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唐诺谈电子书的理想与困境(这家伙的分析太精辟了,做出版的都来看看)
写了《文字的故事》和《阅读的故事》的台湾作家唐诺,并非那种文化保守主义者。作为专业读书人的他其实期盼着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书的到来,至少可以免去每天搬书到咖啡馆写作的劳苦,但通过对阅读和出版真相的梳理,他得出的个人结论对所有砸钱进电子书市场的投资者不是什么好消息。在他看来,单一功能的阅读器会消亡,电子出版对传统出版的冲击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科技的进步并不会改变出版的本质和某些麻烦,对编辑们来说这也是个坏消息,因为他们伺候难缠作者的工夫并不会因为科技进步而减少。
作为专业读书人,您会拒斥电子书(电子阅读器)这样一种阅读形态吗?
唐诺:不一定。那些自认为认识我的人可能认为,我不用手机和电脑,所以我一定不会用电子书。其实我对它或者所有电子工具都没有任何排斥,我只是觉得使用它们麻烦。
说到书,在我们生下来的时候,书的形态就已经是那个样子了,但三千年前的书不是这样的,孔子当年用的是竹简。当年用纸来印刷书的时候,古人有没有感慨?肯定有。有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危险和灾难?也有。有些东西,发明出来后就接近完美了,并不需要太大改良,比如筷子和刀子,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现代的书籍也是这样。在我看来,现代的书籍,已经非常的轻灵。
您说不拒斥电子书,那您理想中的电子书是怎么样的?
唐诺:问我理想中的电子书——那就是所有人类的知识成果都可以藏在阅读器里——它设计得再难看我都愿意使用。我家很小,书是一个大麻烦,我对书没办法珍惜,我只留肯定会重看的书。所以我是热烈拥护电子书的人——如果电子书真的像他们描绘的那样——但我不敢那么乐观,我不相信他们会提供那样的东西。他们所描绘的电子书和真正出现的电子书,肯定有巨大的差异。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我们想要看的书,目前的电子书没办法提供,这是内容提供问题。
可是电子设备制造商告诉我们,电子书使用起来更方便,它是书未来形态的趋势。
唐诺:电子书最大的便利是储存量大、查询方便。可是电脑和网络出来之后,在阅读文本内容方面,电脑已经有了这些便利。我的意思是,电子书和电脑还需要做概念上的厘清。有人说,电子书很方便,因为旅行的时候就不需要带那么多书。我觉得很胡扯啊,旅行的时候谁会真的去阅读。我算是阅读习惯很好的人,七八天的旅行中,我最多带两本书。
其实电子书对我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好用的,比如我在咖啡馆写作,每次都要拿很多书去,非常麻烦。电子书对重度阅读者最好用,因为他需要那么多书。重度读者特别是学者最需要理想中的电子书,因为他们需要的书不太能在书店买到,查询功能对他们研究也最为有用。但大存储和检索不是普通阅读者真正需要的功能,一般人家里能展示的酒瓶都比书多,对他来说,电子书里有企鹅全套经典干什么?他需要检索干吗?换个角度讲,他们会不会因为有了电子书而去看平时他们不会看的那些书?这个逻辑就是,因为是纸质书,我没有看,但现在变成电子书了,我会去看。那只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实现这种转变,就是当下的好奇,就是刚刚把电子书拿到手的时候。一般来说这种好奇不会持续太久。
你会相信,那么大的电子产业就为了那批重度阅读者,花几百亿美元去开发满足他们的需要吗?
有许多人说,传统出版业很快就将被电子出版取代,出版社不再重要,作者内容直接交给网络,然后读者直接付费下载到电子设备中阅读。您同意吗?
