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楷书——“兵分三路”与书法大成
前不久,我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一份手机版的“手鉴”——《唐楷二十品 / 手鉴》: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29023984/ 发布之后,有些朋友表示只有图版是不足的,没有相应的说明还是不够好吧。于是,现在特意写写简单的介绍,为了说说清楚唐代的楷书有哪些值得注意的线索。

唐代的楷书风格其实异彩纷呈,之所以有灿烂的楷书,得益于书法史发展到唐代是“大成时代”。这段历史我不在此赘述了,在之前的 书法简史:https://www.douban.com/note/556586975/ 说到底,唐代的楷书风格不可能都能被历史所沉淀,沉淀下来的风格被奉为“经典”总是有其中道理的。而在此,我仅仅指出他们中最著名的几条线索,也就是唐代著名书法家和著名字体风格的简史。

说到楷书,首先得说到“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而赵(赵孟頫)是元代的,这样的总结也是后人入门学习楷书入门的常用排行而来。 在此,得让大家熟悉一下“初唐书法四大家”: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薛稷! 所以,欧阳询的第一“宝座”是比较公认的了,他排行最长,是隋朝当官、初唐顶梁柱的人物。

欧阳询(557年一641年),汉族,唐朝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字信本,楷书四大家之一。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于衡州(今湖南衡阳),祖籍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 欧阳询祖父欧阳颁(498~563年)曾为南梁直阁将军,父欧阳纥曾任南陈广州刺史和左卫将军等职。因举兵反陈失败被杀,并株连家族。欧阳询因年幼幸免于难,被父亲好友收养。欧阳询聪敏勤学,涉猎经史,博闻强记。隋朝时,欧阳询曾官至太常博士。因与李渊交好,在大唐盛世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封渤海县男, 也称“欧阳率更”。(360百科)

欧阳询的代表作主要有四份,常常称作“四欧”:化度寺、九成宫、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 《九成宫碑》是欧体入门的最常用作品,也是流传最广的欧体作品。其实体现的是欧阳询晚年成熟风格的一种先导,和后面两个作品《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相比还有些早期风格。

到了欧阳询写《皇甫诞》,应该是晚期风格了。在《虞恭公(温彦博碑)》已经如此,字体中起笔收笔的方尖已经十分明显和固定。

欧阳询的正楷字体基本上来着那些碑刻,碑刻中的笔划起收之处总会对原迹有所“失真”。在相传欧阳询真迹的《行书千字文》中,可以清晰看到这时的欧体起笔有着明显的尖起笔和转折行笔。

这样的欧体起笔,在欧阳通的代表作《道因法师碑》中,显现的一览无余。

这里不得不说到欧体的继承人——欧阳通 欧阳通,欧阳询第四子。询去世时,通尚年幼,母徐氏抚养至殷,盼子继承父业。询书手迹,散在民间,家藏无几,徐氏不惜重价购回若干。通朝夕临摹,书法大进。(百度百科) 而当代学习欧体的书家、爱好者还是很多。其中,田蕴章、田英章兄弟比较有名,研究和教育并重。其实,这也得益于他们收藏了一些欧体碑刻,《田氏藏九成宫》还出版了。《九成宫碑》的版本学以后有空可以和大家分享,简而言之只有“南宋洗碑后版”和少量的“洗碑前版”,而《田氏藏九成宫》是较为精美的翻版!

“楷书四大家”中的中唐、晚唐代表是 颜真卿、柳公权。他们之前有着风格延续的关系。《多宝塔碑》是颜真卿的早期风格,笔划中复杂的转折和收笔,是较初唐的欧阳询复杂了很多的。而字形力求硬朗的风格和后期《勤礼碑》中的“鼓形”字形其实区别明显,晚期风格中的“鼓形”字形反而成为后世很多人指认“颜体”的标准。

颜真卿,历来是被后人称“人品好”。

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 ,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颜师古五世从孙 、颜杲卿从弟,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颜真卿登进士第,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迁殿中侍御史。因受权臣杨国忠排斥,被贬为平原太守,人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起义军对抗叛军。唐肃宗即位后,拜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为河北招讨使。至凤翔,授宪部尚书,后迁御史大夫。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遭宰相卢杞陷害,被遣往叛将李希烈部晓谕,凛然拒贼,终被缢杀。颜真卿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后赠司徒,谥号“文忠”。(百度百科)

柳公权 继承的恰恰是早期的颜真卿风格,如果继承晚期的“鼓形”字,那么就“泯然众人矣”。 柳公权把这样的风格推向了新的高度,所以出现“颜筋柳骨”的说法。

柳公权(778年-865年),字诚悬,汉族,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长在朝中。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赠太子太师。(百度百科) 《玄秘塔碑》是柳体字的经典,其中的逆锋方折起笔已经是十分极致,历来有质疑这样的风格不是毛笔能直接写出来的。例如,启功先生就认为《玄秘塔碑》是碑刻时候加工了方折的起笔。无论如何,《玄秘塔碑》中的字体代表了方正刚硬审美的极致,就算是碑刻加工了方折的起笔,也说明业已形成一种明确的方折起笔的审美潮流!

