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

若颖
来自: 若颖 2013-10-18 22:30:07创建   2014-02-04 12:05:06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理性批判 233人喜欢
我是一个飘在海外的科研人员,除了自己的科研任务之外,爱看书(几乎不游戏),爱折腾些电子产品。 把第一段说清楚了,目的就是帮助阅读者找准自己的定位。另外觉得抱歉的是,这篇短文主要描述的是这些产品各自的缺点。如果是这些产品的优点的话,市场上已经有了很多介绍。 1.Kindle Dx 这是一个大家伙,拿在手上是沉甸甸的感觉。他是一个读PDF格式的利器(特别是只找得到pdf格式的文本,而且需要整页阅读,不象Touch那样将一页...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雲生 416人喜欢
泛读看看这篇就够了。下面讨论需做笔记的研究性精读。这也是我果断放弃kindle4的原因。 刷书、查资料、点白文、分析版本异文的同学比较用得到;研究印次、用纸的同学,还不如老老实实地去古籍部提书。 这个话题为啥值得单独拎出来说说? 一、得书快。 二、刷书快。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张佳玮 5519人喜欢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论上,iPad是读书最利的器:屏幕广阔,应用繁多,最宜拈花惹草型阅读。比如你读txt文档,看一词有意思,复制了去wiki的应用里搜,其乐无趣。 可是这玩意略重,男人倒还罢了,姑娘就得找桌子托架。好比鲁智深去打禅杖,要一百斤。打铁的劝说,师父肥了不中看,又不中使,我给你个六十二斤的也罢了。 iPad mini尺寸小,轻薄宜用,读久了见人心,会觉得比iPad趁手舒服。唯一的缺点是,屏幕毕竟略小。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手帐五人组 372人喜欢
接上篇 【手帐五人组出品】说好的入门帖 (yolandaris的手帐心得)【实践篇(上)】 这篇主要介绍工作手帐和读书笔记的记录方法。 ★2.【工作手帐——molesekine黑色大型软封,一日一页】 专程买了一本moleskine用于记录工作(终于要成为社会人了,握拳!),由于7月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卤味儿许 1418人喜欢
你们为什么都看这篇日记呢?我其实更推荐大家看下面这篇: http://www.douban.com/note/312633832/ 我这篇日记可能有点误导性,干脆删了大家看上面这篇吧。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卢十四 2169人喜欢
那时我还在上学前班,每天的作业是写满一页田字格。老师会给作业打上一个具体的分数,我总是拿到个七八十分。我没想过老师给一页汉字评分的标准是什么,也不知道78分和84分的差别在哪里。我不关心别的小朋友得了几分,甚至不会对比自己每天的分数是涨是跌。对于“七...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知心哥哥noly 5028人喜欢
这是生成名字工具 门派名字 --------------------------- --------------------------- --------------------------- --------------------------- --------------------------- --------------------------- ---------------------------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爱看电影 2017人喜欢
10月17日,我们在【爱看电影】小站发起了一项【再也不敢一个人睡了,50部让你吓成傻B的恐怖片】投票活动,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共获得了来自1502位豆友的投票,日系恐怖片《咒怨》共获得840次投票,投票率高达55.9%,当之无愧成为最吓人的恐怖片。 10、招魂 99(...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石头摇篮 2511人喜欢
从1948年的6月到1960年的3月,克里希那穆提和一位身心受创的年轻人一直保持书信往来,信中流露出罕见的慈悲和洞见—— 让自己的心保持柔软。力量不在强硬而在柔软中。能伸能屈的树木才能抵得过狂风。为自己建立一个敏捷的心智。人生很奇妙,许多事都不是我们能预料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湖心娉婷 2082人喜欢
慢慢过去,不必心急 昔日的学生打来电话,沮丧、牢骚、支支吾吾。我渐渐听懂了主题——读大学也是浪费时间,还不如现在出去赚钱。 一怔之下竟然语塞,生来口拙,加之他说的貌似也有道理,我想不出什么话来规劝。 沉默一会儿,我说:“何必这么心急?学校生活有它的好,出去了就再没有了。” “可以后总归要出去的,还不如早点开始,现在学的都没用。老师我知道你是诗情画意的人,可那些诗情画意,在这个时代还有必要吗?” 彻底...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莫水田 1195人喜欢
----- 初稿,以后要扩充修改,谢绝任何形式的转载 ----- 文/金雯 这个系列本来是为了论文季而写,服务学生论文写作的需要。 其它写作种类以后可以慢慢谈,先服侍学术主子要紧。 第一篇在这里:http://www.douban.com/note/305104021/?type=rec#sep 本文大刀阔斧地说一下文学分析类论文如何运用理论的问题,然后具体讲一下什么叫close reading,或细读。这两个事情(的原理)搞清楚了,论文的架子也就起来了。 怎么做文献综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iving Child 743人喜欢