唐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回过头去看看出版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书是很奇怪的产品,在它身上,不管时间空间,一个化学家和一个诗人会奇怪地在书那里汇合。我最近有个主张,在台湾书的基本款是两千本,就是说一本书能卖出两千册大概就能够保证不亏本,这是大部分书的真相。在大陆,这个基本款大概是能卖出八千至一万册的书。书目前是一个成熟、老的行业,它能带来的利润也非常平稳。一个编辑要做的不是不小心做一本畅销四十万册的书,而是知道怎么处理这个基本款,这才是这个行业的真相。我们大部分的书,特别是有文化关怀和思维深度的书,就是在这个基本款范围内。
作为编辑,你主要是处理这一类书。这个行业的无趣也在这里,你这一年做了本销售四十万册的书,可能这一年会过得不错,可是很快你又要去处理那些基本款的书。但书的好玩也是在这两千册,一个东西只有两千个人要,居然可以成立、生存。为什么书如此的自由多样?人类但凡有小小的念头,而且可能是变态罪恶的念头,在别的行业都得不到资源,但有可能会变成书。一本书的成本在台湾大概是三十万新台币,一部电影的成本最低是六千万新台币,相差两百倍。换句话说,电影不可能太自由,因为成本太大,你赔不起。可是出版社天天在做傻事出错书。所以人类大多细微的思维都可以借用书来捕捉、呈现,这是书世界最吸引我的地方。
那么这样一个产业,电子大亨们居然感兴趣,他们到底想干嘛?我不认为这些电子大亨一定是精明的。我很大的怀疑是,书的市场建立在两千名阅读者之上,而真正需要电子书的人只是那部分重度阅读者,这个市场获利那么小,他们要来干嘛?在书这个行业,编辑每天都要跟稀奇古怪的作者打交道,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怪脾气,脑袋又不清楚……一个编辑可能每天都得侍候一个作者,而最后你侍候三年都没用。这个作业系统是麻烦、琐碎的。而这本书最多也就可能卖一万本。电子书的麻烦就是出版的麻烦,出版过程中的麻烦不会因为技术先进而解决。那些电子大亨完全不知道这个真相。
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商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些问题,谷歌和苹果的那些天才不会那么笨的。
唐诺:目前电子书做得最好的当然是亚马逊,亚马逊还卖很多其他东西。中国做得最好的是盛大,它好像创造了一个奇迹,可是你要知道盛大现在也有麻烦。盛大的盈利模式是微收费,微收费意思就是,它一定要比纸质书便宜许多,它每千字几分钱。我们还听到谷歌、苹果、微软等等,他们都要进入这个电子阅读产业,像他们这样的公司会满足于此吗?如果这个电子书工具力量真的很强大,书只是这个工具中小小一环,像iPad和智能手机,阅读书只是其中一个功能。
我不相信这样一个工具如果足够强大,只会用来读书,因为书的处理非常麻烦。理想中电子书应该拥有非常大的图书量,那就要跟一个个代理人、一个个作者谈,会非常麻烦。美国比较容易,因为他们有经纪人制度。中国,大家都是光杆一个。这个你一想就知道工程非常浩大。我对这样一个商品很怀疑,因为他们不了解书这个行业。他们觉得好像可以应付,他们还没有碰到最困难的地方,也就是书的生产这个环节。他们总有一天会发现,原来书的市场这么不值得开发,它的市场这么小,这么难以拉动。我觉得他们低估了出版这个行业的复杂性。过去他们吓唬出版界,他们会对你说:你们文化人准备好了没有,新的世界要来了。你要干嘛?你要吓谁?几年前在诚品的一个活动上,老朋友詹宏志说:你们要免费提供内容出来给网络。结果是电子业老板出来说:詹先生,如果这样的话,那些创作者靠什么生活?
