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TEDx Talk:一个AIESECer社会创业家的真诚分享
AIESEC是一个全球最大的年青人国际领导力组织,主要为大学生提供国际实习、全球学习环境和领导力培养。我在香港理工大学的时候是一个AIESECer, 毕业创业以后也在支持AIESEC, 现在我的公司是一个为海外AIESECer提供实习机会的伙伴、我同时也是AIESEC香港校友会的委员和AIESEC中山大学的顾问。
以下是我在TEDxWanchai演讲的大概内容,希望对年青人“认识自己”有点帮助。特别分享给AIESECers,因为没有AIESEC为我提供的机会与国际平台,不会有自信创业的今天。
----------
我叫Freddy,以前在Google工作,现在是一个社会企业家。一切的发生都在于一个数字和两个人。“1985”,“我”跟我崇拜一个英雄人物:“Steve Jobs”, Apple的CEO。 1985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我跟 Steve Jobs 有一定相似的程度。1985年他被他所创办的公司踢出去了,我当然还没被我的公司踢出去,也不想被踢出去,而且1985年,其实是我才刚出生的一年。相似的是,现在非常成功的 Steve Jobs在他大学的时候很迷失,然后他去了印度寻找自己,我刚好也在大学的时候很迷失,所以我跟随他,在20年后去了印度流浪寻找自己。故事开始了。
我先把头剃光,装备好自己就跟四个好友一同去印度寻找自己。最后我发现甘地的一句非常影响我 “the best way to find yourself is to lose yourself in the service of others”(寻找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忘我地为他人服务)唔,我明白以后就回香港就为南亚小孩子服务,教他们广东话并融入社会。但一个七岁的女生不愿学,还跟我说了一句 “无论我说中文还是英文,香港人都会歧视我”。我觉得很心酸,我发现香港可能不是我心目中的“亚洲国际都会”,我发现了让我恼人的问题(frustration),香港的南亚人还要面对27%的失业率,我不知道我可以怎样去作改变,但我把这恼人的问题记在心中,然后我就要面对人生的转捩点 - 进Google。
我进了Google亚洲的总部 - 印度!对,又一次印度!Google真的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那时候说真话,我没有在想怎么解决南亚人问题,在印度我只在想怎么去交一个印度女朋友,然后生一个Chindian,他就可以跟23亿人沟通,将来肯定很吃香!哈哈!但我总是没找到,所以我还是努力地工作。但有时候,Google的工作方式会让你无法集中。特别是你有20%时间做全职“思考”,舍都不用干!所以我觉得Google的格言 “I am feeling lucky”是很真实的。但是恼人的问题总是有的....
在印度,交通是非常可怕的,我的车子每次在红灯前的停顿, 都会传来有小乞丐向我讨食物的微弱声音。他用手做成抓饭状, 放在嘴前数次, 然后摸摸前额, 继而摊开双手, 示意: food, please, give. 面对着小乞丐, 我可算无能为力 - 给他钱,一分钟内会有一大堆孩子过来;不给钱,装著没有看见,这是逃避。明明知道贫穷就是面前显而易见的大问题(elephant in the room)我们怎么可以说逃避就逃避?我看著他,我内心很不舒服。这是一个我发现非常恼人的问题。
我知道我需要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法(creative solution),我就用了我20%的工作时间去思考。在思考的同时,我发现公司免费食物中存著多得吃不完的香蕉!我决定做一次有效的“资源整合”。我拿了公司的香蕉,面对小乞丐,我知道我会给他香蕉,所以我先跟他玩一个游戏:一直跟他做同样的动作,而且还在脸上挂著一个大微笑!那个印度小孩完全freak out,心中一定在想这疯狂的中国人到底想干吗的?最后我给他一根香蕉,没想到,换来的,是他真挚的笑容。:’) 而那个笑容告诉我,世上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快乐童年,他们都需要微笑与尊重。我能做的是发香蕉,我也知道香蕉不能改变世界。但这却让我肯定了一句:“wherever we are,we can make a difference”(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都可以作出改变)
直到有一天,我的印度老总叫我进他办公室说“hey Freddy!I realized that you really like banana,don’t you?” 哈哈哈哈!我当时挂著对小孩一样的微笑回答,不是我喜欢香蕉,是印度的孩子们需要。他挺欣赏我这个老外的做法,并一直问著”为什么”(why)我不是印度人也在为印度做好事。我当时可以有一百种不同答覆,但我觉得两个字就可以总结了,他问我why,我回他一句“why not?” 去做改变,我们只需拥有一个why not的态度。
