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之行
1/有一天,在布尔津,阿波忽然生病了,生烧拉肚子的,朋友们按原来的行程往喀纳斯走,我们就留在布尔津,等他们回头。布尔津是个边境小城,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相邻,大陆性北温带气候,冬天严寒,夏天干热。
但我最感到的不是白天的热,而是亮。那么亮,好像这个世界的显示屏调亮了一档,建筑和街道都特别鲜明。好在布尔津是个很整洁的小城,在这么亮的光线下,干干净净的,马路边鲜花盛开。
我们先是去了这个小城的人民医院,一个长得黑黑的小伙子医生给我们开了药。阿波每餐都在酒店餐厅里里要个西红柿鸡蛋汤喝。我们出门逛了两趟,很快熟悉起来,早餐店与夜市,居民小区与酒店,珠宝店与瓜摊,本地人的市场与游客的商店,我们还去了电影院,新华书店与咖啡馆,简直像是可以在这里长治久安。然后我们都工作起来,他写诗,我写书评。
把给柳营写的书评帖到豆瓣好给她看时,发现豆邮里有一封锦瑟的信,问我最近怎么样了,还上豆瓣吗。其实我还老上豆瓣电影,就是不怎么登陆了。豆瓣日记本来是“日记”,但后来越来越像“写东西”,一“写东西”,就难免有写得不好,写这种东西有什么意义之类的问题,反倒连好好的“日记”都不记了。但其实我又还是喜欢记东西的,微博微信都远不如豆瓣日记给我的感觉舒服(大概还是话痨,太短了无法满足自己的倾诉癖:))。锦瑟问我搬家吗,我正想着搬回来呢:))。旅途中收到朋友们的信件的心情真好啊。
2/这趟新疆之行是萧耳组织的,我跟着萧耳去了好多地方,去年去了云南,玩得可开心。她之所以愿意带上我,主要是看在沫沫的面子上,沫沫和萧耳的儿子哈哈是好朋友。带一个小男孩在路上还得管他,带两个呢,他们就自成一小世界,一起玩,不用管了。因此,哈哈和沫沫的友情,加深了我和萧耳的友情:)),然后阿波和萧耳的老公李坚,也成了朋友——小男孩作为一种原动力真是很强大呀。夏天到来时,柳营和小蔓也回国了,还有小蕾也加入了,于是我们就组成了一个九个人的大团!
路线都是萧耳定的,我估定在出发前,除了萧耳和李坚,没有人看过行程表。。大家都是这么淡定!然后,头一天我们坐飞机到了兰州。在兰州的那天晚上,我们到黄河边走了走,风很大很凉,后来韩松落来了,柳营和他和我很高兴地聊了会儿天。聊的都是很不怎么让人高兴的事。但聊得真是很高兴,真奇怪。
第二天早上我们团就爆发了一次“撕逼大战”:)。集合不准时啊不准时!打车打不到啊打不到!李坚说萧耳,萧耳说阿波,阿波说柳营。。。我因为是生物链中位置过于低端,生气值传到这里时已经比较小份了:))。最后小蕾叫到了神州专车,我们因为沫沫要用户口本换票上了第一辆,并且带上了所有人的身份证,结果这个司机走的一条是远路,第二辆车早早到了。。而他们,没有身份证去换票,汗。最后,在最后五分钟过了安检的门,大家拖着行李上了车,等我们从七号车厢走到一号车厢坐定,车已经开动了:)。
为什么要先飞到兰州,再从兰州坐车到乌鲁木齐呢?因为萧耳说:西部太大了,要坐火车慢慢穿过河西走廊,慢慢欣赏。。我们就在火车里呆了一整天:))。
3/火车经过西宁,然后是张掖,酒泉,嘉峪关,然后是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沫沫在火车上写了一小篇日记:
“草原上,白色和黑色的羊都专心地吃着青青的,鲜嫩的草,无忧无虑,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有的抬起头,也许是在看这列车和我吧!
