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溪、直廊与合院——醇亲王北府园

北京园林多以端庄富丽著称,除皇家园林外,京师私家园林资源虽不及江南丰富却也自成体系。贾珺教授《北京私家园林志》作如下定义:“泛指私人及其家族长期使用、居住的府宅花园或别墅园林。”许多朝廷赐予王公权贵长期生活的宅园,虽产权上仍为皇家所有,但因园主、家族在设计使用中主动性较强,也纳入私家园林范畴【1】。包括恭王府、醇亲王北府(今国家宗教事务局、宋庆龄故居)、醇亲王南府(今属中央音乐学院)、棍贝子府园(今属积水潭医院)、涛贝勒府园(今属北京师范大学)在内的很多王公府园都是珍贵的遗例。
一 历史变迁
醇亲王北府坐落北京西城区后海北沿43号,是北京内城现存较完整的大型府园。园林始建于康熙年间,位于宅邸以西,又称“西花园”,首任园主为康熙年间大学士纳兰明珠。园中渌水亭是明珠之子纳兰性德与文友吟诗雅集之所。乾隆时期明珠宅因孙辈承安犯罪而被抄没,后改建为王府,1794年完工,赐予成亲王永瑆。永瑆在西花园中建造了一座六方攒尖的“恩波亭”,感念皇恩准引什刹海湖水入园。关于此亭是否系明珠渌水亭旧址重建,一直是学界和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议题(尽管景区介绍表示肯定)。永瑆身后,宅园历经成郡王载锐、贝勒溥庄、贝子毓橚等主人,光绪早年称橚贝子府。


第一代醇亲王奕環,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获赐此宅并展开重修。工程历时约一年半,共耗费赏银16万两【2】,重修戏台、畅襟斋、乐寿堂等建筑,新建箑亭、听雨屋,并疏浚水道,奠定了今日西花园的风貌。
奕環去世后,其子载沣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继承宅园,1906年溥仪降生于此。1949年9月载沣将宅园售予钢铁工业学校,王府宅邸部分一度归为卫生部办公场所【1】。六十年代初周恩来亲自统筹,拆旧新建主楼,将花园改造为名誉主席宋庆龄居所。1982年2月23日,西花园被列入第二批国保,于5月29日宋庆龄逝世一周年之际更名为宋庆龄故居对外开放。

虽然明珠旧宅为醇王府前身,但其间相隔多半个清朝,几度易主,基址并非一成不变。杨乃济、陈平等曾据明珠次子揆叙《益戒堂诗后集》等文献,于《乾隆京城全图》中圈定明珠宅大致位于后海北岸龙华寺(后改名瑞应寺)西一座四路院落,“……查得承安住房一所,坐落鸦儿胡同”【2,3】(图蓝框)。据徐萍芳明清北京城图【4】,数幅民国至建国初期北平实测图、卫星图综合梳理可看出:以乾隆地图为参照系,醇王府基地东边界较明珠宅无明显位移,而西、南方向则有较大扩展:簪儿胡同路北的惟心庵建于明万历二年,后无存。徐图记此庵基址约在60年代的卫生部院内【4】,这恰是溥任《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所述及被占用的王府正院【5】。可见醇王府之西边界应至少较明珠宅向西越过惟心庵(图红色虚线);乾隆地图中鸭儿、簪儿胡同相通横贯后海北岸,而今天的鸦儿胡同却在醇亲王府以东就被截断改道了。
可见如今醇王府的基地已囊括图中两巷及路南围房。综上推测,基于明珠宅,醇亲王府在乾隆五十六年到光绪十四年间曾经历大规模扩建(图红框)。
二 环溪列屏
醇亲王北府园总体占地约27000m²,空间方整统一,总体呈环山环水的向心布局。蒙受皇恩,该园经暗河引后海玉泉水,西南入而东南出,保证全园活水贯通。花园盛期水域约3400m²【6】,建国后夷平东土山、填平部分水系以应改造,如今的宋庆龄故居水域仅剩约2670m²,东西两侧河道尺度收缩最为严重,水口水尾业已消失,原水系对花园的包绕之势已不明显。醇王府时期主体建筑为两进四合院,一进院主厅堂为戏楼,后拆除成为大草坪。1961年在畅襟斋西侧增建一座二层洋楼,为宋庆龄居所。


