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欧的男女平等
在被视作男女平等典范的北欧住了七年,念人口学的这几年也听了不少婚育和社会保障相关报告,来说说我所了解的情况吧。
瑞典2012年生育率是1.91,基本上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在发达国家算高水平,对比德国1.38和西班牙1.31。同时瑞典女性劳动参与率处于欧洲前列。都说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瑞典能够维持这个生育水平,完善的生育福利和女性保障功不可没。 单说生育保障,孩子八岁之前父母总共可休480天产假。其中父亲母亲各自至少休60天,其他的可以自行分配,产假期间工资大概是原来工资80%。孩子有儿童津贴,母亲有妈妈补贴,加起来大约5000克朗 (注意这些钱是不够正常花销的,瑞典成人基本生活花费8000一月,不太可能靠生孩子吃福利 )。一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上公立托儿所,费用和家庭收入挂钩,负担不大。工作场所允许part-time, 50%/80%很常见,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教育免费, 上大学可申请助学贷款。
听着很美好是不是?但是就是在这么宽松的环境下,母亲依然承担了大部分生育成本,当然已经比国内好太多太多。瑞典女性非常独立,男生也觉得做家务带孩子很正常,但是看时间统计还是妈妈做家务多。许多女性婚前都说会和老公平分产假,但事实上女性休了更多产假 。瑞典曾经有过一个政策,如果两个孩子在3年之内出生,生孩间隔母亲可以不用去上班且可享受产假福利,于是很多家庭就这么做了。后续跟踪这些妈妈们十年之后的工资显著低于生孩间隔更长的女性,可见长期离开职场对事业伤害很大。
以上研究基于瑞典全部人口注册记录,可代表普遍现象。从我的个人经验看也是如此。 曾经在芬兰某类似大型国企的地方工作,公司从小头目开始就是男性居多。我和唯一的一位女性领导讨论过,她很落寞地说男领导倾向于提拔能够一起玩的男性。我的同事大多是40岁以上有两三个孩子的女性,她们都曾经因为带孩子离开工作,最长的甚至有十年都不工作。公司依然给她们保留了职位,可是升迁就难免受到影响了。瑞典高校里也非常明显,博士生男女比例是差不多的,但真正做到副教授以上的女性凤毛麟角。
当然也有事业上发展很好的女性,但是想取的和男性同样的成功,真的需要付出更多辛苦。我们系女教授生完孩子一周就出国开会了。我问过她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答曰你需要一个好老公。隔壁楼的博后也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做得好的女教授背后几乎都有无怨无悔支持妻子事业的丈夫,比如有人就是在家里养蜜蜂带孩子。这也是我觉得瑞典做得最好的地方,虽然平均而言女性付出更多,但是女性可以选择发展事业,男性也可以相妻教子不亦乐乎。 男女平等并不是要消灭两性差异,而是要给大家选择的机会和尊重不同的活法。
北欧今日的男女平等值得向往,但是这也是几代女性努力抗争的结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个六十多岁的工程学女教授说她年轻的时候给沃尔沃提建议,对方一看是个黄毛丫头根本不理会,可见早三四十年瑞典也远不是今天的模样。写这篇日志是受最近关于二胎和女权的讨论刺激,不吐不快。豆瓣广播里一拨人认为开放二胎会使女性权益倒退,号召女性移民。还有一拨人谴责广大女性不知道抗争,然后被指何不食肉糜。豆瓣小组里又是另外一种情形,有好多人觉得根本不存在不平等,认为女权人士神经过敏。某楼主因为男友给她灌输男性优于女性的观念很是苦恼,点赞数最高的回复居然一边倒地指责楼主太作或者认为女生就是应该被照顾。考虑到八组绝大部分是妹子,这个风向很让人震惊。比起男性对女权的抗拒,这种来自同性的不认同杀伤力更大。
我所理解的女权,是在承认男女差异的同时给两性平等选择的权利。男性在体力上的优势毋庸置疑,这也是人类在农业社会形成父系社会以及重男轻女观念的根源。但时至今日,很多工作拼的是智识勤奋,体力的差异对效率的影响降低,于是女性也能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男权的基本逻辑是女性现在平均而言学历收入能力皆不如男性,所以女生就是不行。但这个现状是女性长期被压制所带来的后果,换言之女生从未取得和男生平等教育就业的权利,更不用说女性还承担绝大部分的生育成本,原本就是不公平的竞争,结果自然没有说服力。 但是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男性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同时女性也需要好几代人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而且,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不给机会平台就认定不行,就是耍流氓。如果女性从未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怎么知道她们也有能力得诺贝尔奖呢?