列车开着,景色变着。现在,景色已不是草原和羊儿了,变成了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沙地。沙地上稀稀疏疏地长着几团乱糟糟的草丛。另一边的田地就不同了,一排排绿油油的庄稼整整齐齐地排成几排,在风中摇摆。
远方云雾中的高山,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草原、小羊、草丛、庄稼,还有我。“
这是车开不久的景象,但很快,窗外的风景越来越荒芜,有时成了彻底的荒原,如同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大地黧黑,闪着金属的光泽。像是科幻电影的场景。
车过张掖时我跟沫沫说:你记得看过一个电影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吗?两个孩子在草原上找爸爸的。沫沫说记得!他们在太阳下把裤子顶在头上!河西走廊的生态恶化得很厉害,牧业与农业在衰落之中,而矿业更加剧了恶化的进程。
4/晚上十点钟到达乌鲁木齐,东部与西部有大概2小时的时差,天光依然明亮。我们找了个维族馆子吃上了大盘鸡和烤羊肉串,吃着吃着,路灯亮了,星星亮了,抬头看灰蓝的天空,树叶,电线和老式居民楼的屋顶画在上面。乌鲁木齐显得守旧而温和。
5/第二天大早我们就去了可可托海,额尔齐斯河起源的地方。峡谷与神钟山对于从小在山区长大的我其实没有很大的惊喜(反而因为某种找补心理,我更喜欢辽阔的牧场)。但可可托海小镇是个很特别的小镇,后来我看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写到这里,说原来是苏联专家住的地方,后来专家们撤走了,矿区的移民也撤走了,是个渐渐被放弃的地方。但今年去的时候,因为旅游业,这里有重新繁荣起来的样子,我们住的酒店很新很大,小镇最多的还是瓜摊,饭馆和珠宝店,还有很多的街头小雕塑。的确有很多居民楼的窗户都破了,有的窗洞都被堵了,这里的冬天是非常漫长而寒冷的……
柳营像渡鸦一样喜欢宝石:)。她是带小蔓去上个厕所都能在路边小摊带块石头回来的,我们看到小蔓手里拿个东西,问:这是地瓜干吗?小蔓哈哈哈地大笑,笑得眼睛像新月,牙齿像贝壳,她长得那么好看!她说:那你们咬一口呀!:))
富蕴县盛产各种美丽矿石,我在可可托海时,看着柜台里的海蓝没有动心,回到家时却后悔了,为什么当时不买一小颗呢?可能觉得旅途很长,后来还有更好的吧?其实后来就没更好的了……没有得到的,回想过去总是更觉得闪烁美丽……我带回家的,是在额尔齐斯河的沙滩上拣的几块鹅卵石。它们都那么普通。
6/我们绕着准噶尔盆地走,然后就是开头写到的布尔津了,想不到在布尔津一住就是四个晚上。大部分的游客在傍晚时来到布尔津,第二天大早就去喀纳斯了。只有我们很安耽地住在这里,连楼下餐厅的服务员都认识了我们。沫沫随哈哈哥哥与小蔓妹妹去了喀纳斯,白哈巴和禾木。李坚发了好多小朋友们在河滩上玩得很开心的照片,沫沫写了篇日记,题目叫《郑马李河》:
“在额尔齐斯河旁,多出了一条小小的支流。他就是我们的河——郑马李河。
我们的河,一开始只是一条小沟,我们把他的河床挖深,河道拓宽,把一块块沉甸甸的石头和一堆堆粘人的泥沙挑到别处去。我把又大又重的石头搬走,累得汗如雨下,还一屁股坐进了烂泥坑里。
虽然过程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成功了!做成了一条有六七米长,水流湍急,又不易干涸的支流!我们将他命名为郑马李河,因为他是三个人齐心协力挖成的!打不定有一天,郑马李河会成为长江,黄河那样的大河呢!”
哈哈。吹牛不打草稿嘛。
7/阿波和我在布尔津呆了2天,也还是去了喀纳斯。我们在当地找了辆出租车,师傅个子不高,很敦实,一路上和我们聊天。说祖上是甘肃敦煌的,爷爷那辈起就到新疆来了,在布尔津乡下,他有房子和草场。也有羊,都让别人带去牧场。女儿大学刚刚毕业,在布尔津小学当老师,儿子不肯读书,初中毕业就不读了。我跟他说不读书做别的能赚钱也一样啊。他想想说,还是读书好。
在布尔津这种地方,书读得最好的小孩,可以免费去天津北京上中学。师傅说:孩子送到乌鲁木齐,就一起到天津和北京去,火车票都不要钱!我姐姐的孩子,就上了天津五中。你说这个政策,真是好啊!这时车正过布尔津与喀纳斯之间大片的牧场,有些地方整整齐齐地盖着房子和小院。还有这个,政府给盖的,政府出的大头,不过哈萨人不肯住,他们还是喜欢上山去呀。师傅说。
我们问他哈萨克人好吗?他说很好很好的。问他想找个哈萨克儿媳妇吗?他大笑起来,说哈萨克人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过日子,钱一定要花光。就算在机关工作的哈萨克人,也是每个月先借钱,买这买那,发下个月工资了再还上。还有边境上的图瓦人,其实就是蒙古人,他说,爱喝酒呀!现在政府管他们了,不让他们白天喝酒。
他说前两年的旅游不行,不过今年又好起来了。前两年出事儿,大家怕嘛!他说:其实有什么好怕的!布尔津的治安好得很,我们这里连小偷都没有!
