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墓记
查看话题 >曾侯乙墓 | 极致理性和极致感性的曾国文化
如此数量众多又保存完好的文物从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全面剖开了一个时代,展示了那个时代最极致的理性和感性。它至少为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天文学、美术史、科技史及古文字等诸多领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材料,说它是那个时代的一本百科全书也不为过。

1
曾侯乙墓是一座非常著名的墓葬,它位于湖北省随州市厥水河西岸的擂鼓墩。这个墓是距今2400年的战国早期曾国国君曾侯乙的墓葬,1978年发掘,共出土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金玉器、漆木用具和竹简等各种文物一万五千四百余件,其中不少是稀世珍品。这些精品文物主要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曾侯乙墓展厅也是该博物馆最出彩的一个展厅。(本文图片中的文物,如未特别标明,均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作为古代艺术的顶级作品,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经常会走穴于各种展览。令人惊叹的是,这个墓出土的精品不是一件两件,而是一群。一些单体文物放在任何出土墓葬或者博物馆,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角,但在这里却无法独领风骚。这个墓就像历史上一些人才井喷的伟大时代,群星璀璨。
所以,曾侯乙墓,是一定要去膜拜的。有幸,去年一睹真容。


2
从武汉到随州,一个小时左右的高铁即到。出了随州站,首先看到的是一个鹿角立鹤造型的大铜像。鹿角立鹤现藏湖北省博物馆,是曾侯乙墓出土的最著名的文物之一,它的造型是由鹤的身体和鹿的角组合而成。鹤和鹿这两种吉祥的动物组合在一起,被认为是沟通人和鬼神的灵媒,也有说法认为它类似于楚墓中的镇墓兽,或者风神。它的造型也是随州市的市标。
随州火车站广场两侧有各四根柱子,叫“楚文化柱”,柱子下部浮雕着曾侯乙墓出土的代表性文物,一侧是:联禁对壶、编磬、大尊缶、金盏,另一侧是:编钟、鉴缶、尊盘、十六节龙凤玉佩,加上广场上的鹿角立鹤像,整个火车站充满着浓厚的曾国文化氛围,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引领着曾侯乙墓璀璨的文物群。


从随州火车站到曾侯乙墓打黑车大概30元,穿过市区很快就到。曾侯乙墓位于市区偏西的擂鼓墩,该地因春秋时期楚庄王平定叛乱在此擂鼓助战而得名。这里东临厥水,南望涢水,地势突兀,已探明有200余座古墓。擂鼓墩也被赞誉为“精神世界的圣山”、“天下第一墩”。
曾侯乙墓位于擂鼓墩的东北部,是擂鼓墩墓群内已发掘的最大的墓葬,该墓区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随州军械修理厂,在这个军队大院里。也巧,这里以前因打仗得名,现在则是军械厂。
墓区有两个门,我去的时候司机是拉我到军队大院门口,这样要到墓区门口需要穿过军队大院。墓区还有一个门,不需要穿过这个院子。到门卫处说一声是来参观墓葬的,就可以进去。大清早里面非常安静,路扫得特别干净,一个人也没有,走这边倒也挺好,能看到这番舒适的景象。感觉这个军械厂似乎已经搬迁了,可能还有少部分人。院子里的很多细节设计都出自曾侯乙墓的文物形象。




走几百米就可以到墓区门口,除了管理员再没有人。
3
曾侯乙墓出土了一万五千多件文物,而且其中有不少重器,虽然以前看到过墓葬的照片以及立体复原模型(湖北省博有该墓的详细模型),但没有亲自来过墓,还是很难想象这里是如何庞大的一个地下空间。
虽然心理有所准备,但进入墓室大厅的时候,我还是被震撼到了,面前的墓坑里是一套非常大的椁室。我看到的第一反应就是心里先“卧槽”了一下,然后心里继续涌现出一堆感慨的词。这也是我一直很喜欢寻访墓葬的原因,访墓带来的完全是一种无法预知的感受,是一种更直观更复杂的情绪和视觉冲击,这是展馆看文物给不了的感觉。






