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周新书速递|在书籍铺成的永恒困惑之路上,你必会遇见做同一种梦的人
虚构类
*特别推荐
这是一部由众多短小的故事片段构成的小说。这些故事写到了:被信用卡的魔力迷住的乡村女孩;一只不断吃掉自己触须的章鱼;疗养院里的游客、病人和滑雪教练之间的三角恋爱故事;做了逃兵的一天;富人圈子里的赛车游戏以及这场游戏最终造成的惨剧;为了避免被处决,而在刹那间成为行刑者的情境;“我”离开故乡,来到富足又冷漠的新大陆,开始艰辛、危险又充满诱惑的生活……科辛斯基将自己真实的人生经历和想象糅合在一起,连缀起这部洞察20世纪生活启示录。小说揭示了外部环境对人的控制和异化,人与人之间危险而脆弱的关系。但在这种生存中,主人公也在发现美的完成和人与人互相理解的可能。
No.1
《突然,响起一阵敲门声》作者埃特加·凯雷特全新短篇小说集。他笔下的人物与之搏斗的,是父母和家庭、战争和游戏、烟酒和蛋糕、记忆和爱。
普照:一个伤感又好笑的马戏团炮弹飞人;一个五十岁还在啃老的窝囊儿子;一个想要重返人间的忧郁天使;几个为拯救被变成兔子的爸爸而勇敢逃跑的小女儿们;一个在房间中央供着被压成小小铁块的汽车的单身男子;一个执意要买商店收银机给儿子做生日礼物的离异男子……继续摸索着,凯雷特那颗温柔又伤痕累累的心,但也无比强大,以巧思睿智的短篇故事来涵容人世忧愁。最喜欢《白板》《天梯》《压缩汽车》《飞到月亮上又回来》。
No.2
这是一部由众多短小的故事片段构成的小说,揭示了外部环境对人的控制和异化,人与人之间危险而脆弱的关系。196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获奖作品。
喀喇阔兹大乌苏:冷冽的文字,剔除形容词和副词的叙述,但包裹着的是燃烧般炫目的体验,科辛斯基让孤独有重量,让灰调有色彩,让死亡有生命。
No.3
收录了作者K.J.帕克的八篇中短篇奇幻小说。K.J.帕克迄今出版20余篇奇幻小说,多次获得世界奇幻奖。作品风格独树一帜,风趣幽默,深受读者喜爱。
丛林宜歌:惊艳。篇与篇之间各自独立又形成互文,共享一片神奇天地和共同信仰及传说。KJ帕克热衷于以故事进行哲学探讨,尤其是善恶之混杂:善的意图导致以善之名的恶行,或者恶行(谎言、行骗、偷窃)歪打正着带来善果。封面折页介绍作者的业余爱好是打铁(!)难怪《婴儿与洗澡水》里详述如何用失蜡法铸造青铜雕像和《胜者恒强》里写铸剑过程写得那么引人入胜,非常有感染力。
No.4
以“时间龙”这个欲望与毁灭的象征为题,种种既熟悉又陌生的人类社会终极样貌,在小说家冷硬色调、怀疑一切既有价值的笔下铺展开来,呈现了“一部化繁为简的世界史缩影”。
在《时间龙》中,我们看到林燿德翻转现实,以暴力书写展演出台湾文坛与政坛之骚乱与暴力而呈现当时文化集体潜意识的同时,“被嫌恶、被践踏、被捕猎”的“梦兽族”以及白衣神州人被刺的创伤场景却不自觉地反复出现。外省人后裔的被迫缄默或是否认出身,在此施虐与受虐欲望并陈的矛盾中充分展现,此矛盾也同时揭露了八○年代末期到九○年代前半期台湾整体文化场域尚未化解的不安与内在冲突。—— 文化研究学者 刘纪蕙
No.5
小说叙事绵密,旁征博引,调用智识和绚烂的言语展现一个个带有荒诞奇幻彩色的文本时空,犹如炽烈燃烧的青春花火,绽放于难行如棘的成长歧路。
花衣云影:陆源用写诗的方式写下了这六篇小说,这些作品带有强烈的实验和先锋性质。这种跨文体的写作方式,比单纯写诗或者单纯写小说都要难得多,因为这不但要突破作者自身的写作经验,还将挑战阅读者的知识结构,审美趣味和习惯。陆源对“社会幻想小说”的命名最早见于2010年《祖先的爱情》初版代序,足见这是他一直以来自觉的文学追求。
No.6
《天路历程》被誉为英国文学中史诗般的存在,为十七世纪英国作家约翰•班扬狱中心血凝成的杰作,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不断再版,是除了《圣经》之外流传最广、翻译文字最多的书籍之一,为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们所阅读。被称为西方最伟大的三部宗教题材文学名著之一,与但丁的《神曲》、斯宾塞的《仙后》并列为世界文学中三大讽喻体作品。
No.7
墨西哥文学大师卡洛斯•富恩特斯作品集,由七篇充满魔幻色彩的奇妙故事构成。构思精巧,充满戏剧性,主人公的命运往往在结尾处陡然逆转。
流言:拉美四将虽然就文体结构,语言秩序,时间空间,生命死亡,文明野蛮冲突等都各有不同,但相同的都是那一阅读就被吸引住的文字。那诗意的文字吸引着你不停的阅读下去。7个故事都很好,大都是看到最后一个真香。埃莱娜的表里男女互换,娃娃女王祭台与微笑,旧道德里文明或野蛮以及女孩最后的随意,纯洁的心灵那些信以及死亡,捉海蛇一直以为钓海蛇,阅读的时候一直以为伊莎贝尔是捉的那个,纯情少女一朵浪花。赞。
