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下宫殿是怎样炼成的
当国内大城市近来的内涝被放大成公众事件之后,一些发达国家的“发达”下水道被推介到了公众的眼前,甚至我国赣州古城沿用千年的福寿沟也作为一个“奇迹”被反复报道。正如“发达”和“奇迹”这些词汇本身的含义所体现的那样,被雨果称为一座城市良心的下水道系统并不是轻巧的几句反思、简单的几点参考就万事大吉的。
对于最早进行工业化的那些国家而言,下水道系统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走过了两百年。在这样一个相对漫长的进程中,城市对于土地的需求和扩张相对缓慢,土地所有者需要规划好包括下水道在内的基础设施,才能卖出个好价钱,攫取更大的利益。
当中国还处于农业社会的时候,一个北京城的水只要排到护城河就解决了。当护城河早就已经成了城市的内部之后,不同时期不同口径的管网伴随着高速发展的进程交织到了一块儿。马路拓宽一两米很容易,堤坝加高一两米也很容易,但是想把埋在地下的管子口径扩大,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一处的扩大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几个节点上发生内涝,足以导致全城交通拥堵。
中国目前遇到的情况,与日本在战后遭遇的类似。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快速发展时,土地供不应求,裸地皮很容易就能卖出高价。对面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政府首先要解决的是供水供电、住房教育这些更基础的硬件。等到这一波过去之后,到1970年代,东京等几个大城市已经暴露了严重的内涝问题。
几年之后,都市特别治水计划正式提出。第一代的解决思路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的思路:既然城里发生了内涝,那就提高排涝标准和排涝能力,同时把保护范围不断扩大即可。但是,城里的排涝能力提高了,水都排进了河里,而河道的行洪能力有限,就会导致河水泛滥。那么,拓宽河道提高行洪能力如何?当河道两岸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占据时,根本没有办法拓宽。
于是有了第二代解决方案:雨水蓄流。在城市里的每个小区都建设地下蓄水池,下雨时用于蓄水,这样雨量就被分担,让城市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同时,这些水还可以供小区内使用。但问题在于,如果长时间不下雨,这些蓄水池也就完全失去了功用,并不是划算的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导致地上不渗透面积变大,排涝能力也会降低。
这就有了第三代解决方案:雨水渗透。之前的蓄水池是水泥底的,不能渗透。现在“砸”开它,建立滤水层(防止渗透的水污染地下水源)。同时马路路面也改成透水材料,让雨水渗透进去。马路透水材料时间久了,材料的间隙容易被灰尘堵塞,于是又发明了一种“吸尘器”,定期清除马路上的堵塞。
在经历了以上三步的曲折之后,东京等少数大城市的部分地区遭遇暴雨时仍然会内涝。终于,日本下决心补课,学欧洲建设骨干排水管网。当城市现代化程度很高之后,这样建设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东京这样已经地铁纵横的城市,排水管网需要建到地下60米(建设方法如同建地铁,且马路上的水流入时需要做消能处理,以避免巨大势能对管网造成破坏)。这个管网一直修到了城外的利根川。
当暴雨来临时,雨水排入骨干管网,通过末端的强力水泵把水从60米的地下抽出,排进大河流。这又需要在水泵下面建设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起到对骨干管网排出的巨大水流量进行缓冲。这就是最近网上流传的地下宫殿——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最近福建某市在建设了一个水泵之后,还是发生了内涝,连市长都发火了,于是水利部门把市长请到城外的水泵,目睹了由于缺少配套骨干管网加水库导致水泵抽水速度高于径流的景象。)
可以想见,这个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成本都非常高。日本是在其他路都走不通了之后才不得已选择了这个最后的方案。“日本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内涝问题有经验也有教训。不能把别人的教训当经验来学。”具体问题必须要具体分析,比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形,南北方暴雨频率不一样,南方还有梅雨季。“已经发展起来的大城市首先要做的是补救措施,而正在发展的城市应该先做好管网。”这是一个投入和产出如何平衡的问题。
在日本,很多城市设施都是由私有企业来运营的,而排水问题成了政府的主要职责。中国的情况则是很多事情都由政府在管,内涝一年也许就一次,老百姓抱怨也就几天,过了这阵子就没了。而如果交通天天堵,家旁边有条臭水沟,老百姓天天都会骂。政府必须先去解决这些要紧事儿。而且在中国,一条河与环保、园林、水利和城建部门都相关,某市某地区发生内涝,几天排不走,水利部门派工人去查,最后发现排污口被环保部门封死了。更不用说由于城市工程建设常常造成的管网淤积堵塞。舆论的矛头都是指向城建、水利部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地方政府想着学发达国家建设管网,可一算下来费用是天价,这届政府自然就不去做了,于是让可能成为了不可能。事情是一点一点来做的。政府应该告诉老百姓它的规划,也许我家上次是受灾了,但是如果我能看到规划上显示两年之后我家所在地区的管网会改造好,总归有个希望。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广东某市花大力气改造了管网,政府拍胸脯说今后不会再内涝了,结果一场暴雨又出了问题。下水道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环的缺失或缺陷都有可能造成问题,更何况天气是不受人控制的。政府应该告诉老百姓的是,改造了管网之后,某一地区出现内涝的风险会降低多少,然后由这个小区这个单位自己根据风险评估做出合适的经济的选择。(如果会发生10cm的内涝那地下车库门口加个小隔板就好,如果会发生1m的内涝那是不是考虑加个吊桥式的大铁门,如果会发生2m的那就用个可以滑动的。)
还是以日本为例,它通过法律做出硬性规定,包括科学计算出蓄水池的规格,全民都来参与,每个单位每个小区都要解决自家的蓄水池问题。而不是等着城建、水利部门来解决。大家都来参与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就会容易解决得多。不论是政府还是公众的理念都应该转变,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由政府牵头来完善制度,比如日本蓄水池的规格如果用在中国,肯定需要重新测算。