现阶段在台湾,一本电子书的版权价格是一万五千元新台币。对这个作者来说,又多了一万五千元新台币收入,为何不要?可是如果这个传统产业消失,电子出版取代传统、电子阅读器成为主体的时候,那没有人愿意以一万五千元新台币价格卖掉电子版权的。现在为什么一万五千元新台币,作者就愿意交出电子版权?因为在出版过程中出版社帮他支付了成本。可是如果出版社都淘汰了,电子出版替代了传统出版的时候,电子业就得支付所有的成本,否则创作不会发生。现在作者之所以愿意把电子版权以比较便宜的价格交出来,因为这是多出来的,这是作者的额外收入。对电子书最有利的部分是公共版权部分,因为几百年前有人付了钱。但公共版权的书,谁都可以去扫描,没有独占性。当电子出版主导的时候,新的生产怎么发生?新的产品怎么来?你对作者说,给你一万五千元去创作,他会说:去你的,我去捡马路。习惯电子思维的人,再聪明的人也不会理解,原来困难在这些地方,是在跟那些作者打交道上,有些困难甚至是非理性的,因为某些作者和读者都是非理性的。这不是聪明不聪明,而是思维差异。
但盛大文学好像寻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雇用作者创作,读者即时支付阅读。
唐诺:盛大现在以及将来会遇到这个问题。你叫小朋友写很容易,他们就很想写,再给他一点零用钱他更加开心。做个比方,在美国有个棒球小联盟,小联盟薪水非常低,只够吃汉堡住汽车旅馆,可是他们为什么愿意这样?因为他们有大联盟的梦。盛大就是这样,很多人愿意写,甚至愿意不要钱,盛大就是这样一个小联盟。大作家怎么办?他们愿意一千字两分钱吗?还有在这些写手中,会跑出来一两个出名的跟你谈高额条件,你该怎么办?这不是遥远的困难。盛大现在倒过头来又走了传统的路子,开始做传统出版。他们在台湾买版权买疯了。盛大到了台湾扫版权,没有分辨的习惯,因为他过去的思维就是用量,有人写就可以。做IT产业的人会受不了,他们会觉得,你们怎么这么麻烦?
所以您对电子书的未来并不乐观。
唐诺:我的悲观就是,我很希望会出现理想中的电子书,但它不会出现。Kindle目前为止是最像电子书的东西,因为它是亚马逊做的,亚马逊能提供很多电子书资源。可是目前Kindle的状况是,它是小孩在圣诞节时多了一样礼物种类,玩三天而已。所以,它必然是一个过时产品。
你Kindle书很多,但我的iPhone还有很多game啊,你说看书的人多还是玩游戏的人多?最后结局就是,书只是这些电子产品中的一环。我买那么多书干嘛,我又不看。当然你免费给我,我为什么不要。为什么iPad一上市,Kindle就那么紧张,就是因为我们的阅读真相不是这样的,没有那么多人爱读书的。不会因为你给他阅读器,他就会手不释卷啊。
当然,某些东西会从纸本书分离开。小说家原来是人类的导师、革命者、智者、预言家,又是资讯传播者,但现在很多已经分离出去。作为纸本的书,也会分离出去一些功能,比如辞书、百科全书。这个我不会抗拒,我还觉得应该鼓励。
既然如此,为什么出版社都很害怕电子阅读,都把企业转型放在未来发展的首位?
唐诺:因为他们一直在被吓。他们想要吓我们吗?可是我们并不怕。我不是不了解阅读这个行为的人,我还为阅读这个事情写过书。阅读究竟是什么?阅读会碰到的困难是什么?阅读者关心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什么?阅读者愿意接受的价格是什么,他们有时候很小气的。我们一样一样来检查。
而且这种吓唬是另一种科技福音,但现在已经没人相信福音了——“这个时代来临,你们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回忆宗教史,你就不应该感到害怕。按照他们的允诺,地球已经毁灭过好几次了。我不认为这个吓唬有用,过去一个预言要几十年后才会兑现,这就是预言为什么没有风险。现在麻烦的是,预言你要立刻兑现。像Kindle这样纯粹的电子书,可能已经是一个结束的产品。iPad是什么,它不是单一功能的阅读器。书没有资格要求一个单一功能的东西,因为它的经济结构不对称。
可是有一种集体意识认为,在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他们早就习惯了电子阅读,到时候他们就会戒掉纸质书,彻底习惯电子书了。
唐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们吹牛,因为你们做不到。还有一种是因为你们的暴烈统治,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有可能消失。因为有些阅读需求是存在的,但没有办法形成经济效益,所以会流失。在这样一个是非问题上,一定要跟你争辩,你们不应该摧毁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需要考量进步和损失之间的平衡。
此外,一个网络图书大仓库的存在是否解决了所有问题?你在网络上,必须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才能找到它。世界由某个系统组织起来,必须有人帮你来分辨,完全自由就是完全迷失。你搜索一个关键词,出来一万五千条,你最后还是要凭借自己的判断去删除垃圾信息。只完成一个大图书馆仓库还没有用,你还要帮我们编码,完成一个结构,否则我们还是没办法找到。即使一个大图书馆也没有那么简单,一个电子图书馆不是扫描就完成了。过去几百年,我们这个出版行业每天都在做什么事情啊?那些财大气粗的家伙并不知道我们这个行业的秘密,他们马上就会碰到。
我可能是全世界最希望电子书成功的人之一,但美丽的世界图书馆的梦想,很可惜依然不会完成,还得靠蚂蚁搬家的那种形态。■
(石剑峰/文 《东方早报》2010-6-13)
![]() |
唐诺 李媛 绘 |
作为专业读书人,您会拒斥电子书(电子阅读器)这样一种阅读形态吗?
