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R - Bootlegs

smalldie

来自: smalldie(19911091÷÷) 石玫瑰
2011-10-26 18:07:51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Angelo_44

    Angelo_44 (Dom za vešanje) 2011-10-26 22:05:08

    福利,謝謝LZ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0-26 22:08:34

    不谢!

  • Rondo

    Rondo (Don't be afraid) 2011-10-26 22:20:35

    瓦~~~ 超好。 为什么是敝帚自珍呢?

  • paji

    paji 2011-10-26 22:26:04

    感谢~

  • 空性之舞

    空性之舞 2011-10-26 23:43:30

    没有bootleg的歌迷不能叫死忠

  • 空性之舞

    空性之舞 2011-10-26 23:44:03

    感谢楼主 虽然觉得ian的现场表现实在太差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0-27 23:14:19

    今天无法更新Bootleg这部分了,请见谅。

  • tata

    tata (努力向 家政行业和木工业迈进) 2011-10-28 12:20:07

    85年的玫瑰,啊 什么概念啊~P孩啊

  • 一个猴子

    一个猴子 2011-10-29 18:32:20

    太辛苦了。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0-30 22:00:35

    可算都整理好了。搜集Bootleg是很上瘾的,最开始很容易,越到后来越困难。因为网络上传播的很多文件都是重复的,只是名字不同。校对场次、时间,统一名称,唉,太麻烦。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0-30 22:17:05

