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权,生育,同性恋,“自由选择”和社会环境,各主义流派,杂感
不是一篇完整文章,个人杂感组合,主要是给友邻看的,所以很多概念就不解释了,因为最近发生了很多事所以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观点收集一下阐明。
一,生育
个人觉得比起『希望女性生育尽可能多的(社会身份为他后代)的子嗣』的男性来说,普遍而言,希望拥有较少子嗣的男性(包括不婚族,丁克族,收养者,找代孕者,意愿为生育二胎以下者等),在教育资源,经济政治地位,发展机会等方面明显更加支持女性权益。
p.s. 当然我见过丁克沙猪,也见过希望有多子嗣但还比较支持女性经济政治权益的人,所以不用在这上面举反例,前面那句话是个几率问题,我觉得这个几率的判断还是没错的。
二,女权流派和分歧
非要给自己贴标签的话,我只能说我是泛左翼,再往下我不想再细分站队了,我友邻当中有经验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解构主义者,契约论者等等。。。基本上,大家说啥我都听着虚心学习着,我觉得对我都是有帮助的。。。。那么呢,以这些不同的基础理论为依托,女权下面支流流派也不少,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布拉布拉。。。等等,我个人是从没想过要跟哪一派,一般都是看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再确定自己的具体观点,我认为,这也是豆瓣大部分参与过女权议题的姑娘们的普遍情况,更关注具体的问题,有可能在问题a上无意地属于了甲女权派别,在问题b上又无意地属于了乙女权派别。
说说我个人吧,在分析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方面,我觉得马克思的公领域和私领域这种分析思路很有帮助,在反击和解构男权性别本质论上,我觉得后现代解构主义很有帮助,我只知道在这两个point上我应该是属于这两派的,也许我的其他思想中还有属于什么什么派别的我懒得去发现了,也许在后面的言论中,我学识渊博的友邻们可以发现。。。。
(岔开说一句,参考此广播http://www.douban.com/people/48421783/status/1098187794/既然好多友邻认为,Communism和基督教信仰都能在一个人身上并存,我看不出有什么不能同时包容社会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地方。)
如果存在某一类人,热衷于“揭批”其他女权派别,并在其上投入的时间,多过于批判男权制度——一般来说,我不会把这种类型的人当作女权主义者。用友邻N-DUBZ的话说就是,路都没修直呢,就一心想着为买啥牌子的车打破头了————————这是我本人判断女权主义者的一个普适性标准。
我个人的态度是:理论上,参考各流派,问题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零散地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1,由于家务劳动目前仍然属于私领域内的劳动,无从衡量劳动价值(即使同样是扫地烹饪洗衣这些内容,在社会领域内进行的,劳动价值就能得以体现),因此,如果私领域内的劳动,在整个社会内压倒性地/绝大部分地由群体A承担,而公领域内的劳动压倒性地由群体B承担的话,在劳动量/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相仿佛的情况下,群体A所获的劳动报偿将远少于群体B,从而带来经济地位也远低于群体B,经济力量又影响到政治权利和文化话语权。
2,没有什么天赋人权(同理适用于女权),在这点上我相信左派的理论,现实中的社会力量,永远是权利的基础,权利永远都是大家吵吵纠缠互相妥协出来的,而一般来说某个群体的整体经济实力又往往是你在文化层面上话语权的后盾。
所以一方面,我觉得建国以来从经济上把女性推向公领域的做法,对女权是有很大提振作用的,通过直接提升经济政治权利,给人女权意识提升的立足基础;另一方面,在女性群体的经济实力已经达到一个水准的情况下,女权主义要求文化上与之相符的进展,也是有意义的。
3,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主要贡献,在于可以击破至今仍在大众媒体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性别本质论,至于解构主义是否认为男女先天没有任何差别呢。。。。。。我只知道,目前在豆瓣上,在我的目光所及之地,我没有看到任何女权主义者——包括我的几位声称自己是后现代主义支持者的友邻们——认为“男女没有任何先天差异”,大主教这篇日记http://www.douban.com/note/266493001/ 的最后一段,大致也可以代表我的观点:『我不否认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一是在身体上的(肌肉脂肪比例,毛发,性器官等等),二是跟性行为有关的(比如求偶方式,性心理等,主要是由于性激素对下丘脑有关性行为区域的作用相对明显)。但是,性激素对皮层区的高级认知活动的作用是不明显的。这些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受基因决定,是后天神经发育的结果。』
如果有人真的,确实认为,在豆瓣上有认为“男女没有先天差异”的人,需要揭批,请一定指出来是谁吧,最好同时出示有他/她表态“男女没有任何先天差异”这句话的链接,然后我们请他/她本人来再一次表态,确定他/她是否这么想。
树个稻草人,对解构主义拼命攻击的女权主义者(??),我能说把目光从高贵冷艳的“学术界”移开,看看外面的世界吗???现实情况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大众媒体上,在畅销书里,在电视上,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铺天盖地,出口就是女人天生如何如何,男人天生如何如何。女权主义解构男权本质论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呢,你就怕性别消失了。。。。
