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编辑部牛小姐
来自: 编辑部牛小姐 (北京) 2015-05-08 15:20:45创建   2023-04-20 09:57:39更新
2 人关注
来自:豆瓣广播

赵心心的广播: 翻译工作总会遇到很多专业领域的名词,需要借助专业的工具书,如果手边恰好没有合适的,还可以到https://douc.cc/2KRTe0这个网站上碰碰运气。它甚至提供了“大陆译名”,简直太贴心。#翻译工具#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Cory的广播: 替一位不用豆瓣的朋友转发一个刚上线的找书神器worldmiao2,整合了Google Books、Library Genesis、Z Library、Memory of the World等常用书库,之后也会不断更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AOI 220人喜欢
在当下的图书市场上,引进版读物已经占了半壁江山。对于做外版书的编辑来说,要找到合适的译者是一件很需要运气的事,好的译者永远是供不应求;另一边,也有不少对翻译有热情的新人想要入行,却又缺少门路,总是出现供给和需求奇妙错位的状况。然而从编辑角度来说,要启用一位新人译者,确实是需要冒很大风险。作为一个经常收到新人译者联系和投稿的外版书编辑,一方面很为年轻的译者朋友们的热心感动,另一方面往往也遗憾地发现,能达到出版要求的新人译者确实非常少,借此机会,给真正有心做译者的朋友一些建议。 对于有志从事图书翻译的人来说,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图书翻译是一项收入不高又辛苦的工作,报酬远远比不上商业翻译,但是难度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和编辑的普遍低薪一样,图书翻译也是一个不得不“用爱发电”的活,这点对于从业者来说很无奈,很多有心的编辑也在努力为提高译者报酬而努力,但是短期内很难改变这个现状,只能说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在...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crazydiamond 248人喜欢
我基本是跳着看的,饶是如此,仍然校对出几十个错误,现在举几个比较硬的例子: 一、硬伤 1.飞蝇如何变蜜蜂? 叶嘉莹《纪念我的老师清河顾随羡季先生》:我自己虽自幼即在家中诵读古典诗歌,然而从来未曾聆听过像先生这样生动而深入的讲解,因此自上过先生之课以后,...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三皮 48人喜欢
大家好,我是后浪出版公司的编辑三皮。我和我的同事ZEN一起编辑了托卡...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
8.8 (441人评价)
作者: [印度] 泰戈尔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出版年: 2010-2
评语:4月10日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三童的广播: 正午故事解散的幕后故事。基本是一个资本掠夺游戏,文化人斗资本家还是要小心啊。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索马里 51人喜欢
“和存在进行一场对话”、奥巴马对罗宾逊的访谈 索马里:其实是我们明年要出版的《巴黎评论·女性作家访谈》中,我们特意把罗宾逊这篇2008年的访谈放进去。罗宾逊是2004年写了《基列家书》,2008年写了《家园》,那一年接受《巴黎评论》的采访,里面谈到很多,关于如...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Mandelstam的广播: 听闻DeepL翻译软件很强很强,我自己去试用了一下。左边的原文是英国《卫报》一则关于沃霍尔展览的评论,右边的原文是中文图书《诗人与诗歌》的内容简介。不得不承认,译者离失业又近了一步。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风间隼 105人喜欢
今天读完了,总体上还是要感谢译者的辛劳,尤其在今日学术翻译这么吃力不讨好的环境下译出了这么一本大部头的重要著作,不容易。只是有些汉译实在令人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查对了一下原文,有些地方改译了一下。改的也不一定对,毕竟我是藏学门外汉,只希望对其他读者有些参考价值。 1、p24(英文原书页码),第21页(汉译本页码,下同) 原文:This monastic political involvement, however, was practically restricted to S...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SWX 33人喜欢
