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有道笔记数据丢失想到的数据安全问题

有网友反映自己长期使用有道笔记,2015年之前的笔记全部丢失,去客服闹事最后他们技术承认这些数据永久丢失再也找不回来了。有道笔记的人甚至还企图用狡辩来给自己找回一点儿脸,说他们服务器是3备份,运气不好三个备份全坏了,即便如此云笔记安全性依然非常高。
这套说辞我们搞技术的人是再熟悉不过,我之前也是支持这个观点的,不过这件事发生之后我重新思考之后,发现问题没那么简单。假设我10年前随便买个移动硬盘保存这些笔记,移动硬盘损坏概率应该远高于服务器三备份吧?但现实就是10年前移动硬盘上的数据还能读,云笔记上2015年之前的数据丢了,这什么道理?
再重新思考一下,这其实十分有道理,你丫的说是3备份,但是跑在有道笔记的机房里,有一块损坏那么损坏信息会同步到其它两个备份,时间一长(大概率无人发现)所有有效数据都会全部丢失。这就是非常有意思的低风险假象。我现在发现科技公司发明的那么多新技术,什么块存储,对象存储,差量存储,在低水平使用者手里不会发挥任何作用。
除此之外,有道笔记客服人员、技术人员对待客户的态度之操蛋,对客户数据之轻视都是匪夷所思的,毕竟有道笔记很多用户都是免费的。那么重新思考一下,数据托管在云上,除了看起来极低的硬件损坏风险还存在什么风险?
1.人为误操作风险(架构调整、重构引起的数据丢失,低水平云服务器的数据丢失)
2.DevOps发疯风险(DevOps因失恋删库跑路)
3.公司倒闭风险(数据清盘,百度曾经有个博客系统直接数据清零、网易博客关闭数据清零)
4.丁磊发疯风险(丁磊觉得不挣钱直接关闭项目)
最后把这些风险加总之后,才是云服务总体的数据风险,看看是不是远高于随便买一块移动硬盘?现在我觉得以国内公司的责任心和技术能力,一块移动硬盘的风险概率远低于绝大多数公司。
结论:长期来看,我们的数据一定会丢失,刘慈欣在三体中已经揭示最长期的保存数据方式,就是刻在石头上。对于我们来说,相对重要,甚至不是那么重要但不希望丢失的数据(例如各种自拍),自己在家组个NAS,或者随便买个移动硬盘,安全性远远高于云服务产品。
-
文尔达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6 01:40:25
-
健康快乐的fafa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4 21:39:01
-
豆友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4 18:53:31
-
Crac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4 17:09:12
-
糖不甩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4 17:05:3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24 16:42:32
-
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0 21:27:22
-
dd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0 21:19:43
-
诺坎普的朝圣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0 21:13:41
-
乌鸦坐飞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7 08:12:5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1 12:07:10
-
大宝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1 09:51:40
-
Taylo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1 09:49:10
-
BladeWang可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1 08:30:11
-
大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17:23:25
-
夜行者3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9:28:08
-
RichardN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8:24:47
-
Feem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8:00:59
-
大可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7:37:39
-
希夷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7:26:00
-
一个馍。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2:50:31
-
创世之神PK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0:41:36
-
airsta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0:25:48
-
泊放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0:19:15
-
贾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0:02:19
-
Jas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9 23:49:59
-
懒人老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9 23:47:04
-
焖炉好挂炉伟大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9 23:46:21
-
#安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9 23:4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