(顺便,关于解构主义和本质主义,这个帖子以及后面的讨论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学习,虽然不一定同意所有的观点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150851/)
基于上面所做的论述,又基于个体的差异大于类的差异这一点,我反对对男女(除体育课外)按照生理性别二元化分进行任何所谓“因性施教”的做法,如果以后社会高度发达了,那么在教育资源有余力的情况下,在社会性别/心理性别和生理性别不再对应绑定的情况下,也许可以按照社会性别进行因性施教吧,不过那时有一个社会性别还是八个社会性别就不得而知了。
我认为目前中国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教育体系里,(除体育课之外)使用男女同样的教材是很好的,第一避免了可能错误的先验定性,第二因为在后天环境尽量同等(保持一个不变量)的情况下,体现出的才是真正的先天差异,就好像x*y=z,只有y相等,从z1和z2的差距才能看出x1和x2的差距。
而从目前男女在某方面的表现也即z的差距,来倒推出男女先天能力也即x的差异,则是不妥的,因为目前可以说尚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了男女后天平等的机会和环境吧(北欧已经很接近了)。用女性在xx学术领域人数少,来证明女性这方面先天能力不行,其实无异于三百年前,用女的都不识字来证明女性语言能力不行。而在这种错误的推理基础上,再做出剥夺女性相关学习机会的决定,真是恶性循环。
p.s.前面说到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对应,就再提一下话语体系的问题,这里我甚至想直接贴其他人的讨论,就不提名贴几句吧:
---就是意识形态的压制作用,让女人都无意识中去努力扮演“女性”的角色,而她本来所拥有的自然而然的 看上去“非女性化”的部分却被压抑了, 这是人的异化。。。。要探知身体是如何被建构为身份的问题,就需要首先假设出一个无性别、无身份的躯体。否则,我们说的女人男人这些词汇一出口 就带有意识形态的含义了
---我觉得你说的可能只是语言上的解构
---语言层面的解构和现实中的再认识是同步的
---重视差异意味着将整个躯体-身份-气质-角色-地位价值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看似自然的紧密联系打开或者消解——拥有这种性征和生殖系统的人,不一定就是“女性”(比如双性人或变性人);女人不一定需要拥有“女性气质”(比如男性化的女人);拥有“女性气质”的人,不一定需要扮演“女性角色”(比如女同性恋);扮演着“女性角色”的人,她的命运未必就注定了她需要待在次等的地位上(比如有能力和有成就的女人)。把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这些被粘连在一起的链条打开
---如果我们要先抛开关于女人男人的刻板定义 那么当我们再说男人女人的时候 我们究竟在说什么?说男人女人的时候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你要给它们指派新的意义吗?
---问题在于生理性别的男人女人和社会性别的男人女人现在用的都是同样的单词,so在使用该词的时候就很容易混同在一起也就是黏连在一起
---对啊,所以必须想办法把粘连情况消除掉,因为人通过语言决定了他的认识和存在方式
---那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以后能另创新词(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分开指代)
对于第二部分的总结:就是我觉得一方面,解构主义的贡献不可忽视,另一方面,也绝不能完全投入形而上的思维,忽视从社会宏观结构入手的做法。
三,社会主义,解构主义,瑞典的男女平等
关于北欧五国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我的意见大致与某个友邻相同:“这可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所能容纳的最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社会了”“这五个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常的峰值”
解构主义在这些国家,实践中的体现是:
引用自:http://www.douban.com/note/248665628/
“小图书馆里摆放着抱枕,孩子们会坐在那里听老师讲故事。故事中很少有《灰姑娘》或《白雪公主》这样的经典童话,因为里面充斥着对男性和女性的定式思维。孩子们听到的故事中,有很多与单亲父母、收养的孩子或同性情侣有关。
老师们不会要求女孩们去办家家做饭游戏,而木制或乐高积木也不是男孩们的专属玩具。当男孩们弄疼自己的时候,学校要求老师要像安慰女孩那样安慰男孩子。每个人都可以去玩娃娃,其中大多数都具有正常结构,但有一些却是很怪异。
这一被教师争相追捧的做法源于瑞典立法者的努力。1998年,瑞典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学校,包括托儿所,确保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机会。”
上面引用的瑞典的这些措施,我看没有体现出“强行给男孩子洋娃娃,女孩子机器人”,而是同时给男孩女孩同样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玩娃娃,积木并非男生专属),让他们自由选择。不知道哪里体现出了刻意把男孩塑造成女孩,女孩塑造成男孩?难道不是给男女孩童公平的机会,让他们自由选择?