那这里的维族呢?维族要管得多,我们这里有边民证,你们的身份证,只能查到你吧,边民证一刷,家里人干啥都知道的。我们这里有南疆的,让人家回去,可人家呆了好些年了,生意也做得好好的,唉,就撵回去了。
8/喀纳斯还是不虚此行的。风景很美,我们来的时候还不大对,秋天和冬天更好看吧。这里的水是一种特别的绿,绿里加了白,莹润而宁静,山上是白桦,花楸,云杉,雪松,西伯利亚落叶松。
游客中心有一个书店叫李娟书店,还可以喝咖啡,我在买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沈苇的《新疆词典》,刘亮程的《在新疆》,书店里的段离老师给盖了个店章。——书确实是哪儿都买得到的,但在网络时代,我好像会更留恋于某种此时此地之感吧。
非常喜欢李娟。她让我想到另一个很喜欢的作家,吉米·哈利写的万物系列(万物生光辉,万物既伟大又渺小,万物有美且灵,还有一本什么),他是在传统畜牧业的尾声写苏格兰,正像李娟在游牧民族最后的夕照中写下风景,羊群,与人。她像一朵蒲公英,那么轻,又飘去过那么远的地方,用自己全部的成长,感觉和生活来经历……
9/然后我们的九人团又会合了,坐了一整天的车,从布尔津又回到乌鲁木齐。大家都没有力气看风景了,十个小时的旅程,我睡了七八个小时。因为之前一个晚上和阿波吵架了,我的天呐!吵到深夜三点还是四点?然后六点就起床。身为悲摧的汉族人,我们不喝酒,不唱歌,很文明地用低音量在酒店房间里……争辩。如果要有这些谈话内容都记下来,大概相当于波兰斯基的《杀戳之神》的台词,你的感受,我的感受,你的逻辑,我的逻辑,谁的感受更重要,更优先,到底感情中需不需要逻辑,谁的逻辑更正确。
最后我的完美的逻辑终于说服了他,他的感觉大概也吐槽得差不多了。我们就挤在标间的一张床上睡了。黑暗里我们手拉着手。
吵架是个很唯心主义的事情,但事实上,原因中更多的是唯物的。比如房间有几张床啊,沫沫有没有和我们在一起啊。之类的。
10/到了乌鲁木齐,诗人沈苇请我们在一个锡伯族餐厅吃了顿大餐。最好吃的是馕坑烤肉。沈苇和阿波是同乡,湖州练市,阿波在练市镇下的花林村。他问起我们再下来的行程,我们说去吐鲁蕃。他说吐鲁蕃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叫吐峪沟。那里既有丝路时期的千佛洞,又有伊斯兰教的一个著名的大麻扎,被称为小麦加。到那里朝圣七次,就相当于去了一次麦加,可以在名字里加上一个称号。
他的诗集《博格达信札》的第一篇就是《吐峪沟》,还当场背诵给我们听:
峪谷中的村庄。山坡上是一片墓地
村庄一年年缩小,墓地一天天变大
村庄在低处,在浓荫中
墓地在高处,在烈日下
村民们在葡萄园中采摘、忙碌
当他们抬头时,就从死者那里获得
俯视自己的一个角度,一双眼睛
11/第二天我们就在诗歌的指引下去吐峪沟了。从火焰山的一个峡谷进入,火焰山本身就是一个很震慑人的地方,当天的温度有四十几度吧,那山寸草不生,红赭骇人,岩石上的纹路真的像一簇簇火焰。过千佛洞时,我们站在峡谷边上,探头下去看峡谷对面山壁上的洞窟,地面温度只怕有七八十度,但在高温与异象中,人会变得特别亢奋,平时承受不了的艰苦也就迷茫地经历了。
我们正午时穿行在村庄的小巷子间,村庄真的很小,人也很少,没有游客,物质是非常贫乏的,然而背负着如此绵远而深重的文化与宗教内容。过一座小桥时,桥头有一张简陋的的小床,毡布卷起来,上面压着一块砖,大概太热了,有人晚上就在这桥头睡吧。桥下黄浊的水流过,流量很小。
12/最后去的是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虽然一路炎热之极,但运气实在也很好,路上的小饭店的抓饭和汤都很好吃,到高昌故城时,一个吐鲁地文化局的人给我们做的解说,他讲得很好。