作为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女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理解为什么结婚要男方买房。我觉得两个人共同承担生活是天经地义的。等到真的工作了,才意识到女性在职场是多么劣势。不是每个女生都能够幸运地受教育以及养活自己的。因为性别不平等以及生育成本,女性经济能力受限,想通过婚嫁来保障生活,于是男性不得不负担高额的房价。不平等其实对两性都有伤害,只是男性没有意识到这点或不愿放弃自己的主导权。有很多人说女生安心享受男生照顾不好吗?也许很大部分女生觉得好,但这等于间接放弃了对生活的掌控权啊。人生来不同,我可以理解这种想法,但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是生命意义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怎么可以交与他人呢?男权社会的问题在于,我这样的女生就会被视作异类或者不讲道理,而不那么独立的男生也饱受压力,可能会被男人女人同时谴责。
有个朋友是美籍印度人,他父亲三十年前到美国读博,带着全家人同行。他母亲当年连英语都说不利索,但是认为女人不能只呆在家里带孩子。于是家务空隙自己念书考试,最后一路读完硕士现在在大学做行政,还带出名校毕业的一对儿女。他父亲一开始极力反对妻子念书(想像一下大男子主义的印度男人),认为简直胡闹,现在几乎见人就夸老婆能干,家里母亲说话也很有分量,这观念转换不可谓不大。听到这故事的时候觉得太励志了。 社会现状和观念的转变不在一朝一夕,想要在中国看到男女平等,我们这代甚至下面两三代女生都注定比较辛苦。
认为女生就是该被照顾的姑娘们,大约也是最可能被逼婚育的人群。家庭经济学理论说家庭资源的分配取决于个人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如果一个人打心底认为自己没有决策能力,如何有底气在被要求生孩子的时候说不呢?虽然有些怒其不争, 但也够理解命运面前人的渺小无奈和身不由已,只期望她们对这些敢于说不的强者能有一份鼓励和包容,而不是一味指责别人作,甚至企图把强者也拉到和自己同一水平。比如上面我朋友母亲的例子,处在她的情形我也许没有办法做得和她一样好。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我自己境遇如何,我都会由衷地佩服她,因为她办到了我做不到的事情,而不会因为她不走传统之路而排挤她。今日女性可以读书工作,是无数先辈争取来的权利。而今天的这些敢于和不平等抗争的女性,正是我们通往北欧式平等社会的希望。
瑞典2012年生育率是1.91,基本上一对夫妻生两个孩子。在发达国家算高水平,对比德国1.38和西班牙1.31。同时瑞典女性劳动参与率处于欧洲前列。都说经济发展是最好的避孕药,瑞典能够维持这个生育水平,完善的生育福利和女性保障功不可没。 单说生育保障,孩子八岁之前父母总共可休480天产假。其中父亲母亲各自至少休60天,其他的可以自行分配,产假期间工资大概是原来工资80%。孩子有儿童津贴,母亲有妈妈补贴,加起来大约5000克朗 (注意这些钱是不够正常花销的,瑞典成人基本生活花费8000一月,不太可能靠生孩子吃福利 )。一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上公立托儿所,费用和家庭收入挂钩,负担不大。工作场所允许part-time, 50%/80%很常见,方便家长接送孩子。教育免费, 上大学可申请助学贷款。