我一直在Google中寻找自己,最后在公司的一句话启发了我:“healthy disregard of impossibilities” (健康地漠视不可能的存在)。然后我在想,我可以在生命中干什么看似不可能的事。我想到了三个字: “年青”、“社会”、“企业家”。年青人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人脉,如何成功?企业家是要把公司建起来,在残酷的市场中存活,赚钱的难度有如从石头上揸出血一样,谈何容易?然后这个年青企业家还想一边赚钱求存的同时去为社会带出影响力,做社企企业家,这不就是不可能吗?这三个字连起来根本没有可能,但Google出来的我,就是要挑战这个“不可能”。
我先找出我的激情所在(embrace my passion),就是对不同族裔的共融作贡献。我就要做一个“全球年青人培训”项目(global youth empowerment)。我在不同地方做年青培训,也同时为未来创业做了不同步骤。我先在罗马里亚下定决心,在北京决意做一个领袖带领团队,在台北时发现我要站到最前线去了解市场, 在乌克兰我知道要面对很多的困难时刻(tough moments) ,在德国时认识到我要把服务和自己差异化(differentiate), 才可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而且我在新加坡尝试到了! 所以我立即要建立我的团队,最重要是“行动”!我说服了一个在印度认识的英国朋友Zulfiye Kazim,她是土耳其裔的伦敦人,牛津毕业,同是AIESEC的人,我们在德国再见面深入聊天时,她拥有同样的why not态度,很快她被说服了,决定退下她的谘询工作,飞到香港与我一同创业!
我们俩就创立了“跨文化教育”,为青年学生做“全球领导力培训”。我们团体来自十个不同国家,为中学生扩阔国际视野、增强沟通技能和认识自我潜力。现为多所学校服务。同时,我们的社会影响力在哪呢?我就拉回我心中埋藏那个香港南亚恼人的问题。 “跨文化教育”就是有一团专业的国际团队,所以我们可以聘请“local global”的人才,就是不同肤色的少数族裔。我们发掘他们的潜力,如跟我们合作两年的非洲朋友,他们能用基本英语沟通,但打得一手专业非洲鼓。我们就以他们去主导 “全球领导力培训”课程中“认识非洲”的环节。在我们全球团队中,没有人会知道谁是专业谁是少数族裔。能提供就业,我们就为他们创造经济价值了。
最自豪的一个例子来自一个巴基斯坦的伙伴,我们发现他会跳街舞(break dance),同时会演魔术,更会用广东话说唱(rap)!在我们的工作坊中他重拾自信,学生很容易被他影响,他也很喜欢在 “跨文化教育”里面工作。而最好的消息是,电视台找他去拍电视剧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去发掘少数族裔的才华,并教育中学生一个无墙的世界,共融的社会,共同打造一个真正的亚洲国际都会。
当然,恼人的问题是绝对存在的。第一就是“传真”(fax),我不能相信我们培训下一代精英的地方还在用 “传真”去沟通,在我的年代,老实说,我一开始真的不知道什么是 “传真”。没办法,我同时也了解到原来学校就是社会上最保守的地方。第二是“校长”,他第一句会问我们会不会收费,我说“会”之后他电话都挂了。同时他不管你什么“社会企业”有没有“社会使命”,你不能为他学生在考试中多拿一分,他不会理你的。最后我们才知道买我们服务的校长都只是因为我们是来自牛津、史坦福和Google,能启发学生发奋向上的动力。过半校长到现在还以为我们是做英语培训的...
我发现校长都听不懂我们想干吗,所以我把我们的课程叫 “全球领导力培训”,卖点是我们团队的精英背景和真实的英语环境,让学生以后做一个国际人才,更鼓励他们进全球最好的大学。听懂了吧?对校长们终于知道我们是好的,然后我们就很受欢迎了。哈哈!更鼓舞的是香港教育局的副局长亲自来了参观我们的 “全球领导力培训”课程,他非常支持我们也觉得 “跨文化教育”很值得推广!我们太兴奋了!一直脚踏实地地坚持是有好结果的,我们同年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香港社会企业挑战赛”冠军!当我把十万块的支票给我父母看的时侯,他们终于觉得他们孩子做得好!(因为我已经半年没发工资给自己了)然后 “跨文化教育”就一直做到现在差不多两年,挺顺利也可以盈利,我会一直把它做下去!
总结一下,要做一个社会企业家,你先得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得到,能做得好。找出你觉得恼人的问题(frustration),想出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法(creative solution),拥抱你的激情(embrace your passion),享受过程(have fun),然后最重要是组织你的团队和行动(form team and take action)!
