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

编辑部牛小姐
来自: 编辑部牛小姐 (北京) 2018-10-08 12:40:55创建   2023-07-11 14:53:13更新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食通社 0人喜欢
好消息!好消息!食通社读书会终于要读一本图比字多的书了!这本由美国姑娘露西·尼斯利编绘的漫画《有滋有味》,很轻松很诙谐,尤其适合码字、看字用眼用脑过度的你,与孩子、家人随手一翻。 当然,它依然是一本与食物有关的书,也是一本关于记忆、爱、成长经历、亲...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WNE工作室 7人喜欢
自然教育在国内刚刚兴起,但其实国外早已存在。 为了让更多的伙伴能够了解其他伙伴的工作,方便查询相关信息,向其他伙伴学习,路人测试并整理了以下10个自然教育相关的网站。 按照类型和语言作了简单分类,希望大家只是借鉴而不是完全的复制,因为一切的奇迹都是来...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全拼 2人喜欢
——关于唐纳德·克鲁兹玛(Donald Kroodsma)的不完全笔记 辞职之书 《聆听大陆的歌声》(Listening to a Continent Sing)是一本出版于2016年的书。这不是克鲁兹玛的第一本正式出版物,但书中记录的父子二人2003年骑单车横跨美国之旅,却是他自此开始陆续写出《鸟儿鸣唱的一生:聆听鸟歌的艺术与科学》(2005)《后院鸟鸣指南》(2008)《四季鸟鸣:聆听鸟类的一年》(2009)的发端。 克鲁兹玛在单车之旅后就辞去了马萨诸塞大...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太史溪桥的广播: 最近一个月观鸟活动鸟类部分花絮,能和对鸟真正感兴趣的人一起观鸟太幸福了,一路说不完的话题。 今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事情。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DottWei 0人喜欢
集成了主要的鸟类学电子资源,涵盖到地球上主要的鸟类资源国家和城市: ...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магтаал的广播: 和小伙伴们一起画的鸭鸭图鉴终于出来了!!!大噶都好强!!!! 俺菜菜,还有好多要学的orz现在回看自己负责的凤头&中秋鸭还有好多问题....以后也想多多观鸟多画画xxx *********** #鸟类图鉴绘画学习小组# #中国鸟类# #图鉴# #科学绘画# 鸭!鸭!鸭! 这是一本由25位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城市,但都热爱鸟类,喜爱自然科学绘画的爱好者,挤出闲暇的业余时间,历时半年打造出的公益电子观鸟手册。 这本手册汇集了国内64个雁形目物种,其中包含原生野生物种、引入物种、逃逸物种、最新记录等,涵盖了在国内几乎所有能够见到和可能见到的雁形目鸟类。 未来如果时间允许,我们还会再创作其他常见类群的观察手册为中国和世界的鸟人们提供更好的观鸟资料! pdf地址在bdwp,具体链接见评论,欢迎大家下载并扩散! ************ 作者:黑鹇、@雎鸠九毛九(雎鸠)、@筝小陽tigerzone (旷野风)、@卡了蛋儿kk (苏蛋蛋)、@木耶仔鱼 (椰子鱼)、@刺儿饼、@YT-02 (贰)、@极危物种、 @海港不落星子 (鲨鱼)、@六星_ 、てん、@长御MRQ、@海鹦同学、@栎果果果、@特提斯隼、@ nothing那星 (AD)、山猫、@无鸢DE、@啮齿目花生 (西鼯)、@藏花忍冬 (徐亮)、爱若、@白头弘熙鹎、Chilobrachys、波普喵呜、Vivien秦 (以上是大家的 微博号 ~ (本手册为公益手册,仅提供电子版进行非营利性的免费传播及使用,任何机构及个人不得擅自使用本手册盈利,不得在未经所有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将本手册进行印刷,具体条款见手册中的“版权声明”。) ************* 卡蛋儿老师发的原微博链接↓ https://douc.cc/1bXBwH ************** pdf链接:https://douc.cc/1EYzCV 提取码:jxwd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杜匀 11人喜欢