听着很美好是不是?但是就是在这么宽松的环境下,母亲依然承担了大部分生育成本,当然已经比国内好太多太多。瑞典女性非常独立,男生也觉得做家务带孩子很正常,但是看时间统计还是妈妈做家务多。许多女性婚前都说会和老公平分产假,但事实上女性休了更多产假 。瑞典曾经有过一个政策,如果两个孩子在3年之内出生,生孩间隔母亲可以不用去上班且可享受产假福利,于是很多家庭就这么做了。后续跟踪这些妈妈们十年之后的工资显著低于生孩间隔更长的女性,可见长期离开职场对事业伤害很大。
以上研究基于瑞典全部人口注册记录,可代表普遍现象。从我的个人经验看也是如此。 曾经在芬兰某类似大型国企的地方工作,公司从小头目开始就是男性居多。我和唯一的一位女性领导讨论过,她很落寞地说男领导倾向于提拔能够一起玩的男性。我的同事大多是40岁以上有两三个孩子的女性,她们都曾经因为带孩子离开工作,最长的甚至有十年都不工作。公司依然给她们保留了职位,可是升迁就难免受到影响了。瑞典高校里也非常明显,博士生男女比例是差不多的,但真正做到副教授以上的女性凤毛麟角。
当然也有事业上发展很好的女性,但是想取的和男性同样的成功,真的需要付出更多辛苦。我们系女教授生完孩子一周就出国开会了。我问过她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答曰你需要一个好老公。隔壁楼的博后也只休了一个月产假。做得好的女教授背后几乎都有无怨无悔支持妻子事业的丈夫,比如有人就是在家里养蜜蜂带孩子。这也是我觉得瑞典做得最好的地方,虽然平均而言女性付出更多,但是女性可以选择发展事业,男性也可以相妻教子不亦乐乎。 男女平等并不是要消灭两性差异,而是要给大家选择的机会和尊重不同的活法。
北欧今日的男女平等值得向往,但是这也是几代女性努力抗争的结果,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有个六十多岁的工程学女教授说她年轻的时候给沃尔沃提建议,对方一看是个黄毛丫头根本不理会,可见早三四十年瑞典也远不是今天的模样。写这篇日志是受最近关于二胎和女权的讨论刺激,不吐不快。豆瓣广播里一拨人认为开放二胎会使女性权益倒退,号召女性移民。还有一拨人谴责广大女性不知道抗争,然后被指何不食肉糜。豆瓣小组里又是另外一种情形,有好多人觉得根本不存在不平等,认为女权人士神经过敏。某楼主因为男友给她灌输男性优于女性的观念很是苦恼,点赞数最高的回复居然一边倒地指责楼主太作或者认为女生就是应该被照顾。考虑到八组绝大部分是妹子,这个风向很让人震惊。比起男性对女权的抗拒,这种来自同性的不认同杀伤力更大。
我所理解的女权,是在承认男女差异的同时给两性平等选择的权利。男性在体力上的优势毋庸置疑,这也是人类在农业社会形成父系社会以及重男轻女观念的根源。但时至今日,很多工作拼的是智识勤奋,体力的差异对效率的影响降低,于是女性也能够有自己的一片天地。男权的基本逻辑是女性现在平均而言学历收入能力皆不如男性,所以女生就是不行。但这个现状是女性长期被压制所带来的后果,换言之女生从未取得和男生平等教育就业的权利,更不用说女性还承担绝大部分的生育成本,原本就是不公平的竞争,结果自然没有说服力。 但是观念的改变需要时间,男性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主导地位,同时女性也需要好几代人来适应新的社会角色。而且,能力是在实践中锻炼起来的,不给机会平台就认定不行,就是耍流氓。如果女性从未有受教育的权利,我们怎么知道她们也有能力得诺贝尔奖呢?