    说说个人感受。很多事也是老生常谈的了,我这人爱叨叨,还请各位见谅吧。 SR的现场发挥最稳定的是Reni和Mani。Reni是天才儿童,他原来曾说过,自己打鼓就跟Jimi Hendrix弹琴一样,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单看这句话是挺狂的,可听过他的现场就会发现这话没水分。Reni的现场发挥比在录音室好得多,很多即兴部分,还特精彩。可惜95年初他退出了SR,乐队临时抱佛脚找来Robbie Maddix顶替Reni,水平差多了。Reni几乎是横空出世的,听听早期SR的现场记录或者《Garage Flower》,他是乐队里唯一的闪光。而且这家伙还比Ian、Mani、John年纪小,英气逼人啊。 可能Reni的天赋太与生俱来了,所以他自己不当回事儿。离开SR后几乎销声匿迹。要说他这种水平的鼓手,到哪个乐队不能混口饭吃啊。后来听说他组了乐队,但是他担任的是主唱和主音吉他。也不能否定他的个人愿望,并且别人也没把握说,他弹琴唱歌一定比打鼓差。但终究大家是先听到他把鼓打得那么好。无论怎么说Reni放弃打鼓都是可惜的。 或许Reni只为SR打鼓。 Mani属于中流砥柱吧。其实Mani对SR来说,更重大的意义在于调和队友之间的关系,好似居委会大妈。SR第一次组建和重组,Mani都是关键人物。扯远点,Ian和John的矛盾从96年John通知Ian他要退出SR就正式开始了。但从99年的圣诞节,John就曾向Ian主动示好求和。02年左右,这俩人在路上不期而遇,然后他们像陌生人一样擦肩而过。可是,这俩人分别在自己的采访里提及此事,语气里都有种不知所措的失落感。而后,John还是一赶上机会就主动求和,Ian一直没有回应。直到Mani妈妈的葬礼。好像冥冥中自有定数,必是由Mani化解这个僵局。 在现场Mani发挥很稳定,只是偶尔会把曲目顺序记错。有点委屈的是,SR的乐器部分,一向是以Reni和John打头阵的,所以Mani有点被冷落了。到了95年的演出,John的编曲更是变本加厉,几乎没给Mani单独表现的机会。 Ian唱歌~~~唉,他就那样。 John在SR的现场稳定性挺差,时常就跟月经不调一样,也不知道是基础技术不扎实,还是心情干扰,或是有什么现场状况造成的。除此之外,就是89年末到90年这个期间,他好像找到了一个突破口,拼了命的去创作和练习。那段“Up At Sawmills”的视频,就是录制“Fools Gold”、“One Love”、“What the World Is Waiting for”还有“Something's Burning”的时期。制作人Leckie后来回忆,说John总一个人去录音室,没完没了的录东西。到底录的什么,也没人知道。可以明显感觉到,他那时候特别想做好即兴,却不得法,真成了乱弹琴。90年的现场,如果他老老实实按部就班的演奏,是不会有什么差错的,可这家伙贼大胆,该不该即兴的部分他都即兴。把主旋律都弄乱了,听着特想抽他一巴掌。 90年John特别订做了两把Fender的Jaguar,样子和American Vintage 62 Jaguar款型很相似。一把白色的,一把原木色的。在90年的现场使用频繁。由于音色和以前用的琴不同,弄得很多歌曲味道都变得很油滑,尤其是以前使用Gretsch的G6122SP Country Classic演奏的歌曲。 唉,一说John我就没完没了~~ 到了92年左右,他写了《SC》中的大部分歌曲,并且开始用Les Paul。John说在那之前,他是有意避开Les Paul的。因为太具有标签性质,好像一背上这么经典的琴就能怎么怎么地了似的。我估计早先他也没购买能力吧,那么贵。他一上手才发现,Les Paul原来那么好用啊,然后就爱不释手了。 95年现场因为没有了Reni,现场效果就下滑了,John肆无忌惮的占领了乐器部分的制高点,Ian的人声部分几乎成了陪衬。可是4月和5月的演出他并不在状态,不知为什么。在1995年的6月1日,前一天他们完成了在旧金山的演出,Ian、Mani还有其他人都去酒吧消遣,John那一阵子迷上了骑自行车,休息的时候就一个人不停的骑车到处去。旧金山的路很崎岖,他骑的速度又太快,结果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登时四脚腾空来了个倒栽葱,直接摔晕了,等醒过来发现自己疼得不能动,心里就说,完了,这下完了。——后来他在采访中讲过这段事,用了一种旁观的语气,我每次想起来都觉得很搞笑。左边锁骨粉碎性骨折,当然住进了医院,此后两个月的演出都取消了,他很自责,因为取消的站点里有日本。大家都很想去日本玩,可因为他受伤,计划不得不改变。养伤期间,队友和相关工作人员纷纷来探望他,唯独Ian一次都没去。Reni走了,John在SR中的创作动力就没了,Ian又这样,他嘴上没明说对Ian不满,却事隔多年提及此事,说明当时心里挺在意的,挺不痛快的。大概这也是他当初退出SR的原因之一。现在他和Ian也和好了,这些话就可以拿出来说了,要不然又是伤感情的引子。 奇怪就奇怪在,John自打养好伤之后,演出就特有状态了。 我从99年才开始接触SR,上来听的《SC》。一两年过后开始琢磨,这样复杂的结构怎么做现场呢?会不会临时请个副吉他呢?当时消息不灵通,根本不知道SR的事情,后来在一本过期的音乐杂志上看到一条短报,是说95年因为John受伤,SR巡演草草结束,而后解散。这才知道,他们做过《SC》的巡演。好奇心驱使我到处搜索相关信息,一直到06年左右才买到《Crimson Tonight》的CD。一听吓一跳,因为此前在我印象中John弹琴还是挺温和的,不疾不徐的。没想到《SC》的现场演奏这么狂暴。当然也终于见识了,John是如何把结构那么复杂的谱子,变成现场版本的。一把琴模拟两把琴对话的效果,也逐渐成了John现场演出的一个特色。 但《Crimson Tonight》中只有四首,此外我更好奇“Tears”的现场版。在制作《SC》专辑的时候,“Tears”是最后录制的,结构过于复杂,箱琴和电琴不断的交替、对应,叠加。我就是想不出来,依照录音室版本怎么做现场效果。后来找到了Bootleg,听了就有些失望。所搜集到的Bootleg中,几乎所有“Tears”都不好。过后想想也没办法,除非John真的有分身术。现场版本的“Tears”,John重新作了编曲,硬性把箱琴和电琴弄得泾渭分明,前一部分用箱琴,加一个键盘的间奏做过渡部分,他站起来换电琴演奏高潮部分和结尾。估计John之前一门心思做录音室版本,就没想现场版怎么办,也可能他故意不想用双头琴做现场。反正“Tears”在现场不算成功。而且歌曲高亢的部分Ian唱得太痛苦了,跟受罪一样。 还有个遗憾是“What the World Is Waiting for”从没做过现场。 John用上Les Paul就不撒手了,95年的巡演电琴部分几乎都是Les Paul,弄得同名专辑时期的歌曲都变成了中年版,老气横秋的。此外,“Begging You”的现场也怪腻味人的,单调乏味,还老么长,再加上Robbie Maddix的鼓特没意思,折磨人啊。