曾侯乙墓是一座大型岩坑竖穴木椁墓,平面呈不规则多边形,方向朝南。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分四个椁室,总面积约220平方米。据残存封土推算,下葬深度约13米,墓坑底部用171根长方形木条垒成椁室,高约3.5米,共用梓木约378立方米。椁室四周填木炭,总重量约在6吨以上。椁盖板上面依次铺竹席、绢、竹网各一层,其上再分别填以木炭、青膏泥、黄褐土、青灰土、五花土等直至墓口。椁室分东北西四室,各室隔墙底部有方洞相通。
这是一段关于曾侯乙墓的正式描述,交待了眼前的这个椁墓的基本信息。
面积220平,高度3.5米,椁室全部由木板镶嵌,所以这其实就是一套豪华的全木装修的大套房。因为有这么大的空间,所以能容纳那么多的文物,包括那套体量庞大的编钟(编钟最高处约高2.73米),以及二十多具棺。这里除了墓主人的一套重棺,还有陪葬的21具女性棺及一具狗棺。墓主人为自己精心营造了一个巨大的地下居所。





4
我第一次被曾侯乙墓的文物震撼到是在国家博物馆看到那个大尊缶,当时就会有一种想磕头的感觉,这可能是一种巨物崇拜的心理,当然主要还是感慨于器物主人的奢华,不就是个酒缸么,居然做这么大,而且工艺水平又高,上面爬满了各种纹饰。可以想见当时的贵族为了享受是何等地穷尽其力。


国博的这个大尊缶边上是著名的曾侯乙鉴缶,它也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冰箱”。这两件文物都是成对出土,国家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各藏一个。


不过这两件大尊缶的重量并不一致,分别重327.5千克和292千克,前者藏于国博,是目前出土最大最重的先秦酒器。
当然,比这两组文物更出名的,就是那套绝无仅有的编钟,以及巧夺天工的尊盘。这两件是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但即便名头如此之大,它们依然不能独占鳌头,因为这个墓还有三件出土文物也是禁止出国的,它们是曾侯乙墓外棺、十六节龙凤玉佩和彩漆木雕鸳鸯形盒。截至目前,国家文物局发布的禁止出国展览文物一共195件(组),光这个墓就出土了五件,就这么生猛。





当然这个墓的出土物都不在墓区,墓区目前只有椁室及一些发掘附属物,也有些棺的复制品。
椁室分东中北西四室,各室墙底部有方洞相通。东室内放置主棺一具,还有金玉器、漆木器及少量车马兵器、乐器等,中室内放置一套大型编钟,一套编磬,以及九鼎八簋等礼器,北室放置车马兵器、竹简及一对大尊缶,西室放置陪葬棺13具及少量饰物。
墓主人的主棺是由外棺和内棺组成,外棺重3200多千克,是目前出土最大的先秦漆棺。内棺周身髹漆并饰以人首、鸟首、双首、多首龙549条、蛇204条,鹿鸟怪兽142只,护墓人面神兽合体动物(武士)20个,还有窗格和门户纹样,部分怪兽被认为可与先秦古籍《山海经》上的描写相印证。这种神怪彩绘当然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更是葬仪的需要,当时的人们可能相信死后灵魂可以自由出入墓地。


5
许多出土器物的铭文上有“曾侯乙”字样,所以墓主人被认为是曾侯乙,曾是国名,侯是爵位,乙是名字。中室出土的镈钟铭文表明,该镈钟是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楚国赠送给曾侯乙作为宗庙祭器的,所以曾侯乙下葬的年代不会早于公元前433年。通过对墓主人骨架的鉴定,认为墓主为男性,下葬时年纪在42-45岁之间。结合墓葬的形制、出土文物和放射性碳素测定的数据,认为该墓的下葬年代为距今2400年的战国早期。