没拿到书。就以豆瓣上有人贴出来的译文来做比较: 君士坦丁堡的创建者是一群以城市为据点的军人;伊斯坦布尔的创建者则 是游牧商人与战士。奥斯曼人了解道路法则,深谙保持沟通路线畅通与开放的 绝对重要性。奥斯曼人的统治被形容为“速度政治”(dromocracy)— 一个 道路强权,以道路为基础的帝国。在这里,贸易、运兵和信息交互的速度乃是 关键。居住在萨拉伊博努“宫殿岬”(英文称为塞拉格里欧[Seraglio])愈加 华丽的宫室里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云淡风不清 391人喜欢
进入出版行业已经是第十个年头,真正开始找到做一个编辑的门径却不过二三年。《伊斯坦布尔三城记》是我并不太长的职业生涯中一本“困难”的书。当初以很高的代价买下这本书时,我以为自己将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送审、拿书号(耗时两年),翻译、编校70万字的世界史(三位编辑前后耗时一年半),却没想到,让我最感挫败的是它的“宣推”环节。 还记得,在书还未付印、给一些平台、渠道介绍的时候,就有人建议,这么厚的书、好难读吧...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狸猫 44人喜欢
It is an ancient Mariner / And he stoppeth one of three. / "By thy long grey beard and glittering eye, / Now wherefore stopp'st thou me? The wedding-guest sat on a stone: / He cannot choose but hear; / And thus spake on that ancient man, / The bri...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溼骨林蛞蝓 799人喜欢
本人只是个普通文科生,个人电脑操作水平极为低下,也不会写代码,此文权当献芹之论。本文主要是提升部分文科生的PC使用体验。本文不能帮您想出好的论文ideas,但可以减轻您心烦气躁时想砸电脑的几率 。本文只针对Windows用户,Mac用户请自动忽略。 提1:请务必使用一台内存8G以上,有SSD屏幕,且 屏幕 分辨率高于1920*1080色域为100%sRGB以上的PC,这样电脑才能正常流畅运行,眼睛不至于时时刻刻受到伤害。现在电脑很便宜了,四千价位都能满足以上配置,假如超过四千购买到低配,建议投诉...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小翻译在劳作 3人喜欢
英语里decent,我们通常翻译成得体,或者体面。我觉得“得体”应该是个合适的译法,有时也有人翻译成“优厚的”,这就略带夸张了。 昨天看到一位翻译同仁吐槽,说图书翻译的稿酬开得高,真能找到高质量的翻译吗?我同意他的看法:那是真不一定。不管是他,还是我,又或者是任何一个在图书行业打滚多年的人,都见过价高质次的译者,也都见过价格合理质量高的译者,并且,以后者居多。(至于价格低但质量高的译者,抱歉,确实从未见过。)价格开得高,有时候反倒会吸引来一些蜜汁自信者,甚至更奇怪的,会把质量高的译者给反向筛选出去。 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不知道。不过,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里介绍过一种“达克效应”,说是有学者研究了人们阅读、驾驶、下棋或打网球等各种技能之后发现: 能力差的人通常会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确认识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能力差的人无法认知且正视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极端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赫恩曼尼 879人喜欢
做文化记者两年,写过上百万字的报道稿件,采访过六七十位作家、学者,提过几千个问题,得过报社大大小小的编辑奖、新闻奖。两年后,却仍然在一个问题面前语塞:究竟应该怎样做,才算是个好记者? 这篇文章,和任何我所供职的媒体平台无关,和曾给出我意见和建议的领导者无关,和我的受访者、媒体同行、合作机构、出版社的朋友们无关。它只与我自己有关,与一个曾经寄希望于用文字改变世界的年轻人自己有关。 至今记得第一次采访的窘况。我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负责一篇妇女节封面专题的采写,关于晚清女性历史,而我对这个主题几乎一无所知。不到两周时间,我匆忙啃完了夏晓虹老师(虽然曾有前辈说,不要叫受访者“老师”,但为表尊重,还是维持这种惯常叫法)的几本学术著作。当我火急火燎地冲往北大中文系时,我对提纲中的任何一个问题都没有把握,甚至不知道如何开场,如何聊下去。 夏晓虹老师相当和气友善,接替了我本应完成的破冰。出于紧张,我说:夏...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SWX 276人喜欢