在交河故城,因为天气太热,走到中央大塔与大佛寺的游人很少。然而不管多么热,走在大佛寺的遗迹中依然有一种庄严与安宁之感。沿途的世俗建筑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大佛寺有一种抽象的结构塔,广场,大殿,回廊,即使没有佛像,依然是一个结界,有一种气场。在这种气场中,人似乎真的能进入一种超脱与欣喜的状态。
这是我的感受,沫沫的日记是这么写的:
“交河故城是沙漠里的城邦,全部是生土建成的。我们走过国王的宫殿,来到了大佛寺。
佛寺里静悄悄的,除了我和爸爸妈妈,一个人也没有。寺院的四周,都是厚实的墙壁。隐隐约约还能看出一点壁刻的痕迹。中央有一座佛塔,面面刻着6尊佛像,有些已经看不清,还有两三尊留下了一点痕迹。佛像虽已残破,仍然像一千年前那样透着佛的威严。我感觉,人与佛的感应,就是由佛像来完成的。无论他是多么古老,多么残破,甚至化为尘埃,你也能感觉到。正是这样,所有人一旦来这,就会安静下来,虔诚地敬拜,无论佛像还在不在。
交河故城后的高昌故城,也盛行佛教。高壮的城墙后有一座著名的讲堂。去的时候,我们遇见了一个维吾尔人,他用热瓦甫弹奏着美妙的乐曲,我们觉得非常动听。”
那个人在一堵矮墙下铺着两张小毡子,他脱了鞋坐在上面,弹一把热瓦甫,边弹边唱,他有五十岁?干瘦的脸满是皱纹,但笑容亲切。我们挤在他身边拍照,往他的小盒里放钱,吵吵闹闹的,他一直笑着。我们走的时候,他还在我们身后弹了一支曲子,弹的是《西游记》的主题曲:))。
13/最后一天,我们去看了自治区博物馆,博物馆可看的东西很多,按中国古代史的线索下来,中西交流融汇的内容很多,但几乎没有新缰伊斯兰化的内容。
我们这趟十天是很匆忙的,时间大多在车上,只在北疆走了下,小克有次花三周时间走过了南北疆。
对于新疆来说,我们这些游客,就像是风吹来的浮尘一样吧。
但我最感到的不是白天的热,而是亮。那么亮,好像这个世界的显示屏调亮了一档,建筑和街道都特别鲜明。好在布尔津是个很整洁的小城,在这么亮的光线下,干干净净的,马路边鲜花盛开。
我们先是去了这个小城的人民医院,一个长得黑黑的小伙子医生给我们开了药。阿波每餐都在酒店餐厅里里要个西红柿鸡蛋汤喝。我们出门逛了两趟,很快熟悉起来,早餐店与夜市,居民小区与酒店,珠宝店与瓜摊,本地人的市场与游客的商店,我们还去了电影院,新华书店与咖啡馆,简直像是可以在这里长治久安。然后我们都工作起来,他写诗,我写书评。
把给柳营写的书评帖到豆瓣好给她看时,发现豆邮里有一封锦瑟的信,问我最近怎么样了,还上豆瓣吗。其实我还老上豆瓣电影,就是不怎么登陆了。豆瓣日记本来是“日记”,但后来越来越像“写东西”,一“写东西”,就难免有写得不好,写这种东西有什么意义之类的问题,反倒连好好的“日记”都不记了。但其实我又还是喜欢记东西的,微博微信都远不如豆瓣日记给我的感觉舒服(大概还是话痨,太短了无法满足自己的倾诉癖:))。锦瑟问我搬家吗,我正想着搬回来呢:))。旅途中收到朋友们的信件的心情真好啊。
2/这趟新疆之行是萧耳组织的,我跟着萧耳去了好多地方,去年去了云南,玩得可开心。她之所以愿意带上我,主要是看在沫沫的面子上,沫沫和萧耳的儿子哈哈是好朋友。带一个小男孩在路上还得管他,带两个呢,他们就自成一小世界,一起玩,不用管了。因此,哈哈和沫沫的友情,加深了我和萧耳的友情:)),然后阿波和萧耳的老公李坚,也成了朋友——小男孩作为一种原动力真是很强大呀。夏天到来时,柳营和小蔓也回国了,还有小蕾也加入了,于是我们就组成了一个九个人的大团!