No.8
毛姆本人最得意的自传体小说。男主角以爱慕者的身份回忆了一个美丽女人的一生,尖刻地讽刺了当代潮流文学青年,揭开大作家德里菲尔德的另一面。
珍妮的肖像:毛姆总是矜持超然,在超然里俯身投下辛辣审视,趣致剖白,当然自己也是一并被拿来磨刀自省的那个。这是他最满意的一部小说,应该是因为内有相当多的个人印记,对唯一爱过的女人苏的描摹与文圈轶闻),第二名才排到《刀锋》。仍旧是绝佳故事与连篇妙句的组成,章含之洪晃译笔(1984版重印?)封面色调也是那种明媚的蜜春桃粉,让人想起毛姆爱恋过的苏,文中一生拥有美丽微笑的罗茜,一往无前,随性本真。
No.9
本格推理大奖得主大山诚一郎的短篇小说集,包含七个短篇,几乎涵盖了所有不在场证明诡计类型。
美少女的篮子:阅读体验比《密室收藏家》更好,侦探不再是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影子,而是一个实实在在有血有肉的人。诡计也很新颖精彩,就像封面上所说的一样:破解一切不在场证明诡计,本质是看穿时间的漏洞!
No.10
自由撰稿人原田璃璃子逐个走访东京二十三个街区,寻找灵异故事和都市传说。这些传说似乎与发生在当地的命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璃璃子也有自己的秘密。
HXCHOPIN:御台场为何加御字?六本木之名何来?自己也常思考的问题,五十四层的虚荣之塔下赤穗十义士的灵魂。题材相当契合己好的作品,作者的第五部单行本,故事性欠佳。
非虚构类
*特别推荐
《阅读的故事》是专业读书人唐诺谈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一部诚恳实用的阅读辞海。以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的片段开启每一章的话题,探讨书籍和阅读的本质困境与种种迷思。十四篇文章涉及阅读的各种面向——阅读的时间、开始、代价、方式、记忆、限制、意义、困惑,等等。唐诺诚实地去正视,去描述,把自己的思考和因应解决之道提供给读者,帮助读者解决阅读途中遭遇的各种难题,并与博尔赫斯、卡尔维诺、本雅明、格雷厄姆·格林等大家共同分享探讨阅读的欣悦与困惑,以及阅读所能唤起的千般感触。唐诺以专业读书人的深度体验、博学者的广阔视野、诗性而绵密的思维路径,为读者打开阅读这个寻常行为下所未曾见的极其宽广而深邃的世界,一个充满可能性的意义之海。阅读,让我们成为移民。在书籍铺成的永恒困惑之路上,你必会遇见做同一种梦的人。
No.1
喜马拉雅资本创始人李录文集。上篇脱胎于“现代化十六讲”,作者提出了人类社会从1.0文明到3.0文明演化的思想。下篇收录了作者二十余年来的重要演讲、思考与书评。
xmm:完整而逻辑自洽的文明进化世界观,每一篇读完都有对世界理解的认知刷新。
No.2
书中收集了 世界各地二十四座不存在的岛屿的故事,这些岛先是被人发现,但后来又被证实根本不存在,有些出现在地图上长达上千年,最终又被抹去。
Blavatsky:平价版动森,认领属于你的无人岛。
No.3
伽达默尔是德国哲学家,哲学解释学集大成者。他于1960年出版的《真理与方法》一书标志着现代哲学解释学的诞生。这本传记的作者是伽达默尔最亲密的学生。
baiya:不仅是伽达默尔,不仅是解释学,也不仅是哲学本身,还有生活和我们的世界。(这两年读过最佳的思想家传记之一。)
No.4
专业读书人唐诺谈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一部诚恳实用的阅读辞海。以马尔克斯《迷宫中的将军》的片段开启每一章的话题,探讨书籍和阅读的本质困境与种种迷思。
丫几_粥:这是唐诺的自身阅读经验史,范畴私域化,不容易讨巧,但他自由真挚极谦逊,并无凸显自己得意图,只是取诸阅读世界还之阅读世界的反哺,手把手带你取抽取那条正确的线,絮絮叨叨的语言看似迷障却言之凿凿,他说希望他的书写有很多可能得岔路,让阅读者掉进不同的迷人洞窟,殊不知,掉进他这个洞窟,已经十分迷人了。
No.5
本书由摄影师罗伯特·克拉克的200多张图像和科普作者大卫·奎曼、约瑟夫·华莱士的科普文字共同构成,记录一场亿万年以来有关生物演化的神奇之旅。
晓林子悦:一本美妙的图文书。自然界的精巧演化实在酷炫,难怪从前的人坚持认为有设计师存在,而且这位设计师只能是上帝。尽管科学已经验证,假使有钟表匠,也只能是“盲眼钟表匠”。可是,看到P151那幅枯叶蝶,我真的唯有赞叹了,这经脉、这色泽、这熠熠如宝石的头部,漂亮得像艺术品,像身着绿衫的少女,是怎么能长成这样的啊!