  • 囧尼叔

    囧尼叔 (我上面有人!!!) 2011-10-31 10:26:17

    lz知道好多啊 多讲点儿~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0-31 14:24:35

    2011-10-28 12:20:07 tata (不去会死!不看会死!不听会死!) 85年的玫瑰,啊 什么概念啊~P孩啊 ============================================= 唉,85年他们都二十二、三了还小啊?Robert Smith在二十三的时候都做完《Pornography》了。85年人家Johnny Marr在The Smiths都出两张专辑了,岁数还比John Squire小一岁呢。再看看SR,还不知道自己咋回事儿了。

  • Rondo

    Rondo (Don't be afraid) 2011-10-31 20:32:40

    有种遇到前辈的感觉= =!这些东西新开一贴也不会嫌缺的……热切期望有新开一贴的可能……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1-01 17:06:32

    随机性的说说而已。 当初搜集Cure的文件真觉得是个无底洞,但我也有目标,就是把各年的演出都看一两场,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了。因为Cure现场没有即兴什么的,一切都按部就班。SR的东西很少,还不怎么好找,可乐器部分是有即兴的啊,所以尽力搜索。再来就是始终想探知John的成长过程。这些天整理SR的文件,又看了89年Blackpool的演出,把Bootleg大体都听听。发现原来忽视了一问题。 长话短说,SR在现场掌控演出进程节奏,调和阴阳的是Reni。John的稳定性太差,出闪失的时候总是Reni在后面托着他,给他打圆场。而且那时候他好像从没想过自己掌控现场局面。95年Reni一走,果然现场就出问题了。原来我还纳闷儿,为什么4月和5月John的演出不在状态。 首先急招Robbie Maddix入队,要在15天内就得把演出曲目都准备充分;再者,队员配合也需要磨合;最后,John当时应该站出来统领全局。 可是失去了保姆呵护,John不但没能统领全局,还乱阵脚了。4、5月的演出,SR现场的吉他和鼓差不多乱作一团。你追我赶,Robbie Maddix的鼓对待John的吉他,就跟打过街老鼠一样,两个人比着快,“Breaking into Heaven”这样的曲目吉他的速度本身就不慢,由于做现场,John整合了录音室版本的谱子,用提高演奏速度来模拟两把琴交替的效果,以弥补录音室版本转变成现场版本的缺失。如此一来,要求吉他的演奏速度要更快。最糟糕的是,Robbie Maddix赶着John,让John的速度快上加快,快到一塌糊涂的地步。在美国的几场演出尤甚。当初我还想,John这是要干嘛呀?是不是想和美国的那些机械手们叫板啊? 现在再听才明白,是因为Reni。演出效果一落千丈,责任在John。Robbie Maddix毕竟是个新来的,自然要听SR的话了,John却不能转换角色掌控全局。他养伤回来,这个问题才解决。 对SR来说,Reni的离开是重大损失,John也失去了保护伞,但对他的个人成长来说,却是个好事儿。 每次听都不得不抱怨,Robbie Maddix的鼓本来就一般般,再和Reni一比,差中差。

  • tata

    tata (努力向 家政行业和木工业迈进) 2011-11-02 19:16:10

    以前也觉得John的现场不如录音室,不过倒一直不知道是reni的原因啊,受教了,这几天再仔细听听

  • |大屁狗。|

    |大屁狗。| (像听了十遍张佺的歌一样忧伤。) 2011-11-02 19:55:55

    马克先 谢谢小死!!!!!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1-02 20:27:32

    不谢!

  • Rondo

    Rondo (Don't be afraid) 2011-11-02 21:48:43

    顿时说不出话来了。 现在有两个期盼, 一个是能接着听小死讲队史, 一个是有朝一日也能成为这样的死忠……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1-03 01:39:37

