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傳統和現代的新式法餐,附印尼巧克力和菊芋
地方不大總共七八桌,當晚全滿,只有一個女侍應忙裏忙外。 前菜:油醋汁韭蔥、Piemonte榛子。韭蔥燉到綿軟,油醋汁開胃,榛子很香。

主菜本來想點配蕎麥和德國酸菜的歐洲無須鱈(merlu),但女侍應說蕎麥沒有了,用馬鈴薯代替,我轉而選擇了一雞兩吃(分成兩道上桌)。第一道是帶皮的烤雞胸肉配新鮮歐防風、發酵歐防風、旱金蓮根和處理成糊狀的蕪菁。以前寫過一些關於旱金蓮的文字,但不知道它的根也可以吃(照片裏薄而柔軟的長條),味道不錯。蕪菁糊糊尤其好吃,沒有泥味。雞胸肉烤得皮脆肉嫩,連平時不吃雞皮的我也連皮吃掉了。第二道是格魯吉亞式雞腿肉(做法可以參考https://tendances.orange.fr/art-de-vivre/recettes/recette-chakhokhbili-ou-poulet-a-la-georgienne-CNT000001d1R72.amp,餐廳的版本是做成肉丸),裏面有紫椰菜和歐防風(看起來像馬鈴薯)等蔬菜,用紅甜椒粉等提味。


甜點要了翻轉蘋果撻(法語tarte tatin,由十九世紀Sologne地區的Stéphanie和Caroline Tatin姊妹得名,介紹見法語維基https://fr.m.wikipedia.org/wiki/Tarte_Tatin,是一種撻皮在上面而不是下面的蘋果撻,烤好脫模後翻過來上桌所以蘋果餡在上面)。在紐約認識的法國人稱tarte tatin來歷如下:Tatin姊妹有次在將蘋果撻送進烤箱前失手把它面朝下摔到地上,撿起來將錯就錯上下顛倒地烤好,翻轉蘋果撻就此誕生(她的評價是“挺噁心的”,不過這個版本經不起推敲)。

酒選了白葡萄酒muscadet,葡萄品種是melon B(又稱melon de Bourgogne,起源於勃艮第但主要產區在盧瓦爾河流域)。第一次喝muscadet是在紐約,那時候大老闆不時請大家下班去吃12美元一打的牡蠣兼喝酒,他的名叫Capucine(旱金蓮)的妻子有時會來,就是她向我推薦的這種酒。 鄰桌是一對打扮入時的白男亞女,我坐下來沒多久聽到白男在教亞女甚麼才算“正宗”的亞洲元素營銷。後者母語應該不是法語,白男有時候使用英語和她解釋。前菜亞女點了墨魚和辣肉腸,白男好像也點了這個。主菜白男點了當日特菜扇貝兩吃(也是分兩道上桌),第一道裏面有菊芋塊根(法語topinambour*,英語名字“耶路撒冷洋薊”**,又叫sunchoke,sunflower + artichoke?);第二道有兩個碟子,一碟是單個帶殼扇貝,用繩子紮起來,裏面不知道甚麼花樣,另一碟是和扇貝肉薄片一起吃的菜葉子。亞女點了一雞兩吃,但吃到第二道時兩人交換了食物。至於甜點,白男要了巧克力慕絲(巧克力據稱來自古巴),亞女要了香莢蘭焦糖布丁。 白男吃完巧克力慕絲,問女侍應它裏面是不是有肉桂,後者說“那就奇怪了”,但白男堅稱它有一種特殊的味道,肯定是某種成分導致的,女侍應說“只能建議您問大廚”。後來年輕的老闆兼主廚從廚房出來和我們打招呼,問我們吃得好嗎,白男便向他拋出剛才那個問題。大廚聽了一拍腦袋:“我搞錯了!這次用的巧克力不是來自古巴,而是上次用剩的印尼巧克力……印尼產的巧克力確實有種特殊的味道,不是因為加了其他東西。”他說是從和印尼種植園合作的巧克力生產商那裏進的貨,亞女問:“那我們能買到嗎?”“(自己買)意義不大,批發5公斤起步,普通消費者用不完––巧克力開封後會很快因為氧化而失去風味,必須儘快用掉。他們只為食品行業供貨。”我在旁邊聽到這裏,問:“他們(種植園)和誰合作?”大廚:“Nicolas Berger,不過他只批發不零售。”(在網上找到Nicolas Berger的網站:https://www.chocolat-nicolasberger.com/)

*詞源不明確,可能來自巴西亞馬遜盆地的Tupinamba部落(https://fr.m.wikipedia.org/wiki/Tupinamba)。這個部落的一些成員在十六、十七世紀被送到法國作為新奇事物展出,和菊芋引入法國的時間大致重合。然而菊芋來自北美,和巴西沒有關係,意大利語維基認為用Tupinamba部落(法語Topinamboux)為菊芋命名是商人利用部落成員在巴黎展出帶來的轟動進行營銷。這甚至在100年後導致林奈認為菊芋來自巴西。 **北美的意大利移民(主要來自較貧困的南部)叫它girasole del Canada,“加拿大向日葵”,因為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是向日葵屬植物,花朵也和十六世紀由西班牙人從美洲引入歐洲的向日葵(H. annuus)有些相似。意大利南方語言裏girasole的發音和英語Jerusalem“有點像”,而菊芋的味道被認為和洋薊相似,所以美國人以訛傳訛叫它“Jerusalem artichoke”。
-
枕蘭影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25 07:10:10
-
二郎腿嗑瓜子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6 03:06:08
-
水之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12:36:39
-
zx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10:15:05
-
o(`ω´ )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09:23:05
-
amigojeff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09:16:32
-
阿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08:41:09
-
黄飞鸿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07:08:45
-
Lacrè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06:50:04
-
maxleaf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06:46:54
-
豆友160279628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06:03:29
-
gingababa.saru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05:30:28
-
赖赖懒懒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7 05:23:30
Ont salué la vie, et ne sont point sorties... Et lorsqu’il n’y a...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