路线都是萧耳定的,我估定在出发前,除了萧耳和李坚,没有人看过行程表。。大家都是这么淡定!然后,头一天我们坐飞机到了兰州。在兰州的那天晚上,我们到黄河边走了走,风很大很凉,后来韩松落来了,柳营和他和我很高兴地聊了会儿天。聊的都是很不怎么让人高兴的事。但聊得真是很高兴,真奇怪。
第二天早上我们团就爆发了一次“撕逼大战”:)。集合不准时啊不准时!打车打不到啊打不到!李坚说萧耳,萧耳说阿波,阿波说柳营。。。我因为是生物链中位置过于低端,生气值传到这里时已经比较小份了:))。最后小蕾叫到了神州专车,我们因为沫沫要用户口本换票上了第一辆,并且带上了所有人的身份证,结果这个司机走的一条是远路,第二辆车早早到了。。而他们,没有身份证去换票,汗。最后,在最后五分钟过了安检的门,大家拖着行李上了车,等我们从七号车厢走到一号车厢坐定,车已经开动了:)。
为什么要先飞到兰州,再从兰州坐车到乌鲁木齐呢?因为萧耳说:西部太大了,要坐火车慢慢穿过河西走廊,慢慢欣赏。。我们就在火车里呆了一整天:))。
3/火车经过西宁,然后是张掖,酒泉,嘉峪关,然后是哈密,吐鲁番,乌鲁木齐。沫沫在火车上写了一小篇日记:
“草原上,白色和黑色的羊都专心地吃着青青的,鲜嫩的草,无忧无虑,懒洋洋地晒着太阳。有的抬起头,也许是在看这列车和我吧!
列车开着,景色变着。现在,景色已不是草原和羊儿了,变成了大片大片的农田和沙地。沙地上稀稀疏疏地长着几团乱糟糟的草丛。另一边的田地就不同了,一排排绿油油的庄稼整整齐齐地排成几排,在风中摇摆。
远方云雾中的高山,静静地看着这一切。草原、小羊、草丛、庄稼,还有我。“
这是车开不久的景象,但很快,窗外的风景越来越荒芜,有时成了彻底的荒原,如同世界尽头的冷酷仙境,大地黧黑,闪着金属的光泽。像是科幻电影的场景。
车过张掖时我跟沫沫说:你记得看过一个电影叫《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吗?两个孩子在草原上找爸爸的。沫沫说记得!他们在太阳下把裤子顶在头上!河西走廊的生态恶化得很厉害,牧业与农业在衰落之中,而矿业更加剧了恶化的进程。
4/晚上十点钟到达乌鲁木齐,东部与西部有大概2小时的时差,天光依然明亮。我们找了个维族馆子吃上了大盘鸡和烤羊肉串,吃着吃着,路灯亮了,星星亮了,抬头看灰蓝的天空,树叶,电线和老式居民楼的屋顶画在上面。乌鲁木齐显得守旧而温和。
5/第二天大早我们就去了可可托海,额尔齐斯河起源的地方。峡谷与神钟山对于从小在山区长大的我其实没有很大的惊喜(反而因为某种找补心理,我更喜欢辽阔的牧场)。但可可托海小镇是个很特别的小镇,后来我看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写到这里,说原来是苏联专家住的地方,后来专家们撤走了,矿区的移民也撤走了,是个渐渐被放弃的地方。但今年去的时候,因为旅游业,这里有重新繁荣起来的样子,我们住的酒店很新很大,小镇最多的还是瓜摊,饭馆和珠宝店,还有很多的街头小雕塑。的确有很多居民楼的窗户都破了,有的窗洞都被堵了,这里的冬天是非常漫长而寒冷的……
