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豆友
来自: 豆友 (Andorra) 2018-06-20 01:51:29创建   2024-03-10 20:15:27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399人喜欢
最近经微博指路,看到一篇讲《权力的游戏》最后一季为何不受粉丝待见的文章。作者认为,最后一季失利的原因,是将一个铺陈了几季的”社会学视角的故事“,改变成了一个”个人心理视角的故事“。 这个观点立刻引起了我的兴趣,找了原文看。文章发表在《科学美国人》杂志上,作者是北卡罗拉纳大学的副教授。 文章里写,好莱坞大部分作品(去掉好莱坞也成立),都是个人视角,个人的性格、内在探索、心理溯源和发展,构成了其行为的主要逻辑。但权游最初吸引人的地方,是故事并非仰赖一个或者几个角色的命运发展,而是整体局势的变化。它关照的是那些塑造和影响角色的因素,比如外在的压力、机制、惯例、事件,而角色会根据这些因素调整自身,与环境形成互动,这是典型的”社会学视角“。 于是,没有一个角色在权游里是安全的。看似钦定的主角奈德·史塔克第一季结尾就死了。一个人的命运,不是由他自己的善恶、性格所决定,而是整体社会权力结构的合力。这就是...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omo 80人喜欢
rt 以真人真事为基础的作品都可以推荐! (写非虚构故事的公zhong号也...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ottie 4650人喜欢
只看了手稿的一部分,以后还有时间再来更新。 (封面的字问过外婆,外婆说外公写的是“乱杂无章”,而非“乱杂世事”,谢谢网友指出) 下一篇: 外公随笔(二):人间重晚晴 我对外公没有任何记忆,他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就因为哮喘去世了。仅有的一些了解都是从妈妈和外婆的口中得知的。 外公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祖籍安徽。他性格沉默寡言,不喜名利,做了半辈子文艺工作,写得一手好文章,生前在市里小有名气,也是单位里的笔杆子。听妈妈说,每晚睡前,外公都会在书桌前执笔伏案,有时是摘抄书中语录、有时是写自传、有时是给在部...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倪湛舸 59人喜欢
政治神学的几条路径:1.神学内部一直有宗教与政治的讨论,集中在拉美解放神学(比方说Gustavo Gutiérrez)和德国那边(Dietrich Bonhoeffer等等),还得算上做黑人神学的James Cone、女性神学的Rosemary Radford Ruether和一大票亚非拉解放神学。2.文学研究那边的Julia Lupton, Victoria Kahn她们是从early modern studies那里开始搞政治神学的,印象中她们是推Kantorowicz和Schimitt的主力之一(?),这条线上Eric Santner做的最有意思(个人意见),因为战线一直拉到了当代。3.然后欧洲那边Badiou,Zizek啥的沿着批评理论那里本就有的研究“无宗教的宗教”的路线也来凑热闹了,再加上Esposito,Agamben那几个,政治神学就彻底爆了……4.还不能忘了乌泱...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老脸 17694人喜欢
写在前面的话:没想到这篇日志居然成了热门,玩了九年多的豆瓣这是第一次,非常感谢各位。留言我基本都看了,很多都在提《大宅门》《大染坊》《走向共和》《大明宫词》《武林外传》等等,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好剧,在豆瓣几乎是神一样的地位。但我更倾向说一些少有人提及但的确很经典很好看的剧集,并给各位没看过的朋友一个更宽广的视野,好东西不只局限于我们所知,艺术的美好就在于让我们看到更大的世界。至于有些留言提及的《空镜子》《九九归一》《家有九凤》等等,实在惭愧,这些剧我要么没看过,要么是没看全。感谢你们的提醒,我有时...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豆瓣招聘 6人喜欢
在豆瓣,我们推崇简单、务实的工作方式,在轻松、快乐的工作环境中积累和分享。你不只是在豆瓣工作,是和一群志趣相投的人一起生活! 豆瓣信息: 公司坐标:北京酒仙桥 办公环境:戳这里 更多职位:戳这里 简历直投:team@douban.com(职位+姓名+招聘信息来源) 如无...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复古美学馆聪叔的广播: ins上有人发出张国荣的故居,素雅又整洁,质朴不失风范,落地灯与小装饰两两相望,小木椅与玻璃门相映成趣。可这竟是他20年前的故居,放在今天也似乎不太过时。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已注销] 179人喜欢
想想还是在这篇文章贴在中文版的自杀论后面吧,因为观众可以稍微多一点。 涂尔干的自杀论常被认为是定量统计方法在社会学研究中应用的开山之作(其实此说并不准确,同时代用定量方法的还有杜波伊斯),确立了社会学实证研究的典范,最起码,毫无疑问的一点是,涂尔干的自杀论比马克思和韦伯的研究更“像”今天大多数社会学家所从事的那种社会学研究。可是究竟像在哪里呢?这点是要深究的。 自杀论开篇仅对“自杀”这一概念作...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诚猫😸 370人喜欢
Bookyards.com: http://www.bookyards.com/ ; DeepDyve: https://www.deepdyve.com/ ; ManyBooks: http://manybooks.net/ ; Electronic library: http://bookzz.org/ ; Wiley Online Library: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 ; Home - Springer http://link.springer.com/ ; FreeBookSpot:http://www.freebookspot.es/; Get Free Ebooks:http://www.getfreeebooks.com/; Free Computer:http://freecomputerbooks.com/; Databas...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Nerdy Chic 4961人喜欢