我认为瑞典的举措,是完全的先天本质论和完全的后天建构论之间的合理中间点,以及男女机会平等的典范之一。并且认为,把瑞典男女平等政策和他们幼儿园的做法,妖魔化成完全的后天建构论,激烈反对瑞典“男女机会平等”做法的人,毫无疑问是本质主义者。
再简洁一句话就是,反对以上我所引用那篇日志中所介绍的瑞典措施的人,我认为是有本质主义倾向的。
四,婚姻和骗婚,同性婚姻
这里首先要说到婚姻的性质,我认为婚姻原本就是作为一项生育和经济制度诞生并维持一两千年的,跟爱情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婚姻诞生之前,比如母系氏族时期吧,人也不是没有爱情和ooxx,婚姻诞生之后,父系时代的一两千年里,多少人揭盖头之前都没见过面,基本上讲的是家族联合和传宗接代,最近一两百年,婚姻开始以爱情为主打点了,但结婚的人/或者不离婚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了。
既然我认为婚姻是经济制度,那么爱情在婚姻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这个我跟某友邻的看法近似,就是起润滑剂的作用,就好像你跟人签个合同合伙开公司,你俩要是私下关系也好的话,一起干活的时候心情就更加愉快。
婚姻是一项生育和经济制度,而传统形态的婚姻(我懒得阐明这概念了,大概就属于女性一定得生孩子,生出来孩子男的又不太管,家庭主要丢给女性,家务压倒性由女性承担的情况吧)就属于一种剥削女性生育成果和家务劳动的生育和经济制度。
——所以说到骗婚,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你愤怒主要是基于哪个点,要分清楚——第一,从伦理道德诚信上对骗婚者进行谴责,我觉得这种谴责是完全正当的,这个不赘述了。
——第二,关乎实际利益上的损失:这里经常会有一个词出现,就是“骗子宫”,我觉得这就涉及到我前面说的,传统婚姻形态属于剥削女性生育成果和家务劳动的制度,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异性恋婚姻(这个我认为女权姑娘们实际上也都知道),那么呢,不管是直女配直男,弯女配弯男,弯女配直男,弯男配直女,只要属于我上面所指的传统婚姻形态,对于女性一方实际利益损失和劳动价值被剥削的影响程度,实际上是不大的——所以我觉得在这第二个点上,女性利益受损的矛头,应该指向婚姻形态本身,如果把重点放在这个婚姻组合中双方的性向上,我觉得就被带沟里去了。。。。。。
除了传统婚姻形态本身需要改良之外,我觉得『作为一种制度』的婚姻(指的是全国弄个婚姻法,规定大家该怎怎结婚,哪些哪些权利跟婚姻绑定,作为一个套餐发卖),其消亡作为一个历史大趋势也是挡不住的了,婚姻应该会向愿意成为伴侣关系的人自行签订民事合同这方向发展。。。。
我查了一下第一个允许同性恋结婚的荷兰,整体结婚率还是不断下降趋势。。。。。所以关于同性婚姻,这个我比较赞成一种说法,就是同性婚姻的加入,实质上也是对婚姻体制和作为社会角色的男女概念的一种解构(参考第二节关于解构主义和本质主义),客观上是对本质论(1,男女生理性别和社会气质/社会角色绑定。2,男性天生如何如何,女性天生如何如何)——的一种冲击。那么传统的婚姻形态/家庭形态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在这其间也慢慢受到解体。传统家庭形态及男女角色的解体和同性婚姻的被纳入我认为是双双对面而来的运动,同性婚姻的被纳入和婚姻的解体这两点都是挡不住的。。。。并不矛盾,所以不用纠结了。
这是从客观效果的方面来说,至于从LGBT人士主观立场的方面来说,LGBT群体是按性向分的,不是像某某主义者一样按思想分的,所以LGBT群体里面想想也知道肯定是左派也有右派也有五毛也有美分也有激进主义者也有保守主义者也有,就跟北京人/上海人里面是左派也有右派也有五毛也有美分也有激进主义者也有保守主义者也有一样,所以我觉得把LGBT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他们的思想是先进还是落后没啥意思,肯定是各种想法的人都有啊,就跟直人一样的。
五,性解放(这一概念与滥性不同,我想不需赘述了)
个人认为女权的发展的确是必然带来性解放,但反过来,性解放却并不一定能代表女权(不然av就是伸张女权的榜样了),在女性政治经济地位不行的情况下,鼓励女的都去袒胸露乳啥的,受益的主要是男性,对女权或女性的性自主意义不大;而在女性政治经济地位提高的情况下,甚至都不需要刻意鼓吹性,女性自然就有了性的自主权。