贾珺教授认为此园布局“颇有些像圆明园四十景中的某一景”【1】,经查《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长春仙馆”与之最为相似:数路院落并排构成主体建筑群,四周环以清波,外围一周土山(图*-1)。同期建于西郊的朗润园(今属北京大学)亦为类似的模式,该园自万泉河引水绕园一周构成水路游线(图*-2),奕環曾赠园主奕欣一叶小舟以助兴【7】。国家图书馆藏有样式雷醇亲王府南府地盘图(150-011)和恭王府翠锦园某未实现方案(295-0003),它们的格局均为这种环水环山的模式(图*-3,*-4)。翠锦园从西墙外月牙河引水,园中布置环形水体与土山,中央陆地设厅堂及环廊组成的建筑群。

其实,上述现象正是北京私园,特别是三山五园一带赐园集群的典型布局之一,很可能对圆明园、畅春园等核心宫苑进行效仿,就像它们遗落在周边的“园中园”【8】。
回顾园林史,类似的布局似乎早有原型。南宋宣徽南院使王拱辰私园“环溪”,即是将主要建筑置于中央,南北挖湖,东西贯以长溪的形式理水。《洛阳名园记》载:“环溪,王开府宅园,甚洁。华亭者,南临池左右翼,而北过凉榭,复汇为大池,周围如环,故云然也。”登园中多景楼、风月台等建筑可远观层峦宫阙,周维权、汪菊渊分别绘有平面想象图(图*-5,*-6)。只是环溪呈现以山地为主的离散格局,与醇王府园有别。《乾隆京城全图》中太师圃(今棍贝子府)东侧的刘百世别业镜园也为类似布局:自净业湖(西海)引水绕园,一路四进院落坐落中央(图*-7,*-8)。《饮刘百石镜园》云“迟月且登高阁坐,穿花更棹小舟行”【9】可想其形胜。

类似的山水品相或可进一步上溯至盛唐图像,文人画之祖王维隐居蓝田,创作壁画辋川图,以一座大型的集锦式邻水庄园描绘心中的宜居环境:曲水环抱舟楫过往,重楼别院树木葱郁,俨然一副可耕可居的世外桃源。这种理想的政治隐居环境为历代文人所追求,甚至传为“辋川样”的固定创作模型,后人摹写不断。历代画作中,华子岗、辋口庄等景点是极为典型的——画面呈现山、水、院落层叠回环的内向布局,勾勒出一派超然安和的世外景象。水中的陆地具有隔离感,仅藉小桥、游船与外界相通,渡水行为多作为抵达隐逸之所的重要步骤。醇王府园中承文娱功能的戏楼、斋馆等场所皆为溪水环抱封闭,将歌舞升平隔于对岸,似乎在这里,前朝文人的辋川情怀意欲传承再现。
不少写作者面对上述格局,倾向以“岛”的固定形式概括地貌关系。“(朗润园)以一湾水流环一大岛,……整体格局与内城的醇王府园比较类似”【7】;“休憩娱乐区(核心建筑群)四面临水,似一个岛屿,是整个园区最大的陆地”【6】,甚至进一步将其比拟“效仿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三仙山”【6】。
私以为要追求后者“池中仙岛”的观感,还需更为开阔的水面加持,而西花园中的溪流则更加青睐清幽与纵深感——两者恰成“旷”与“奥”的二元对仗,同日而语则略显牵强。《林泉高致》中对水形“…欲汪洋,欲回环…”【10】的描述,亦将它们列为不同的理念,或可分别对应“池岛”与“环溪”的理水模式。通观圆明园的山形水系,既有福海瑶台的旷达,亦含武陵春色长溪之幽深,全园景致皆可视为两者不同程度的交叉运用。但欲具体揣测设计者的局部谋篇,仅靠平面要素的拓扑结构推测恐怕远远不够,还需在真人尺度上实地体察。

西花园环溪之外,又以土山密林作屏障同心而列,将喧闹的市井隔绝在外。随环形水系而叠环山,置环路,院落自然居于最中心的位置,这种整体向心的空间浑然一体,有别于江南园林的曲折层叠,确为北京私园特色的空间模式。这样的模式在皇家园林-样式房-私家园林间流传,提升效率的同时也确实在走向俗套。
三 探微
“开土堆山,沿池驳岸”,醇王府花园的山体以挖水道的泥土就地堆成,尤以南侧土山为高,而没有拘泥于风水,可见造园者以借园南什刹海风景入园为主要目的。