    2011-11-02 19:16:10 tata (不去会死!不看会死!不听会死!) 以前也觉得John的现场不如录音室,不过倒一直不知道是reni的原因啊,受教了,这几天再仔细听听 ========================================= 唉,我也刚发现。 John现场不如录音室,也要看是哪个时期,而且他也不是每场都不稳定。发挥不稳定多半也因为他这个人的性格。 John一向眼高手低。他也说过,在一些时期苦练基础技术。我也观察他这么多年了,还是有把握下一些判断的。他这个人如果没有创作想法,是不会漫无目的安心练琴的。所以在不开窍的时候,真能把人活苯死!总是现趸现卖,哪能稳定啊。 其实我也不满意SR同名专辑中他的演奏,很怯,例如“Made Of Stone”的高潮部分。同名专辑是88年末到89年初录制的。同年2月就开始做巡演了。到了89年末,他们陆续录了“Fools Gold”、“One Love”、“What the World Is Waiting for”还有“Something's Burning”。这四首John的演奏状态,比录同名专辑时不知好多少倍。其实距离同名专辑的录制,也不过才几个月。 往前观察也一样。88年,“I Am The Resurrection”就是这个时候写的。演出的时候还仅仅只有主干部分,后面的吉他独奏部分开始演出时一点没有,后几场他就在台上乱弹,一塌糊涂。同年,他们录了“Elephant Stone”的单曲,状态啊,感觉啊,一下就有了质的提升。我总怀疑是Peter Hook点拨了John的原故,但无从考证。 再往后观察也这样,就不举例了。John不开窍便罢,一开窍就气象万千。后来我总说他,什么事可千万别让他学会了,一学会了就开始撒欢,最后撒野。不入门是不入门,一入门就迅速上长,多少是有点缺钙,稳定性差是必然的。 但89年的时候技术不过硬也是个事实,这也怪不得别人。89年记者问他,乐队出名了你有什么变化,他说时间不够用了。——嗯,知道努力了,也打开思路了。然后就一口气创作了四、五首,还都录出来发行了,速度快、质量好。 我特别得意他的是一首歌曲做不同版本的编曲,当时让我大开眼界。这个时期是“One Love”。因为原来听过很多乐队歌手翻唱老一辈的作品,可百分之九十都好似卡拉OK,没意思极了。到了John这,一个脑瓜儿,能用两种思路创作,可让我佩服和羡慕了。 继续说现场发挥。90年他是有提高的,比89年稳定得多。但是他不又惦记上怎么掌握即兴嘛,所以发挥又开始不稳定了。 到95年,他掌握了即兴,可Reni走了,导致继续不稳定。直到养伤回来,掌控了现场局面,终于稳定了。从那之后他就很稳定了。 John先是个创作者,再是吉他手。技术为想法服务。 其实从John现场依赖Reni这件事看,他确实不是SR的独裁者,虽然他在各方面创作上都冲锋在前并且坚守到最后。原来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在判断他到底是不是。如此也证明了John对媒体说的都是实话,他们四个是脱缰野马,谁也管不了谁。 说一下89年Blackpool的现场。我估计当时肯定告诉SR,这场演出会被录制成视频文件而后发行。如果不是这样,我真不明白John在现场的演奏为什么那么拘谨,有时候真把人急死了。他心理素质不是太好,可能是因为想得太多了。演出场地的所在位置对他的发挥也挺重要。他原来说过挺不愿意在曼彻斯特演出,因为台下观众中总会碰到街坊邻居亲戚朋友什么的,让他特别不好意思。他喜欢去没人认识他的地方演出,例如日本。也别说,日本的演出,他的表现一向很不错。这人脸皮儿太薄。 连带说一下Ian的演唱。Ian不是我喜欢的歌手,但非常肯定他的本色气质,这点是非常可贵的。 唱歌不像摆弄乐器,现在人人都会唱,所以就有发言权了。嗓音是天生的,无法改变。听者喜欢什么样的嗓音,都属于个人好恶,没有道理可讲。其次是技巧,Ian唱歌是没技巧的。所以我对他的嗓音没感觉,也就对他这个没技巧的歌手没了感觉。 John退出SR后,记者对他穷追不舍,千方百计想问出他为什么要退出SR,是不是和Ian有矛盾,还旁侧击的煽风点火。记者问John,你觉得Ian唱歌怎么样?John答很好。记者继续,可是Ian的表现总不理想啊,John答,是的,但这没什么,因为他很PUNK。——记者就没安好心眼儿,成心想让John挑起事端,John却不上当。不可否认的是,他当时心里确实对Ian有怨气,但他也知道,这是他们之间的事情,没必要拿出来说,那样只会让别人看笑话。而Ian就没有John的冷静,他也是气疯了,对John的离去特别伤心,然后就对媒体口不择言,把John骂得狗血淋头。John一直都没回应。问题是,除了Reni已经远离媒体视线之外,其余的三个人始终没有公开乐队内部矛盾的问题。一直到05、06年,John和Mani才分别在自己的采访里说了当时的一些情况。现在看来,他们之所以能拿出来说了,是因为Reni与John和好了。Mani在98年左右就和John联系了。06左右,SR的四个人,只差Ian没有回归。所以John用了一招先斩后奏,说要重组,想让Ian顺坡下驴,结果Ian把John晾了。——看来重组也挺好的,让我把很多事情都捋顺了。 John答,是的,但这没什么,因为他很PUNK。我觉得John这句话足可以确认Ian的价值了。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1-03 01:40:06