【注】以上是今天上午拜访一位水利专家的内容整理,基本上都是专家说的话,加引号内容是专家原话。全文未经过专家本人审核,不保证转述完全符合原意,一切文责由我承担。
【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老师于2011年9月4日在果壳时间的讲演《城下的雨景》,比我上面写的更全面,亮点颇多,有些话语几乎就是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这场暴雨的预言。
对于最早进行工业化的那些国家而言,下水道系统伴随着城市的发展走过了两百年。在这样一个相对漫长的进程中,城市对于土地的需求和扩张相对缓慢,土地所有者需要规划好包括下水道在内的基础设施,才能卖出个好价钱,攫取更大的利益。
当中国还处于农业社会的时候,一个北京城的水只要排到护城河就解决了。当护城河早就已经成了城市的内部之后,不同时期不同口径的管网伴随着高速发展的进程交织到了一块儿。马路拓宽一两米很容易,堤坝加高一两米也很容易,但是想把埋在地下的管子口径扩大,就不那么容易了。而且一处的扩大并不能解决问题,只要几个节点上发生内涝,足以导致全城交通拥堵。
中国目前遇到的情况,与日本在战后遭遇的类似。当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快速发展时,土地供不应求,裸地皮很容易就能卖出高价。对面大量涌入城市的人口,政府首先要解决的是供水供电、住房教育这些更基础的硬件。等到这一波过去之后,到1970年代,东京等几个大城市已经暴露了严重的内涝问题。
几年之后,都市特别治水计划正式提出。第一代的解决思路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的思路:既然城里发生了内涝,那就提高排涝标准和排涝能力,同时把保护范围不断扩大即可。但是,城里的排涝能力提高了,水都排进了河里,而河道的行洪能力有限,就会导致河水泛滥。那么,拓宽河道提高行洪能力如何?当河道两岸已经被高楼大厦所占据时,根本没有办法拓宽。
于是有了第二代解决方案:雨水蓄流。在城市里的每个小区都建设地下蓄水池,下雨时用于蓄水,这样雨量就被分担,让城市自己消化掉一部分。同时,这些水还可以供小区内使用。但问题在于,如果长时间不下雨,这些蓄水池也就完全失去了功用,并不是划算的方案。随着城市发展,导致地上不渗透面积变大,排涝能力也会降低。
这就有了第三代解决方案:雨水渗透。之前的蓄水池是水泥底的,不能渗透。现在“砸”开它,建立滤水层(防止渗透的水污染地下水源)。同时马路路面也改成透水材料,让雨水渗透进去。马路透水材料时间久了,材料的间隙容易被灰尘堵塞,于是又发明了一种“吸尘器”,定期清除马路上的堵塞。
在经历了以上三步的曲折之后,东京等少数大城市的部分地区遭遇暴雨时仍然会内涝。终于,日本下决心补课,学欧洲建设骨干排水管网。当城市现代化程度很高之后,这样建设的成本是非常高的。比如东京这样已经地铁纵横的城市,排水管网需要建到地下60米(建设方法如同建地铁,且马路上的水流入时需要做消能处理,以避免巨大势能对管网造成破坏)。这个管网一直修到了城外的利根川。
当暴雨来临时,雨水排入骨干管网,通过末端的强力水泵把水从60米的地下抽出,排进大河流。这又需要在水泵下面建设一个巨大的地下水库,起到对骨干管网排出的巨大水流量进行缓冲。这就是最近网上流传的地下宫殿——首都圈外围排水系统。(最近福建某市在建设了一个水泵之后,还是发生了内涝,连市长都发火了,于是水利部门把市长请到城外的水泵,目睹了由于缺少配套骨干管网加水库导致水泵抽水速度高于径流的景象。)
可以想见,这个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成本都非常高。日本是在其他路都走不通了之后才不得已选择了这个最后的方案。“日本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内涝问题有经验也有教训。不能把别人的教训当经验来学。”具体问题必须要具体分析,比如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地形,南北方暴雨频率不一样,南方还有梅雨季。“已经发展起来的大城市首先要做的是补救措施,而正在发展的城市应该先做好管网。”这是一个投入和产出如何平衡的问题。
在日本,很多城市设施都是由私有企业来运营的,而排水问题成了政府的主要职责。中国的情况则是很多事情都由政府在管,内涝一年也许就一次,老百姓抱怨也就几天,过了这阵子就没了。而如果交通天天堵,家旁边有条臭水沟,老百姓天天都会骂。政府必须先去解决这些要紧事儿。而且在中国,一条河与环保、园林、水利和城建部门都相关,某市某地区发生内涝,几天排不走,水利部门派工人去查,最后发现排污口被环保部门封死了。更不用说由于城市工程建设常常造成的管网淤积堵塞。舆论的矛头都是指向城建、水利部门,这无助于问题的解决。
地方政府想着学发达国家建设管网,可一算下来费用是天价,这届政府自然就不去做了,于是让可能成为了不可能。事情是一点一点来做的。政府应该告诉老百姓它的规划,也许我家上次是受灾了,但是如果我能看到规划上显示两年之后我家所在地区的管网会改造好,总归有个希望。
还有一种情况则是,广东某市花大力气改造了管网,政府拍胸脯说今后不会再内涝了,结果一场暴雨又出了问题。下水道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环的缺失或缺陷都有可能造成问题,更何况天气是不受人控制的。政府应该告诉老百姓的是,改造了管网之后,某一地区出现内涝的风险会降低多少,然后由这个小区这个单位自己根据风险评估做出合适的经济的选择。(如果会发生10cm的内涝那地下车库门口加个小隔板就好,如果会发生1m的内涝那是不是考虑加个吊桥式的大铁门,如果会发生2m的那就用个可以滑动的。)
还是以日本为例,它通过法律做出硬性规定,包括科学计算出蓄水池的规格,全民都来参与,每个单位每个小区都要解决自家的蓄水池问题。而不是等着城建、水利部门来解决。大家都来参与解决问题,这个问题就会容易解决得多。不论是政府还是公众的理念都应该转变,同时,也是非常关键的一步,是由政府牵头来完善制度,比如日本蓄水池的规格如果用在中国,肯定需要重新测算。
【注】以上是今天上午拜访一位水利专家的内容整理,基本上都是专家说的话,加引号内容是专家原话。全文未经过专家本人审核,不保证转述完全符合原意,一切文责由我承担。
【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程晓陶老师于2011年9月4日在果壳时间的讲演《城下的雨景》,比我上面写的更全面,亮点颇多,有些话语几乎就是对2012年7月21日北京这场暴雨的预言。
-
晏清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4 12:45:30
-
面包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4 01:00:50
-
猫爱吃冻鳗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3 19:47:45
-
雪浪纸🌈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3 18:47:28
-