学习柳公权风格的在柳公权生前就很多 了,比如当时的宰相裴休。这说明柳公权的楷书风格流行到了什么地步。《圭峰禅师碑》给我的感觉是勤奋学习的好学生裴休,向当世名师柳公权交上的一份高分作业。

学习柳公权风格,还是当代书法学习的一个重要课程内容:

在当代的学习柳体书家中,启功先生应该说是最著名的了。而启功先生对于书法的收藏不仅在柳体,例如文物出版社就有启功先生藏的《灵飞经》印行。启功先生的《启功临玄秘塔碑》则是自己对柳体的演绎。

欧体和柳体,在后世追随者不断。而“瘦金体”因为宋徽宗的亡国,而被视为一种“亡国象征”,被认为是“瘦弱的”风格。可是在唐代,这样的风格曾经十分流行,也红了半边天。

这种纤瘦的风格在禇遂良时代已经风靡,禇遂良是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品《雁塔圣教序》当中,已经体现出来,起笔收笔如小楷。

其实,真正把瘦的风格推向“瘦金体”,则是薛稷、薛曜 两兄弟的功劳了。《雁塔圣教序》当中的行笔还是不求硬朗的,在有如波浪的横画中体现的审美情趣还是和汉隶相通的。而在《夏日游石碂诗》里头的笔划,选择了硬朗的线条。转折处可明显见到藏锋,露锋等运转提顿痕迹,这些原则已经为宋徽宗“创”的“瘦金体”立法了。

“瘦金体”成于宋徽宗,但是也为宋徽宗所累!

唐代楷书其实远远不止这三条线索! 以下是几个各自发展的路径,有虞世南到褚遂良的圆润收笔一路,有唐人写经书的小楷。。。。 虞世南 传说是唐太宗的主要书法老师,他写《孔子庙堂碑》从内容就知道级别之高。其风格被认为“锋芒不露”,这样的认识我认为有失偏颇。不过,“温雅中庸”的观点,我却是赞同的。

禇遂良的《孟法师碑》则是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风格的延续,可是,这风格没有充分发展下去。禇遂良的风格还是如前说的《雁塔圣教序》那样的瘦笔划字体发展了。

唐人的写经,写得好的很多。历来就有当做临摹学习对象的,例如《灵飞经》,这种并非“达官贵人”的“书法家”,也是可见爱好书法的人不一定非要往王侯将相学习。

前面说的书法家,全是居于高位,以其盛名把潮流的风格广播了出去。例如晋代的王献之,还是从驸马爷到国丈的呢。而抄经的经生,没有“影响力”,能拿得出手的总是硬功夫。


现在书法资料传播得广泛了,每个学习书法的人能选择的对象多了,再不是像前辈说的“欧颜柳赵”。以前的人接触资料其实很有限,“欧颜柳赵”的楷书能搜集到翻刻版已经很不错了。现在出版和网络都很发达,资料的海量超出以往的时代。现在学习唐代写经的也有不少,近代发现敦煌遗书为这个风格提供了极大的源泉。 最后,得说明什么是“手鉴”。 看看下面这本手册就懂了:


这是日本的古代书法鉴定行业,在书法鉴定的需求下,自行裁剪了部分书法真迹的局部残片,集中形成一本“速查手册”性质的东西。 我制作的《唐楷二十品 / 手鉴》,其实是现在手机成为大家阅读工具之后的“手鉴”。下面是我制作的基本原理,把图片裁剪成4列的文字。这样每一个字在手机屏幕上就基本可以轻松看清楚了。


有友邻问及:什么时候有印刷的?我觉得初衷是让大家在手机屏幕上阅读,这是有原因的。我们进入手机“快文化”的时代,没法再强求大家从捧着书本慢慢看了。如果有那么些友邻能翻阅一二,我已经十分欣慰。 在文章结束之际,让我们轻松地感受唐代楷书的“馈赠”吧: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1629023984/《唐楷二十品 / 手鉴》 谢谢! 層云 初夏于鹏城福田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5 19:55:44
-
等天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4 12:07:04
-
伊朗羊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27 02:57:38
-
子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9 12:55:09
-
饮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04 11:23:05
-
S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8 15:03:50
-
老猫梦游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7 16:52:46
-
孚渠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5 18:29:10
-
GoGi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17 13:50:29
-
守時度間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4 13:07:32
-
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1 11:13:45
-
斯文的玫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0 21:10:41
-
小白兔Bunn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10 18:49:10
-
溥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9 22:00:41
-
Milt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9 21:33:34
-
山叶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9 16:49:38
-
回响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9 08:30:19
-
河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9 01:49:3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1 22:25:56
-
netwillia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9 00:00:40
-
无名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6 23:03:01
-
凡搞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6 16:37:50
-
(´・_・`)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5 23:08:49
-
夕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5 20:21:53
-
小灰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5 16:18:38
-
朱墨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5 14:24:52
-
刘元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5 11:18:33
-
筛瑞噗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0 10:07:12
-
阿当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30 20:01:04
-
glady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7 18:05:51
-
清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4 19:37:58
-
扫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9 13:35:46
-
花儿与少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2 10:10:26
-
maranath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7 16:03:47
-
柳小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20:59:50
-
四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14:44:30
-
eo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12:17:26
-
张小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11:44:43
-
野次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11:40:38
-
落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11:39:56
-
鸡肋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11:23:16
-
张富贵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11:01:31
-
亦尽且半🌈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10:36:41
-
咚touch h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10:18:07
-
ali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09:48:52
-
rital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09:43:26
-
manlike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08:41:21
-
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04:42:59
-
whiteheadsi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04:41:24
-
蓝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1-11 03:03:26
-
玉鳴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23 21:56:11
-
卖啤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12 07:04:40
-
揭谛 揭谛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0-03 13:39:58
-
TrigoSt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30 14:30:49
-
CKLG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6 18:21:36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4 21:27:15
-
强哥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23 09:43:44
-
啊高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2 23:09:33
-
笑蕾嫣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2 13:23:47
-
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1 00:50:51
-
某蚊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13:15:59
-
超级米多多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10:13:51
-
汉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0 08:15:45
-
齐东野老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1 18:05:13
-
透明少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01 17: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