    都是老生常谈的了,而且我爱唠叨也是出名的,冇办法。但是因为他们重组,几个人都言归于好了,很多事情也就浮出水面了。这几天很多事情都在脑子里转。还有吧,我说的也不是什么队史,小死眼里只有四块二,这才是最要命的。原谅我吧~~~ 我说的都是个人观点,还不出示采访原文。所以大家还是别信我~

  • tata

    tata (努力向 家政行业和木工业迈进) 2011-11-03 20:33:52

    关于四块二弹琴,我刚开始接触SR,听两张录音室专辑的时候,是很震撼的,特别是第二张,love spread的开头部分,还有就是Driving South这歌, 同名专辑就不说了听旋律就太完美了也没有特别去留意乐器走向什么的 第二张专辑里吉他部分实在太强了没办法不留意,相比下Ian的声音基本上就是陪衬了没什么好说的 那个时候喜欢把四块二和jimmy page比,SC这张专辑里的吉他和page的味道特别相似(呵呵,我喜欢用味道)。tears这首歌我一开始还以为四块二是想致敬齐柏林飞艇那神曲“天堂阶梯”, 也许四块二和jimmy page都不是那种技术上无可挑剔的吉他手,但是他们都很有“味道”,就是一听这声音就感觉是他们,这也是我喜欢的吉他手类型。 我也是看了黑池现场后,才感觉四块二的现场发挥不如录音室的,当时甚至有点小失望,一般像他这种吉他手在现场应该很神的,但是黑池里整个的表现就是中规中矩,一点闪光的亮点都没有(这场演出Ian给我的感觉倒很好) 我平时就是听和看,一些幕后的故事倒很少去关注,看了那么多SR的段子,还是受教了 哈哈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1-03 23:42:40

    John觉得SR同名专辑的录制很不好,太单薄。唱片听起来好像SR中有两个吉他手,高潮部分过于激烈,产生出一种割裂感。SR同名专辑和《SC》自从录出来,他就再没听过。到了02年,他准备个人巡演的之前,才把《SC》找出来听了一下。说感觉不错,很惊讶他们四个竟然做了一张这么棒的唱片。97年的时候记者问他如何看待《SC》的负面评论,John说他这个创作者和听众的关注角度不一样,就他而言没觉得自己哪做得不好,并且挺为其中的一些演奏感到自豪。 John学习了Page,那时候他觉得努力练习就能更接近Page的水平,但这样做最终只能成为复制品,所以他后来不玩布鲁斯了。他的决定已经迟了,在做Seahorses乐队的时候,媒体和评论界已经开始在他身上贴上第二个Page的标签了。 《SC》14个月的制作让他身心疲惫。 不说了,想起关于《SC》的事我心情不好。 关注SR或者说关注John,对我来说是命中注定的,仅仅是他一个。他不是天才,靠着机灵和倔强去创作,成绩斐然。我视他为榜样。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1-04 03:04:32

    泛泛的说一下我对John弹吉他的感觉。 总体上说,John在现场的状态要比录音室好,早期的现场发挥是很不平稳,但他在舞台上要比在录音室里更自由,更放得开。哪怕是后来的后来,他已经非常成熟,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说起来89年Blackpool的现场真是个例外。) 他的演奏有种凌厉尖锐的神色,像把锋利的小匕首。到了《SC》是一番大刀阔斧的景象,却在细节上依然锋利。《SC》中大段的独奏,我当然非常喜欢,听了很多年之后却更喜欢他在主音吉他旁边安排的那些副吉他段落。特别硬,特别狠,下手如蜜蜂一蜇。那些大段的独奏,是他处心积虑创作出来的,副吉他部分却是以他个人气质来完成的。那些凌厉尖锐的,是他的本色。这应该源自他的PUNK心性。 十年前开始听,我也觉得《SC》和Led Zeppelin很像。后来就越来越觉得不像。不能否认John学习了Page,借鉴了Led外在的风貌,可骨子里实在没学。我能保证,他如果模仿Page,是可以模仿得非常像的。但他一直追求的并不是Page的那种神采。就我个人而言,Page弹琴钝涩气太重,远没有Hendrix那么睿智洒脱。(我不想引起大规模论战,个人观点,无须质问。)当然他非常尊敬Page这位前辈。但在他心里,Page不是偶像,只是优秀范例。 John除了死忠Jimi Hendrix和The Clash,还死忠Dylan,个人首张专辑《Time Changes Everything》发行之后他作了一个说明:我模仿了Dylan的风格,如果有人用这张专辑去和Dylan的作品比较,那我觉得自己被高抬了。——他明显有对死忠的人们由衷想做其门下走狗的态度。对Page,我始终没发现他有过这种态度,在他的作品中也没有这种痕迹。所以他不愿意被别人叫第二个Page。 在02年之前,他几乎没谈过关于创作心得,专辑主题,风格定位等等的问题。每次记者这个问题还没说完,他已经在说不了。关于“Tears”,原来我也觉得他用了天堂阶梯的模式,他们的制作人也说这首歌曲像天堂阶梯,还说这是SR最好的作品。可能吧,谁知道呢。就算像,就算一样,John心里也没有向LED或者Page致敬的意思。我只知道这首歌曲特别伤心,是他心情最灰暗的时候写出来的。因为什么事让心情糟糕,他没说。 John一直有创作力,相继基础技术也跟上了,所以表达就更好了,而且他的表达也是相当出众的。他做的音乐,我都喜欢。然而我最最钟爱的,还是他骨子里最原始的狠,他的本色。

