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
2006-3-2 松江的叶榭、泖港、五厍、新浜因在黄浦江南岸,习惯称作浦南。因交通不便,又属黄浦江上游水资源保护区,工业发展受限制,所以相对还保持了一些传统的农村风貌。当农村记者这几年,泖港、五厍、新浜我来过几次,空气好,视野宽阔,安静祥和,颇让人换心情。去年乐府琴馆参加在世贸商城的一个展示,老路想搭一个茅草屋顶作“符号”,但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茅草”,曾推荐他开车到叶榭方向找种水稻的农民,终于找到稻草搭好了那个茅亭。这次报社两会报道要找个老农谈“减负”,我第一次到了叶榭。 从米市渡摆渡过黄浦江,望出去基本没什么高楼,还能感受到乡下渡口的遗韵。从这个渡口的名字,可以想见这里过去必是重要的稻米之乡。我采访的叶榭镇金家村老农郁一明,12岁开始种地,现已年届花甲,但看上去并不老。他不愿干别的工作,所以人家不种的地都由他种,最多时种了370亩,横跨11个生产队。现在,只剩下110亩,乡下的水稻田是越来越少了。国家这几年的“三农”政策对种田人来说当然不错,但是上海“国际大都市”前景是要把600平方公里扩展到6600平方公里,未来基本是一个梯次分布的城市群概念,残存的农业文明正在加速消亡,我做的工作只能称作“善后”。在老郁家采访,一个前来看热闹的已经享受“镇保”每月拿钱的邻居说了一句:“过去说‘种田万万年’,这句话到我们这一辈就说不下去了。”

晚上,镇里的干部请我去张泽吃羊肉。张泽镇现已并入叶榭镇,张泽羊肉素有名气,相传始于元代,蒙古人在此囤兵,留下了吃羊肉的习惯。我们去的那家“中心饭店”据说是镇上最好的一家,是区里镇里领导定点享受羊肉的地方。我们6、7个人吃了一只整羊,果然味道鲜美,最佳的是那碗羊血汤,几乎可以和我在新疆禾木吃的那顿羊肉媲美。席间,听说落户在张泽的一家中德合资的钢琴厂,最近捐赠了13台钢琴给镇上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办起了一个“钢琴艺术中心”,上周六那些农村孩子刚上了第一堂钢琴课。这事比较新鲜,便临时决定今晚就在张泽住下,明天去学校和琴厂看看。 其实我决定住下来还有一个原因,想去看老镇上的茶馆。已入法国籍的朋友巴海,这几年回国总要带着相机跑江南一带的老镇,拍喝早茶的老头。听说场面很壮观,有的有500个老头规模。去年他办了个画展,展出根据照片画的素描,我觉得照片本身更好,鼓动他搞个影展,名字我都帮他想好了,就叫“五百老汉”。现在有机会,我也想亲身感受一下。镇影剧院经理施仁章自告奋勇,说明天早上六点过来陪我同去。晚上,原本打算住镇接待中心,但是没床位,承包“中心”的外地老板要我等会再来,看来在这小镇上“钟点房”的生意也很红火。住不进“接待中心”,施经理只好又带我到一家家庭旅社,这家主人原来就是明天我要去的张泽学校的物理教研组长殷国荣老师,他还是那所乡村“艺术特色学校”沙雕课的创始人。这位木匠出身的物理老师向我讲述如何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故事,从照片上看,孩子们用沙子做的长城、三孔桥、赛车什么的已蛮像样子。 第二天早上施经理如约来叫我。外面下着雨,街上却已开始热闹。到了茶馆,老头不满一百,说是我来得已经有点晚了,5点多时人还更多些。这里现在的规模是“两百老汉”。解放前,镇上有20多家茶馆,解放后集中到一家供销社茶馆,后来又变成私人承包,茶从5分钱一杯涨到现在的5毛一杯。现在承包茶馆的小老板,是张泽学校原来教数学和体育的退休老师李益财。据老李说,卖茶是亏本的,好在这几年靠经营麻将桌补贴,一桌收费5元,包房20元,略有赢利。 农村小镇喝早茶是江南一带的传统,这是农村重要的社交活动,乡下农民到镇上卖菜卖蛋买肉买酒,都要到茶馆坐坐,镇上的老人没地方去也泡在茶馆。茶叶是普通的低档红茶,茶杯是那种老式的牢固耐用的不锈钢茶缸。我也出了5毛钱泡了缸茶,觉得茶味质朴颇为不错。张泽“为民老人茶室”现在最远的茶客是4公里以外的四村农民,走路来要一个多小时,一般是骑着小三轮过来。年龄最大的茶客已经92岁,还有一个兴楼村的88岁老农封照林,天天柱着拐杖走3公里路来吃茶,不过今天下雨他没来。听老李讲,阿照13岁就开始吃茶了,过去茶馆有20多岁就来吃茶的,现在没有了,最年轻的也是5、60岁。我看到有的老人坐在那儿也不和别人说话,但这里却似乎比别的地方更像他们的家。