实际上我觉得近二十年来女性观这方面改变最多的恐怕就是性解放(当然,这对于束缚女性的贞操观的破除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可惜政治经济方面的妇女权益问题倒是进展不明显,就我看到的,现在在豆瓣上打非处,大多数观众都会认为这人是傻逼,但是如果宣传女性回归家庭什么的,下面正反意见经常是一半一半。
另外,什么乌克兰的裸体示威啦什么的,我的想法是,有点搞噱头的嫌疑。在涉及到农民权益/工人权益/公民权益/民族权益/地区权益的运动或游行中,大家都是穿着衣服就把事情讨论了,那么在论及到妇女权益的时候,有什么问题是穿着衣服说不清,一定要脱光了才能讲清的呢。
六,自由选择和社会机制/环境
自由选择和社会环境,后者为前者提供条件。我觉得在目前的社会制度下不能说女性(以及男性)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选择,也就是说在当前的社会下,自由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虚妄的,就像友邻冷血才女说过的,宋江上了贼船,人拿着刀问你是吃板刀面还是吃馄饨,这可以视之为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选择吗?只能说是限制条件下的选择。因此,以“自由选择”解释女性的一切行为,并作为很多现象的合理性依据,是相当不妥的。举个例子,就是农村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供兄弟上学或者根本没机会念书在家给哥哥弟弟当保姆,你说这是人自由自愿选择的,所以合情合理很好,没什么需要改变的。再举个更极端的例子,以前女孩子裹脚都是她和她妈的自由选择,那么当初采用罚款进行禁止,是不是错误的呢——当然可能有人还真认为是错的。
七,“中华传统”和“美式传统”
实际上我觉得从妇女权益的角度来看,儒家和基督教真心半斤八两。。。。汉族保守主义者(右五毛)和美式保守主义者(右美分)也半斤八两,我看不出口称列祖列宗父系精神传宗接代的人,认为五四毁了中华经典文化的人,又比基督教徒们高贵在哪里了,相信这条广播把我的态度表达得比较清楚:http://www.douban.com/people/48421783/status/1111509237/
p.s. 顺便说句我不拿五毛当左派,美分当右派,在我看来,五毛和美分之分,主要是在国际关系上体现出来,左右之分,主要是在一国国内的政经文政策立场上体现出来。所以五毛们在我眼中有左五毛右五毛,美分也有左美分右美分。
===========================
因为涉及的点太多了,我觉得肯定多多少少有和大家不同的地方,友邻有什么见解的欢迎批评交流
还是要多几句废话:
日记主楼全都是就事论事,除了出现『友邻』这俩字或明确进行引用的地方,确实是对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做了直接引用,其他的,不论我表达的是赞同抑或反对的态度,所指的都是观点,如果某些观点不幸被认为属于某些人我也没办法。希望不要出现无关主题的言论,别把观点跟人品性格什么的搅在一块儿说,人品和性格相亲的时候用,我这里讲的就是观点。
哦,对了, 如果1,传统皇汉中式保守主义者(儒家控),2,新自由美式保守主义者(基督教控),偶然到我页面上看到这个,请不用发言了,因为咱们想法隔得太远,谢谢合作。
一,生育
个人觉得比起『希望女性生育尽可能多的(社会身份为他后代)的子嗣』的男性来说,普遍而言,希望拥有较少子嗣的男性(包括不婚族,丁克族,收养者,找代孕者,意愿为生育二胎以下者等),在教育资源,经济政治地位,发展机会等方面明显更加支持女性权益。
p.s. 当然我见过丁克沙猪,也见过希望有多子嗣但还比较支持女性经济政治权益的人,所以不用在这上面举反例,前面那句话是个几率问题,我觉得这个几率的判断还是没错的。
二,女权流派和分歧
非要给自己贴标签的话,我只能说我是泛左翼,再往下我不想再细分站队了,我友邻当中有经验主义者,马克思主义者,解构主义者,契约论者等等。。。基本上,大家说啥我都听着虚心学习着,我觉得对我都是有帮助的。。。。那么呢,以这些不同的基础理论为依托,女权下面支流流派也不少,社会主义女权主义,后现代解构主义女权主义,生态女权主义,黑人女权主义,布拉布拉。。。等等,我个人是从没想过要跟哪一派,一般都是看所讨论的具体问题,再确定自己的具体观点,我认为,这也是豆瓣大部分参与过女权议题的姑娘们的普遍情况,更关注具体的问题,有可能在问题a上无意地属于了甲女权派别,在问题b上又无意地属于了乙女权派别。