在随枣走廊,考古发现的大量两周时期的青铜器上多见“曾子”、“曾伯”、“曾侯”等铭文字样,但文献却无关于“曾国”的记载,而文献有记载的汉水东岸的姬姓“随国”,却不见于青铜器的铭文。“曾”和“随”到底是什么关系,成为一个历史谜团,这也叫“曾随之迷”。
从西周到战国中晚期,在以随州为中心的地域内,“曾”和“随”在地域和时限上是重合的,后来的考古发现曾国也为姬姓,祖上为西周的开国元勋南宫适(kuo四声)。所以,研究者多认为,历史文献中的随国,就是青铜器铭文中的曾国。曾和随,是一国两名。也有人认为曾和随的关系,就像是战国时期的魏和梁,因为魏国后来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西北),所以也常用梁国代称魏国。
6
曾侯乙墓的随葬器物非常丰富,按质地有青铜、漆木、铅锡、皮革、金、玉、竹、丝、麻、陶等,其中光青铜器就有6239件,重约10.5吨,是历年出土青铜器数量最多,种类较全的一次。


陪葬物这么多质量这么高的一个墓葬,能够完好地发现是极为难得的。墓葬附近也发现有盗洞,据判断,盗墓时间可能在战国晚期到秦汉之间,但幸运的是,盗墓者可能并未进入椁室。
1978年解放军在当地扩建厂房时,这个墓偶然被发现并打开,对墓主人来说,他被叨扰了,但对我们后人来说,却是非常幸运,如此数量众多又保存完好的文物从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全面剖开了一个时代,展示了那个时代最极致的理性和感性。
有权势需求者对器物可能会提出天马行空般的要求,这就需要制作者以最严谨的态度和方法去实现,任何侥幸和差池都可能会导致功亏一篑。只有最严谨的乙方才能接住最疯狂的甲方。
这个墓的出土物在诸多领域都堪称登峰造极,它至少为考古学、历史学、音乐学、天文学、美术史、科技史及古文字等诸多领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研究材料,说它是那个时代的一本百科全书也不为过。



这个墓的出土物最著名的是青铜装饰艺术,一方面,雕刻的动物种类繁多,同时又采用多种动物组合的造型,和谐生动,另一方面使用了镶嵌、浮雕、透雕、阴刻等多种装饰手法,让整个造型立体,视觉效果玲珑剔透。这方面的集大成之作就是堪称鬼斧神工的曾侯乙尊盘。




虽然文物都不在墓葬所在地了,但是这个椁室保存了它们两千多年之久,就像个巨大的母体,让人无限膜拜。
7
曾国地处随枣走廊,是江汉平原通往中原的要冲,是楚国问鼎中原的必经之路,至迟在春秋晚期,楚国势力就已经扩张到了随州一带。曾国虽然以周文化为主,但已经强烈地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
曾侯乙墓的出土物有着浓郁的楚风,比如九鼎八簋中的鼎是楚地常见的平底升鼎,编钟里用楚王镈钟替代了下层正中最大的一件甬钟,墓内竹简有不少关于楚国的记载,可以说曾国和楚国关系非常密切。但曾国文化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楚文化。


回到开篇提到的随州火车站广场。
广场上八根刻着曾侯乙墓代表文物的柱子叫“楚文化柱”,如果从宣传随州当地来看,窃以为这个取名是不妥的。显然曾国文化可以独树一帜,尤其对随州这样一个知名度不高的城市而言,它更需要这个独立的文化标签。
但湖北被认为是楚文化的核心区域,楚文化在名气、范围和影响力上,显然比曾国文化强,所以,以一个省的文化输出为考量,这么叫也说得过去的。湖北境内的小区域文化,应该也会统称为楚文化,这样,在文旅宣传上,成为一个对外输出的完整的楚文化品牌。
在我看来,曾侯乙墓之于湖北省博可比马王堆汉墓之于湖南省博。但略显尴尬的是,这批可能是荆楚大地上最出彩的同一墓葬文物,却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楚文化。即便打着楚文化的大牌子,它也依然放射着无法掩盖的曾国光芒。
8
院子里的墙上有些碑刻,是一些大人物来参观后的题词。其中有一个九十年代的题词,被人为抹去了落款,我仔细查看,也无法识别出这位突然不适合在公共场合出现名字的人是谁。