其实这是一篇书摘加短评。 《人生的智慧》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出生于一个异常显赫的富商家庭,一生未婚,没有子女,以狗为伴。虽然家产万贯,但他并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这本《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的代表作之一,很多中文译本还加上了副标题“如何才能幸福度过一生”。最近心情一直很郁闷的我非常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便迫不及待开始阅读,然而读完之后,心情变得更不好了----整本书根本就是一个大写加粗的“丧”! 在这本书里,叔本华首先将决定人命运的根本差异分为三类: 人的自身:也就是最广泛的人的个性所具有的东...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周宗澍 37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王绛绿 5035人喜欢
一直想去趟朝鲜。 总是被朋友问及,为什么会对那样一个国家感兴趣?又落后又危险又没什么看头。 想了想,也是,似乎有点尴尬,既不是老年人去忆苦思甜,也非小年轻去猎奇探险。只是多看了那么几部南北韩题材的电影,又偶尔爱关注下半岛局势。总觉得万一哪天局势有变,那个世界新闻的焦点所在,那个南韩在电影里数度意淫的国家会不会成了这个世纪的绝版。更想感受下北纬38度的板门店,到底是怎样的氛围。即使深知组团旅游必定离社会真相最遥远,也还是想去管中窥豹一番。 在这之前,我心目中的朝鲜几乎都是韩国电影勾勒出来的模样。 ...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豆友 1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关于前几天发的一条广播 : 我终于有空来写写发生了什么了。 一、事实: 在上海地铁某换乘站上行扶梯,我发现一男子用右手抚摸我右腿外侧。在热心路人和保安的帮助下我成功阻止他离开并报警处理。 我想说,这就是全部事实了,没有什么别的好说。 但是事实永远也没有这么简单对不对。 二、时间线 9:45 我离开地铁车厢,离约定的开会时间还有15分钟,我并不赶时间。所以没有选择就近的拥挤扶梯,而是往远处出口的扶梯走去。期间在跟同事、朋友同时发微信,全程低头看着手机。 9:48 远处扶梯非常空旷,我踏上去的时候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xi-xia 879人喜欢
【首发于公众号壹路吃(Yi-foodie)】 假期闲来无事刷了《圆桌派》,我最喜欢的几期好像都与吃有关。看陈晓卿一边咽着口水一边口若悬河的讲美食故事,简直比自己吃到还乐呵。诸如在四川赶上汶川余震那次,众人皆逃,唯有他舍不下那碗冒肥肠;以及北京那家让他从1982年起吃了不下千次的延吉餐厅一分号的冷面,都俨然成了吃货眼中的传说。 有一集陈晓卿和马未都说起中国最臭的食物。马爷说臭豆腐是中国最臭的食物,黑叔叔立马摇头:不是不是,最臭的是霉苋菜梗。身为老北京的马爷表示根本没吃过。 的确,霉苋菜梗和已经红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王路 296人喜欢
我生平第一次看展,是2003年冬天。那时候我上高三。那年春节,我们县文化局在新华书店二楼搞了一个书画展,展出的都是本县书法家、画家的作品。那些人的名字我一个也没有听说过。当然,别的老百姓也没有谁听说过。那时候,我们那儿还没有艺术考生,也没有人能够正经靠这个养活自己。甚至,连书法家的邻居都不知道他们是书法家,过年把自己写的春联往门口一贴,邻居看了:真丑。 展览需要有人盯着,免得作品被偷。但因为没有钱,雇不起人,就只好由书法家轮流值班。我觉得新鲜,连续好几天跑去,跟值班的书法家聊过几句。 我问:启功的字能不能学? 他说:不能。 “为什么?” “启功还活着。” “活人的字就不能学吗?” “现代人的字都不能学。要学古人的。” “为什么?” “古人的字经过了时间的检验。现代人的字没有经过时间检验。” “再过几百年,后人学启功的字可不可以?” “那可以。” “您练书法多少年了?” “一辈子了。” 看年...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江海一蓑翁 22人喜欢
读完了厚达七百多页的《洪业》,仿佛完成了一次穿越时空的历史之旅。将近四百年前的那些血雨腥风,家国破碎,在魏斐德先生的笔下如同全息电影一样重现在我们眼前。 我从小喜欢历史,而在古今中外的历史当中,最喜欢的就是明清鼎革期的历史。孔尚任的戏文《桃花扇》,从小学五年级开始就被我阅读过很多遍,而到了南京之后,终于得以一睹昆曲《桃花扇》现场的魅力。“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江海一蓑翁 5人喜欢
又是一年的情人节,不知不觉,跟小鱼在一起,已经有整整三年。从过年前,就想着这个纪念日,应该送她什么礼物:鲜花,太大众化;书,平时已经送得太多了;化妆品、首饰之类,小鱼没有太多这方面需求……想来想去,作为一位以读书、写作为一生志业的人,还是送一篇文章更为合适。 三年前的今天,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日子,既是西方的情人节,又是中国传统的元宵节。然而在我像往常一样,走在上班路上时,还根本没有想到过,这一天...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阿北 10578人喜欢
这是篇长文,没空的话,看下大意:豆瓣电影评分在过去十年里一直中立地还原观影大众的平均看法,影视市场的爆发正给这一工作带来更大的外部压力,我们会继续满怀诚意地保护公众对豆瓣评分的信任。 我是豆瓣的创始人,也一直是豆瓣的CEO。我还写过计算豆瓣评分的最早的几版代码(不难,加起来除下人数)。 除了最早的几年之外,我不直接负责豆瓣电影。但电影评分的大原则和策略,包括和商业独立的原则最早的时候是我定的,后来一...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豆友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