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昆红楼梦上部观后
如果用四个字形容今日观感,那就是莫名其妙,如果再加四个字,那是不可理喻,再加四个字,不通不通。编剧你是想气活曹雪芹还是想气死观众。又或者是想侮辱观众的智商。上部这几场戏,几乎没有一场不存在逻辑问题。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按照原著的顺序演,为什么要打乱原来的结构东拼西凑。不是说不可以在原著的基础上加工改良,但是不能改的逻辑不通,情理不顺啊。
开头的序,目前为止没看到与后来的剧情有什么联系。大概最后会呼应一下吧,这要等明天看完再说。只是那块由二个道人抬着的发着幽幽绿光的“石头”实在太惊悚。那顽石要么是庞大无比,能刻下整部红楼梦的巨石,要么是缩小了能放在空空道人袖子里的通灵宝玉,两个人抬着的尺寸,能发光的特质,不知从何而出,大惑不解。
第一场,黛玉进府。在林黛玉独自唱完一段后,突然冒出来很多人,贾母啦,贾氏姐妹啦,大舅母二舅母等等,吓了我一跳。顺便说一句,我心脏不好,今天的调度令我频频受惊。这一群人中,贾政赫然在列。贾老爷是闲的无聊陪老太太一起等外甥女还是怎么着。原著中林妹妹当日根本未曾见到贾政。这且不论,人家这是加工么。只是这加工的诗礼簪缨之家竟然是一点礼数都不讲了。贾政也就罢了,长辈么,立在后宅对着一群女眷尚情有可原。贾琏呢,居然跟着王熙凤就这么来进了。贾府虽不至于七岁不同席,也不太可能让平辈男子随随便便的蹲在一间满是女眷的屋子里面半晌吧,这是起码的的规矩啊。这且不论,人家贾府开放,开放啊。黛玉跟贾母刚刚干嚎了几声,贾家三姐妹突然间疯子一般扑了上了,围着林黛玉又唱又跳,着实把我又吓了一跳。那啥,我胆儿小,不知道小辈们在长辈面前可以如此放肆。也不知道探春惜春何时变得如此的热情大方,能言善道了。那啥,加工么,兴许人家转了性也说不定。王熙凤终于出场了,那句盼望已久的“我来迟了”木有出现。以上这些,都不过时小问题,小问题哈。贾宝玉才是重头戏么。贾宝玉竟然预先知道了林黛玉的到来,心急火燎的赶回家,不住的问,林妹妹呢,林妹妹呢。未卜先知啊未卜先知。许是有下人半路上预先通知了宝玉也未可知,这且不管。只是这预先知道的期待将两人见面时的宿命感冲刷的荡然无存。实在不敢说编剧究竟有没有了解老曹的意图。此二人不期然的见面却产生的熟悉感才是戏剧的张力所在啊。既然贾宝玉早就期盼着林妹妹,那见面产生熟悉感也无可厚非了。既然没有了令人惊诧的熟悉感,那林妹妹跟其他姐妹也就无甚差别了。至于两人见面时的奈何天的伴唱,更加令人难以理解。林黛玉进贾府充其量七八岁,懂得什么奈何天啊。要不然,这两人还真是早恋,早早恋啊。原本应该是最纯洁的兄妹友情被弄得很暧昧,很浑浊。顺便说一下,整个上部几乎就是迫不及待的要确立两人的恋爱关系,都你放心了,都弱水三千了,那后面林妹妹还要葬花做什么,自寻烦恼么。
下一场,两人下棋,好吧,我脑子不好,不记得原著中有这么一出。至于赌气的绞荷包,那时候话,怎么两人都还没啥感情培养的桥段,林黛玉就发起小脾气来了。她那谨小慎微的性子可不至于这样啊。紧跟着的耗子精的桥段,这是我认为红楼梦中比较经典的爱情桥段。最重要的充满私密性。是林黛玉睡晚了,宝玉去潇湘馆探她,歪在她的床上两人说的悄悄话。现在倒好,贾宝玉挥舞着金面扇,上窜下跳,爬高落低的伴着锣鼓演出这一段耗子精的密语,闹腾的我差点以为这不是小年轻在谈恋爱,这是彩衣娱亲啊,搞出这么大阵仗,唯恐外人不知啊。然后识金锁,林黛玉就那么当着薛宝钗的面吃起醋来,是,林黛玉会吃醋,但是绝不可能当着薛宝钗的面做的那么明显。好歹是有家教的闺阁女子,怎么感觉到像是撒泼耍赖了。还有那讽刺史湘云的话儿,实在不是林黛玉就那么大大咧咧说的出来的。说起来,整个上部林妹妹给我的感觉一点都不可爱,反倒是尖酸刻薄,喳喳呼呼还小心眼儿。还有就是很多话,可以在梦里说得,可以在心里想得,却不可从当事人嘴巴里活生生的说出来啊。比如女儿是水做的,比如题帕三绝。感觉整个戏里,人物都被编剧拍扁了,失去了原有的深度和立体感。