No.6
伟大的抄本是欧洲文明和历史中隐秘的星。本书探访了十二份精美的欧洲中世纪泥金装饰手抄本,是一场深入中世纪社会的非凡旅行。
Yursler_钰:从圣奥古斯丁福音书到斯皮诺拉时祷书,十二部抄本来一场中世纪之旅,从罗马帝国到文艺复兴的千年跨度,与这些涵盖不同类型的抄本对话,听一听这些抄本的倾诉……
No.7
“此时怀抱向谁开”取自顾随之词,作于北平沦陷时期。借为书题,因本书多探求沦陷时代明暗之间的历史,微婉隐曲的表达,及历史中人欲言还止的心事。
之徽:用“打开”所凸显的物质性收拢阅读史的二重证据法;由基于文本内证的“春秋笔法”读钱玄同日记;不可拆卸的谣言和战时精神生活日常性……都有启发。北平沦陷和燕大两篇都涉及了冯沅君刊在《宇宙风》上的纪事诗与注,读起来倒像老杜一脉,连带着对她的旧诗也更有兴趣。也因为里头引的《四世同堂》《南渡记》《烬余录》都看过但从没想过这样组织叙述,所以才更加佩服切入的角度。学理化的精准和与生活感悟力触通的灵动,能够兼具二者,实在是迷人的文体啊
No.8
日本导演盐田明彦“以表演和导演的相遇为出发点,对电影进行再考察”,精选名场面拉片讲解,以奇妙独到的思路打通感官,抵达更高的美学境界。
除非:这是一本讲授“电影筋骨”的书,不是“皮肉(皮囊)”。推荐对电影有一定了解认知的人读,当入门看会懵掉的。盐田明彦导演讲授的不是理论是方法,更多是一种对个人的启迪。试图从各个方面全面性讲清楚电影到达其本质是很难的,犹如徒手抓水。电影是流动性的艺术,不是静止的。
No.9
本书展开了一系列广泛的文学主题,探讨了从18世纪晚期论至现今的拉丁美洲文学,让我们看到是什么样的文学传统催生了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
Jose-HJ:太难了,把拉丁美洲(实际是西语美洲)文学浓缩到这样一本小册子里来实在是太难了。这本书主要按照文体来分类,最重要的贡献是梳理脉络,很多时候点到即止,有心的读者自然可以开拓出更多天地。不过作为牛津通识读本中的一本,以欧美学生为假想阅读对象,对于不够了解拉美文学的一些中国读者也许会显得不够友好,因为大家可能会在诸多人名中晕圈。所以我认为这本书更适合对拉美文学有一定了解、希望把既有知识中间的逻辑线索串联起来的读者。(或是用来按图索骥也未尝不可)
No.10
何谓主体性生产?什么是战争机器、欲望机器、抽象机器?怎样理解精神分裂分析?作为审美范式发生源的“混沌互渗”如何运作?在本书中,加塔利一一回答了这些问题。
井方:译者的导读写得非常清晰明了,围绕加塔利的几个重要议题展开:主体性生产(横贯主体性,复调主体性)、通过“三种生态学”来诊治社会病症、对德勒兹十分重要的“机器”理论,一种新的审美范式的建立,以及用混沌互渗的思想来理解艺术等等。就像德勒兹自己的比喻那样,加塔利像是海水,自己是山,他永远是不断在游移,分岔,散逸的,不断践行着生成的状态。
「豆瓣一周新书速递」基于前一周豆瓣用户对近期新出版图书条目的标记行为(想读、读过、评分等),每周发布一次,为你呈现一周内豆瓣最热门的20种新书(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图书各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