柳营像渡鸦一样喜欢宝石:)。她是带小蔓去上个厕所都能在路边小摊带块石头回来的,我们看到小蔓手里拿个东西,问:这是地瓜干吗?小蔓哈哈哈地大笑,笑得眼睛像新月,牙齿像贝壳,她长得那么好看!她说:那你们咬一口呀!:))
富蕴县盛产各种美丽矿石,我在可可托海时,看着柜台里的海蓝没有动心,回到家时却后悔了,为什么当时不买一小颗呢?可能觉得旅途很长,后来还有更好的吧?其实后来就没更好的了……没有得到的,回想过去总是更觉得闪烁美丽……我带回家的,是在额尔齐斯河的沙滩上拣的几块鹅卵石。它们都那么普通。
6/我们绕着准噶尔盆地走,然后就是开头写到的布尔津了,想不到在布尔津一住就是四个晚上。大部分的游客在傍晚时来到布尔津,第二天大早就去喀纳斯了。只有我们很安耽地住在这里,连楼下餐厅的服务员都认识了我们。沫沫随哈哈哥哥与小蔓妹妹去了喀纳斯,白哈巴和禾木。李坚发了好多小朋友们在河滩上玩得很开心的照片,沫沫写了篇日记,题目叫《郑马李河》:
“在额尔齐斯河旁,多出了一条小小的支流。他就是我们的河——郑马李河。
我们的河,一开始只是一条小沟,我们把他的河床挖深,河道拓宽,把一块块沉甸甸的石头和一堆堆粘人的泥沙挑到别处去。我把又大又重的石头搬走,累得汗如雨下,还一屁股坐进了烂泥坑里。
虽然过程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成功了!做成了一条有六七米长,水流湍急,又不易干涸的支流!我们将他命名为郑马李河,因为他是三个人齐心协力挖成的!打不定有一天,郑马李河会成为长江,黄河那样的大河呢!”
哈哈。吹牛不打草稿嘛。
7/阿波和我在布尔津呆了2天,也还是去了喀纳斯。我们在当地找了辆出租车,师傅个子不高,很敦实,一路上和我们聊天。说祖上是甘肃敦煌的,爷爷那辈起就到新疆来了,在布尔津乡下,他有房子和草场。也有羊,都让别人带去牧场。女儿大学刚刚毕业,在布尔津小学当老师,儿子不肯读书,初中毕业就不读了。我跟他说不读书做别的能赚钱也一样啊。他想想说,还是读书好。
在布尔津这种地方,书读得最好的小孩,可以免费去天津北京上中学。师傅说:孩子送到乌鲁木齐,就一起到天津和北京去,火车票都不要钱!我姐姐的孩子,就上了天津五中。你说这个政策,真是好啊!这时车正过布尔津与喀纳斯之间大片的牧场,有些地方整整齐齐地盖着房子和小院。还有这个,政府给盖的,政府出的大头,不过哈萨人不肯住,他们还是喜欢上山去呀。师傅说。
我们问他哈萨克人好吗?他说很好很好的。问他想找个哈萨克儿媳妇吗?他大笑起来,说哈萨克人什么都好,就是不会过日子,钱一定要花光。就算在机关工作的哈萨克人,也是每个月先借钱,买这买那,发下个月工资了再还上。还有边境上的图瓦人,其实就是蒙古人,他说,爱喝酒呀!现在政府管他们了,不让他们白天喝酒。
他说前两年的旅游不行,不过今年又好起来了。前两年出事儿,大家怕嘛!他说:其实有什么好怕的!布尔津的治安好得很,我们这里连小偷都没有!