说说我个人吧,在分析家务劳动和社会劳动方面,我觉得马克思的公领域和私领域这种分析思路很有帮助,在反击和解构男权性别本质论上,我觉得后现代解构主义很有帮助,我只知道在这两个point上我应该是属于这两派的,也许我的其他思想中还有属于什么什么派别的我懒得去发现了,也许在后面的言论中,我学识渊博的友邻们可以发现。。。。
(岔开说一句,参考此广播http://www.douban.com/people/48421783/status/1098187794/既然好多友邻认为,Communism和基督教信仰都能在一个人身上并存,我看不出有什么不能同时包容社会主义和解构主义的地方。)
如果存在某一类人,热衷于“揭批”其他女权派别,并在其上投入的时间,多过于批判男权制度——一般来说,我不会把这种类型的人当作女权主义者。用友邻N-DUBZ的话说就是,路都没修直呢,就一心想着为买啥牌子的车打破头了————————这是我本人判断女权主义者的一个普适性标准。
我个人的态度是:理论上,参考各流派,问题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那么零散地阐述一下我的观点:
1,由于家务劳动目前仍然属于私领域内的劳动,无从衡量劳动价值(即使同样是扫地烹饪洗衣这些内容,在社会领域内进行的,劳动价值就能得以体现),因此,如果私领域内的劳动,在整个社会内压倒性地/绝大部分地由群体A承担,而公领域内的劳动压倒性地由群体B承担的话,在劳动量/时间成本/精力成本相仿佛的情况下,群体A所获的劳动报偿将远少于群体B,从而带来经济地位也远低于群体B,经济力量又影响到政治权利和文化话语权。
2,没有什么天赋人权(同理适用于女权),在这点上我相信左派的理论,现实中的社会力量,永远是权利的基础,权利永远都是大家吵吵纠缠互相妥协出来的,而一般来说某个群体的整体经济实力又往往是你在文化层面上话语权的后盾。
所以一方面,我觉得建国以来从经济上把女性推向公领域的做法,对女权是有很大提振作用的,通过直接提升经济政治权利,给人女权意识提升的立足基础;另一方面,在女性群体的经济实力已经达到一个水准的情况下,女权主义要求文化上与之相符的进展,也是有意义的。
3,后现代解构主义的主要贡献,在于可以击破至今仍在大众媒体上占据统治地位的性别本质论,至于解构主义是否认为男女先天没有任何差别呢。。。。。。我只知道,目前在豆瓣上,在我的目光所及之地,我没有看到任何女权主义者——包括我的几位声称自己是后现代主义支持者的友邻们——认为“男女没有任何先天差异”,大主教这篇日记http://www.douban.com/note/266493001/ 的最后一段,大致也可以代表我的观点:『我不否认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但这些差异一是在身体上的(肌肉脂肪比例,毛发,性器官等等),二是跟性行为有关的(比如求偶方式,性心理等,主要是由于性激素对下丘脑有关性行为区域的作用相对明显)。但是,性激素对皮层区的高级认知活动的作用是不明显的。这些认知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受基因决定,是后天神经发育的结果。』
如果有人真的,确实认为,在豆瓣上有认为“男女没有先天差异”的人,需要揭批,请一定指出来是谁吧,最好同时出示有他/她表态“男女没有任何先天差异”这句话的链接,然后我们请他/她本人来再一次表态,确定他/她是否这么想。
树个稻草人,对解构主义拼命攻击的女权主义者(??),我能说把目光从高贵冷艳的“学术界”移开,看看外面的世界吗???现实情况就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大众媒体上,在畅销书里,在电视上,在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心目中,铺天盖地,出口就是女人天生如何如何,男人天生如何如何。女权主义解构男权本质论还有很长很长一段路呢,你就怕性别消失了。。。。
(顺便,关于解构主义和本质主义,这个帖子以及后面的讨论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学习,虽然不一定同意所有的观点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5150851/)
基于上面所做的论述,又基于个体的差异大于类的差异这一点,我反对对男女(除体育课外)按照生理性别二元化分进行任何所谓“因性施教”的做法,如果以后社会高度发达了,那么在教育资源有余力的情况下,在社会性别/心理性别和生理性别不再对应绑定的情况下,也许可以按照社会性别进行因性施教吧,不过那时有一个社会性别还是八个社会性别就不得而知了。