看杂志,正好看到与鸟有关的地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多图预警🌝 2...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chuchu 32人喜欢
调查记录 | 2022年越冬水鸟同步调查 海南西二线 文/楚楚 东方市——海南最西边的一座城市。这里的县志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这里有繁华的八所中心渔港,有风景优美的鱼鳞洲,有可可爱爱还烤得焦脆的小乳猪……当然,这里也设立的黑脸琵鹭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每年越冬水鸟调查的重要路线之一。作为2022年10个调查队伍之一,西二线负责东方市区域内6个观测点位:高坡岭水库、盐漏村以西滩涂、黑树港、昌化江口南岸旦场园村、四更保护区、面前海盐场。根据往年的调查经验,这条线路是每次调查黑琵的重头戏,近20年来...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太史溪桥 40人喜欢
冬日接近,给大家推荐一条我觉得目前青海省内最好的“单日观鸟路线”吧!我把几个比较经典的鸟点串联起来,整个路线路况较佳,只要是正规渠道拿到驾照的司机,应该都可以顺利完成整个路线的。 顺利且幸运的话,在这条路线上将观察到:秃鹫、高山兀鹫、胡兀鹫、金雕、白尾海雕、草原雕、大鵟、喜山鵟、雀鹰、苍鹰、白尾鹞、大石鸡、斑翅山鹑、大天鹅、疣鼻天鹅、小天鹅、黑啄木鸟、白脸䴓、黑头䴓、红交嘴雀、灰头灰雀、旋木雀、凤头雀莺、花彩雀莺、黄腹树莺、橙翅噪鹛、大噪鹛、松鸦、河乌、渔鸥、海鸥、棕头鸥、贺兰山红尾鸲、红腹红尾...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PKILL 142人喜欢
多年以后,提起最难忘的观鸟经历,我准会想起vian老师带我们去寻找中华凤头燕鸥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青岛之所以是许多鸟人向往的观鸟圣地,主要原因有两个:其一是有机会登上大公岛,观察夏季在那里繁殖的海鸟。大公岛是青岛市近海的一座岛屿,距离大陆约有15km,面积只有0.142平方公里,岸线长1.93km,最高点海拔120米,是青海的第二高岛。岛的西侧向阴面植被丰富,主要是刺槐次生林,还有泡桐、臭椿、朴树、海州常山零星分布,林下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的种类也很繁多,在迁徙季,这里是沿海迁徙鸟类的重要落脚...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haifenger 1014人喜欢
作为一个资深的植物业余爱好者, 经常被问到两个问题。 其一是, 你怎么知道它的名字? 其二是,你怎么记住这么多花。 第二个问题,对我来说没有秘密,“无它,唯手熟尔”。对于第一个,最近查名字比较多,倒是可以说个一二。而且最近也深感数字化的普及,让认花这件事变得容易了很多,很可以唱一下颂歌。即便如此,要准确地找到一朵花的名字,仍然是件非常费时间也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如果你没有这个耐心,就不用往下看了。 先说说我的方法。能用这个方法的前提是,你可以是非专业人士,但需要对常见植物有一定了解, 对科属分类有一定理性或感性的认识,能够达到一眼看去大致知道科属的程度。虽说分理性或感性认识,但一般人大概都像我一样是靠感性认识,“看脸认花”的,让我说这个科什么特征我很难说出来,但一看到同科的花,却能联想到另一种常见的花,从而猜到它是什么科。至于如何达到这种程度,容我后面再述。 我现在常用的工具: 1. MD...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花椰菜 13人喜欢
也可以视之为俄罗斯物种分布概况啊,边读脑中边对应浮现出这些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也可以说是“我渐渐沉浸在形形色色的叶子、花冠、花瓣、花蕊、穗子的诱人的世界之中,沉浸在植物的清香和纯净的色彩的世界之中”,以及那些一个个闪过去的心灵和人格,如同他所写的音乐家格里格那样,他也“在我面前展现了一个人应当生活的最美好的境界”…… 《森林的故事》 【植物】 丁香 柳兰 白桦 椴树 黄杨 垂柳 赤杨 牛蒡 苍耳 飞蓬 龙芽草 金鱼草 马齿苋 榆树 茅草 荨麻 灯草花 苦艾 白头翁 刺花李 无花果 蒿草 三叶草 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风历历 731人喜欢
