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后记
本书是笔者在2009年完成的博士论文基础上整理出版的,从论文开始到完成,从答辩通过到留校任教,至今八年的时间过去了。可是至今回想选题时吸引的那个问题,“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迥异于古人的现代中国建筑话语是如何出现的?”直到今天,这个问题仍然让我着迷。
如今,当论文终于几经拖沓,要走出书斋,接近面世时,更加觉得对多年来给予我很多帮助和鼓励的诸位师长感到愧疚不已。
从读硕士开始师从郑时龄教授,至今已逾十年,感激无以言表。一方面他对我坚持独立思考的宽容和创造性尝试的鼓励,让我能够一步一步逐渐找到自己的方向;另一方面,他又总是在适当的时候用冷静的事实提醒我,我还差得太远。感谢对论文研究思路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启发的冯仕达老师、刘东洋老师和卢永毅老师,他们在我博士期间提供的帮助和教益远远不是这本书所能涵盖。感谢出席我博士论文答辩的评委许纪霖教授、赵辰教授、莫天伟教授、常青教授、王骏阳教授给予的鼓励,特别是许纪霖教授、王骏阳教授和赵辰教授在答辩前后提出的意见,影响了我论文完成以来读书思考的方向。虽然其中多数也许不能体现在书里面,但对我个人而言意义很大。
此外,还要感谢赖德霖教授、伍江教授、徐苏斌教授、Alexandre Tzonis教授和Liane Lefaivre教授等多位看到论文后的热情鼓励,让我能够有信心和勇气将这本仍不成熟的研究成果出版。
最后,感谢远方的父母和亲人多年来对我默默的支持;感谢还在比利时留学的王颖,无论从何种角度看,本文都应该是两个人的共同成果。这本书应该献给他们。
对我来说,过去十年的研究经历就是一个不断否定自我寻找新的方向的过程。因此此书虽然出版,但对于本书中所讨论的若干问题在将来观点的修订是可以想见的。也许正如施特劳斯所说:思想者的真诚首先在于,随时准备推翻自己的定见从头开始!
于比利时小城鲁汶
2014年7月
-
Outsid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3 12:55:36
-
蜜糖小棉袄77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5 16:45:30
-
拾贝岛民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11 15:44:08
-
枉少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7 12:00:13
-
拈花一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30 01:38:10
-
Aso nozom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9 19:40:3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9 09:29:32
-
G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9 09:17:0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9 08:28:03
-
娓娓安nineta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8 23:09:53
-
时回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8 22:31:3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8 21:00:34
-
气楽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8 21:00:09
-
tritu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23:16:49
-
kek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22:22:0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17:40:4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14:51:23
-
豆友60281234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11:06:04
-
Sthre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11:04:52
-
柯布万岁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10:58:54
-
azure 祖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09:37:1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09:10:47
-
城市笔记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09:07:07
-
ZJJ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6-27 09: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