如果人生是一根焟烛的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烧自己。让人看见的不再是黑暗,而是一点点亮光。我相信你耐心地看到这里的话,你也是一根燃烧中发光的焟烛。其实 “A candle loses nothing in lighting others”(焟烛在燃亮他人时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们何不去燃亮他人了?
同时,如果有足够多的焟烛同时燃烧的话,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大火堆。很多人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a man to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 形容社会企业家,今天我用这句有关火的去作结:“build a man a fire, he will be warm for a day; set a young man on fire, he will burn others”!(给人一堆火,他将会得温暖一个晚上;让年青人的激情著火,他会燃烧他人!)大家都去用你们的激情去燃烧他人吧!谢谢大家!
----------
AIESECers, 你要在崎岖的前路保持信念,领导你的团队继续成长。你要记著你努力不懈地为他人付出的时候,最终最大得著是你认识了自己,看到你的未来,发挥了你的无限潜能。 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都可以作出改变。共勉之。
====
TED talk 会在下星期在youtube上流传,我会下载并传到youku上,等待的时候就去www.ted.com 去找一下启发吧!或上www.aiesec.org 去了解一下AIESEC, 或 www.icehongkong.com, 这就是跨文化教育的网站,加油!
以下是我在TEDxWanchai演讲的大概内容,希望对年青人“认识自己”有点帮助。特别分享给AIESECers,因为没有AIESEC为我提供的机会与国际平台,不会有自信创业的今天。
----------
我叫Freddy,以前在Google工作,现在是一个社会企业家。一切的发生都在于一个数字和两个人。“1985”,“我”跟我崇拜一个英雄人物:“Steve Jobs”, Apple的CEO。 1985年是非常特别的一年,我跟 Steve Jobs 有一定相似的程度。1985年他被他所创办的公司踢出去了,我当然还没被我的公司踢出去,也不想被踢出去,而且1985年,其实是我才刚出生的一年。相似的是,现在非常成功的 Steve Jobs在他大学的时候很迷失,然后他去了印度寻找自己,我刚好也在大学的时候很迷失,所以我跟随他,在20年后去了印度流浪寻找自己。故事开始了。
我先把头剃光,装备好自己就跟四个好友一同去印度寻找自己。最后我发现甘地的一句非常影响我 “the best way to find yourself is to lose yourself in the service of others”(寻找自己的最好方法是忘我地为他人服务)唔,我明白以后就回香港就为南亚小孩子服务,教他们广东话并融入社会。但一个七岁的女生不愿学,还跟我说了一句 “无论我说中文还是英文,香港人都会歧视我”。我觉得很心酸,我发现香港可能不是我心目中的“亚洲国际都会”,我发现了让我恼人的问题(frustration),香港的南亚人还要面对27%的失业率,我不知道我可以怎样去作改变,但我把这恼人的问题记在心中,然后我就要面对人生的转捩点 - 进Google。
我进了Google亚洲的总部 - 印度!对,又一次印度!Google真的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那时候说真话,我没有在想怎么解决南亚人问题,在印度我只在想怎么去交一个印度女朋友,然后生一个Chindian,他就可以跟23亿人沟通,将来肯定很吃香!哈哈!但我总是没找到,所以我还是努力地工作。但有时候,Google的工作方式会让你无法集中。特别是你有20%时间做全职“思考”,舍都不用干!所以我觉得Google的格言 “I am feeling lucky”是很真实的。但是恼人的问题总是有的....