  • tata

    tata (努力向 家政行业和木工业迈进) 2011-11-04 10:34:59

    先说Tears,歌曲的结构确实很“天堂阶梯”,我当年听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Ian怎么唱的那么烂啊,高潮没高潮的,这首歌要是换个像Robert Plant这样的歌手来配唱一定更好~ 不过后来我倒不觉得这首歌“天堂阶梯”了,毕竟两个乐队没有可比性,可能是因为四块二用了吉布森然后加了点布鲁斯因素的原因吧 还有就是,Jimmy Page这类吉他手,我一向来是把他们和Hendrix以及Eric Clapton分别区分的,Hendrix和Eric Clapton这样的都是技术底子特别好,是先有技术再有神采的, page也是从小耳濡目染从小歌迷开始抓吉他一步步上来的,他在舞台上时有闪光点但也无法像Hendrix那样“成仙” 其实要说神采什么的话,牛逼的还应该是那些布鲁斯老炮 四块二应该是90年代以来比较有亮点的吉他手了,反正Johnny Marr之后,英国就很少出大师级的吉他手了,Brit-pop时代那些吉他手,厉害是厉害,但都无法独打一面,至于现在,那更不行了,不知道是不是时代的原因,吉他手越来越不受重视了。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1-04 13:31:09

    你说的我明白。虽然是个外行,可我也知道John在基础技术上不是最厉害的。说到底,我还是喜欢他的性格气质,个人好恶,就没什么可讲的了。 坐井观天毕竟不是好事,所以尽力多听多看,到头来,心里还是惦记John,我也拿自己没办法。了解他成为了生活一种习惯,很累,总想着什么时候可以把他淘汰掉。奇怪就奇怪在,同时我是那么喜欢Hendrix。 John先是个独立的创作者,之后才是个吉他手,下这个定论应该没什么错误。如果他仅仅注重吉他技术如何如何,可能他也会像Marr一样,游走在众多乐队中间,成为一个打工仔了。就因为这个,我一直对Marr不在意,此外也不喜欢他的编曲。

  • tata

    tata (努力向 家政行业和木工业迈进) 2011-11-08 14:41:21

    john在现场会不会有曾抱怨过为啥当初出专辑整那么复杂的编曲啊~~ Jimmy page在齐柏林后期的现场上,也是错音一大堆,在我看来都是因为之前在录音室里太拼了,那么复杂的编曲,又都是大段大段的旋律,状态好的时候有感觉当然不错,但是这种创作确实需要极其高超的技术来打底子。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1-08 17:11:21