北方园林似乎碍于取材及技术的局限,很少利用山石发挥近人尺度上的游园之趣,基本没有什么与身体层面的互动。西花园山形较为孤立,没有结合建筑空间整体设计,尤其是南山与南楼完全分离,留下一长条缝隙,又不容人通过,十分奇怪。可能因为南楼系明代遗构,堆山时刻意避开,而建筑南向的门窗也索性不做更改。此楼现悬吴作人“见远阁”匾,作为聚会空间,原本面临后海,圈入西花园致其向背发生翻转,内部空间的使用习惯恐怕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层原本的向阳立面为山体封挡,仅容少量光线依稀渗入,室内略显阴翳消极,身处其中倍感洞府之幽;同时另建游廊直通二层,展现截然不同的开阔景象。
此番对比反而丰富了游园体验,山与楼之间漫不经心的处理也有了“不治之治”的意味,似乎故意制造差异吸引游人登楼,其自信源于阁楼优越的借景条件:近品后海景山,远眺太行支阜。异于惯常建筑序列,西花园高楼位于轴线南端,将后海纳入自身景观体系,更是因地制宜的体现。


北京园林中有相当多的爬山廊实例,如翠锦园、涛贝勒府园及北海濠濮间,虽利用叠石与廊道结合,但却都不希望建筑本身的严整秩序受到影响。西花园游廊通至南楼二楼,甚至直接砌筑光秃秃的直跑楼梯处理高差,虽在楼廊关系上与拙政园水廊见山楼相类,但后者以平缓而丰富的竖向变化模拟山行,游园意识强烈得多。董豫赣教授将这两种“爬楼与攀山”的做法断为“日常起居行为”与“山水行游乐事”之别【11】。
花园东部的长廊和恩波亭还是耐人寻味的。
“水浴凉蟾风入袂,鱼鳞蹙损金波碎。”(——《天仙子·渌水亭秋夜》)昔日纳兰成德于渌水亭月下独酌,巧以清风水波反衬秋夜的安宁。这番景象在醇王府园的恩波亭中却难以得见,因为它没有直接凌波而筑,与驳岸距离尚远而难以观水,但园主用题名“恩波”予人暗示,即便不能直接俯瞰池水荡漾,每当清风夹带水汽习习扑面,也能感念皇恩沁润心田。
水系东南转折点,以廊代桥横截水面,反而更显视线悠远。自南湖西岸观望长廊,高乔叠翠成荫,水流经过长廊前收紧,变湖池为溪流。虽然垂直堆叠的细碎石岸呆板无趣,却也模糊了岸形走势,成功藏住了水脉的动向,换了种方式诠释“水因断其湾则远。”透过亭廊虚敞的列柱窥探远树林荫时,偶然发现廊下的小水口羞涩显露,不尽的溪流脉象才姗姗来迟流入脑海。

若在这四十余间长廊中穿行,获得的将是截然不同的空间体验。笔直的廊道保留了高效的交通,行进方向列柱的深远动感与园中的平远景面截然不同。我们身处廊中,在绿意弥漫的环视遨游与速行通道的导引催促之间为难。
自戏院东南随墙门出发,其尽端便隔湖相望逗人视线。沿廊东行转而向南穿入树林,檐下光影斑驳嬉戏,溪水伴行若即若离;出密林后经恩波亭前奏提示,横跨溪水顿觉凌空,视域暂得开朗明快;继续向前不知不觉南山已近,视距渐行压抑;傍山折行十余步转而爬升上楼,终以南楼为高潮。回望来路俯眺湖山,结束这次探幽之旅,仿佛得放翁“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之悦。


北京园林似乎从不拒绝——甚至乐意强调廊道的直率,这与一些江南代表性园林“曲折尽致”的游览策略截然不同。涛贝勒府园及恭王府萃锦园都青睐直截了当的爬山廊——正如前文所述,与其说是助兴游园的“爬山廊”,其实与功能性的室外楼梯并无太大区别;西城藏园的四合院围廊构建起一套独立的快行网格,而多个院落改建而成的自然空间又连缀成群,同前者相互穿插各行其是,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条框的约束,网格内外的空间感是割裂但令人应接不暇的。

我对西花园这条潇洒的直廊情有独钟,它“侵略性”的闯入——并非像苏州怡园的复廊那样与水塘相互妥协融揉——或许只是为了图谋功能的高效,但也为原本单一乏味的环形平面带来了丰富的可能性,并非像图纸呈现的那般僵硬不堪。其与叠山理水各自为政的策略粗放大胆,甚至让人联想到屈米以点线面解构著称的拉维莱特公园(误)。