接着向下,是什么来着,我都快不记得了。或许中间有遗漏。那什么王熙凤当着贾琏的面跟侄子们眉来眼去,也太豪放了吧。贾琏果然纯爷们,心胸开阔啊,心胸开阔。中间穿插妙玉如同鬼魂一般白森森的飘过,恐怖啊恐怖。还飘了不止一次,后来刘姥姥在的时候又飘了一回。话说这妙玉是绝世高人啊,轻功了得,轻功了得。恩,后面是啥,该读西厢了吧。沁芳桥畔读西厢大概是中国人对爱情最美好的想象了。8过,这个想象被第三者宝钗给破坏了。突然冒出来的宝钗大大的教育了宝黛一番,就好象把原本私密美好的爱情场景曝光于大众媒体之上,令男女主角无处藏身,也令爱情故事索然无味。这且不论。人家愿意么,等不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时候就要出来教育人了。编剧乃是大大的一番好心啊,那啥,小朋友们切勿模仿哦,读西厢是不对的哦。只是临了宝玉忽然被政老爷唤去题咏园子的楹联。我大惊了,大恐了。刚才这两人在什么地方读西厢啊,那啥大观园还没搬进去住那,楹联匾额都还没有那,元妃娘娘都还没省亲那,我的个神那。莫不是荣禧堂的的碧纱橱里面啊。胆子也忒大了点吧。难怪要被宝姐姐撞破啦。不若此,那么这两人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神秘空间内读得西厢,乃至后来刘姥姥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所在遇见了妙玉,还讨得一碗茶吃。那是元妃还没省亲那。至于题咏楹联那一场,最可爱的是三个清客,如同做广播操一般动作整齐划一,有一幕是政老爷并三个清客齐排排坐在廊檐下,我第一反应是:排排坐,吃果果。好吧,原谅我的恶趣味吧。
金钏之死,恩,好吧,不明白编剧为什么把那句真正招致杀身之祸的:“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给略去了,反倒留下了“拿环哥儿同彩云去”一句。说了一句环哥的是非要什么紧,王夫人从不会把这庶子放在眼中的。金钏被打了,原著中宝玉跑了。这里倒好,可能是为了显得宝玉有情有意吧,编剧安排宝玉跪下来给金钏求情,由此引王夫人发收拾完金钏之后对宝玉的一段说教,这根本无中生有啊。王夫人从来不会认为自己儿子有错,那都是丫鬟们勾引的罪过啊。然后呢,宝玉挨打了。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打得很惨的吧。不过呢,咱宝玉身强力壮,不怕不怕,也可能是政老爷真的老了,下手不重。在宝钗离去之后,黛玉到来之前,宝玉披着被子又唱又舞一大段,屁股一点都不痛么。看来黛玉的眼泪是白淌了。黛玉来了之后,哭哭啼啼的,也是应该这样哦。宝玉就表白了,就你放心了,就弱水三千了。黛玉大大方方接受了。那后来还有啥好愁的,还葬什么花,题什么帕。自然,不用题帕了。贾宝玉把帕子直接给了林黛玉。原著中宝玉是支开了袭人,叫晴雯悄悄把帕子送给黛玉的。妙就妙在这无语的灵犀暗通。这会好,两人当面说开了,那题帕三觉得著作权也有一半归了宝玉了,黛玉内心缱绻,无法言说的情愫也就荡然无存了。为什么总是要为人物的情感表白安置一个观众呢。黛玉的动人之处恰在于无人所见的秋窗风雨夕啊。
