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的作品 · · · · · · ( 全部 3 )
普照的评论 · · · · · · · · · · ( 评论20 )
- 《告别》装帧设计说明 via 设计师凌瑛(附新书实拍图)
-
-
普照
(We live around HK Island)
评论:
告别
• 这本书被设计成了笔记本的形态,作者在旅行时也有类似的笔记本来记录旅行时的见闻。 • 从第47页开始的第一章,这部分是作者记录意大利旅行的手稿,我将版面铺满米色,版心贴边,字体选用了不精致的黑体,... (10回应)
- 卡佛:“我很幸福……我认为我是最幸运的人之一”
-
-
普照
(We live around HK Island)
评论:
雷蒙德·卡佛访谈录
近10年后重读卡佛,没想到是从“重读”他的访谈录(兼有人物特写稿)开始。1977—1988年,11年30余篇访谈。而卡佛年近40才得到真正的认可(国家图书奖提名);又到《大教堂 》发表(1983年),才开始对自己的写作...
普照的游戏 · · · · · · ( 想玩2 )
普照的广播 · · · · · · ( 全部 )
普照 说:
不是预测。看到中时一篇专访马悦然夫人陈文芬的文章,截了一些关键部分,陈文芬的回答厘清了大部分平素总让人混淆的诺奖谜题,比如“提名机制究竟是怎样的”“村上连获16年提名是真的吗”“所谓‘提名’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有几个院士会读中文”,等等。详见图中文字。喜欢图4这句:“我們要記得馬悅然院士說過的,諾貝爾文學獎只是北歐一個很小的國家,一個十八個人的讀書俱樂部選出來的獎。這不是在選世界文學冠軍,同時這個獎是每一年給某個作家,而不是給某一個國家。”
> 我来回应
普照 读过 十日谈:新冠时期故事集
我能理解,大家,大部分人,可能在当下忽然又太平了(温吞水)的日子里,本能地不愿去回头看,去揭开疮疤再感受痛楚。但疤还在,记忆就还在。有人在当时当地就做了记录,比如这本书里29位作家的29种风格的记录,比如……。于是也希望未来,近未来,会有更多不愿记忆随自然进程而衰减的共历者,会忍痛说出自己的经历,并以某种方式在人群中传递下去。
普照的线上活动 · · · · · · ( 全部 )
-
[已结束]
【有奖】分享你最喜欢的推理犯罪作品、作者或者人物!
时间:9月30日 周五 - 10月15日 周六
37人参加
-
[已结束]
創作由7個中文字組成的微小説
时间:11月3日 周一 - 2月2日 周一
2795人参加
普照关注的小站 · · · · · · ( 全部 )
> 普照去过的地方
> 普照添加的条目
本页永久链接: https://www.douban.com/people/feiying35/
订阅普照的收藏:
feed: rss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