那这里的维族呢?维族要管得多,我们这里有边民证,你们的身份证,只能查到你吧,边民证一刷,家里人干啥都知道的。我们这里有南疆的,让人家回去,可人家呆了好些年了,生意也做得好好的,唉,就撵回去了。
8/喀纳斯还是不虚此行的。风景很美,我们来的时候还不大对,秋天和冬天更好看吧。这里的水是一种特别的绿,绿里加了白,莹润而宁静,山上是白桦,花楸,云杉,雪松,西伯利亚落叶松。
游客中心有一个书店叫李娟书店,还可以喝咖啡,我在买了李娟的《阿勒泰的角落》,沈苇的《新疆词典》,刘亮程的《在新疆》,书店里的段离老师给盖了个店章。——书确实是哪儿都买得到的,但在网络时代,我好像会更留恋于某种此时此地之感吧。
非常喜欢李娟。她让我想到另一个很喜欢的作家,吉米·哈利写的万物系列(万物生光辉,万物既伟大又渺小,万物有美且灵,还有一本什么),他是在传统畜牧业的尾声写苏格兰,正像李娟在游牧民族最后的夕照中写下风景,羊群,与人。她像一朵蒲公英,那么轻,又飘去过那么远的地方,用自己全部的成长,感觉和生活来经历……
9/然后我们的九人团又会合了,坐了一整天的车,从布尔津又回到乌鲁木齐。大家都没有力气看风景了,十个小时的旅程,我睡了七八个小时。因为之前一个晚上和阿波吵架了,我的天呐!吵到深夜三点还是四点?然后六点就起床。身为悲摧的汉族人,我们不喝酒,不唱歌,很文明地用低音量在酒店房间里……争辩。如果要有这些谈话内容都记下来,大概相当于波兰斯基的《杀戳之神》的台词,你的感受,我的感受,你的逻辑,我的逻辑,谁的感受更重要,更优先,到底感情中需不需要逻辑,谁的逻辑更正确。
最后我的完美的逻辑终于说服了他,他的感觉大概也吐槽得差不多了。我们就挤在标间的一张床上睡了。黑暗里我们手拉着手。
吵架是个很唯心主义的事情,但事实上,原因中更多的是唯物的。比如房间有几张床啊,沫沫有没有和我们在一起啊。之类的。
10/到了乌鲁木齐,诗人沈苇请我们在一个锡伯族餐厅吃了顿大餐。最好吃的是馕坑烤肉。沈苇和阿波是同乡,湖州练市,阿波在练市镇下的花林村。他问起我们再下来的行程,我们说去吐鲁蕃。他说吐鲁蕃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叫吐峪沟。那里既有丝路时期的千佛洞,又有伊斯兰教的一个著名的大麻扎,被称为小麦加。到那里朝圣七次,就相当于去了一次麦加,可以在名字里加上一个称号。
他的诗集《博格达信札》的第一篇就是《吐峪沟》,还当场背诵给我们听:
峪谷中的村庄。山坡上是一片墓地
村庄一年年缩小,墓地一天天变大
村庄在低处,在浓荫中
墓地在高处,在烈日下
村民们在葡萄园中采摘、忙碌
当他们抬头时,就从死者那里获得
俯视自己的一个角度,一双眼睛
11/第二天我们就在诗歌的指引下去吐峪沟了。从火焰山的一个峡谷进入,火焰山本身就是一个很震慑人的地方,当天的温度有四十几度吧,那山寸草不生,红赭骇人,岩石上的纹路真的像一簇簇火焰。过千佛洞时,我们站在峡谷边上,探头下去看峡谷对面山壁上的洞窟,地面温度只怕有七八十度,但在高温与异象中,人会变得特别亢奋,平时承受不了的艰苦也就迷茫地经历了。
我们正午时穿行在村庄的小巷子间,村庄真的很小,人也很少,没有游客,物质是非常贫乏的,然而背负着如此绵远而深重的文化与宗教内容。过一座小桥时,桥头有一张简陋的的小床,毡布卷起来,上面压着一块砖,大概太热了,有人晚上就在这桥头睡吧。桥下黄浊的水流过,流量很小。
12/最后去的是交河故城与高昌故城。虽然一路炎热之极,但运气实在也很好,路上的小饭店的抓饭和汤都很好吃,到高昌故城时,一个吐鲁地文化局的人给我们做的解说,他讲得很好。
在交河故城,因为天气太热,走到中央大塔与大佛寺的游人很少。然而不管多么热,走在大佛寺的遗迹中依然有一种庄严与安宁之感。沿途的世俗建筑像是自然生长出来的,而大佛寺有一种抽象的结构塔,广场,大殿,回廊,即使没有佛像,依然是一个结界,有一种气场。在这种气场中,人似乎真的能进入一种超脱与欣喜的状态。
这是我的感受,沫沫的日记是这么写的:
“交河故城是沙漠里的城邦,全部是生土建成的。我们走过国王的宫殿,来到了大佛寺。
佛寺里静悄悄的,除了我和爸爸妈妈,一个人也没有。寺院的四周,都是厚实的墙壁。隐隐约约还能看出一点壁刻的痕迹。中央有一座佛塔,面面刻着6尊佛像,有些已经看不清,还有两三尊留下了一点痕迹。佛像虽已残破,仍然像一千年前那样透着佛的威严。我感觉,人与佛的感应,就是由佛像来完成的。无论他是多么古老,多么残破,甚至化为尘埃,你也能感觉到。正是这样,所有人一旦来这,就会安静下来,虔诚地敬拜,无论佛像还在不在。
交河故城后的高昌故城,也盛行佛教。高壮的城墙后有一座著名的讲堂。去的时候,我们遇见了一个维吾尔人,他用热瓦甫弹奏着美妙的乐曲,我们觉得非常动听。”
那个人在一堵矮墙下铺着两张小毡子,他脱了鞋坐在上面,弹一把热瓦甫,边弹边唱,他有五十岁?干瘦的脸满是皱纹,但笑容亲切。我们挤在他身边拍照,往他的小盒里放钱,吵吵闹闹的,他一直笑着。我们走的时候,他还在我们身后弹了一支曲子,弹的是《西游记》的主题曲:))。
13/最后一天,我们去看了自治区博物馆,博物馆可看的东西很多,按中国古代史的线索下来,中西交流融汇的内容很多,但几乎没有新缰伊斯兰化的内容。
我们这趟十天是很匆忙的,时间大多在车上,只在北疆走了下,小克有次花三周时间走过了南北疆。
对于新疆来说,我们这些游客,就像是风吹来的浮尘一样吧。
-
阿枣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26 19:36:38
-
RebelReb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4 12:25:53
-
Atltlachinoll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3 00:11:52
-
宇宙第一帅刘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4 19:29:24
-
La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2-11 01:20:13
-
JUU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22 23:46:19
-
tracy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16 21:47:22
-
19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16 19:11:18
-
奇迹本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29 02:53:30
-
吱吱作响的时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7 17:31:50
-
Manyu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7 10:12:25
-
夏粗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6 13:45:52
-
ベイリ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01 22:27:41
-
罗戎蕾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30 10:43:32
-
万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8 19:25:27
-
浮一大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7 15:54:14
-
atuar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5 01:12:10
-
哒哒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3 21:07:50
-
若荷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3 16:58:15
-
(∂ω∂)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2 02:35:25
-
青铜骑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1 15:57:18
-
di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1 12:55:57
-
开物前民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1 12:34:40
-
柳三变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1 11:14:53
-
shirl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1 11:01:58
-
安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1 08:16:48
-
All About Zh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1 08:07:01
-
霖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0 15:39:24
-
翼之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0 13:12:27
-
十字小溪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0 11:39:10
-
馬路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0 11:21:06
-
xuela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0 05:02:20
-