在印度,交通是非常可怕的,我的车子每次在红灯前的停顿, 都会传来有小乞丐向我讨食物的微弱声音。他用手做成抓饭状, 放在嘴前数次, 然后摸摸前额, 继而摊开双手, 示意: food, please, give. 面对着小乞丐, 我可算无能为力 - 给他钱,一分钟内会有一大堆孩子过来;不给钱,装著没有看见,这是逃避。明明知道贫穷就是面前显而易见的大问题(elephant in the room)我们怎么可以说逃避就逃避?我看著他,我内心很不舒服。这是一个我发现非常恼人的问题。
我知道我需要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法(creative solution),我就用了我20%的工作时间去思考。在思考的同时,我发现公司免费食物中存著多得吃不完的香蕉!我决定做一次有效的“资源整合”。我拿了公司的香蕉,面对小乞丐,我知道我会给他香蕉,所以我先跟他玩一个游戏:一直跟他做同样的动作,而且还在脸上挂著一个大微笑!那个印度小孩完全freak out,心中一定在想这疯狂的中国人到底想干吗的?最后我给他一根香蕉,没想到,换来的,是他真挚的笑容。:’) 而那个笑容告诉我,世上每个孩子都值得拥有一个快乐童年,他们都需要微笑与尊重。我能做的是发香蕉,我也知道香蕉不能改变世界。但这却让我肯定了一句:“wherever we are,we can make a difference”(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都可以作出改变)
直到有一天,我的印度老总叫我进他办公室说“hey Freddy!I realized that you really like banana,don’t you?” 哈哈哈哈!我当时挂著对小孩一样的微笑回答,不是我喜欢香蕉,是印度的孩子们需要。他挺欣赏我这个老外的做法,并一直问著”为什么”(why)我不是印度人也在为印度做好事。我当时可以有一百种不同答覆,但我觉得两个字就可以总结了,他问我why,我回他一句“why not?” 去做改变,我们只需拥有一个why not的态度。
我一直在Google中寻找自己,最后在公司的一句话启发了我:“healthy disregard of impossibilities” (健康地漠视不可能的存在)。然后我在想,我可以在生命中干什么看似不可能的事。我想到了三个字: “年青”、“社会”、“企业家”。年青人没有经验、没有资金、没有人脉,如何成功?企业家是要把公司建起来,在残酷的市场中存活,赚钱的难度有如从石头上揸出血一样,谈何容易?然后这个年青企业家还想一边赚钱求存的同时去为社会带出影响力,做社企企业家,这不就是不可能吗?这三个字连起来根本没有可能,但Google出来的我,就是要挑战这个“不可能”。
我先找出我的激情所在(embrace my passion),就是对不同族裔的共融作贡献。我就要做一个“全球年青人培训”项目(global youth empowerment)。我在不同地方做年青培训,也同时为未来创业做了不同步骤。我先在罗马里亚下定决心,在北京决意做一个领袖带领团队,在台北时发现我要站到最前线去了解市场, 在乌克兰我知道要面对很多的困难时刻(tough moments) ,在德国时认识到我要把服务和自己差异化(differentiate), 才可在市场上脱颖而出,而且我在新加坡尝试到了! 所以我立即要建立我的团队,最重要是“行动”!我说服了一个在印度认识的英国朋友Zulfiye Kazim,她是土耳其裔的伦敦人,牛津毕业,同是AIESEC的人,我们在德国再见面深入聊天时,她拥有同样的why not态度,很快她被说服了,决定退下她的谘询工作,飞到香港与我一同创业!
我们俩就创立了“跨文化教育”,为青年学生做“全球领导力培训”。我们团体来自十个不同国家,为中学生扩阔国际视野、增强沟通技能和认识自我潜力。现为多所学校服务。同时,我们的社会影响力在哪呢?我就拉回我心中埋藏那个香港南亚恼人的问题。 “跨文化教育”就是有一团专业的国际团队,所以我们可以聘请“local global”的人才,就是不同肤色的少数族裔。我们发掘他们的潜力,如跟我们合作两年的非洲朋友,他们能用基本英语沟通,但打得一手专业非洲鼓。我们就以他们去主导 “全球领导力培训”课程中“认识非洲”的环节。在我们全球团队中,没有人会知道谁是专业谁是少数族裔。能提供就业,我们就为他们创造经济价值了。
最自豪的一个例子来自一个巴基斯坦的伙伴,我们发现他会跳街舞(break dance),同时会演魔术,更会用广东话说唱(rap)!在我们的工作坊中他重拾自信,学生很容易被他影响,他也很喜欢在 “跨文化教育”里面工作。而最好的消息是,电视台找他去拍电视剧了!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的去发掘少数族裔的才华,并教育中学生一个无墙的世界,共融的社会,共同打造一个真正的亚洲国际都会。
当然,恼人的问题是绝对存在的。第一就是“传真”(fax),我不能相信我们培训下一代精英的地方还在用 “传真”去沟通,在我的年代,老实说,我一开始真的不知道什么是 “传真”。没办法,我同时也了解到原来学校就是社会上最保守的地方。第二是“校长”,他第一句会问我们会不会收费,我说“会”之后他电话都挂了。同时他不管你什么“社会企业”有没有“社会使命”,你不能为他学生在考试中多拿一分,他不会理你的。最后我们才知道买我们服务的校长都只是因为我们是来自牛津、史坦福和Google,能启发学生发奋向上的动力。过半校长到现在还以为我们是做英语培训的...
