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漢文小說集成」後記》
〖馬……猴案〗
雖然我好象天天在豆瓣上出沒,其實我剛剛刑滿釋放。五年的刑期有點殘酷,把最後一抹青春的殘暈餘暉,都壓榨成乏善可陳的回憶。這五年中,除造了一個女兒出來之外,寸土未得,片紙不書,五十計劃,儘付虛烏——大量的時間,都被這套「交趾漢文小說集成」百餘種品相粗礪的作品之斠讎、管理、審讀、統籌,以及與之相向無語照青燈時候所生的焦慮、煩惱、感喟、厭棄吸幹了,如今,它總算被我拋在了身後。雖然其間猶有大量訛字、破句、闕校、誤記,我也不管不顧了,滬古這兩日正在突擊排印,十二月底就會把它們統統印出來,粗粗地算過,六百萬字+,裝成二十冊。其中,我的原名會在幾乎每一冊中反覆出現,或者是校勘者,或者是提要作者,而在首冊與尾冊則會更加隆重些。最後一冊有一篇後記署了我的名字,而在第一冊四位主編的背後,十餘位編委的前面,設了一個不排入版權頁的狹小位置:副主編,便是區區在下。四位主編是這個學術工程相合作的四方代表,一是上海,一是臺灣,一是法國,一是交趾。法國是三十年前交趾漢文小說的發見者,上世紀八○、九○年代在臺灣學生書局先行出版過兩輯三十二種,即他牽頭;這次將臺灣所出一併納入重新點校出版;交趾提供資料;上海負責出錢出人,找出版社印刷。也正因此,我於五年前順利地謀得了一份高校的職務;上海先聯系了中華,後來覺得須來往方便,及時蹉商,遂找了同城的滬古。
前一陣子,臨近出版,而事務特煩,尤其是本該法國完成的一百部作品提要,老先生在弄了三十餘種之後,竟然以為已經做完,而只願再完成一篇叢書總序,時間亦僅夠於此——出版社則為趕在年內印出來完成出版計劃,日日來電催稿;那時候上海在美國探親,法國在巴黎寫序,天天來電遙控:我家電話成了三國演義,四國大戰——每次國際長途罷,收線擱機,鈴聲又會響起:警方提示,近期有假冒公安、電信、銀行等工作人員來電……因為法國用的是skype之類的通話軟件——沒奈何只好我來率爾操觚,將安南學者文句不通的自譯材料和中國校者不諳越文化的內容梗概揉捏成七八十篇文,前後有兩個禮拜幾乎不眠不休,所謂「焚膏繼晷」那種燃燒生命力的情狀,居然在此體會深刻,亦是一得。付梓前一晚,大功已告成,主編垂怜,在巴黎寫總序頗覺枝蔓的時候,復來建議我寫一篇後記,宣洩一下多年的辛苦,並為他不便于在總序中感謝與交代的次要事務作補充。我經不住表達的誘惑,最後熬了一個通宵,噼噼啪啪打了四千餘字,發給法國和遠在美國探親的上海審讀。想來其中理路與總序相悖,法美磋商之後,由美國操刀,以不合體例的簡單理由,把俺的後記砍削了大半。宣洩的部分終不見書,這無所謂;但寫作的辛苦總不能白費,就把那幾個段落貼到日記中吧。
後記中的文化立場,一如上文段落裡的怨婦腔調,乃情緒或者地位使然,未必出乎本心,請各位觀眾無視之,而儘量多關注那些我自造的修辭和發表的史實。關於交趾典籍與文化,如文中所云,我已經浸淫了十年寒暑,頗有發明和心得,諸如,
我發現:越南人比我們更接近我們的祖先;而與之同時,我們比越南人更接近他們的祖先。
個中細節,容我另起爐灶詳表,以下言歸正傳:
《「交趾漢文小說集成」後記》被刊落的部分
放在讀者諸君面前的這一套《交趾漢文小說集成》,收錄小說百餘種,不下於六百萬字。在中國大陸,交趾漢籍得以如此規模浩大的整理發布,實屬首次;域外漢文學能有如此深入周全的展示推介,亦無先例。其意義絕不謂「小」,可並不是自誇自「說」。
那麼,交趾各類漢文文獻中,何以首先出版「小說」呢?又何以是這一批交趾漢文小說,成為我們首次大規模整理與出版的域外漢文學成果,而將為廣大讀者所知呢?除了主編總序中所揭的學術因緣和發現史,可能還存在着更帖合材料本質的歷史邏輯:
雖然那些不怎麼會說漢語、卻熟讀漢文典籍,繼而使用漢字來進行敘事與想象的交趾古人,與我們素昧平生,在大部分讀者的意料之外;但在我們古代的敘事傳統中,位於南方邊境上的交趾地區,卻從來都是傳說的淵藪、博物的源頭。
作為越南地區最早的名稱,「交趾」一辭就包含着最古老的民族志書寫。而另一個族名「越裳」則與「九譯來朝」及「指南車」等早期文化交流與古代科技幻想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成為一種具有範式意義的表述。之後,越南(它從唐代開始被賦予含義豐富的新名字:靜海與安南),長期以來還跟頻繁的叛逆與遠征消息、不甚可靠卻豐富多寶的動植物知識糾纏在一起,成為流言、仙話和《異物志》的書寫對象。漢代名將馬援那個「薏苡明珠」的典故即可以沿着他班師回朝的路徑反向推導到那裡去。歷史上,一些人動身前往那裡,聽聞了那些博物消息而去尋求煉丹的原料,譬如晉代的葛洪。一些人從那裡回來,傳布了那些原先在雨林中蜿蜒搖曳的南方怪談,譬如載入《酉陽雜俎》的那個世上最古老「灰姑娘」——葉限故事。又譬如在唐末靜海節度使高駢手下做官的裴鉶,他年青時在南方任上寫下的小說集為唐代文言小說提供了一個熨帖的名字:「傳奇」,從宋代開始沿用至今;《傳奇》中至少有《崔煒》一則竟然還一直隱藏在本套集成所錄交趾不同小說的字行中,譬如《嶺南摭怪》里的《越井傳》。