    抱怨过。但他并不是抱怨现场难做,而是抱怨来回来去整理谱子太麻烦,他是相当喜欢做现场演出的。那次谈话John是专门针对SR首张专辑说的。所以看到他说这话,我就笑了,因为和《SC》比起来,首张专辑的编曲太简单了。 John一直反感这样做,在录音室做很多分谱,而且创作时从草稿到成稿,就是散乱着进行的。录完专辑准备现场,又得把那些录音室版本的一大堆分谱,再不厌其烦的整合成现场能用的谱子。所花的心力精力只有他一个人知道,我很理解他的抱怨。因为我观察过众多的乐队,基本上录音室版本的谱子都可以直接做现场用,就算改动也只是稍稍调整。主音吉他从头到尾,无间断,无叠加,无交替。副吉他仅仅是节奏或者装饰用。John的编曲复杂,做多声部的对应叠加,而且对应的段落在吉他把位上总是离得挺远,这对改写现场版的谱子增加了不小的难度,演奏技术方面也是。SR自从Andy Couzens离开之后,就再没有过第二把吉他,John是要强的人,能自己完成就自己完成了。(不得不强调一句,我可没说John如此做就天下第一了,不是的,从编曲到演奏,转化成现场版本,他是不得已为之的,从没借此炫耀过什么。那些技巧也不是什么多了不得的。) 说到LED啊,编曲的意识是有时代局限性的,我这样觉得。因为不管旋律复杂与否,就从乐器之间的安排和分布上,是很简单的。而且LED后期作品的编曲都是John Paul Jones做。就算前期部分是Page做的,也没震到我。他们同时期的Hendrix在编曲上要自由开放得多,相比LED的东西太僵硬、太格式化了。而且Hendrix也是那个时候不多见的,在录音室和现场用两种概念做音乐的人。后来我总觉得John是受了Hendrix的启发,但无从考证。 而且就我听,Page在现场弹错也不是编曲复杂导致的。John在现场发挥不好,也不是因为编曲,那些快速换把位,或者在电琴上使用双指法的地方,他基本不出错。出错的往往都是听起来挺简单的地方。(对吉他技术,我是门外汉,所说这些班门弄斧了。但各位明白我的意思就行了,请不要究诘于我对吉他专业知识的粗浅认识。) John一直讨厌这样做,但他从始至终都没改过。哪怕是做Seahorses乐队,是他这辈子最草率最放纵的时期,在编曲上也没简单到哪去。所以我就不知道他到底讨厌什么。因为深入创作就是麻烦,特别消耗人的意志和体力,这是无法回避的。不但不能懈怠,还得主动冲上去才能尽快拿下。抱怨的话,也只能说说,不能放在心上。所以我挺看不惯他这种没头没脑的抱怨。其实他也知道,如若不然就不会一如既往的这样做了。 创作时过于强调独立,过于强调自我秩序,作品完成后是有很大的成就感,但所要付出的,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在这里不仅仅是说John,所说包括所有以诚恳的态度努力创作的人们。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欣赏的人是完美无缺的,可人无完人。然而,咱们这些欣赏者到底要寻找的是什么?是熟练的打字员,还是才华横溢的文学家? 当然我也不反感有人就喜欢打字员。:)

  • tata

    tata (努力向 家政行业和木工业迈进) 2011-11-09 09:59:31

    我这几天得再听听这些老东西的东西,很多都是很久前听的,现在都概念模糊了,得去温故,看看有没有知新~ 这几天不断听LZ放出来那些资源,然后听了些段子,确实对RS有了更多了解 哈哈

  • trainspotting

    trainspotting 2011-11-09 11:17:41

    膜拜一下……

  • tata

    tata (努力向 家政行业和木工业迈进) 2011-11-20 14:07:00

    这两天听这些靶子听头都晕了~~ LZ没有分享出来的那几场,有认为不错的么? 实在选不好其他哪几场值得听,因为我也不算是自虐型的乐迷,全部都听也没觉得太必要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1-11-20 15:05:10

    头晕很正常。 其实普及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深入了,已经达到了解SR的目的了。 再进一步的推荐,我就没有什么准备了。要么你就全收了。

  • 红色的蓝色的必须选择一个

    。。。。。。神帖啊。。。。我爱你们!!!

  • 红色的蓝色的必须选择一个
    John觉得SR同名专辑的录制很不好,太单薄。唱片听起来好像SR中有两个吉他手,高潮部分过于激烈, John觉得SR同名专辑的录制很不好,太单薄。唱片听起来好像SR中有两个吉他手,高潮部分过于激烈,产生出一种割裂感。SR同名专辑和《SC》自从录出来,他就再没听过。到了02年,他准备个人巡演的之前,才把《SC》找出来听了一下。说感觉不错,很惊讶他们四个竟然做了一张这么棒的唱片。97年的时候记者问他如何看待《SC》的负面评论,John说他这个创作者和听众的关注角度不一样,就他而言没觉得自己哪做得不好,并且挺为其中的一些演奏感到自豪。 John学习了Page,那时候他觉得努力练习就能更接近Page的水平,但这样做最终只能成为复制品,所以他后来不玩布鲁斯了。他的决定已经迟了,在做Seahorses乐队的时候,媒体和评论界已经开始在他身上贴上第二个Page的标签了。 《SC》14个月的制作让他身心疲惫。 不说了,想起关于《SC》的事我心情不好。 关注SR或者说关注John,对我来说是命中注定的,仅仅是他一个。他不是天才,靠着机灵和倔强去创作,成绩斐然。我视他为榜样。 ... smalldie