花园南山一东一西两座小品建筑——箑亭、听雨屋,皆为醇亲王府时期所筑,除表堪舆理念、风雨对仗【6】等格局安排的可能外,造园者似乎也在借先人文学意境与旧主纳兰家族神交。
“箑”即“扇”,东南土山上的箑亭为平顶扇形,为北京私园之孤例。溥仪弟弟于此地留影之时亭顶还建有栏杆似供人登临。纳兰性德《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表达着悲戚的诀别之情,词中“秋扇”抒发了诗人遭受离弃的幽怨。奕譞似乎也在用秋风画扇之典,追求感时怀古的意境。画家常印1904年绘《西花园八景》将此亭称为“悠然亭子”,并题记秋景:“秋晓登临,寒霜料峭,墙外清波十亩,豁人胸臆,足以为之发长啸也【14】。”登高缅怀,攀登曲折石径的过程烘托出一种仪式感。江南园林中不乏扇形小品建筑的优秀案例,狮子林扇亭、拙政园与谁同坐轩均临水而建,除自身作为点景元素造型别致外,扇形还对平面朝向有明确的强调作用。醇王府园箑亭作为观景建筑,在设计时却将相对开敞的长弧留给南侧的后海而非园中景物,也许说明此亭重于借园外之景,或为感念玉泉之恩的又一体现。


南方拙政园、留园、狮子林,北方萃锦园等名园皆有以“听雨”命名的建筑,通过听觉的介入拓展赏景维度。不必亲身作曲拨弦,自有天宫琴瑟相伴,西花园听雨屋处于院内外水系的半包围形势中,连绵的水面利于形成完整的声场,是全园最适合构建声景的区域。听雨屋似用纳兰《秋水·听雨》之典“甚日还来,同领略、夜雨空阶滋味”神交古人,抒发知音难觅的怅惘。与箑亭共表风雨对仗的同时,又因南楼的阻隔而互不相见,乃形断意连之妙笔。
园区建筑群落以一座二进四合院为核心,也是主要的社交空间。第一进院南房为戏厅(原挂濠梁乐趣匾额),正房为益寿堂,现为宋庆龄故居大客厅。第二进院落包括正房畅襟斋,东西厢房观花室、听鹂轩,院中对植西府海棠,中心置有一座汉白玉覆盆莲花须弥座石笋,似象征佛教中文殊法器“慧剑”,与箑亭山腰的两株“双慧剑”石笋相呼应。清代皇族普遍信佛,可从溥杰《醇亲王府的生活》中对 “佞神信佛”的家风记录一窥一二:“我的祖母是逢八必吃斋,早晚必念几遍金刚神咒和般若菠萝蜜心经以及往生咒的【12】” 。乾隆清漪园有一小戏园主厅为“听鹂馆”,借黄鹂歌喉比喻梨园唱念,而西花园之“听鹂”亦可能指戏曲佳音,异于前者的是这座小轩位于后院西厢,未和戏台发生视觉关联,却闻前院宴乐丝丝入耳余音绕梁,是为命名之妙。此番歌舞升平,添以西府海棠之香艳,足揽视、听、嗅通感之娱。园主喜题“畅襟斋”之名,是对此番乐境的欣然赞许。


合院可能已经成为帝都城镇居民有关居住空间的集体潜意识,北京的山水园似乎习惯于把“居”与“游”剥离,内向布局、朝向周正的四合院——这种明清京城的“细胞”【13】——到了园林中依然是不可或缺的基本单位,历史舆图上的西郊诸园甚至以星罗棋布的方整庭院造就整齐划一的视觉冲击。
与江南园林热衷于山水间散置屋宇,开敞装折向景而居的习惯判然若别,通盘接受北京四合院的满清贵族似乎与天工造化保有一定的隔阂,以至于在园居生活中也不愿放弃这最后的庇体阵地,以房屋群集而置的安全感置换游牧生活的动荡不安。将方整院落直接搬入园林,像是一种宅地规制的延续,以不变应万变。计成在《园冶》中逾七十次强调造园之“得宜”,竟远远多于对嘉、俗的讨论,或许计成认为美丑或雅俗都不是造园的终极标准。
《说文》载:“宜,所安也。”四合院作为建筑方言早已在北方居民心中根深蒂固,墙壁厚重抵御风霜,施以多层油灰掩护木作。北京漫长的冬日萧瑟荒凉,在灰褐的色调或白色的雪景中或许只有色彩浓烈的建筑才能给人一些温暖生动的感受。“得宜”指向因环境而应变的设计思维,或许这种同自然若即若离的状态,才是京华园居摸索而来的平衡之道。