唐诺:不一定。那些自认为认识我的人可能认为,我不用手机和电脑,所以我一定不会用电子书。其实我对它或者所有电子工具都没有任何排斥,我只是觉得使用它们麻烦。
说到书,在我们生下来的时候,书的形态就已经是那个样子了,但三千年前的书不是这样的,孔子当年用的是竹简。当年用纸来印刷书的时候,古人有没有感慨?肯定有。有没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危险和灾难?也有。有些东西,发明出来后就接近完美了,并不需要太大改良,比如筷子和刀子,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现代的书籍也是这样。在我看来,现代的书籍,已经非常的轻灵。
您说不拒斥电子书,那您理想中的电子书是怎么样的?
唐诺:问我理想中的电子书——那就是所有人类的知识成果都可以藏在阅读器里——它设计得再难看我都愿意使用。我家很小,书是一个大麻烦,我对书没办法珍惜,我只留肯定会重看的书。所以我是热烈拥护电子书的人——如果电子书真的像他们描绘的那样——但我不敢那么乐观,我不相信他们会提供那样的东西。他们所描绘的电子书和真正出现的电子书,肯定有巨大的差异。对于我这样的读者,我们想要看的书,目前的电子书没办法提供,这是内容提供问题。
可是电子设备制造商告诉我们,电子书使用起来更方便,它是书未来形态的趋势。
唐诺:电子书最大的便利是储存量大、查询方便。可是电脑和网络出来之后,在阅读文本内容方面,电脑已经有了这些便利。我的意思是,电子书和电脑还需要做概念上的厘清。有人说,电子书很方便,因为旅行的时候就不需要带那么多书。我觉得很胡扯啊,旅行的时候谁会真的去阅读。我算是阅读习惯很好的人,七八天的旅行中,我最多带两本书。
其实电子书对我这样的人应该是很好用的,比如我在咖啡馆写作,每次都要拿很多书去,非常麻烦。电子书对重度阅读者最好用,因为他需要那么多书。重度读者特别是学者最需要理想中的电子书,因为他们需要的书不太能在书店买到,查询功能对他们研究也最为有用。但大存储和检索不是普通阅读者真正需要的功能,一般人家里能展示的酒瓶都比书多,对他来说,电子书里有企鹅全套经典干什么?他需要检索干吗?换个角度讲,他们会不会因为有了电子书而去看平时他们不会看的那些书?这个逻辑就是,因为是纸质书,我没有看,但现在变成电子书了,我会去看。那只有一种情况可能会实现这种转变,就是当下的好奇,就是刚刚把电子书拿到手的时候。一般来说这种好奇不会持续太久。
你会相信,那么大的电子产业就为了那批重度阅读者,花几百亿美元去开发满足他们的需要吗?
有许多人说,传统出版业很快就将被电子出版取代,出版社不再重要,作者内容直接交给网络,然后读者直接付费下载到电子设备中阅读。您同意吗?