在乏味的日常中发现一点颜色,也是一种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想。假如你和我走在一起,请原谅我很少看你,也很少看路,甚至不会直视前方。我的目光总是在漫游,在路边、林罅到处搜索着一点儿特殊的颜色。一旦发现可疑目标,便不顾形象地跑过去,俯在地上开始观察:有时是一朵指甲盖大小的花,有的时候是新长出的果实,有时是一个模样奇怪的虫瘿……有时也可能只是一个令人失望的瓶盖。像《怎样观察一朵花》的作者切斯一样,植物的色彩和气味对我而言,还是一种“普鲁斯特式的触发器(Proustian trigger)。” 一年四季,植物...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松如的广播: 最近的博物學系列專欄(原稿不斷修訂中): 《博物学的陪伴》:https://douc.cc/0ylrYV 《野鸟山中来》:https://douc.cc/3GQpIj 《植物学知识在近代中日两国的邂逅、错过与重逢》:https://douc.cc/2RmpCg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花落 yvonne 154人喜欢
—— 若让我相信你有颗种子,我就要期待生命显现奇迹。(梭罗) 冬日无花,可搜罗种子。 正好,读了一本老旧的小书——《植物种子采集手册》(刘学忠、刘金,科学普及出版社,1988年),加上自己一点薄薄的经验,便梳理一下,说说种子的采集、存放,以及怎么玩。 1【好玩的种子】 / 干花、拼贴画 植物种子、果实各有独特的形态,单单放在那里,就平添野趣,只感觉自然近在身旁。 出“杂草”的禾本科,种穗纤长轻柔、耐保存,像芦苇、野燕麦; 有些植物的花序、花萼或花托,经久不落也不腐坏,如青葙、地榆、莲蓬; 不怎么...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棋子 302人喜欢
人不可信,但各种各样的昆虫、青蛙和鸟绝对可信。 这是几年前,我到处考察农场寻觅有机食材时,一位老司机和我说的话。当时的我,对此半信半疑,毕竟存在从灭蚊喷雾中逃生进化的蚊子,而如今的我,已将土壤生物网看作养好蔬果花草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我在种了12年的楼顶菜园里拍到的生物,说是菜园,其实只是放了椰糠、陶粒、珍珠岩和厨余堆肥的20多个花盆/种植袋,原本都是没有生命的死土,现在它们是菌、蚯蚓、蜘蛛、螨、蜈蚣、潮虫、瓢虫、蜜蜂、蝴蝶和鸟的家。(碍于摄影设备和技术限制,只能展现菜园中小部分生物) 应该有不...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康素爱萝的广播: #岁时盛京# 正午时分,暖暖的阳光,和煦的风,戴口罩的人在花树下自拍。妈妈带着孩子去马场,胆大的骑马,胆小的喂马,有人在春花亭里吹起了萨克斯风。这个春天,空气里弥漫着,不可思议的忐忑。来之不易的生活日常,如今格外珍视,每天做同样的事,有时轻松,有时沉重。捱过黑暗的光,充满自己充满你,再一起发出亮光,像早春,枝梢上的新芽如星。 春天刚来,蝴蝶才醒,杏花半开,远方的亲人,何时归来。里尔克说秋日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我说,春日就早起,出门,行走,一直走,野花眨眼间漫过栅栏,一直走,所有的树木,散发着欢悦气息,一直走,灰蓝的河水,迁徙的雁,干枯的芦荻梦见柳花的柔软。 图一:梣叶槭雄花,枝条上一节节地开,聚伞花序,花丝细长如流苏层层堆砌,步摇生姿、辇披华盖,微风中珍异明美。图三:紫叶李披一树嫩红的新芽,花蕾正在芽心生发。图四五;元宝槭的淡红苞片刚刚裂开,嫩黄的蕊若隐若现,枝梢上经冬未落的两枚对生翅果,这会儿只轻轻一碰,即一分为二。白蜡树的雄花生在新枝上,聚成一团红紫,之后会舒展成一串小花穗。图六七:云飏阁东,两棵老杨,树形高大,一雄一雌,雄花序暗红,雌花序绿白,春风里荡漾,微苦、清涩的气味,来自淡黄花粉,还是绽开的芽鞘? 一株稠李摇动着这时候到处都难得一见的绿叶子,串串花蕾要过个三五天才开。葶苈开得一片亮黄,早开堇菜这一株,那一棵,淡紫小花冠,引来黄钩蛱蝶,深探进去吸食。不求甚解的懒人今年在年高的日记里才知道,这家伙是以成虫形态越冬,天气一回暖,它们就爬出草窠、石缝晒太阳,仿如一片枯叶,在开阔的的草地间流连,寻访早春最先开的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幼时不识月 7人喜欢
