的是,当你从学校走向社会,不过相隔数年,他们却认为你同时具备了生理和心理的双重成熟,而且“老大不小了”,开始用与以往截然相反的态度,逼迫你朝另一头径直奔去,仿佛天堂和地狱的大门对调了个方向。其态度,无异于把自家养的鸭子赶进笼子、拿到菜市...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福桃九分饱 9798人喜欢
去菜市场买菜,如果只买半条肋排,不论南北,都会被卖菜的阿姨念叨: “就买这点啊。” “今天一个人吃饭。” “一个人还开火做饭?” “嗯……” 一个人吃饭,应该是怎样的? 普通青年叫外卖; 文艺青年叫长得比较好看的外卖; 佛系青年,家里有点什么随便吃点什么吧! 为了一个人吃饭需求的做饭,是有点奢侈的。 可是,细细一想,人生在世,总归是要一个人的,为什么不能好好取悦自己? 一个人的张岱,可以为了一杯超级牛奶,养一头奶牛,新鲜的牛奶倒入盆中静置一夜,第二天挑出丰腻的奶皮子,牛奶煮沸加入兰雪茶,变成吹气...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pojun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