另一方面,從近兩個世紀可一直向前追溯到秦代趙佗據有嶺南建立南越國,其勢力深入今交趾北部的年代,交趾親近及使用漢字的歷史至少有兩千年。其歷程之久與程度之深,域外其他國家與地區都難以相媲。雖然由于受時間和氣候的影響,我們無法看到更多、更古老的痕跡——他們的古籍容易像密林中的樹葉一樣在潮濕的風中化去,湮沒無聞——但是交趾與中國文化之間攀援伸展的脈絡是清晰可辨的。尤其是十四、十五世紀之後,交趾文化貼合着中國文化,而在另一方空間裡、另一個族群中平行生長,繁枝密葉,從而又呈現出它自身的特點:這在存世的萬餘種交趾漢喃文獻資料中比比皆是,小說領域所見則尤為顯著。前賢已揭:明初一部《剪燈新話》使得交趾文士開始對他們週遭發生的傳奇産生寫作衝動,從而有了《傳奇漫錄》等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明末一部不甚知名的小說《金雲翹傳》被交趾使臣阮攸攜回本國,鋸削打磨而成的同名喃傳作品儼然是交趾文學史上最燦爛的一章,也是各種簡明版本的世界文學史論著中,幾乎唯一一部交趾文學作品。
我們也許可以這麼說,小說乃是交趾文化集中映現其與中國文化關聯的一個載體。
再者,2010年恰逢交趾首都河內(舊名升龍城)建城一千周年,並是越中建交六十週年,從而又被兩國政府命名為越中友好年。這些整整齊齊的數字與名號背後,顯然富含佳話與傳奇,幾個世紀之久的交趾漢文小說寫作傳統,得以值此之際全面展示其成果,乃是中越文化的相互見證,歷史與小說交相映襯下的新篇章。
同時,本套集成出版之時,也恰是本人進入交趾研究領域的第十個年頭。
2000年左右,我在就讀碩士研究生期間,開始接觸大批交趾文獻。當時首先參與編撰了2002年在臺灣中央研究院出版的《交趾漢喃文獻目錄提要》一書,在此期間,與交趾漢喃研究院前院長陳義教授等交趾學者進行了愉快的合作。(以下部分參見滬古版第二十冊《後記》, 主要回顧了我參與工作的過程,及各方面要感謝的人士。)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2010年6月,交趾漢喃研究院與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歷經三年,合作編輯了一套《交趾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交趾所藏編)》,搜集了79種歷代交趾使臣出使中國所著的文獻,剛由與我們同城的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精裝影印共二十五冊。本集成的付梓,則必將與之一起推動我們去深入了解交趾歷史和文化,尤其是古代漢文化傳統中的中越文學關係;繼而也會為我們更準確地釐定漢文化傳統之深遠、認知漢文化影響之廣巨,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得多的資料,為更新知識、催生未來學術潮流作出貢獻。
對此,我們拭目以俟,並將有所作為。
朱琺
2010年12月5日
於滬上反動組織王二小醬油舖
雖然我好象天天在豆瓣上出沒,其實我剛剛刑滿釋放。五年的刑期有點殘酷,把最後一抹青春的殘暈餘暉,都壓榨成乏善可陳的回憶。這五年中,除造了一個女兒出來之外,寸土未得,片紙不書,五十計劃,儘付虛烏——大量的時間,都被這套「交趾漢文小說集成」百餘種品相粗礪的作品之斠讎、管理、審讀、統籌,以及與之相向無語照青燈時候所生的焦慮、煩惱、感喟、厭棄吸幹了,如今,它總算被我拋在了身後。雖然其間猶有大量訛字、破句、闕校、誤記,我也不管不顧了,滬古這兩日正在突擊排印,十二月底就會把它們統統印出來,粗粗地算過,六百萬字+,裝成二十冊。其中,我的原名會在幾乎每一冊中反覆出現,或者是校勘者,或者是提要作者,而在首冊與尾冊則會更加隆重些。最後一冊有一篇後記署了我的名字,而在第一冊四位主編的背後,十餘位編委的前面,設了一個不排入版權頁的狹小位置:副主編,便是區區在下。四位主編是這個學術工程相合作的四方代表,一是上海,一是臺灣,一是法國,一是交趾。法國是三十年前交趾漢文小說的發見者,上世紀八○、九○年代在臺灣學生書局先行出版過兩輯三十二種,即他牽頭;這次將臺灣所出一併納入重新點校出版;交趾提供資料;上海負責出錢出人,找出版社印刷。也正因此,我於五年前順利地謀得了一份高校的職務;上海先聯系了中華,後來覺得須來往方便,及時蹉商,遂找了同城的滬古。