关于书本书衣破口或内订口的修补。 修补破掉的书,有三条原则。第一,不要用胶布。第二,不要用胶布。第三,还是不要用胶布!!! 那用什么来修补呢?让我们来看下专业修补人员的成品来找找灵感。 示范修补是毛姆的Liza of Lambeth,第一版。距今已经有116年历史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HY 612人喜欢
维特根斯坦成就了一个神话,那就是似乎没有什么特殊的贡献,却远近闻名。不管是他同时代的人(石里克),还是现今的人(达米特),不管是他同行的人(罗素),还是不同专业的人(凯恩斯),都对他推崇有加。似乎不推崇他就“不够真诚”。所以老维不仅智识过人,连道德高度也上去了。 不过我觉得这相当可疑。一个人在所有方面都如此犀利,这确实是不可能的——当然不是说不可能有“全才”,而是说,不可能将注意力分配到如此广泛的方面(尽管八维功能有各种细节上的问题,但在注意力分配的方面确实是对的)。所以唯一可能的就是,“全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爱看电影 694人喜欢
英美两国的影视界历来不分家,真是“好基友一辈子”,就连电视剧,都能“想到一块儿”。腐国“夏洛克”火了,米国立马拍一个“基本演绎法”遥相呼应。孰优孰劣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斗”的越激烈,给观众奉献的剧集就越精彩,观众也就看的越开心。 小编发现,自从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ArtfulDodger# 625人喜欢
如果高考真的不考英语了,对我而言未尝不是一件省心事,至少我再也不用扭捏躲闪邮箱里高中英语老师一封封深切的呼唤,“回来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一下你的学习经验吧,”亲戚们也不会再热切地轮番排队请我吃饭,只是为着在火锅转烤鱼再转烧烤的攻势下让我抽时间“指点指点”家里小孩学英语。 他们哪里知道这么多年我已经分享得麻木了,指点得烦透了,恨不得有一天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英语考试了,这样我妈说不定会记得介绍我的时候说...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jeosude 219人喜欢
昨天为工作匆忙写的,这两天累得都走不动路了,555 致爱丽丝 亲爱的爱丽丝,请允许我这样称呼你。前天晚上,82岁的你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加拿大第一位获奖的女性,也是历史上第一位完全凭借短篇小说写作而获奖的作家。在得知你获奖的时刻,我无法抑制心中的喜悦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诺阿诺阿 1457人喜欢
只是介绍帖哦〜这次求豆娘姐姐别封。。。 在这篇日志回复的上面有“回应”“推荐”“喜欢”三个按钮。点中间那个“推荐”按钮,就出现一个能看见所有推荐的列表。把这个列表翻到最后一页,最后一个推荐就是度盘的DL地址。【另外,这不是科普帖,只是为了躲避审查的某暗戳戳帖【我倒想写科普贴啊我有资格吗 --------------------------------------------------------------------------------------------------- 黑色喜剧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明昔 332人喜欢
来自http://www.douban.com/review/5687682/ 感谢楼主整理,转存于此处方便于豆列收集。 目录 一、保存GR加星号文章到evernot 二、把电子邮件发到evernote备份 三、笔记本目录和标签参考 四、用途及使用场景 五、文档管理 六、Evernote共享笔记本 七、Evernote iPhon...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心理学与生活 109人喜欢
文/Yolanda 加班到晚上九点,在小区里买了一碗麻辣烫和啤酒,回到家一边吃一边看《深夜食堂》。 日本的,无论是电影电视还是书,我看过的非常少,无非是很经典的《情书》、《源氏物语》、《东爱》、《入殓师》这些而已,再就是小时候大家都看的动漫了。 所以说我怕是...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十三 14008人喜欢
我知道你们对英语数字不光乱读,还乱写!!所以第二部分主要关于:哪些场合用单词表示,哪些场合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在书写数字时已形成几条约定俗成的规则。前半部分看完的请直接拉到后半部分。 我想了想,还是在最开头加一个最最基础的规则吧。虽然很快就有人喜欢推荐了这篇文章,但是,你们别骗我了,你们推荐完了,喜欢完了,再也不会看了! ...........................................不到二十分钟加...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瑞克周 98人喜欢
这两天,听一位师姐聊天,说到她是二十年前读的地理专业,当时懵懵懂懂,不知道学这些地质地理对生活对未来有啥用。幸运的是,她当时的老师告诉她,不要管有用没用,等到了有用的时候她自然知道了。二十年后,她没有从事地质专业,中途换过行业,现在在做房地产研究。她说到现在,她才完全明白老师所讲的意思。虽然她没有从事过地质勘探类的专业工作,但她对地质资料的研究形成了她收集资料研究问题的理性习惯,对于城市地理风...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若颖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