Milkdrome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0 03:19:32
-
Je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0 01:09:58
-
Cindy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0 00:07:19
-
绿姨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23:28:48
-
勋章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23:04:11
-
Captain Kwok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22:48:42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22:23:50
-
nono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21:59:53
-
紫领 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21:35:15
-
老曲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21:31:38
-
知味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20:15:50
-
windy1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8:26:06
-
悦笺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8:23:44
-
花椰菜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8:07:28
-
blue rav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6:36:22
-
胖土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6:23:15
-
phoenixbright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5:57:07
-
小宅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5:36:0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4:24:31
-
荒唐人的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4:19:34
-
夜晚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4:17:1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4:14:16
-
寓若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3:56:37
-
米粉侠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3:55:19
-
Deadwi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3:53:10
-
似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3:52:51
-
一嗔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3:50:02
-
小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3:49:14
-
野次馬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3:41:10
-
Simplelif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3:34:55
-
levitat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3:10:55
-
张岱的六月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2:53:47
-
林下之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2:27:21
-
阿波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10:26:10
-
我是个演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9 00:04:40
-
赳赳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21:18:19
-
住胡同的拾柒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20:15:36
-
葵小屯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9:54:21
-
瓜田李下自成蹊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9:05:21
-
Rosel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7:16:40
-
NOW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7:04:28
-
禅来缠去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6:01:04
-
Miss Cott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5:34:54
-
nokia21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4:06:31
-
水滴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59:56
-
七月不安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59:47
-
lagu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57:3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45:47
-
capta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43:02
-
allanyjh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33:27
-
不吃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11:48
-
plusthinky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10:25
-
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08:03
-
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07:40
-
W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04:27
-
桃花石上书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12:01:51
-
大脸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06:56:27
-
木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8 01:21:27
-
小爷略略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7:55:46
-
司食止止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7:53:57
-
柿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7:18:07
-
五反田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4:54:00
-
yur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2:40:37
-
哀家害喜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2:40:01
-
风行水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2:25:08
-
西西柚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2:19:00
-
默真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2:05:48
-
玛丽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17 11:4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