唐诺: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回过头去看看出版业到底是怎么回事。书是很奇怪的产品,在它身上,不管时间空间,一个化学家和一个诗人会奇怪地在书那里汇合。我最近有个主张,在台湾书的基本款是两千本,就是说一本书能卖出两千册大概就能够保证不亏本,这是大部分书的真相。在大陆,这个基本款大概是能卖出八千至一万册的书。书目前是一个成熟、老的行业,它能带来的利润也非常平稳。一个编辑要做的不是不小心做一本畅销四十万册的书,而是知道怎么处理这个基本款,这才是这个行业的真相。我们大部分的书,特别是有文化关怀和思维深度的书,就是在这个基本款范围内。
作为编辑,你主要是处理这一类书。这个行业的无趣也在这里,你这一年做了本销售四十万册的书,可能这一年会过得不错,可是很快你又要去处理那些基本款的书。但书的好玩也是在这两千册,一个东西只有两千个人要,居然可以成立、生存。为什么书如此的自由多样?人类但凡有小小的念头,而且可能是变态罪恶的念头,在别的行业都得不到资源,但有可能会变成书。一本书的成本在台湾大概是三十万新台币,一部电影的成本最低是六千万新台币,相差两百倍。换句话说,电影不可能太自由,因为成本太大,你赔不起。可是出版社天天在做傻事出错书。所以人类大多细微的思维都可以借用书来捕捉、呈现,这是书世界最吸引我的地方。
那么这样一个产业,电子大亨们居然感兴趣,他们到底想干嘛?我不认为这些电子大亨一定是精明的。我很大的怀疑是,书的市场建立在两千名阅读者之上,而真正需要电子书的人只是那部分重度阅读者,这个市场获利那么小,他们要来干嘛?在书这个行业,编辑每天都要跟稀奇古怪的作者打交道,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怪脾气,脑袋又不清楚……一个编辑可能每天都得侍候一个作者,而最后你侍候三年都没用。这个作业系统是麻烦、琐碎的。而这本书最多也就可能卖一万本。电子书的麻烦就是出版的麻烦,出版过程中的麻烦不会因为技术先进而解决。那些电子大亨完全不知道这个真相。
但是这些电子设备商不可能没有想到这些问题,谷歌和苹果的那些天才不会那么笨的。
唐诺:目前电子书做得最好的当然是亚马逊,亚马逊还卖很多其他东西。中国做得最好的是盛大,它好像创造了一个奇迹,可是你要知道盛大现在也有麻烦。盛大的盈利模式是微收费,微收费意思就是,它一定要比纸质书便宜许多,它每千字几分钱。我们还听到谷歌、苹果、微软等等,他们都要进入这个电子阅读产业,像他们这样的公司会满足于此吗?如果这个电子书工具力量真的很强大,书只是这个工具中小小一环,像iPad和智能手机,阅读书只是其中一个功能。
我不相信这样一个工具如果足够强大,只会用来读书,因为书的处理非常麻烦。理想中电子书应该拥有非常大的图书量,那就要跟一个个代理人、一个个作者谈,会非常麻烦。美国比较容易,因为他们有经纪人制度。中国,大家都是光杆一个。这个你一想就知道工程非常浩大。我对这样一个商品很怀疑,因为他们不了解书这个行业。他们觉得好像可以应付,他们还没有碰到最困难的地方,也就是书的生产这个环节。他们总有一天会发现,原来书的市场这么不值得开发,它的市场这么小,这么难以拉动。我觉得他们低估了出版这个行业的复杂性。过去他们吓唬出版界,他们会对你说:你们文化人准备好了没有,新的世界要来了。你要干嘛?你要吓谁?几年前在诚品的一个活动上,老朋友詹宏志说:你们要免费提供内容出来给网络。结果是电子业老板出来说:詹先生,如果这样的话,那些创作者靠什么生活?