恩,后来刘姥姥在一个不知所谓的空间里遇到了不知所谓的飘出来的妙玉姐姐。只是不知道这一场究竟与之前之后的戏有什么关联啊。然后可怜的元妃就做了上场的结尾。场面很大,极其宏大。在宏大场面的最后,突然开始唱好了歌。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不明白什么样的逻辑和情理才能引出好了歌。若是最后贾府抄家了,这时候唱到还能理解。唉,编剧大人的思维,果然不是我等小民可以理解的。台北的第一场戏,就在这隆隆雷声中过去了,这里还没有提各种莫名其妙的伴奏和如同七色彩虹一样的追光,喷向乐队和观众席的干冰等等。
开头的序,目前为止没看到与后来的剧情有什么联系。大概最后会呼应一下吧,这要等明天看完再说。只是那块由二个道人抬着的发着幽幽绿光的“石头”实在太惊悚。那顽石要么是庞大无比,能刻下整部红楼梦的巨石,要么是缩小了能放在空空道人袖子里的通灵宝玉,两个人抬着的尺寸,能发光的特质,不知从何而出,大惑不解。
第一场,黛玉进府。在林黛玉独自唱完一段后,突然冒出来很多人,贾母啦,贾氏姐妹啦,大舅母二舅母等等,吓了我一跳。顺便说一句,我心脏不好,今天的调度令我频频受惊。这一群人中,贾政赫然在列。贾老爷是闲的无聊陪老太太一起等外甥女还是怎么着。原著中林妹妹当日根本未曾见到贾政。这且不论,人家这是加工么。只是这加工的诗礼簪缨之家竟然是一点礼数都不讲了。贾政也就罢了,长辈么,立在后宅对着一群女眷尚情有可原。贾琏呢,居然跟着王熙凤就这么来进了。贾府虽不至于七岁不同席,也不太可能让平辈男子随随便便的蹲在一间满是女眷的屋子里面半晌吧,这是起码的的规矩啊。这且不论,人家贾府开放,开放啊。黛玉跟贾母刚刚干嚎了几声,贾家三姐妹突然间疯子一般扑了上了,围着林黛玉又唱又跳,着实把我又吓了一跳。那啥,我胆儿小,不知道小辈们在长辈面前可以如此放肆。也不知道探春惜春何时变得如此的热情大方,能言善道了。那啥,加工么,兴许人家转了性也说不定。王熙凤终于出场了,那句盼望已久的“我来迟了”木有出现。以上这些,都不过时小问题,小问题哈。贾宝玉才是重头戏么。贾宝玉竟然预先知道了林黛玉的到来,心急火燎的赶回家,不住的问,林妹妹呢,林妹妹呢。未卜先知啊未卜先知。许是有下人半路上预先通知了宝玉也未可知,这且不管。只是这预先知道的期待将两人见面时的宿命感冲刷的荡然无存。实在不敢说编剧究竟有没有了解老曹的意图。此二人不期然的见面却产生的熟悉感才是戏剧的张力所在啊。既然贾宝玉早就期盼着林妹妹,那见面产生熟悉感也无可厚非了。既然没有了令人惊诧的熟悉感,那林妹妹跟其他姐妹也就无甚差别了。至于两人见面时的奈何天的伴唱,更加令人难以理解。林黛玉进贾府充其量七八岁,懂得什么奈何天啊。要不然,这两人还真是早恋,早早恋啊。原本应该是最纯洁的兄妹友情被弄得很暧昧,很浑浊。顺便说一下,整个上部几乎就是迫不及待的要确立两人的恋爱关系,都你放心了,都弱水三千了,那后面林妹妹还要葬花做什么,自寻烦恼么。
下一场,两人下棋,好吧,我脑子不好,不记得原著中有这么一出。至于赌气的绞荷包,那时候话,怎么两人都还没啥感情培养的桥段,林黛玉就发起小脾气来了。她那谨小慎微的性子可不至于这样啊。紧跟着的耗子精的桥段,这是我认为红楼梦中比较经典的爱情桥段。最重要的充满私密性。是林黛玉睡晚了,宝玉去潇湘馆探她,歪在她的床上两人说的悄悄话。现在倒好,贾宝玉挥舞着金面扇,上窜下跳,爬高落低的伴着锣鼓演出这一段耗子精的密语,闹腾的我差点以为这不是小年轻在谈恋爱,这是彩衣娱亲啊,搞出这么大阵仗,唯恐外人不知啊。然后识金锁,林黛玉就那么当着薛宝钗的面吃起醋来,是,林黛玉会吃醋,但是绝不可能当着薛宝钗的面做的那么明显。好歹是有家教的闺阁女子,怎么感觉到像是撒泼耍赖了。还有那讽刺史湘云的话儿,实在不是林黛玉就那么大大咧咧说的出来的。说起来,整个上部林妹妹给我的感觉一点都不可爱,反倒是尖酸刻薄,喳喳呼呼还小心眼儿。还有就是很多话,可以在梦里说得,可以在心里想得,却不可从当事人嘴巴里活生生的说出来啊。比如女儿是水做的,比如题帕三绝。感觉整个戏里,人物都被编剧拍扁了,失去了原有的深度和立体感。