作为接受了良好教育的女生,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理解为什么结婚要男方买房。我觉得两个人共同承担生活是天经地义的。等到真的工作了,才意识到女性在职场是多么劣势。不是每个女生都能够幸运地受教育以及养活自己的。因为性别不平等以及生育成本,女性经济能力受限,想通过婚嫁来保障生活,于是男性不得不负担高额的房价。不平等其实对两性都有伤害,只是男性没有意识到这点或不愿放弃自己的主导权。有很多人说女生安心享受男生照顾不好吗?也许很大部分女生觉得好,但这等于间接放弃了对生活的掌控权啊。人生来不同,我可以理解这种想法,但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是生命意义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怎么可以交与他人呢?男权社会的问题在于,我这样的女生就会被视作异类或者不讲道理,而不那么独立的男生也饱受压力,可能会被男人女人同时谴责。
有个朋友是美籍印度人,他父亲三十年前到美国读博,带着全家人同行。他母亲当年连英语都说不利索,但是认为女人不能只呆在家里带孩子。于是家务空隙自己念书考试,最后一路读完硕士现在在大学做行政,还带出名校毕业的一对儿女。他父亲一开始极力反对妻子念书(想像一下大男子主义的印度男人),认为简直胡闹,现在几乎见人就夸老婆能干,家里母亲说话也很有分量,这观念转换不可谓不大。听到这故事的时候觉得太励志了。 社会现状和观念的转变不在一朝一夕,想要在中国看到男女平等,我们这代甚至下面两三代女生都注定比较辛苦。
认为女生就是该被照顾的姑娘们,大约也是最可能被逼婚育的人群。家庭经济学理论说家庭资源的分配取决于个人对家庭的经济贡献。如果一个人打心底认为自己没有决策能力,如何有底气在被要求生孩子的时候说不呢?虽然有些怒其不争, 但也够理解命运面前人的渺小无奈和身不由已,只期望她们对这些敢于说不的强者能有一份鼓励和包容,而不是一味指责别人作,甚至企图把强者也拉到和自己同一水平。比如上面我朋友母亲的例子,处在她的情形我也许没有办法做得和她一样好。但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我自己境遇如何,我都会由衷地佩服她,因为她办到了我做不到的事情,而不会因为她不走传统之路而排挤她。今日女性可以读书工作,是无数先辈争取来的权利。而今天的这些敢于和不平等抗争的女性,正是我们通往北欧式平等社会的希望。
-
cano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21 16:31:33
-
豆友250154570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30 20:31:06
-
刘渔绿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9 14:28:37
-
Marb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6 10:37:01
-
lala团团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2 09:33:39
-
胡不归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2 17:27:11
-
小声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3 13:26:53
-
哎一古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7 20:24:44
-
elic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19:01:09
-
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0 16:30:32
-
小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9 17:43:15
-
喝醉的泡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0 06:05:53
-
管埋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6 01:58:43
-
别说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4 07:39:51
-
另一个同一个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3 14:01:50
-
狐狸小小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12 01:11:05
-
DIAN.典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05 11:19:17
-
Zo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24 23:38:27
-
方未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10 15:50:09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6 10:06:10
-
柳神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1 02:53:25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05 23:23:55
-
魔魔魔性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31 20:20:56
-
fddsafs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2 11:40:1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8-23 12:32:51
-
Wingz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8 08:12:03
-
[已注销]Matrix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5-04 15:45:25
-
小天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22 16:19:47
-
你这么晚还不睡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5 15:37:52
-
曦予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1 18:26:01
-
鸭梨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1 09:10:33
-
Haiber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10 01:05:04
-
狗熊FM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23:57:15
-
大豆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20:23:38
-
纸背的立博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19:25:11
-
gra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16:19:06
-
Ju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16:13:24
-
男德讲师孙娜恩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10:17:39
-
本我自我超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10:16:56
-
Arrowmax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7:55:28
-
沈默🌈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5:03:34
-
gz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4:55:01
-
molpad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4:13:32
-
慢慢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3:44:32
-
𓃫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0:51:21
-
ζωήι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0:29:24
-
小木吉他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0:19:09
-
涂笛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0:11:40
-
哀家害喜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9 00:06:02
-
吴明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3:40:33
-
梦入江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2:33:5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2:22:35
-
姆明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2:13:36
-
香蕉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2:08:29
-
f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1:31:09
-
砂之器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1:20:39
-
我爱古迪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1:11:59
-
贝塔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1:05:35
-
什么都懂的学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1:04:25
-
钰澜EV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0:51:54
-
栗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4-08 20:15:36
-
润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28 14:49:17
-
知味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07 13:0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