前一陣子,臨近出版,而事務特煩,尤其是本該法國完成的一百部作品提要,老先生在弄了三十餘種之後,竟然以為已經做完,而只願再完成一篇叢書總序,時間亦僅夠於此——出版社則為趕在年內印出來完成出版計劃,日日來電催稿;那時候上海在美國探親,法國在巴黎寫序,天天來電遙控:我家電話成了三國演義,四國大戰——每次國際長途罷,收線擱機,鈴聲又會響起:警方提示,近期有假冒公安、電信、銀行等工作人員來電……因為法國用的是skype之類的通話軟件——沒奈何只好我來率爾操觚,將安南學者文句不通的自譯材料和中國校者不諳越文化的內容梗概揉捏成七八十篇文,前後有兩個禮拜幾乎不眠不休,所謂「焚膏繼晷」那種燃燒生命力的情狀,居然在此體會深刻,亦是一得。付梓前一晚,大功已告成,主編垂怜,在巴黎寫總序頗覺枝蔓的時候,復來建議我寫一篇後記,宣洩一下多年的辛苦,並為他不便于在總序中感謝與交代的次要事務作補充。我經不住表達的誘惑,最後熬了一個通宵,噼噼啪啪打了四千餘字,發給法國和遠在美國探親的上海審讀。想來其中理路與總序相悖,法美磋商之後,由美國操刀,以不合體例的簡單理由,把俺的後記砍削了大半。宣洩的部分終不見書,這無所謂;但寫作的辛苦總不能白費,就把那幾個段落貼到日記中吧。
後記中的文化立場,一如上文段落裡的怨婦腔調,乃情緒或者地位使然,未必出乎本心,請各位觀眾無視之,而儘量多關注那些我自造的修辭和發表的史實。關於交趾典籍與文化,如文中所云,我已經浸淫了十年寒暑,頗有發明和心得,諸如,
我發現:越南人比我們更接近我們的祖先;而與之同時,我們比越南人更接近他們的祖先。
個中細節,容我另起爐灶詳表,以下言歸正傳:
《「交趾漢文小說集成」後記》被刊落的部分
放在讀者諸君面前的這一套《交趾漢文小說集成》,收錄小說百餘種,不下於六百萬字。在中國大陸,交趾漢籍得以如此規模浩大的整理發布,實屬首次;域外漢文學能有如此深入周全的展示推介,亦無先例。其意義絕不謂「小」,可並不是自誇自「說」。
那麼,交趾各類漢文文獻中,何以首先出版「小說」呢?又何以是這一批交趾漢文小說,成為我們首次大規模整理與出版的域外漢文學成果,而將為廣大讀者所知呢?除了主編總序中所揭的學術因緣和發現史,可能還存在着更帖合材料本質的歷史邏輯:
雖然那些不怎麼會說漢語、卻熟讀漢文典籍,繼而使用漢字來進行敘事與想象的交趾古人,與我們素昧平生,在大部分讀者的意料之外;但在我們古代的敘事傳統中,位於南方邊境上的交趾地區,卻從來都是傳說的淵藪、博物的源頭。
作為越南地區最早的名稱,「交趾」一辭就包含着最古老的民族志書寫。而另一個族名「越裳」則與「九譯來朝」及「指南車」等早期文化交流與古代科技幻想密切地聯系在一起,成為一種具有範式意義的表述。之後,越南(它從唐代開始被賦予含義豐富的新名字:靜海與安南),長期以來還跟頻繁的叛逆與遠征消息、不甚可靠卻豐富多寶的動植物知識糾纏在一起,成為流言、仙話和《異物志》的書寫對象。漢代名將馬援那個「薏苡明珠」的典故即可以沿着他班師回朝的路徑反向推導到那裡去。歷史上,一些人動身前往那裡,聽聞了那些博物消息而去尋求煉丹的原料,譬如晉代的葛洪。一些人從那裡回來,傳布了那些原先在雨林中蜿蜒搖曳的南方怪談,譬如載入《酉陽雜俎》的那個世上最古老「灰姑娘」——葉限故事。又譬如在唐末靜海節度使高駢手下做官的裴鉶,他年青時在南方任上寫下的小說集為唐代文言小說提供了一個熨帖的名字:「傳奇」,從宋代開始沿用至今;《傳奇》中至少有《崔煒》一則竟然還一直隱藏在本套集成所錄交趾不同小說的字行中,譬如《嶺南摭怪》里的《越井傳》。
另一方面,從近兩個世紀可一直向前追溯到秦代趙佗據有嶺南建立南越國,其勢力深入今交趾北部的年代,交趾親近及使用漢字的歷史至少有兩千年。其歷程之久與程度之深,域外其他國家與地區都難以相媲。雖然由于受時間和氣候的影響,我們無法看到更多、更古老的痕跡——他們的古籍容易像密林中的樹葉一樣在潮濕的風中化去,湮沒無聞——但是交趾與中國文化之間攀援伸展的脈絡是清晰可辨的。尤其是十四、十五世紀之後,交趾文化貼合着中國文化,而在另一方空間裡、另一個族群中平行生長,繁枝密葉,從而又呈現出它自身的特點:這在存世的萬餘種交趾漢喃文獻資料中比比皆是,小說領域所見則尤為顯著。前賢已揭:明初一部《剪燈新話》使得交趾文士開始對他們週遭發生的傳奇産生寫作衝動,從而有了《傳奇漫錄》等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明末一部不甚知名的小說《金雲翹傳》被交趾使臣阮攸攜回本國,鋸削打磨而成的同名喃傳作品儼然是交趾文學史上最燦爛的一章,也是各種簡明版本的世界文學史論著中,幾乎唯一一部交趾文學作品。
我們也許可以這麼說,小說乃是交趾文化集中映現其與中國文化關聯的一個載體。