接着向下,是什么来着,我都快不记得了。或许中间有遗漏。那什么王熙凤当着贾琏的面跟侄子们眉来眼去,也太豪放了吧。贾琏果然纯爷们,心胸开阔啊,心胸开阔。中间穿插妙玉如同鬼魂一般白森森的飘过,恐怖啊恐怖。还飘了不止一次,后来刘姥姥在的时候又飘了一回。话说这妙玉是绝世高人啊,轻功了得,轻功了得。恩,后面是啥,该读西厢了吧。沁芳桥畔读西厢大概是中国人对爱情最美好的想象了。8过,这个想象被第三者宝钗给破坏了。突然冒出来的宝钗大大的教育了宝黛一番,就好象把原本私密美好的爱情场景曝光于大众媒体之上,令男女主角无处藏身,也令爱情故事索然无味。这且不论。人家愿意么,等不到金兰契互剖金兰语的时候就要出来教育人了。编剧乃是大大的一番好心啊,那啥,小朋友们切勿模仿哦,读西厢是不对的哦。只是临了宝玉忽然被政老爷唤去题咏园子的楹联。我大惊了,大恐了。刚才这两人在什么地方读西厢啊,那啥大观园还没搬进去住那,楹联匾额都还没有那,元妃娘娘都还没省亲那,我的个神那。莫不是荣禧堂的的碧纱橱里面啊。胆子也忒大了点吧。难怪要被宝姐姐撞破啦。不若此,那么这两人究竟是在一个什么样的神秘空间内读得西厢,乃至后来刘姥姥又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所在遇见了妙玉,还讨得一碗茶吃。那是元妃还没省亲那。至于题咏楹联那一场,最可爱的是三个清客,如同做广播操一般动作整齐划一,有一幕是政老爷并三个清客齐排排坐在廊檐下,我第一反应是:排排坐,吃果果。好吧,原谅我的恶趣味吧。
金钏之死,恩,好吧,不明白编剧为什么把那句真正招致杀身之祸的:“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给略去了,反倒留下了“拿环哥儿同彩云去”一句。说了一句环哥的是非要什么紧,王夫人从不会把这庶子放在眼中的。金钏被打了,原著中宝玉跑了。这里倒好,可能是为了显得宝玉有情有意吧,编剧安排宝玉跪下来给金钏求情,由此引王夫人发收拾完金钏之后对宝玉的一段说教,这根本无中生有啊。王夫人从来不会认为自己儿子有错,那都是丫鬟们勾引的罪过啊。然后呢,宝玉挨打了。理论上来说应该是打得很惨的吧。不过呢,咱宝玉身强力壮,不怕不怕,也可能是政老爷真的老了,下手不重。在宝钗离去之后,黛玉到来之前,宝玉披着被子又唱又舞一大段,屁股一点都不痛么。看来黛玉的眼泪是白淌了。黛玉来了之后,哭哭啼啼的,也是应该这样哦。宝玉就表白了,就你放心了,就弱水三千了。黛玉大大方方接受了。那后来还有啥好愁的,还葬什么花,题什么帕。自然,不用题帕了。贾宝玉把帕子直接给了林黛玉。原著中宝玉是支开了袭人,叫晴雯悄悄把帕子送给黛玉的。妙就妙在这无语的灵犀暗通。这会好,两人当面说开了,那题帕三觉得著作权也有一半归了宝玉了,黛玉内心缱绻,无法言说的情愫也就荡然无存了。为什么总是要为人物的情感表白安置一个观众呢。黛玉的动人之处恰在于无人所见的秋窗风雨夕啊。
恩,后来刘姥姥在一个不知所谓的空间里遇到了不知所谓的飘出来的妙玉姐姐。只是不知道这一场究竟与之前之后的戏有什么关联啊。然后可怜的元妃就做了上场的结尾。场面很大,极其宏大。在宏大场面的最后,突然开始唱好了歌。正是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不明白什么样的逻辑和情理才能引出好了歌。若是最后贾府抄家了,这时候唱到还能理解。唉,编剧大人的思维,果然不是我等小民可以理解的。台北的第一场戏,就在这隆隆雷声中过去了,这里还没有提各种莫名其妙的伴奏和如同七色彩虹一样的追光,喷向乐队和观众席的干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