我认为目前中国以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教育体系里,(除体育课之外)使用男女同样的教材是很好的,第一避免了可能错误的先验定性,第二因为在后天环境尽量同等(保持一个不变量)的情况下,体现出的才是真正的先天差异,就好像x*y=z,只有y相等,从z1和z2的差距才能看出x1和x2的差距。
而从目前男女在某方面的表现也即z的差距,来倒推出男女先天能力也即x的差异,则是不妥的,因为目前可以说尚未有任何一个国家实现了男女后天平等的机会和环境吧(北欧已经很接近了)。用女性在xx学术领域人数少,来证明女性这方面先天能力不行,其实无异于三百年前,用女的都不识字来证明女性语言能力不行。而在这种错误的推理基础上,再做出剥夺女性相关学习机会的决定,真是恶性循环。
p.s.前面说到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对应,就再提一下话语体系的问题,这里我甚至想直接贴其他人的讨论,就不提名贴几句吧:
---就是意识形态的压制作用,让女人都无意识中去努力扮演“女性”的角色,而她本来所拥有的自然而然的 看上去“非女性化”的部分却被压抑了, 这是人的异化。。。。要探知身体是如何被建构为身份的问题,就需要首先假设出一个无性别、无身份的躯体。否则,我们说的女人男人这些词汇一出口 就带有意识形态的含义了
---我觉得你说的可能只是语言上的解构
---语言层面的解构和现实中的再认识是同步的
---重视差异意味着将整个躯体-身份-气质-角色-地位价值系统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看似自然的紧密联系打开或者消解——拥有这种性征和生殖系统的人,不一定就是“女性”(比如双性人或变性人);女人不一定需要拥有“女性气质”(比如男性化的女人);拥有“女性气质”的人,不一定需要扮演“女性角色”(比如女同性恋);扮演着“女性角色”的人,她的命运未必就注定了她需要待在次等的地位上(比如有能力和有成就的女人)。把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这些被粘连在一起的链条打开
---如果我们要先抛开关于女人男人的刻板定义 那么当我们再说男人女人的时候 我们究竟在说什么?说男人女人的时候 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两个词呢?你要给它们指派新的意义吗?
---问题在于生理性别的男人女人和社会性别的男人女人现在用的都是同样的单词,so在使用该词的时候就很容易混同在一起也就是黏连在一起
---对啊,所以必须想办法把粘连情况消除掉,因为人通过语言决定了他的认识和存在方式
---那最理想的情况就是以后能另创新词(将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分开指代)
对于第二部分的总结:就是我觉得一方面,解构主义的贡献不可忽视,另一方面,也绝不能完全投入形而上的思维,忽视从社会宏观结构入手的做法。
三,社会主义,解构主义,瑞典的男女平等
关于北欧五国社会主义性质的体现,我的意见大致与某个友邻相同:“这可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所能容纳的最具有社会主义特征的社会了”“这五个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里异常的峰值”
解构主义在这些国家,实践中的体现是:
引用自:http://www.douban.com/note/248665628/
“小图书馆里摆放着抱枕,孩子们会坐在那里听老师讲故事。故事中很少有《灰姑娘》或《白雪公主》这样的经典童话,因为里面充斥着对男性和女性的定式思维。孩子们听到的故事中,有很多与单亲父母、收养的孩子或同性情侣有关。
老师们不会要求女孩们去办家家做饭游戏,而木制或乐高积木也不是男孩们的专属玩具。当男孩们弄疼自己的时候,学校要求老师要像安慰女孩那样安慰男孩子。每个人都可以去玩娃娃,其中大多数都具有正常结构,但有一些却是很怪异。
这一被教师争相追捧的做法源于瑞典立法者的努力。1998年,瑞典议会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学校,包括托儿所,确保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机会。”
上面引用的瑞典的这些措施,我看没有体现出“强行给男孩子洋娃娃,女孩子机器人”,而是同时给男孩女孩同样的东西(每个人都可以玩娃娃,积木并非男生专属),让他们自由选择。不知道哪里体现出了刻意把男孩塑造成女孩,女孩塑造成男孩?难道不是给男女孩童公平的机会,让他们自由选择?