老人们介绍我去对面菜场里吃“羊肉烧酒”,这是张泽百姓最有特色的习惯。菜场南北两厢各有一排房子,热气腾腾,一桌一桌的坐着好多人。一盘白煮羊肉,一碗羊汤面,再送一碗羊血汤,6元钱。一般都就着白酒吃,也有喝黄酒的。这里壮年的人多了些,但年轻人还是很少,大概是不能习惯早起。像施经理这样的干部,虽然家就住在镇上,这次也是头一次到菜场来吃。“中心饭店”的老板老顾因为早上没人在店里下面,非要赶过来在菜场请我吃面。他告诉我南面这家店好,汤浓,北面那家虽然墙上写了“张泽羊肉”四个字,味道却差一些。菜场羊面馆的羊血汤端上来,一喝,味道比老顾的更正宗。其实我并不知道什么是“正宗”,只是觉得更加鲜美。老顾说,来这里吃的人多,锅大,羊肉多,羊汤是原汁,自然就更好。这里最热闹的是在三伏天,有好几百人同时吃,据说那时吃羊肉大补。 上海附近,我吃过苏州羊肉,江桥羊肉,奉贤羊肉,崇明羊肉,都颇有名气,但味道好像还是张泽羊肉最美。我问老顾,这里有什么门道?老顾说,这里的羊都是散养,乡下老头老太习惯每家养2到3只羊,不吃饲料,牵着在外面吃草。我们去收羊,看到一家有5、6只的就不收,因为肯定要加饲料,10只以上圈养的味道就更差。这里的肉羊一般一个月大时就敦(骟)掉,故肉质鲜嫩无膻味。现在苗羊50到70元一只,种气好的一年可长到5、60斤,现在市价是7.5元一斤,老头老太养两三只羊,也有千把元收入。一到两岁的羊长了一对门牙,三岁的长了两对,称为“一口牙”、“两口牙”。一口牙的最好吃。前几天饭店里进了几只羊,角很大,两三口牙,结果烧出来有点像牛肉。 听完老顾的收羊经,松江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陈军康也驱车赶来了,他也是第一次在菜场吃羊肉面,一口气喝了两碗羊血汤。他告诉我原来的张泽镇委书记现在升任区水务局党委书记,写了一本书就叫《羊肉烧酒》,在松江很有名。现在松江城里开了10几家张泽羊肉面馆,甚至在苏州火车站边上也有一家店挂着“正宗张泽羊肉”的招牌。不过,最最正宗的,当然还是在这个菜场,这是普通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美食品牌。

接下来,去了学校和钢琴厂,参观了由旧教工宿舍改建的“门德尔松钢琴艺术中心”,采访了在姐姐家听过“少女的祈祷”后想当钢琴家的农村女孩,见过了打算以教钢琴带动卖钢琴的温州老板,我满载新闻素材离开了张泽。临行,张泽的同志们热情地硬要我带一只热气羊腿回去。我家没有大冰箱,放不下那只羊腿,邻居超超妈妈正在做饭,她平时经常帮我收衣服浇花,就送给她家尝鲜。 谈谈工作
-
小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2 08:09:38
-
小鸟维奇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9 13:26:18
-
9paopa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7 03:02:56
-
Amb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6 20:28:37
-
B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11:50:19
-
六欲有节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10:29:17
-
阿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10:10:34
-
筛瑞噗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10:08:19
-
老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10:04:40
-
席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10:01:33
-
知味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8-28 18:15:51
-
患小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2-01 15:28:42
-
无事忙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2-01 14:04:11
-
nova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2-01 10:40:41
-
陈小馋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2-01 10:28:29
-
1UP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1-09 19:02:4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09-10-09 19:28:31
-
鳗老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11:07:15
-
红发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10:50:34
-
锡兰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10:46:28
-
银河发吃指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10:39:44
-
海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10:31:36
-
CLO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08:59:44
-
康庄主义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08:00:08
-
稀得好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05:56:59
-
城市笔记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04:46:01
-
锦瑟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02:52:11
-
thenew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02:01:14
-
旭东-知始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01:47:10
-
小转铃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5 01:26:32
-
亚露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21:59:31
-
milanren 赞了这篇日记 2009-09-24 20:47:51
感冒的河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浦宁路围墙4月28日 (2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24日 (3人喜欢)
- 浦宁路围墙4月8日 (5人喜欢)
- 巴海兄摄东塘村神帝庙土主节、古清溪寺游塘节、湖墩庙二清明小福王节、老吴王庙三月初八新菩萨像开光 (5人喜欢)
- 清明随拍 (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