    靠着机灵和倔强去创作 太爱JOHN了,呕心沥血的听的都快哭了

  • tata

    tata (努力向 家政行业和木工业迈进) 2012-03-05 22:13:32

    楼上来挖坟了,推倒

  • smalldie

    smalldie (19911091÷÷) 石玫瑰 楼主 2012-08-07 15:06:41

    添加了 ●2012-6-12 - Heineken Music Hall, Amsterdam, The Netherlands c2i31c7x

  • 网航者

    网航者 (皇帝与我) 2012-08-08 15:51:34

    谢谢豆主的更新! 如有视频就更好。

  • 爱屋及乌

    爱屋及乌 (装三分痴呆防死,留七分正经谋生) 2013-04-01 17:09:40

    刚发现这么好的东西,,谢谢楼主!~

  • 伪会计

    伪会计 2013-04-02 06:20:20

    感谢

  • fake

    fake (rebuild) 2014-03-27 19:57:50

    整贴看完。。给跪下了。。。。。。。实在太棒。。

  • 江卓骏

    江卓骏 (你好) 2014-03-28 14:54:17

    看完了 写的真好

  • 一条干尸

    一条干尸 (早唞!…) 2014-11-09 14:37:48

    新粉再次跪拜+收藏!!好全啊啊啊啊感动Max

  • 榴十六

    榴十六 (在时间的漫长中体验时间) 2023-05-05 23:13:03 安徽

    头晕很正常。 其实普及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深入了,已经达到了解SR的目的了。 再进一步的 头晕很正常。 其实普及到这个程度,已经是很深入了,已经达到了解SR的目的了。 再进一步的推荐,我就没有什么准备了。要么你就全收了。 ... smalldie

    天呐太好的帖子了😭谢谢楼主十二年前的普及

  • 无所谓了

    无所谓了 2023-10-17 21:18:45 北京

    随机性的说说而已。 当初搜集Cure的文件真觉得是个无底洞,但我也有目标,就是把各年的演出都 随机性的说说而已。 当初搜集Cure的文件真觉得是个无底洞,但我也有目标,就是把各年的演出都看一两场,大概了解一下就行了。因为Cure现场没有即兴什么的,一切都按部就班。SR的东西很少,还不怎么好找,可乐器部分是有即兴的啊,所以尽力搜索。再来就是始终想探知John的成长过程。这些天整理SR的文件,又看了89年Blackpool的演出,把Bootleg大体都听听。发现原来忽视了一问题。 长话短说,SR在现场掌控演出进程节奏,调和阴阳的是Reni。John的稳定性太差,出闪失的时候总是Reni在后面托着他,给他打圆场。而且那时候他好像从没想过自己掌控现场局面。95年Reni一走,果然现场就出问题了。原来我还纳闷儿,为什么4月和5月John的演出不在状态。 首先急招Robbie Maddix入队,要在15天内就得把演出曲目都准备充分;再者,队员配合也需要磨合;最后,John当时应该站出来统领全局。 可是失去了保姆呵护,John不但没能统领全局,还乱阵脚了。4、5月的演出,SR现场的吉他和鼓差不多乱作一团。你追我赶,Robbie Maddix的鼓对待John的吉他,就跟打过街老鼠一样,两个人比着快,“Breaking into Heaven”这样的曲目吉他的速度本身就不慢,由于做现场,John整合了录音室版本的谱子,用提高演奏速度来模拟两把琴交替的效果,以弥补录音室版本转变成现场版本的缺失。如此一来,要求吉他的演奏速度要更快。最糟糕的是,Robbie Maddix赶着John,让John的速度快上加快,快到一塌糊涂的地步。在美国的几场演出尤甚。当初我还想,John这是要干嘛呀?是不是想和美国的那些机械手们叫板啊? 现在再听才明白,是因为Reni。演出效果一落千丈,责任在John。Robbie Maddix毕竟是个新来的,自然要听SR的话了,John却不能转换角色掌控全局。他养伤回来,这个问题才解决。 对SR来说,Reni的离开是重大损失,John也失去了保护伞,但对他的个人成长来说,却是个好事儿。 每次听都不得不抱怨,Robbie Maddix的鼓本来就一般般,再和Reni一比,差中差。 ... smalldie

    厉害!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1757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