醇王府园是北京私家园林中留存最为完整,营造最富有京城贵族私家园林特色的一处珍贵历史文化遗迹。其吸收皇家园林营造经验,呈现出典型的“环溪列屏”格局范本,也昭示着造园走向模式化的窠臼。造园者巧妙因借后海西山之景、秋风细雨之时营造局部场景,令意境空间得到延展。遗憾的是现今封闭宅园间旧门、新辟入口的做法割裂了府邸与花园之间的统一关系,也重构了游园路线,使人难以获得完整、原真的观览体验。期待未来将府邸与花园合并开放,或共同纳入景区介绍的一天。
——*部分内容刊于《古建园林技术》第151期,有删改*——
参考资料:
【1】贾珺.北京私家园林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编.北京史研究[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88.
【3】中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府第寻踪[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4】徐萍芳.明清北京城图[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5】溥任.后海北岸的醇亲王府[A].本社编.京华古迹寻踪[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1996.
【6】李卫伟.北京醇亲王府花园探析[N].北京:中华建筑报,2012(5)
【7】贾珺,赵晓梅.北京西郊朗润园[J].中国园林,2007(4)
【8】朱强等.今日宜逛园——图解皇家园林美学与生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9.
【9】贾珺.北京私家园林研究补遗[A].中国建筑史论汇刊[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10】(宋)郭思编,杨伯编著.林泉高致[M].北京:中华书局,2010.
【11】董豫赣.玖章造园[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6.
【12】中国政协全国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文史资料选辑(二十六)[M] .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62.
【13】王南.古都北京[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14】什刹海研究会编.什刹海九记[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
庵溪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04 02:45:11
-
白雪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08 19:41:08
-
此山是我开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7 10:21:27
-
王新禧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24 13:23:41
-
罗德西亚领航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3 22:11:52
-
荣时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5 00:35:14
-
额滴神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02 15:04:22
-
四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30 10:47:52
-
B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2 22:41:31
-
寂楽寺惟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2 08:32:17
-
墙西表公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1 17:33:24
-
豆友149762154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1 16:01:27
-
海云珠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1 14:46:47
-
没法畅聚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1 14:04:24
-
冷亭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21 13:43:30
-
宇轩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05 15:46:01
-
绳子一哇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13 13:50:09
-
福尔玛奇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7 08:46:58
-
豆友200842326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5 12:32:07
-
零蛋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5 03:34:03
-
大仙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4 15:38:03
-
波函数可以坍缩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7 15:49:28
-
xch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1 07:51:40
-
一路同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8 00:18:05
-
香波精灵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2 23:36:54
-
j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9 00:17:53
-
简不单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7 12:32:00
-
Welis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5 00:53:18
-
道心倍儿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8 14:12:57
-
王多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6 22:46:09
-
梦想宇航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4 23:22:0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2 22:48:34
-
偷懒的肥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2 22:20:4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2 21:56:10
-
x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2 12:38:02
-
伪知世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2 08:33:15
-
王道椒香鸡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1 23:36:36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1 21:54:33
-
still-think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1 19:07:45
-
sallybea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1 16:40:18
-
七七八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1 11:15:53
-
眠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1 10:37:59
-
向天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0 16:47:00
-
缺氧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0 13:35:32
-
O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0 12:33:42
-
禾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30 10:25:31
-
帽子歪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3:57:09
-
王舟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3:16:54
-
豆友228175664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2:59:58
-
曉夢初回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2:52:04
-
kaku_aok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2:20:56
-
白石春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2:17:24
-
林下荒苔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2:01:55
-
青崖白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2:00:21
-
风撼斜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1:25:36
-
信心不逆熊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1:17:24
-
幽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1:16:51
-
нялх тэмээ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58:32
-
Gr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55:54
-
余鹧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54:13
-
哲夫成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53:44
-
🌈Y🍓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47:39
-
隨安室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27:00
-
七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23:33
-
西区公寓元首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23:31
-
壺编舟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20:54
-
小新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20:09
-
嘉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20:18:37
汪大锤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考工记 | 孤例——北海徵观堂垂花门 (14人喜欢)
- 戒台寺戒坛大殿——明代巨构珍宝 (2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