烦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3 18:02:2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3 16:49:42
-
人小狗大猫猫萌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3 16:20:31
-
liy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3 14:43:58
-
運珪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3 13:51:48
-
蛋看尘寰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03 13:49:55
-
冷酷无情博美犬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21:44:23
-
Vb比Vc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3 16:46:02
-
云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8-10 14:54:22
-
随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04 18:52:37
-
子鱼峰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4 23:46:09
-
緑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09 11:00:32
-
佑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2-19 22:37:13
-
Blavatsky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10 23:48:39
-
梓枫盈樾。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18 00:54:01
-
何知晓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12 21:39:37
-
图灵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8 04:10:35
-
爱风的孩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5 21:20:28
-
工作对象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5 13:55:41
-
mary ja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4 19:35:51
-
小鬼難纏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4 10:45:58
-
葳蕤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4 01:36:13
-
Mnemosy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23:09:22
-
NewAlbionDo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22:00:00
-
小鱼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21:35:44
-
Azeril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20:18:0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9:34:25
-
子虚上人|Assorted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6:32:36
-
Captiv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6:12:52
-
shei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5:33:48
-
魍魉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4:44:15
-
摸索具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4:32:11
-
lur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4:09:51
-
白猫大侠霸王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4:03:51
-
樱桃酒气泡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3:12:50
-
上了年纪的正太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3:08:08
-
落日暴风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3:02:43
-
一曳扁舟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2:47:23
-
小岛八方斋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2:44:20
-
hv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2:31:54
-
CaptainToff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2:10:29
-
度眠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11:56:28
-
Happybirthday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9:41:31
-
斯奎肉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9:16:58
-
五百五鹿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9:15:43
-
著名林檎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8:20:11
-
centaur-愣怂愣怂得砸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4:13:45