我认为瑞典的举措,是完全的先天本质论和完全的后天建构论之间的合理中间点,以及男女机会平等的典范之一。并且认为,把瑞典男女平等政策和他们幼儿园的做法,妖魔化成完全的后天建构论,激烈反对瑞典“男女机会平等”做法的人,毫无疑问是本质主义者。
再简洁一句话就是,反对以上我所引用那篇日志中所介绍的瑞典措施的人,我认为是有本质主义倾向的。
四,婚姻和骗婚,同性婚姻
这里首先要说到婚姻的性质,我认为婚姻原本就是作为一项生育和经济制度诞生并维持一两千年的,跟爱情并没有绝对的联系。婚姻诞生之前,比如母系氏族时期吧,人也不是没有爱情和ooxx,婚姻诞生之后,父系时代的一两千年里,多少人揭盖头之前都没见过面,基本上讲的是家族联合和传宗接代,最近一两百年,婚姻开始以爱情为主打点了,但结婚的人/或者不离婚的人开始越来越少了。
既然我认为婚姻是经济制度,那么爱情在婚姻中起到一个什么作用呢,这个我跟某友邻的看法近似,就是起润滑剂的作用,就好像你跟人签个合同合伙开公司,你俩要是私下关系也好的话,一起干活的时候心情就更加愉快。
婚姻是一项生育和经济制度,而传统形态的婚姻(我懒得阐明这概念了,大概就属于女性一定得生孩子,生出来孩子男的又不太管,家庭主要丢给女性,家务压倒性由女性承担的情况吧)就属于一种剥削女性生育成果和家务劳动的生育和经济制度。
——所以说到骗婚,我觉得要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就是你愤怒主要是基于哪个点,要分清楚——第一,从伦理道德诚信上对骗婚者进行谴责,我觉得这种谴责是完全正当的,这个不赘述了。
——第二,关乎实际利益上的损失:这里经常会有一个词出现,就是“骗子宫”,我觉得这就涉及到我前面说的,传统婚姻形态属于剥削女性生育成果和家务劳动的制度,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异性恋婚姻(这个我认为女权姑娘们实际上也都知道),那么呢,不管是直女配直男,弯女配弯男,弯女配直男,弯男配直女,只要属于我上面所指的传统婚姻形态,对于女性一方实际利益损失和劳动价值被剥削的影响程度,实际上是不大的——所以我觉得在这第二个点上,女性利益受损的矛头,应该指向婚姻形态本身,如果把重点放在这个婚姻组合中双方的性向上,我觉得就被带沟里去了。。。。。。
除了传统婚姻形态本身需要改良之外,我觉得『作为一种制度』的婚姻(指的是全国弄个婚姻法,规定大家该怎怎结婚,哪些哪些权利跟婚姻绑定,作为一个套餐发卖),其消亡作为一个历史大趋势也是挡不住的了,婚姻应该会向愿意成为伴侣关系的人自行签订民事合同这方向发展。。。。
我查了一下第一个允许同性恋结婚的荷兰,整体结婚率还是不断下降趋势。。。。。所以关于同性婚姻,这个我比较赞成一种说法,就是同性婚姻的加入,实质上也是对婚姻体制和作为社会角色的男女概念的一种解构(参考第二节关于解构主义和本质主义),客观上是对本质论(1,男女生理性别和社会气质/社会角色绑定。2,男性天生如何如何,女性天生如何如何)——的一种冲击。那么传统的婚姻形态/家庭形态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在这其间也慢慢受到解体。传统家庭形态及男女角色的解体和同性婚姻的被纳入我认为是双双对面而来的运动,同性婚姻的被纳入和婚姻的解体这两点都是挡不住的。。。。并不矛盾,所以不用纠结了。
这是从客观效果的方面来说,至于从LGBT人士主观立场的方面来说,LGBT群体是按性向分的,不是像某某主义者一样按思想分的,所以LGBT群体里面想想也知道肯定是左派也有右派也有五毛也有美分也有激进主义者也有保守主义者也有,就跟北京人/上海人里面是左派也有右派也有五毛也有美分也有激进主义者也有保守主义者也有一样,所以我觉得把LGBT当作一个整体来考察他们的思想是先进还是落后没啥意思,肯定是各种想法的人都有啊,就跟直人一样的。
五,性解放(这一概念与滥性不同,我想不需赘述了)
个人认为女权的发展的确是必然带来性解放,但反过来,性解放却并不一定能代表女权(不然av就是伸张女权的榜样了),在女性政治经济地位不行的情况下,鼓励女的都去袒胸露乳啥的,受益的主要是男性,对女权或女性的性自主意义不大;而在女性政治经济地位提高的情况下,甚至都不需要刻意鼓吹性,女性自然就有了性的自主权。
实际上我觉得近二十年来女性观这方面改变最多的恐怕就是性解放(当然,这对于束缚女性的贞操观的破除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但可惜政治经济方面的妇女权益问题倒是进展不明显,就我看到的,现在在豆瓣上打非处,大多数观众都会认为这人是傻逼,但是如果宣传女性回归家庭什么的,下面正反意见经常是一半一半。
另外,什么乌克兰的裸体示威啦什么的,我的想法是,有点搞噱头的嫌疑。在涉及到农民权益/工人权益/公民权益/民族权益/地区权益的运动或游行中,大家都是穿着衣服就把事情讨论了,那么在论及到妇女权益的时候,有什么问题是穿着衣服说不清,一定要脱光了才能讲清的呢。
六,自由选择和社会机制/环境
自由选择和社会环境,后者为前者提供条件。我觉得在目前的社会制度下不能说女性(以及男性)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选择,也就是说在当前的社会下,自由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仍然是虚妄的,就像友邻冷血才女说过的,宋江上了贼船,人拿着刀问你是吃板刀面还是吃馄饨,这可以视之为实现了真正的自由选择吗?只能说是限制条件下的选择。因此,以“自由选择”解释女性的一切行为,并作为很多现象的合理性依据,是相当不妥的。举个例子,就是农村女孩子小学毕业就出去打工供兄弟上学或者根本没机会念书在家给哥哥弟弟当保姆,你说这是人自由自愿选择的,所以合情合理很好,没什么需要改变的。再举个更极端的例子,以前女孩子裹脚都是她和她妈的自由选择,那么当初采用罚款进行禁止,是不是错误的呢——当然可能有人还真认为是错的。
七,“中华传统”和“美式传统”
实际上我觉得从妇女权益的角度来看,儒家和基督教真心半斤八两。。。。汉族保守主义者(右五毛)和美式保守主义者(右美分)也半斤八两,我看不出口称列祖列宗父系精神传宗接代的人,认为五四毁了中华经典文化的人,又比基督教徒们高贵在哪里了,相信这条广播把我的态度表达得比较清楚:http://www.douban.com/people/48421783/status/1111509237/
p.s. 顺便说句我不拿五毛当左派,美分当右派,在我看来,五毛和美分之分,主要是在国际关系上体现出来,左右之分,主要是在一国国内的政经文政策立场上体现出来。所以五毛们在我眼中有左五毛右五毛,美分也有左美分右美分。
===========================
因为涉及的点太多了,我觉得肯定多多少少有和大家不同的地方,友邻有什么见解的欢迎批评交流
还是要多几句废话:
日记主楼全都是就事论事,除了出现『友邻』这俩字或明确进行引用的地方,确实是对某一个人或某几个人做了直接引用,其他的,不论我表达的是赞同抑或反对的态度,所指的都是观点,如果某些观点不幸被认为属于某些人我也没办法。希望不要出现无关主题的言论,别把观点跟人品性格什么的搅在一块儿说,人品和性格相亲的时候用,我这里讲的就是观点。
哦,对了, 如果1,传统皇汉中式保守主义者(儒家控),2,新自由美式保守主义者(基督教控),偶然到我页面上看到这个,请不用发言了,因为咱们想法隔得太远,谢谢合作。
-
jenn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01 19:42:53
-
Meander林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09 13:28:57
-
阿玖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2 22:23:07
-
就让我执迷不悔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3 13:25:44
-
闭上眼望向腹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05 16:59:46
-
一热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8 15:52:34
-
ar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1-01 23:52:45
-
一小点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04 18:05:29
-
乱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04 13:23:56
-
m&m碗大桑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9-01 13:29:59
-
猫狼Roi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5 02:21:59
-
michel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2 18:35:01
-
miiiiiim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0 03:36:17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05 14:24:11
-
兜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25 10:34:55
-