我发现校长都听不懂我们想干吗,所以我把我们的课程叫 “全球领导力培训”,卖点是我们团队的精英背景和真实的英语环境,让学生以后做一个国际人才,更鼓励他们进全球最好的大学。听懂了吧?对校长们终于知道我们是好的,然后我们就很受欢迎了。哈哈!更鼓舞的是香港教育局的副局长亲自来了参观我们的 “全球领导力培训”课程,他非常支持我们也觉得 “跨文化教育”很值得推广!我们太兴奋了!一直脚踏实地地坚持是有好结果的,我们同年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主办的“香港社会企业挑战赛”冠军!当我把十万块的支票给我父母看的时侯,他们终于觉得他们孩子做得好!(因为我已经半年没发工资给自己了)然后 “跨文化教育”就一直做到现在差不多两年,挺顺利也可以盈利,我会一直把它做下去!
总结一下,要做一个社会企业家,你先得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能做得到,能做得好。找出你觉得恼人的问题(frustration),想出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法(creative solution),拥抱你的激情(embrace your passion),享受过程(have fun),然后最重要是组织你的团队和行动(form team and take action)!
如果人生是一根焟烛的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燃烧自己。让人看见的不再是黑暗,而是一点点亮光。我相信你耐心地看到这里的话,你也是一根燃烧中发光的焟烛。其实 “A candle loses nothing in lighting others”(焟烛在燃亮他人时不会失去任何东西),我们何不去燃亮他人了?
同时,如果有足够多的焟烛同时燃烧的话,我们可以组成一个大火堆。很多人用“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give a man a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day; teach a man to fish and you feed him for a lifetime) 形容社会企业家,今天我用这句有关火的去作结:“build a man a fire, he will be warm for a day; set a young man on fire, he will burn others”!(给人一堆火,他将会得温暖一个晚上;让年青人的激情著火,他会燃烧他人!)大家都去用你们的激情去燃烧他人吧!谢谢大家!
----------
AIESECers, 你要在崎岖的前路保持信念,领导你的团队继续成长。你要记著你努力不懈地为他人付出的时候,最终最大得著是你认识了自己,看到你的未来,发挥了你的无限潜能。 无论我们在哪里,我们都可以作出改变。共勉之。
====
TED talk 会在下星期在youtube上流传,我会下载并传到youku上,等待的时候就去www.ted.com 去找一下启发吧!或上www.aiesec.org 去了解一下AIESEC, 或 www.icehongkong.com, 这就是跨文化教育的网站,加油!
-
Memse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1 19:00:43
-
明不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30 22:19:57
-
unknow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12 12:55:55
-
Chr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3 17:07:34
-
sherylnatsum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01 21:38:08
-
Ginger Ji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16 16:19:50
-
lif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22 10:30:25
-
萧吾真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02 12:49:47
-
雪趣庄园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07 11:44:52
-
bellaaa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17 20:58:5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29 11:53:38
-
Carniv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19 14:23:13
-
豆包低调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22 16:50:48
-
欧阳燚遥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20 13:25:00
-
MSDN-貌似大牛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2-03 16:15:01
-
沙发客徐大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05 10:55:05
-
不吃馒头争口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9-14 19:57:47
-
Lora's gift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30 22:59:26
-
冬虫草zoe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28 21:39:55
-
luna小夜曲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24 02:20:04
-
star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24 01:01:51
-
Stanl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23 23:15:40
-
一块小羊饼干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8 10:53:40
-
林逸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8 08:50:56
-
小太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8 08:39:33
-
三门日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7 22:24:40
-
慧莲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7 15:05:40
-
牛七星瓢虫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5 21:45:34
-
read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5 16:17:44
-
不是这块布朗尼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5 13:48:39
-
Jade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5 12:42:27
-
藤壺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5 01:15:59
-
霂璇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5 01:07:19
-
小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21:27:30
-
兰希空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9:44:40
-
脚脚在路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9:15:53
-
剑舞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7:47:56
-
日月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7:34:20
-
Femi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5:45:45
-
蝉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5:33:55
-
Kensi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5:10:20
-
zilai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5:01:18
-
lisa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4:54:12
-
Wanderf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3:01:50
-
梅子布丁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2:21:48
-
柚子竹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2:10:54
-
shaooooo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1:57:14
-
流来游去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1:19:38
-
沐锦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1:12:10
-
清风少华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1:04:20
-
低端的福祸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1:03:09
-
Sophia回来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53:06
-
HEIL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50:07
-
天海太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48:13
-
六月·MythJu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43:53
-
冰凌蓝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22:20
-
Nico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21:5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16:29
-
Super Highw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03:23
-
梵高的耳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02:49
-
cobble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10:01:57
-
贾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09:56:47
-
juni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09:54:44
-
Rich¥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09:50:59
-
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09:48:03
-
Tony Yet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09:47:22
-
Dianaaa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08:23:22
-
俗世清欢 赞了这篇日记 2011-08-14 04: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