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道士旅社
在旧硬盘里动手动脚找东西,撞见某文件夹,曰“万能道士旅社”。一时想不起里面是什么——何故起了这么文艺的名字?点开来,尽是照片,于是一段好玩的记忆揭脸而起抽脑而来。这段回忆大概的景象是这样的——

汽车旅馆都是骗人的,青年旅社可能稍微好一点
2014年立秋时分,我一个人吊儿郎当地来到了心中的圣城伯克利,准备开启漫长的博士生涯(此处停下抹两把眼泪)。刚下地铁心情是激动的:同学们,作为一个多年来渴望文艺而不得门径的老青年,还有什么比在邪恶的资本主义内部孕育出来的捣乱圣地过一回日子更能提升逼格?但短暂的激动之后就很尴尬:住的地方是没有的。伯克利是大学城,十之八九是外来人口,且紧贴旧金山这样的邪恶都市,是全美房租最贵的地方之一(当然,比北上广还是差着的;土豪们可以继续保持优越感)。新学期临近,租房市场要爆了。我在此地无一个相识,出国前又懒于去各种租房群里混人脉,因此上就这么傻不愣登地来了。
这里插播一条:其实我本来在网上找到了一个日租长租皆可的小“招待所”(看介绍,感觉是专给学生党设计的,图片中内饰和招待所差不多),按要求提供了信用卡信息预订。然后没多久人家告诉我,信用卡信息刷不过去,预定失败,现在房子都订满了,你可以白白了。插播这条是想说明一下:有的看官可能看过俺多年前“土鳖少年闯美国”的“游记”,里面提到过我的一张永远刷不过去的信用卡——没错,这次用的还是那张卡。
在air b&b里花天价(对我来说,土豪可以继续保持优越感)熬了两宿,拼命上网找房。我以前看电影看美剧,瞅见里面有一种东西叫motel,汽车旅馆,主人公逃亡的时候都会住在里面,便宜还不查身份证,且常常邂逅女主人公。我向来以为是我当年在各种县城乡镇住过的二十块钱一晚上的旅社的美国版,而今才知道——至少在伯克利——这东西都是一百美金起,而且还订不到。后来有惊无险,总算在学校附件找到了一家价格还算公道的旅社,单间五十美金一宿,多人间二十,名曰Tao House。这个英文名看起来怎么有点像拼音?难不成是一个姓陶的华人开的?看官,你问得好!这个Tao字,里面可是隐藏了一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的大秘密。这个秘密马上解开。
“亏你先人!你到美国就住这个?”
那一天,我一个人拽着蜗居在一个行李箱里的全部家当,捧着我之前画好的地图,步行1.2迈(刚查了谷歌地图得知的,如假包换),来到了一座气势恢宏的大房子前面。这座房子长这样:

换个角度,长这样:

是不是对这部车还有点兴趣?没问题,特写来了:

虽然我已经一路上瞻仰了不少大house,但是站在这里,没有见过世面的我,还是忍不住引用了葛优大爷当年在不见不散里的名言:
这大house,very nice啊!
看门牌号是错不了的。估计是个家庭旅社吧,所以从外面完全看不出来旅店的痕迹。我踅摸了半天,找到了门。满心以为,进去会看到一个前台小哥姐什么,心里都默默练习好了入住酒店常用语。然而推门而入,一个人也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这样的景象:

哦,说一个“人”也没有不准确,仔细看看,迎接我的有曼德拉,以及两个椰子壳脑袋:

空气中,是浓浓的发霉的味道,沁人心脾——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或者至今,是我对美帝国主义的味觉认识。我甩开鼻子猛吸了几口,踅摸了几圈,也没有搞清楚怎么入住。这个时候终于走出来一位温柔的小哥,对了他长这样:

很快我将知道这位小哥叫内森。他的故事后面还要详细说。内森教了我入住的办法:我在墙上贴着的一串信封上找到了写着自己名字的一个,从里面抠出来一把标注着房间号的钥匙。就这样?不查证件?我要给内森看我的证件,内森说,他不管这些事,你自己看没错就行了。我拿着钥匙惴惴不安地去找自己的房间,反倒像做了贼一般。撬门——哦不,开门进去,先是被比走廊里还浓十倍的霉味迷醉了。摸索了半天,摸到了灯开关,且毫不让人失望地、不大好使。扭了半天,扭出来一丝牛屁股那么亮的光,看清了房间里的细节:果然好不让人失望!就那么简单的两件家具,每一件都像是穿越到一百年前人家的地下室里偷回来的。无论如何,我的心情还是愉悦的。按照伯克利的租价,即使租到了长期的房子,每天也得平均出30美金的交房租。这里50块,且可以日租到我找到房子为止,已算是善莫大焉了。当天晚上,我老家的哥们儿要和我视频,叫我展现一下美国的住所。我拿着手机晃了一圈,那边传来一阵凄惨的叫骂:“亏你先人!你到了美国就这住这个?”
闲话说多了——看官,我还未解开那“Tao House”到底是啥。那得赶紧遇见老墨头儿才说得清楚。
美国道士老墨头儿的神秘咒语
安顿好行李,就到房子的四下晃悠。一踅摸来到了客厅,我看到的景象是这样的:




对了,还有一架钢琴,样子也是diao diao的:

毫无疑问,还有什么,比眼前的景象,更能弹响一个长期想文艺而文艺不起来的老少年的心弦?我终于找到了梦中的故乡!伯克利,让我拥抱你!当时房子里空无一人,我捡起一把吉他,小心翼翼地弹了一段我能勉力做到的最高阶技能——免得这时我的知音忽然听到,识破我技艺拙劣的真相。不过我弹了半天,也没人理我,只好讪讪地出去晃悠。整个下午,都没有看到什么人。傍晚时分,忽然热闹了起来。客厅里、厨房里,人头攒动。我就四处踅摸着,就和这样一个老头儿对了眼儿——哦对了,就是开首照片里拉提琴的那个老头,长得有的像我想象中的巫师。不过在我的镜头下,他更帅一些:

这老头问我哪儿来的,我说恰衣拿。老头问我来学啥,我说念博士,学些恰衣拿和东亚的文学啊历史啥的——挺没用的——我一如既往、在别人问我有啥用处之间就补充道。哪知道老头一听,两眼立刻放光,劈头盖脸就给我来了一段咒语:
Tauk-tau, fechan-tau, mink-min, fechan-min!
说完一脸期待地看着我,仿佛我应该知道他说的是什么。我瞬间懵逼,心说我虽然英语听力差,但像这样一个词都听不懂的情况还是少见。老头儿见状大感失望,然又心有不甘,把我拉到墙角,于是我发现刚才听到的咒语吧,我还真应该听得懂。因为这些咒语写出来,是这样的:

既然看到这儿了,再放另一组书法作品。老头儿说,前几天他央着一个中国女留学生写的:

老头儿显然下了不少功夫,手指头点着《道德经》上的字,摇头晃脑又给我念了一遍,完事儿又一脸期待地看着我。都见着汉字了,那还不是老本行吗?何况就为着这一段的句读问题,我大学时就写过一篇论文,此时不显摆更待何时!于是乎滔滔不绝(其实是磕磕巴巴)给老头儿顺了两遍。老头儿激动得不得了,好像挖到了宝,口口声声喊我Dr. Feng ——虽然我一再给他解释我离Dr.还差得远呢。总之呢,就这样,我俩就伟大光荣的中国文化——当然,主要还是其比较神神道道的一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老头告诉我,他是一个Daoist(道士),他的法号叫Lao Mo。给我解释再三,我估摸写成汉字是“老墨”。又告诉我,这里还有很多道士。这时候我才明白,原来所谓的Tao House,就是“道”House啊。这里可不就是个道士青年旅社吗?!老墨说,等一下你来某某房间找我,我给你介绍另一个道士。于是过了一会儿我如约去敲门,里面却传出来一句嘶吼:
“Go away!”(滚蛋!)
我吓得赶紧躲到一边。过路的和我说:没事儿,老墨和他女儿吵架了,心情不好。
美国道士小石头的神奇中国之旅
当然,很快平静下来的老墨还是再次接见了我,我并且知道了这个老头儿其实是Tao House的老大——房子就是他的。他给我介绍了一位新的道友。这位道友的造型是这样的:

这位道友活蹦乱跳,有如终身性多动症,又如老顽童再世。一听我中国来的,先给我扯开嗓子长了一段《新长征路上的摇滚》里的“哦哦哦哦哦哦哦,一二三四五六七”,又更我说崔健真牛逼。他学中文歌从这首开始,好多哦哦哦,倒是很机智。论起道来,显然比老墨这样的学院派要更自信一些——因为他真的去过中国,且在中国得了道号“小石头”。“我叫小石头”——这句中文从此以后每天给我拽好几遍——当然他也就会这句。我们聊得越久,他的中国之行就显得越神秘——他到底去了中国哪儿,我到了还是不知道,他自己也不记得地名。不过呢,似乎是去某个学校里,和小孩儿们玩了一节课,据说小孩儿们见到这个老外都很兴奋。还说,他参观了一个摩托车公司,那个公司的人,强力要求他帮助把那摩托车卖到美国来。摩托车的牌子么。。。嗯嗯。。。就他那个记性,我也不指望了。说了十几个发音,没有一个听上去像中文。不过我把我知道的摩托车牌子都报了一遍——毕竟俺是曾经拥有嘉陵125驰骋乡里和县城的拉风少年——说到了“宗申”的时候,小石头兴奋地大叫:对了对了,就是这个zungshen!
且,小石头不像老墨那么虔诚。他的认同是多样的。除了自认为道士,且,向我豪华(自豪且华丽)地宣布:We are all old hippies! 小石头不是本地人,专程来看老墨。来自哪个州呢。。。忘了。他开着一辆破得很难辨认出是汽车的汽车,说是刚在伯克利700块买的——过几天他走之前,打算800块再卖了。我一直很好奇,作为店主老墨的远程而来的挚友,小时候到底住在什么样的豪华套房呢?直到有一天,我瞎踅摸着上了天台,才解开了这个谜团。原来小石头的套房长这样:

果然豪华!卧拥天地,日精月华。爬上那个杂货架(如果不瞬间哗啦了)应该还能看到太平洋的海景。得亏着加州当时在闹干旱,好久不下雨。要不小石头就改变成鹅卵石了。不过他这个居住环境很配合他的日常装备。有一天我和他一起去洗衣服,看见了他的袜子的尊荣,立刻对他惺惺相惜。
老墨和小石头叫我去搞示威游行。我问为啥,说是为了一条船。我英语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次追问:真的是为了一条船吗?他们说是啊,解释了一些我还是不懂。我当时一面好兴奋,也要去感受一下伯克利六十年代了吗?一面又觉得,自己练为什么去游行都没搞明白就去参加,是不是太随便了?内心真真的恐惧却是:这刚刚到美国来,可别被警察提溜走了!不过我这些担忧都是多余的,因为回过头老墨又跑来和我说:不好意思,我们搞错了消息。示威游行上个礼拜已经结束了!
小石头弹得一手好棉花——哦不是,好吉他,以及班卓琴,唱的歌也多是自己写的。我听着班卓,头一次知道了还有逼格如此碾压吉他的乐器。晚上的时候,我们几个hyppies(没错,小石头好几次当众宣布我也是真正的嬉皮士)常常坐在内森的小木屋门口喝啤酒——关于内森的小木屋,马上要讲。高兴得时候,小时候就弹起班卓唱起歌,我么就抱个吉他随便扫记下不搭嘎的和弦——主要是动作要显得潇洒,和弦扫错了别人未必听得出来,或者拿口琴哇呜哇呜假装和声。再有谁,胡乱去屋里搬几把鼓出来,就这样闹腾半夜。当时快要开学了,而Tao House所在的街区恰恰是兄弟会(fraternity)的房子扎堆的地方。每到夜里,只见花枝招展、浓妆艳抹、恨不得由里到外只穿一两件的青春少女们,在酒精、音乐、以及高大俊朗的白人男孩们的追逐下一群一群飘过。常常就有那么一群,被小石头的歌声、以及内森的小木屋吸引,停下来,驻足,乃至聊上几句——不过这都是小石头他们的事,我这个亚洲屌丝这时候就知趣地去一边踅摸去了。
有一天,有个男孩儿听完了小石头的歌耐着不走,满眼热泪,说他好迷茫。说他刚毕业,不知道去哪里。说他在同伴们中间找不到自己——他们不带他玩儿。说他打算去从军,做一番事业,却不能决定。一旁的hyppies们都坐不住了,皆高声道军队最糟糕,切不可取送命,亦不可去取他人姓名。可男孩儿哪里屌他们,哭着喊着只要小石头给他指一条人生道路。小石头抓耳挠腮,不知道唱首歌怎么能招来这么严肃的人生问题。幸好此时另一群俊男少女飘过,男孩儿眼前一亮:且慢,这些人我认识,我要去和他们打招呼!明天某时某时,我们还在这里见面,我们要好好谈谈,好吗?说完一阵烟儿奔走了。
我想起那一天夕阳下的奔跑,那是我失去的青春。——看官您别说不知道这句话哪儿来的!
哦,后来么,我也不大记得了。似乎是,那少年并未再出现。至于小石头,几天后就走了。临行前的晚上,播放他自己录的专辑给我听。我说,小时候,你卖我一张吧。小石头兴奋地差点从椅子上掉下去:你确定?你要买一张?我说是啊,支持独立音乐人嘛!小石头高兴地大呼小叫,在专辑上给我认认真真签了字,还逼着我用电脑拷贝了他其他几张专辑的电子版——说算是送的。我内心呢,对于小石头毕竟收了我二十块钱有点不满,但是想想他的好朋友让他住天台,可见美国人界限清楚,不搞哥们兄弟,于是可以理解。况且,这说不定是小石头这辈子卖出去的唯一一张专辑呢?
这专辑我还收着——吧?我想,回头去翻一翻,或者还能发出来小石头的声音。
内森的客车、巴士、小木屋,以及一个我好歹没有听懂的梦
上回说到,我们这些hyppies们常常在内森的小木屋门口玩儿。这小木屋是咋回事儿呢?照片看就是了:


后来我离开的时候,小木屋是这样的。不过早些时候,小木屋还只是个架子。内森——照片前面已经放过了——每天就吭哧吭哧地造房子。我这个人么,向来崇拜手艺人,就站在旁边看,看,看,看……看好久好久,最后才搭讪。内森说,他也是老墨的朋友,应老墨的召,来帮他建这所小房子,建好了就走。内森眼神温柔得很,对啥都温柔。我一辆自行车甩过街边的草丛,内森急忙拦下我,轻轻抚摸被我撞坏的小花儿。那样子大概是这样的:

有一天我问起内森来这里之前在干啥,他给了我一个网址。果然,网站上比啥都清楚。他之前不建小木屋——建巴士。他搞了一辆废弃的巴士,在内部安装上床位、洗澡间,然后停在街头,供流浪汉们进来洗个澡,睡一觉。我看得感动到不行,立刻就给他的网站捐了50块钱。回头内森看见了,说钱得退给我,因为他现在已经不搞这个项目了——因为种种原因失败了,搞不下去。我说没事,钱就当我捐给你下一个项目了,反正我穷得叮当响,也只能帮这一点。
一天晚上——大概是大家唱歌累了,内森说他想去买点吃的,问我去不。我闲着也是闲着,哪有不去的道理。内森开着他的酷炫小皮卡——小爷我到美国第一次蹭车,也蹭的是小皮卡,比本田civic不知道逼格飙升多少倍!——带我来到猴父子。结账的时候照美国人的习惯自然各付各。可内森就给我买了一包糖!看官且看,美国人不都是小气的哦!出门内森不上车,说:你在车上等我一会儿行吗?我便坐在车上,见他朝猴父子的门口的用餐区走去,径直坐在了一枚安静的女纸旁边——安静不安静俺也不知道,离得有点远。等了好久,内森才回来,心情不大好的样子。问是咋回事,他说,刚才结账的时候,和那个女的对视了一下,两个人心里就明白了彼此。于是他刚才去和她谈话。刚开始谈得很好,可是后来谈到一个问题,两个人观点完全不一样,谈不拢,就不欢而散了。内森就这么落寞地开着车,一会儿,忽然和我说起,他从前在LA,他的前女友——又或者女友,现在在印度——又或者在别的什么地方。我那时候的英语实在太渣,常常听不懂,又不好意思老打断了问。总之呢,他后来做了一个梦,梦到了什么什么,他知道那个梦是指引他来这里,于是他来了这里。到底什么梦呢?我打断他问了一次,他重新解释了一遍,我这个渣却还是没听懂。没听懂,就没好意思再问。我只知道,内森做了一个梦,然后他从LA来到了伯克利。
离开道士之家
道士之家里真热闹,每天都有新面孔——大多数和我一样,是在找房的新学生。我也是,花30块钱买了一辆疑似贼赃的自行车(不是故意的,这是另一个故事。后来我才知道,我买的那部车,新车在500块以上),每天骑着在伯克利瞎转悠。然而僧实在多,粥实在少。偶尔收到通知去看房子,发现是几个帅哥猛男招室友,一同看房的人里,总有那个几个美艳无边的少女,于是几位帅哥便好像在表演动物世界。每每此时,我就早早默默地溜走。开学好久了,Tao House里的新面孔越来越少,大家都陆续找到房子了。我越来越急,且要从住单人间沦落到住多人家——不知道那些美国哥们儿们可还记得小爷的呼噜声——还好老墨对我的中文“专业知识”非常看重,每每申请表白:Dr. Feng, 我们爱你!请你不要离开!就常住在我们这里吧!我给你算便宜点儿!可是能算多便宜呢?算来算去,还是付不起。
总算不负有心人,找到了一个转租的客厅,于是开始打典离开道士之家。这么段时间,我的家当已经从一个行李箱急速膨胀到一大坨——包括我去古董店(不是咱们的高端古董店,只是美国人家从地下室丢出来的东西,老且无用,价钱便宜)买的各种没用的劳什子,以及我的心爱的疑似贼赃自行车。和里里外外的老道士、小道士们打了招呼,内森就帮我把家当们丢上了他的皮卡。那景象是这样的:

内森即将待我离开。但在这之前,让我再杂七杂八说几句。
离开道士之家:杂七和杂八,还有杂九和杂十
我的单间的隔壁住着以为大娘——我估摸是大娘吧,外国人的年轻我说不好。这大娘朋克得不得了,一天到晚房子里放着重金属,动次打次动次打次,动动动动打打打,打得我五脏冒烟。巧得很,就在我收拾东西要走的那天,听见她在门口和人吵架。出去看,原来是她把自己锁在门外了,而管着钥匙的大叔——或者是老少年克里斯,号称这已经是她第无数次这么干了,他这次绝不会帮他开门了。吵了一番,老少年摔门回了自己的屋,朋克大娘暴跳如雷却无法可施。我试试探探去和朋克大娘搭话,提议用我的银行卡捅捅门缝。大娘表示没意见,我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用银行卡捅开了门。大娘高兴得春风化雨,而我也确认了新技能的get。一会儿我去敲克里斯的门和他道别,他还在屋里生闷气。听说是道别,才重新灿烂起来,搂搂抱抱着走了。具体的情景是这样:

我即将走的时候,住进来一位少年。我见他的时候,他正一个人坐在客厅冥想。忽然间长舒一口气,仰头而笑:I am so happy! 我吓了一跳,一面搭讪一面问他怎么了,他说没怎么啊。我说你好happy,是发生了什么happy的事情吗?他说,没什么特别的。我只是刚才想了想,发现我没有病,身体很健康,我的家人很好。于是我觉得好开心啊!我被他俊朗的外貌、高挑的身材、以及的达观迷到不行。他的照片之前已经放过两次,不过没有一个丑货在旁对比,恐怕还难以体现其迷人之精髓,于是请看这张:

这少年叫阿西瓦克,一个人从加拿大极北之地来此处玩耍。他就是传说中的因纽特人——当然,他告诉我,这些世代来,还混入了一些法国、英国、爱尔兰、还有那啥还有那啥啥,我也不大记得了。不过归根结底,他和我说,他是因纽特人。
阿西瓦克一路帮我搬行李,然后我们在门口遇到了汤姆。汤姆这个家伙,每次遇到我都要管我要烟,这次也不例外。我从老家带了一条芙蓉王入关,此时已经散得差不多了。汤姆拿到烟以后的得意是这样的:

告别了汤姆,又碰上了一只可爱的小狗狗:

然后,内森就开车,送我去了新的未知之地——哦,“未知之地”四个字纯属习惯性装逼。内森送我去的是一座破败的公寓楼里的一件转租一个月的客厅。我在那里拉着帘子生活了一个月——中间成功实现了将数次日语测验考到全班最低分,先写被老师劝退——然后寻到了下一个更破烂的住所。学校越来越忙,我也越来越知道了博士生活之真谛。总算有一天稍得着空,我买了一箱啤酒去找内森。他不在,我把酒留在小木屋的下面,发了条短信就走了。
系里开新生招待会,和大伙儿随便聊天。几个教授问我住哪儿,我说之前和一帮老嬉皮住,刚刚搬出来。看他们眼神有点怪,我只好试探着说:老嬉皮,old hyppies ——他们自己这么称呼自己,我觉得是个好词儿?教授们支支吾吾:嗯嗯,是的,他们觉得是好词儿。(也就是说,别人觉得不是吗?)俺也不懂。后来就再也顾不上懂了。学业越来越忙。从偶尔和老墨、内森发条短信到再也没有联系。一年后,老婆孩子也接了过来,一起搬进了整洁有序的大学村。到处都是小朋友和小狗狗,到处都是亲切的问候。如此,人便愈加的健忘。于是夜里翻出了名为“万能道士旅社”,却无论如何想不起来那是什么。
道士们不见了
这些照片迎面扇来,才意识到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三年了,我再也不用上课了,日语也幸而没有挂掉。孩子从一个变成了两个——欧耶!——不过博士还是遥遥无期。那帮老道士们现在在干嘛呢?大概不难知道,毕竟那是个青年旅社,我且去订房网站看看。搜了半天,才发现已经关门了。于是再搜那个地址——房屋中介的网站显示,2016年三月,房子被卖掉了,成交价是200多万美元。房子是老墨的吗?倘若是,他卖得这么多钱,我可真替他着急——该怎么花呢?应该给小石头买双新袜子,应该支持内森做新的流浪汉项目,应该去讨好女儿,和女儿和好,应该给克里斯多买点烟,别让他一天到晚跟别人讨烟抽——我真是替这两百多万操心,嗯。同样的网站上,房子还在招租,放了好多照片——看来,房子被卖了以后,已经被有心人美美地装修了一番。在伯克利校门口,如此寸土寸金的地方,好好的投资!钱多多地来!总之,现在房子里的景象——根据网站上的广告,是这样的:

这样的:

还有这样的:

房子的外观倒是没变,还是这样的:

不过,看官,你瞅着没有?门口内森修的小木屋不见了。估摸着原本就是违章建筑吧?
道士们去哪了呢?
……………………………………
小注:经人民教育家叶晓阳提醒,我刚到伯克利的时候,他恰好在斯坦佛做项目,因此过来和我一起流浪,一起在道士旅社挤了两宿。他问我:怎么他走之前没有这么多好故事?我想答案是明确的:他在的时候,我沉浸在老友重逢的喜悦里,哪有心思去招惹道士们呢?
可见所有的好故事,前提都是寂寞啊。愿我等众生少一些故事,也少一些寂寞。哈利路亚弥陀佛急急如律令!
-
ziew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20 15:48:30
-
cl.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3 00:11:55
-
豆友4475799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0 18:59:17
-
葱花神经饼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23 18:21:26
-
西哑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14 23:58:46
-
Momo_anymo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2 11:04:18
-
独自前行燕赤霞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9 09:55:07
-
Sig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8 10:41:17
-
bbsssss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7 11:54:13
-
Angelabåc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7 09:38:16
-
浣浣柚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6 01:26:14
-
蔓蔓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5 17:22:28
-
petrouch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4 20:36:04
-
Olg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4 19:16:41
-
西西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4 11:12:13
-
小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4 00:46:09
-
Always the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23:44:27
-
晴耕雨读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21:41:55
-
嘿哟嘿哟拔萝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21:01:55
-
pppppc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20:27:35
-
阿纳瑞斯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8:48:55
-
喵斯陀耶夫斯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8:43:24
-
杨多荤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8:19:09
-
มะเขือยาว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7:41:33
-
拖着懒步去天堂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7:29:40
-
216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7:21:43
-
豆瓣产品真拉胯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7:18:04
-
挺直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7:17:47
-
冷面金佛封大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5:31:27
-
FrancesFarm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5:29:50
-
国庆节叫醒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5:10:03
-
Moonchild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4:53:44
-
xī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4:51:26
-
欢度末日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4:49:20
-
俗尘渺渺总茫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4:44:46
-
低端艾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4:27:15
-
臧舟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4:26:40
-
姗姗白衣示如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4:12:42
-
悟 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3:40:0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2:53:4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2:42:1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2:42:07
-
鱼崽(树洞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2:32:23
-
刺客铁之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2:24:24
-
面包秋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2:23:20
-
耆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2:16:08
-
7531689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55:24
-
已 注 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49:08
-
陈之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22:38
-
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22:3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15:34
-
Bei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12:57
-
潘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09:18
-
尘埃野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07:00
-
Leah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05:51
-
稻草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04:37
-
plusthink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1:01:1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57:02
-
向星空坠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46:46
-
#鼓鼓#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30:4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29:15
-
🌈oys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20:48
-
S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20:38
-
Andy0831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19:14
-
masterpl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18:45
-
funnyp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17:37
-
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13:56
-
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12:26
-
yorak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10:56
-
slyypp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10:10:56
-
1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59:06
-
silverfish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57:00
-
后反劲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52:53
-
饼干🍪脆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39:24
-
扎啤海蛎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37:14
-
么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33:30
-
花京院蔡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32:5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30:31
-
aw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30:24
-
フ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23:2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22:45
-
半颗奶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22:33
-
ging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19:16
-
fatefa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15:26
-
刘员外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03:14
-
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9:01:09
-
Sunris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8:34:00
-
步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8:18:49
-
黄柑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7:59:1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7:17:02
-
海埂的猴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5:19:53
-
语照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4:12:01
-
何丽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3 00:28:06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2 23:48:52
-
情绪稳定胡大壮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2 23:21:46
-
魔法少女小圆脸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2 23: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