-
心猿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2:13:38
-
谁说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1:50:2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51:50
-
thillth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46:12
-
八戒八戒爱睡觉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41:51
-
一只呆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33:48
-
苗菜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32:35
-
睡虫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16:17
-
早安,公主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10:40
-
ZWT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10:17
-
vacuity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05:1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3 00:02:13
-
petty16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3:48:56
-
Abby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3:46:02
-
dandanmia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3:38:30
-
奡才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3:34:42
-
泡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3:18:42
-
jessiest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3:11:42
-
egwi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3:11:27
-
明幺幺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3:00:57
-
四部居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2:52:1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2:51:41
-
大柚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2:50:26
-
秋色波连波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2:49:4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2:45:12
-
乡愁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2:38:57
-
Nevrwntr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2:36:26
-
胡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2:26:45
-
小动物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57:4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49:3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49:2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48:57
-
pakupaku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48:00
-
大醉青冥白昼间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44:52
-
J.P.L●_ζ●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38:41
-
tomato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35:49
-
一隻小怪咖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34:01
-
青桂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18:42
-
tyoko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15:53
-
asb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13:32
-
y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09:30
-
給料泥棒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06:5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06:52
-
光仔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06:33
-
男燒衣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06:24
-
Orange Is Dead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04:06
-
秋道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02:31
-
南瓜藤~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1:00:19
-
一 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22 20:5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