现阶段在台湾,一本电子书的版权价格是一万五千元新台币。对这个作者来说,又多了一万五千元新台币收入,为何不要?可是如果这个传统产业消失,电子出版取代传统、电子阅读器成为主体的时候,那没有人愿意以一万五千元新台币价格卖掉电子版权的。现在为什么一万五千元新台币,作者就愿意交出电子版权?因为在出版过程中出版社帮他支付了成本。可是如果出版社都淘汰了,电子出版替代了传统出版的时候,电子业就得支付所有的成本,否则创作不会发生。现在作者之所以愿意把电子版权以比较便宜的价格交出来,因为这是多出来的,这是作者的额外收入。对电子书最有利的部分是公共版权部分,因为几百年前有人付了钱。但公共版权的书,谁都可以去扫描,没有独占性。当电子出版主导的时候,新的生产怎么发生?新的产品怎么来?你对作者说,给你一万五千元去创作,他会说:去你的,我去捡马路。习惯电子思维的人,再聪明的人也不会理解,原来困难在这些地方,是在跟那些作者打交道上,有些困难甚至是非理性的,因为某些作者和读者都是非理性的。这不是聪明不聪明,而是思维差异。
但盛大文学好像寻找到了另外一条道路,雇用作者创作,读者即时支付阅读。
唐诺:盛大现在以及将来会遇到这个问题。你叫小朋友写很容易,他们就很想写,再给他一点零用钱他更加开心。做个比方,在美国有个棒球小联盟,小联盟薪水非常低,只够吃汉堡住汽车旅馆,可是他们为什么愿意这样?因为他们有大联盟的梦。盛大就是这样,很多人愿意写,甚至愿意不要钱,盛大就是这样一个小联盟。大作家怎么办?他们愿意一千字两分钱吗?还有在这些写手中,会跑出来一两个出名的跟你谈高额条件,你该怎么办?这不是遥远的困难。盛大现在倒过头来又走了传统的路子,开始做传统出版。他们在台湾买版权买疯了。盛大到了台湾扫版权,没有分辨的习惯,因为他过去的思维就是用量,有人写就可以。做IT产业的人会受不了,他们会觉得,你们怎么这么麻烦?
所以您对电子书的未来并不乐观。
唐诺:我的悲观就是,我很希望会出现理想中的电子书,但它不会出现。Kindle目前为止是最像电子书的东西,因为它是亚马逊做的,亚马逊能提供很多电子书资源。可是目前Kindle的状况是,它是小孩在圣诞节时多了一样礼物种类,玩三天而已。所以,它必然是一个过时产品。
你Kindle书很多,但我的iPhone还有很多game啊,你说看书的人多还是玩游戏的人多?最后结局就是,书只是这些电子产品中的一环。我买那么多书干嘛,我又不看。当然你免费给我,我为什么不要。为什么iPad一上市,Kindle就那么紧张,就是因为我们的阅读真相不是这样的,没有那么多人爱读书的。不会因为你给他阅读器,他就会手不释卷啊。
当然,某些东西会从纸本书分离开。小说家原来是人类的导师、革命者、智者、预言家,又是资讯传播者,但现在很多已经分离出去。作为纸本的书,也会分离出去一些功能,比如辞书、百科全书。这个我不会抗拒,我还觉得应该鼓励。
既然如此,为什么出版社都很害怕电子阅读,都把企业转型放在未来发展的首位?