这个墓区的另一个大门(可能算是正门)创意新颖,正中上面的图案正是彩漆木雕鸳鸯形盒上的钟磬合鸣图,下面则雕刻着九鼎八簋。两边的门柱样式则极具曾侯乙墓特色,上面满是墓葬纹饰,而这两个门柱却是两个电梯,可以直达高处的墓区。


附近标志有东周遗址,被认为是曾侯乙墓的筑墓人当年生活的聚落。这个门出去,走一小段就是随州博物馆。
旁边有个幼儿园叫欧阳修幼儿园,这个幼儿园的名字居然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景区的展牌上,感觉很正式的样子。欧阳修三岁丧父,之后与母亲投靠了在随州的叔叔,后来成为北宋名臣和大文人。所以,送孩子到这个幼儿园吧,你的孩子很可能就是下一个欧阳修。


(完)
参考资料:
[1]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侯乙墓[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7
[2] 湖北省博物馆.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M],武汉:湖北画报社,2005.4

-
在路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22 12:29:15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03 19:26:43
-
花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6 13:36:2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2 17:07:52
-
楂烟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3 14:26:19
-
让我一窒爱个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8 06:46:12
-
還在長大的Nic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6 04:39:45
-
茗扬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09:36:23
-
oblivious忘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2 08:36:15
-
Taga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1 14:22:00
-
換得東家種樹書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0 18:26:5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0 11:59:18
-
Friedric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8 00:12:55
-
北国的竹笋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4 21:05:30
-
weihuadlu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6 23:36:51
-
偶尔摄色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4 22:56:46
-
Xieugiew Drai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3 13:16:15
-
千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3 09:34:38
-
南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16:58:02
-
双叶老大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12:38:54
-
杨不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6 09:53:47
-
Elaraira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7 02:32:00
-
小疯子灿烂千阳8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3 23:35:10
-
时间的灰烬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6 00:27:41
-
是我,不是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3 21:40:50
-
一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3 21:03:48
-
巴山精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30 16:21:13
-
寂楽寺惟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20:41:09
-
INSEADM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4:35:49
-
好好睡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4:35:26
-
哔哔吧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4:26:5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4:26:4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4:21:32
-
铁锤妹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4:18:53
-
(⁄ ⁄•⁄ω⁄•⁄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4:05:11
-
笛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3:57:08
-
米呼呼zZ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3:56:2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3:42:04
-
子将安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2:52:58
-
Ah! Potat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2:26:31
-
meh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2:10:0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11:13:57
-
歸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09:18:11
-
苏台栖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08:55:32
-
辰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08:50:21
-
形而上学小学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07:57:14
-
璟外风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07:13:54
-
敏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01:19:20
-
章伯丘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9 00:22:44
-
oif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3:39:03
-
aga好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3:35:11
-
举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2:34:11
-
墙西表公(转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2:16:17
-
余鹧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1:47:37
-
rainbow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1:28:21
-
绿洲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1:28:12
-
鼠帝大陵三百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1:09:14
-
青鸾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54:40
-
huse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53:09
-
森雲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51:58
-
沈默🌈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46:57
-
胡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29:44
-
叮当嘟当葫芦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29:36
-
Suzu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29:32
-
nickeyu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27:35
-
豆友138864207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25:12
-
夏满芒夏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23:42
-
美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23:37
-
喜欢大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21:13
-
梦为人的时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20:40
-
Laik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18:00
-
玲珑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14:52
-
山大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13:12
-
织裹尸布的缪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13:04
-
争上游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12:33
-
鹿鸣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11:12
-
Bre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10:26
-
海云珠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07:51
-
算了那就这样吧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8 20:06:42
汀洲自绿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陆征祥家族墓 | 温和坚韧的民初外交第一人 (47人喜欢)
- 死有攸归,魂安泉下 | 成吉思汗纪元碑背后的温情 (16人喜欢)
- 道德与现实 | 抗倭名将刘仁轨的一次举报 (6人喜欢)
- 临淄寻齐 | 好客山东欢迎你 (16人喜欢)
- 闽蜀同风 | 北宋朝廷对四川和福建的打压 (1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