在耶路撒冷对阿道夫·艾希曼的审判过去后56年后,在阿伦特对这场审判的著名的、引发极大争议的报道问世54年后,在阿伦特关于「恶的平庸性」这个概念本身也引入了中国多年之后,我们在2017年等到的译林出版社的第一个全译本,是一个糟糕的译本。译本之糟糕,不仅仅体现在全书诸多的细节错误上(几乎每一页认真挑都可以挑出硬伤),而是更多地体现在全书翻译对阿伦特的思想的歪曲和平庸化上。 首先,banality of Evil当然是「恶的...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queenie 110人喜欢
没有时间逐一校对,主要是读到中译觉得可能有问题的地方,回查英文。 113页 “美国宪法是一部革命协议的著作,它表达了人民的国家意志,而不是国家批准的合法行动的产物。” 译者没有看懂原文。The American Constitution was the work of a revolutionary convention expressing the national will of the people, not the creation of the legal action of the states in ratification. “美国宪法是一场革命式的大会的成果,...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索马里 40人喜欢
[视频] 鲍德温和1960年代民权运动、马丁·路德·金的关系 索马里:鲍德温作为一个美国黑人,拿着美国护照,他发现在法国自己受到的待遇和那些从非洲来的黑人或者法国阿尔及利亚逃到法国去的黑人不一样,就是他作为一个美国黑人拿着美国护照,这个护照本身让他在美国...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吾荐 57人喜欢
又到了一书一度的编辑手记时间。我瞅了眼屏幕右下角的日历,「7月26日」,距一年一度的BIBF(学名「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了。我相信,有很大一部分编辑同行看不上BIBF,但是,偶尔也会有意外之喜——比如我要说的这一本《发光的小说》,便是拜...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好奇心日报 81人喜欢
本文作者: 刘璐天 与众不同的杂志不仅开创了一个时代,而且创造了新社区。成功的杂志都可以视为“唤醒了一些颇有个性的人们,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实际上属于正在形成的某个新社区的成员”。 在创造新社区的过程当中,有些成功,有些失败,有些受制于种种外力戛然而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怪士 2087人喜欢
科姆•托宾 Colm Tóibín 1。完成你开始写的一切。 2。持之以恒。 3。整天待在你的思想睡衣里。 4。不再同情自己。 5。工作时远离酒精、性和药。 6。在早上工作,中午小憩,下午工作,然后看六点档新闻,随后回去工作直到睡觉。睡觉前听舒伯特,最好听几首曲子。 7。如果你一定要读书,为了鼓舞自己,读几本最后发疯的作家的传记。 8。周末,你可以看部伯格曼的老电影,最好是《面具》或者《秋天奏鸣曲》。 9。别去伦敦。也...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米卡 63人喜欢
编后记 “文学纪念碑”中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且远未完成,有回忆录,有日记,有传记,还会有相关批评作品。陀氏本人的作品各大出版社一出再出,我也就没什么想法。加上这套丛书很少单收虚构作品,这也是与俄罗斯那套同名丛书分野所在。 面前这本附带学术评论的《罪与罚》译本收入丛书实在偶然。“世界散文作品精品文库·俄罗斯卷”《白天的星星》中收入的曹国维老师翻译的几篇散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想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方寸 30人喜欢
以下8本书在期待对它们感兴趣且中英文水平优秀的译者,稿酬90-100元每千字(按中文译稿word文档字数计酬),希望在4个月-6个月左右完成,难度很大的品种时间可适当放宽。有意者请私信,或发送邮件至 yangxuan@ssap.cn 来信请附个人翻译经历介绍(作品),以及想要翻译的图书书名。感谢! 1. INFLUENZA: THE HUNDRED YEAR HUNT TO CURE THE DEADLIEST DISEASE IN HISTORY 流感:百年治愈史 内容简介: 一位资深老军医,在与顶尖的流行病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率先对1918 年原始病毒的遗传基础进行测序的研究人员对话,旨在提供全面综合的历史,探索一条有关流感治愈的未来路线图。 2. THE MOTH SNOWSTORM 满天蝶舞 内容简介:英国著名环境文学作者迈克尔·麦卡锡的回忆性写作,他观察动物世界与自然风景,结合...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编辑部牛小姐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