再者,2010年恰逢交趾首都河內(舊名升龍城)建城一千周年,並是越中建交六十週年,從而又被兩國政府命名為越中友好年。這些整整齊齊的數字與名號背後,顯然富含佳話與傳奇,幾個世紀之久的交趾漢文小說寫作傳統,得以值此之際全面展示其成果,乃是中越文化的相互見證,歷史與小說交相映襯下的新篇章。
![]() |
![]() |
同時,本套集成出版之時,也恰是本人進入交趾研究領域的第十個年頭。
2000年左右,我在就讀碩士研究生期間,開始接觸大批交趾文獻。當時首先參與編撰了2002年在臺灣中央研究院出版的《交趾漢喃文獻目錄提要》一書,在此期間,與交趾漢喃研究院前院長陳義教授等交趾學者進行了愉快的合作。(以下部分參見滬古版第二十冊《後記》, 主要回顧了我參與工作的過程,及各方面要感謝的人士。)
![]() |
![]() |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今年,2010年6月,交趾漢喃研究院與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歷經三年,合作編輯了一套《交趾漢文燕行文獻集成(交趾所藏編)》,搜集了79種歷代交趾使臣出使中國所著的文獻,剛由與我們同城的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發行,精裝影印共二十五冊。本集成的付梓,則必將與之一起推動我們去深入了解交趾歷史和文化,尤其是古代漢文化傳統中的中越文學關係;繼而也會為我們更準確地釐定漢文化傳統之深遠、認知漢文化影響之廣巨,提供了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豐富得多的資料,為更新知識、催生未來學術潮流作出貢獻。
對此,我們拭目以俟,並將有所作為。
朱琺
2010年12月5日
於滬上反動組織王二小醬油舖
-
Ghibl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05 00:36:49
-
蓝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8-10 13:25:46
-
青青河边倒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6:57:47
-
老虎闻玫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4:22:11
-
寻找哥本哈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3:52:38
-
qingfa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3:30:28
-
霍森布鲁兹老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3:03:05
-
Jumbo Cockl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3:00:31
-
金馬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3:00:00
-
诗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2:56:30
-
诗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2:56:30
-
我是一个菠萝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2:49:14
-
陆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2:42:08
-
风一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2:39:38
-
清源悠悠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2:37:24
-
楫笏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2:35:46
-
Patrick/小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2:35:05
-
五指不见伸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14 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