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陕西的五十天(五)

第五周(5.28-6.3)。这周去了两次贞陵。几年前,就曾在仲山顶峰见到西门高挑的双阙,这回终于来到贞陵西门。矗立在山梁上的石刻与阙台气势撼人,至今回想起来仍觉激动。因为300里陵区东部的蒲城县陵墓众多,且与三原距离较远。我在周末离开三原,奔赴蒲城。我很少以蒲城县作为陵墓考察收尾,这年算是一次。

在雨点落下之前,收割机匆匆结束了工作,而持镰的农民仍固执地挥舞着镰刀。爬山的计划被打乱,但水汽一扫连日来的燥热,天空如浓墨重彩般壮美。

贞陵是晚唐时宣宗皇帝的陵墓。下雨前,有村民骑着电动车带着娃娃过来玩耍,她们的身后是一尊巨大的、蠢萌的翼马。

细碎的雨滴终于打湿了一尊尊石仪,雨水从上到下、从北到南将它们逐渐浸成墨青色。这尊石人那时刚刚出土,除了头部有部分新痕,几乎可以算是完美,可见其埋入土中年岁之久。

两年前,因为担心石狮受损,泾阳文物部门特意给它们加了两个铁罩,这实在是笨拙的无奈之举。
泾阳文庙(2012年5月29日,星期二,泾阳)

温度一天比一天高了,文庙南侧的广场,地面晒得烫脚。

文庙北侧的路口总有一群老太太卖各种布鞋,完全是手工缝制。2007年的端午节,我买了好几双收藏。仅仅过了五年,手工布鞋上的纹样已经有机织的半成品出售,老太太们只需把它们缝在鞋面就可以。

泾阳县城的主干道:北极宫大街。

又是六年过去,这栋旧楼不知道拆了没有?

无论走到哪里,都能看到飞机。这是傍晚从常叔家上空划过的银翼。

天气晴好,我再次来到贞陵,此行的目的地是东门和西门。贞陵的半山以下都是果园。半山之上缺水少土,满目见到的都是巨大的白石。

贞陵的陵山北仲山是地跨泾阳、淳化的大山,贞陵和唐太宗的昭陵也是唐代诸陵中兆域面积最大的。那会儿也没有监控探头作为路标,完全凭感觉居然很快就找到了藏在半山腰的青龙门。

青龙门的草很高,因为植被过于繁茂,视野并不开阔。

下山时,遇见了一支送葬队伍。关中农村,老人去世后都葬在常常耕作的田间。最远处的模糊的山峰是崇陵的嵯峨山。

马上进入六月,关中已经开始麦收,平原地区还要早上十天左右。

如果从上空看,北仲山像是一个鸡爪子。朱雀门和青龙门以及白虎门分别矗立在三个爪尖上,它们之间各有一道山谷分隔。下午,顶着烈日,沿着山谷西侧的山坡往白虎门走去。随着山势的抬升,野草越来越密、越来越高,几乎齐胸。白虎门双阙高挑,从神道上都能望见。

门阙与石狮分别矗立在两道山梁上,其间有山谷阻隔。按照规制,石狮都位于门内,最典型的就是乾陵石狮位于阙台和番臣像以北。但是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这个位置被调换了一个位置。那时,网络上还没有白虎门的照片。我初抵白虎门,便为其空远辽阔的气势所震撼。

近年来,来此游玩的人越来越多。文物部门先是加了监控探头,今年又将两尊石狮扶正。

同学们笔下的贞陵西门。

logo被贴在一个废弃的储水罐上面。

傍晚,回到山下的白王镇。白王镇是泾阳西北的镇子,与礼泉、淳化毗邻。解放前,这里土匪横行,同时也是渭北第二游击队的发祥地。

叶圣陶题写的“昭陵博物馆”。 叶圣老的字就像他的为人一样: 敦厚、朴拙,和博物馆相映成趣,也提高了这乡间博物馆的品味。

今天的昭陵博物馆以烟霞镇上的李勣墓作为馆址。

昭陵碑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文物部门迁移昭陵陪葬墓的碑石形成。

碑石的主人全部都是初唐大名鼎鼎的人物。褚亮(555-647),唐初“十八学士”之一,碑文为初唐书法家殷仲容锁书。褚亮是大书法家褚遂良的父亲。可惜,褚遂良因为反对立武则天立后,被贬死于越南,这通碑上仅有他哥哥的名字。

房玄龄(579—648),唐初“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名气大得解释都嫌多余。房玄龄碑是由褚遂良书,可惜碑身漫漶,如今只能看到300来个字。

唐陵前立番臣像自昭陵始,史书记载为“十四国番君长石像”。这是现存的西域焉耆国的国王龙突骑支像的底座,据传为初唐书法家殷仲容所书。

从左到右:尉迟敬德碑、温彦博碑、房玄龄碑、李靖碑、马周碑、杜君绰碑。

从左到右:房玄龄碑、高士廉碑、马周碑、李靖碑。即便不看碑文书法,单是几个名字,足以让人肃穆静立。

距离昭陵博物馆不远的路边,有一座围墙围起来的封土,这就是尉迟敬德墓。闹市之侧便是陵墓,又生得阳刚大气,没有阴森之感,这也只有在关中地区才能见到。

乡村巴士是观察当地生活的好地方。
兴宁陵天禄(2012年6月1日,星期五,咸阳)