唐诺:因为他们一直在被吓。他们想要吓我们吗?可是我们并不怕。我不是不了解阅读这个行为的人,我还为阅读这个事情写过书。阅读究竟是什么?阅读会碰到的困难是什么?阅读者关心的是什么?他们需要的是什么?阅读者愿意接受的价格是什么,他们有时候很小气的。我们一样一样来检查。
而且这种吓唬是另一种科技福音,但现在已经没人相信福音了——“这个时代来临,你们应该怎么样怎么样。”回忆宗教史,你就不应该感到害怕。按照他们的允诺,地球已经毁灭过好几次了。我不认为这个吓唬有用,过去一个预言要几十年后才会兑现,这就是预言为什么没有风险。现在麻烦的是,预言你要立刻兑现。像Kindle这样纯粹的电子书,可能已经是一个结束的产品。iPad是什么,它不是单一功能的阅读器。书没有资格要求一个单一功能的东西,因为它的经济结构不对称。
可是有一种集体意识认为,在下一代或者再下一代,他们早就习惯了电子阅读,到时候他们就会戒掉纸质书,彻底习惯电子书了。
唐诺: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们吹牛,因为你们做不到。还有一种是因为你们的暴烈统治,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有可能消失。因为有些阅读需求是存在的,但没有办法形成经济效益,所以会流失。在这样一个是非问题上,一定要跟你争辩,你们不应该摧毁某些有价值的东西。我们需要考量进步和损失之间的平衡。
此外,一个网络图书大仓库的存在是否解决了所有问题?你在网络上,必须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才能找到它。世界由某个系统组织起来,必须有人帮你来分辨,完全自由就是完全迷失。你搜索一个关键词,出来一万五千条,你最后还是要凭借自己的判断去删除垃圾信息。只完成一个大图书馆仓库还没有用,你还要帮我们编码,完成一个结构,否则我们还是没办法找到。即使一个大图书馆也没有那么简单,一个电子图书馆不是扫描就完成了。过去几百年,我们这个出版行业每天都在做什么事情啊?那些财大气粗的家伙并不知道我们这个行业的秘密,他们马上就会碰到。
我可能是全世界最希望电子书成功的人之一,但美丽的世界图书馆的梦想,很可惜依然不会完成,还得靠蚂蚁搬家的那种形态。■
(石剑峰/文 《东方早报》2010-6-13)
-
慎微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0 12:53:5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6 17:51:51
-
豆友215450179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5 20:47:13
-
F-ran-k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1 15:12:20
-
VelprO(24年版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5 09:46:36
-
绿芥末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06 02:14:59
-
yuh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2-05 20:22:00
-
小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5 06:31:18
-
一个人的好天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17 09:11:10
-
ananzgz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19 21:57:35
-
艾嘉嘉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04 22:52:04
-
活着 好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03 22:34:20
-
思&读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24 12:26:01
-
北路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8-23 18:24:54
-
Tachikoma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8-08 15:32:07
-
jt.rocky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21 12:55:27
-
檀香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20 19:18:56
-
R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9 00:20:17
-
刘员外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21:57:22
-
东东好读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20:52:53
-
太空小姐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19:45:00
-
浅葱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17:36:31
-
→_→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16:59:24
-
為夢而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15:54:11
-
达哒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14:44:01
-
小别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10:58:35
-
沫沫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09:15:3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08:03:30
-
番茄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7 00:38:1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3:56:2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3:38:33
-
windy1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3:37:12
-
易恒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2:35:5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1:57:24
-
orchidpoem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1:31:43
-
胖猴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1:04:50
-
wh2tsthenext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0:42:13
-
煜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0:24:00
-
梵高的耳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0:20:15
-
六樱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20:05:1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9:54:3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9:30:4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9:26:04
-
默默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9:26:03
-
xuke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9:09:19
-
Mango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9:06:58
-
happyoct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9:05:14
-
四分音符叫小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9:04:27
-
慕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58:57
-
伤心糖居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58:13
-
刘建鸿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55:34
-
思故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49:07
-
maïs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46:32
-
田园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39:16
-
✨糖柯莉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29:36
-
山谷女且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28:56
-
高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27:52
-
鱷魚飛行曹亞瑟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27:44
-
同温层轰炸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8:24:05
-
委羽拾翠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47:26
-
隐德来希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37:47
-
龍崎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28:25
-
es@se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25:40
-
掌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19:28
-
摸小鱼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19:0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19:04
-
卧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12:47
-
裸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09:51
-
广陵散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7:03:53
-
qingf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6:59:4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6:49:11
-
第五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6:38:30
-
江湖鲜有的传说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6:35:14
-
其其实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6:09:09
-
小纪 赞了这篇日记 2010-06-16 16: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