在《礼记》的《月令》一篇里,世界是一个井然有序的多层次结构。太阳居高临下,它对世间万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从孟春的“日在营室”到季冬的“日在婺女”(营室、婺女均为星宿名),太阳运行而成四时。每时分三月,每月两个节气,每个节气各有三侯。而与四时相对应,每时都有一班帝神,每个月各有相应的祭祀的礼制。五行与四时的运转相配合,春夏秋冬,对应木火金水,土则在夏秋之交,位居中央。四时的变化受太阳和五行的制约。再下一个层次是各种人事活动,从天子到万民,政令、民事、农事、刑狱等等。人事要受到太阳、四时、五行等各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席 277人喜欢
如果是这种情况,我们会不会有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呢? 宋海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一席第689位讲者。 [视频] 生物大灭绝 大家好,我叫宋海军,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在谈大灭绝之前我想先问一个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现在地球上有多少种生物?几万、几十万,还是几百万?几百万。大家猜得非常准,实际上是150万。 这个数字听起来非常多,但其实只占地球曾经拥有的物种很少一部分,只占1%。也就是说我们地球上曾经居住着一亿五千万种生物,它们99%都灭绝了。 我们一般把灭绝分两种,一种叫背景灭绝。就是达尔...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FluorineSpark的广播: 形容各种鸟群的冠词。我之前是知道乌鸦聚在一起就是要谋杀,但是今天才学会猫头鹰聚在一起就是要开议会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席 308人喜欢
哎哟,我说这跟儿时的童话太相符了。当即决定,无论什么困难,今后几年给刺猬了。 张瑜,博物插画师、自然观察者。一席第578位讲者。 [视频] 我的城市丛林故事 大家好,我叫张瑜,我是一名自然科学插图师。 这就是我画的一些画。我们画的这些画跟普通画有点不太一样,甚至有点怪异。这种图有很强的表意性,它需要表达很多自然科学的信息。 比如左边这张表现的是水仙整体的植株形态,根、茎、叶、花都包括。右边是用剖面的方式讲杓兰跟传粉昆虫之间的一个关系。 这张图讲的是螃蟹的内部结构,它的内脏和各部分器官都有 这做的...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游佐中的广播: 自然观察这个事情,我起初也觉得有些人真厉害是天赋。后来觉得,那都是努力,只有你懂得多,有耐心,才能够观察到最多的东西,这都是靠努力的,不靠天赋。见过很牛逼的观鸟人,真的是各种柳莺都能很快辨认,闻声定位能力极强,闻声知鸟能力也强,老远的地方就知道鸟在哪里,拿望远镜扫的能力也非常准,从望远镜的定点转换到相机,也非常稳,一群鸻鹬在望远镜里都能快速识别出,这都是长期积累的技术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这说的是广度,深度就是看过自然笔记的分享,有人蒲公英这么简单的东西都能观察出极大的新意,还有肘子的日志,一个枯枝也能找出故事。大家都喜欢把这个称为“玩”,玩到这个水平,都是努力,细致,耐心,求知的结果。看见的是一篇日志,看不见的背后的知识构建和无数次的观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熊阿姨 1684人喜欢
因为200多万株雌性杨柳树,不能说砍就砍。 满城风絮四月天 只要连续3天,春日的最高气温超过25℃,恰好又空气干燥,天气晴朗,一棵杨树雌株刚刚成熟的蒴果就会裂开,露出里面紧紧簇拥在一起的白色绒毛。每棵雌株每年春天能长出30万至1500万枚杨絮,但加在一起,平均每棵树的飞絮重量只有1公斤。当风吹过,这些只比空气重一点的杨絮携带着芝麻大的种子,慢慢在空中飘散,在空中寻找着陆的地点。 当雌株的数量变成200万,在北京这个近一成的行道树都由杨树、柳树构成的城市里,只要有一个温度适宜的春日下午,杨柳树们就...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编辑部牛小姐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