兴宁陵是李渊的父亲李昺的陵墓。夹在父亲李虎、儿子李渊之间的李昺在历史上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史书上对其记载甚少。这是座规模不大的封土陵,路旁长期矗立着一块“李昺墓”字样的水泥碑。除了神道前一排石刻,它远不及几百米外的汉长陵风光。

兴宁陵北边的塬上矗立着两座巨大的封土,那是刘邦和吕后的长陵。长陵是咸阳塬的制高点,由此远眺,“长安高阙此安刘,祔葬累累尽列侯”,一座座汉陵不断向西延续。

又是一个星期六。一早儿,溶非兄开车送我去蒲城。沿途经停徐木塬,献陵前那尊掩埋已久的石犀牛终于全部清理出来。

北京授时台位于唐宪宗景陵金帜山主峰东侧的山梁下。这是由20几栋厂房、宿舍、办公区组成的建筑群,它们被一圈绣在山坡上里的砖墙围合起来。

授时台早在1998年就已停用,新台址选在蒲城东郊,站在金帜山上就可以望见十几公里外高大的铁塔。

景陵的西门就在金帜山西侧的山脚下。 石狮面向西方,那里是唐睿宗李旦的桥陵。

晚清同治年间的战乱曾一度波及金帜山下的柴峪沟,蒲城知县曾令各市镇及大村堡筑城修寨以抵抗叛乱。那时遗留的城堡在蒲城境内非常普遍。

泰陵是大名鼎鼎的唐明皇的陵墓,我和Tina曾在大雨倾泻前来过陵山东部的青龙门。

泰陵主峰分别向东南、西南两侧延展,将神道呈倒U字型合围,形成相对密闭的空间,青龙门就在东侧的山梁之上。青龙门以东,曾是一片采石场,我曾亲眼目睹机器轰鸣的场面。

泰陵陵墓名叫金粟山,由唐明皇生前亲自选定。安史之乱结束后,诗人杜甫在诗中提及此处:”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杜甫曾在蒲城住过半年,或许也来到金粟山下。

从泰陵的玄武门下来,探访白虎门的路上。

泰陵的西门在山后的一处缓坡上,只剩下一尊石狮。

这幅画是两年后白虎门的场景,麦子正由青转黄的时节。这时,泰陵神道路面刚开始硬化。从那以后,山川草木与石刻高度融合的自然之美荡然无存。

唐明皇在公元762年立夏那天驾崩,十三天后,他的儿子唐肃宗也去世了。刚刚经历安史之乱重创的唐王朝,在一年之内迎来两场国葬,无疑为政府增添了沉重的负担——自泰陵之后的唐陵石刻整体缩小。

(以下文字有些像绕口令,请集中精力阅读)敬母山是明代初年,由山下的敬母寺迁居而来。据说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流亡经此乞讨,得来饭食先敬亡母。后人便把这里叫做敬母村,这里的寺院就是敬母寺了。敬母寺、敬母山、,一字之差,相距十里。
-
OP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5 23:09:40
-
西北安抚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2 22:47:45
-
千字栢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7 20:32:46
-
懒王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4 11:28:52
-
时光印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20 11:56:32
-
喵甲阿旺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6 21:42:41
-
载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31 04:48:48
-
蛋泥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05 23:30:11
-
#1748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8-03 20:55:58
-
长干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8 14:32:48
-
世上另外一个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9 19:14:40
-
我昨天叫欧阳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3 20:20:38
-
秦方秦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1 15:44:07
-
Ya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15:43:57
-
thegreatm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14:22:17
-
咩咩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7 00:29:50
-
dz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16:24:06
-
北澈:)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6 08:10:34
-
Kats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23:45:18
-
誰も知らな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21:01:08
-
本我自我超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18:54:14
-
wave se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14:53:38
-
独自行走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13:30:01
-
青田朗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11:22:49
-
且歌且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5 10:12:00
-
莱索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4 20:08:15
-
醉倒在这荷花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4 19:47:32
-
毛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4 19:40:20
-
Latif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4 18:07:43
-
多维看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4 14:21:53
-
肯信流年鬢有華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3 23:55:22
-
柏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3 17:12:28
-
Amazing蔚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3 15:22:23
-
忧伤的硝酸钾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3 09:12:04
-
在屋里看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3 08:27:19
-
evilgracu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23:04:13
-
神蛟大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9:39:47
-
豆友15082042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9:16:12
-
鹏将军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8:38:25
-
rabbit伊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7:18:09
-
李木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5:47:45
-
allenn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5:01:34
-
walkth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4:46:08
-
琴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4:30:11
-
氦氖氩氪氙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4:29:03
-
阿身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4:25:3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4:15:50
-
吃梨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4:12:01
-
安娜小苏苏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4:11:30
-
Obriga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4:08:19
-
与我,绿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3:48:05
-
杨扬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3:42:24
-
江南渔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2:47:18
-
Paol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2:31:17
-
Rilakkum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2:13:42
-
活色生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1:55:16
-
snowark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1:44:42
-
鼻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1:04:11
-
一介书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0:50:53
-
梵梵SAM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0:42:43
-
巢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0:42:03
-
高兴biu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0:33:31
-
丘山逸林╰_╯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0:28:21
-
Yuen_Yat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0:22:50
-
彦琪琪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0:10:41
-
けせん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10:05:03
-
孟子曰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09:51:3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09:34:26
-
Hecat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09:33:22
-
MISS.NeverLa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09:29:18
-
skymonk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09:28:02
-
小小花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09:24:21
-
Jo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09:12:34
-
张大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22 08:5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