塔门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30 11:47:34
-
宋定伯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30 20:14:58
-
GZang123太大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7 09:39:31
-
Zk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13 14:36:00
-
Cynicil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13 01:25:07
-
再见,戴安娜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05 09:29:47
-
虎皮纱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23 00:05:56
-
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7 11:57:34
-
初音futu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6 17:49:3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4-16 05:05:21
-
els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9 22:55:3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9 20:29:22
-
苏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9 19:16:2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9 19:13:59
-
抱龙道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9 18:35:06
-
begin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9 18:28:14
-
木忧忧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9 16:01:00
-
尤嘟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9 14:20:37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9 02:34:50
-
sat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8 23:57:5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8 22:58:47
-
王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8 21:46:18
-
豆友48322573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8 11:27:2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8 02:38:1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8 01:33:52
-
豆友50084116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8:03:28
-
Micky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5:21:47
-
Debug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5:20:3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4:31:19
-
小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4:20:38
-
钟姑娘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2:59:29
-
一粒丸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2:45:14
-
镡元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2:41:34
-
豆友64422557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2:23:32
-
Invisibil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1:29:45
-
冷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1:07:17
-
缉熙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0:32:17
-
Baig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0:27:32
-
爱新觉罗米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10:00:47
-
lolu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9:46:37
-
ko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9:27:11
-
TT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9:26:30
-
村夫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9:07:04
-
Keat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8:57:05
-
允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8:56:58
-
See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8:23:27
-
颠三儿不能明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8:19:06
-
若迦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7:49:14
-
猴面包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7:34:0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7:24:21
-
Soph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5:37:36
-
御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4:28:40
-
N₂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3:17:25
-
超级变患形态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2:41:4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2:18:08
-
阿普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2:03:17
-
nona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1:23:37
-
L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1:03:58
-
香蕉猴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0:58:44
-
教主道君皇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0:45:18
-
昴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0:08:13
-
Jimbonobo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7 00:07:49
-
鹿一轻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6 23:48:06
-
栗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6 23:3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