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札记
来自:豆瓣日记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这是一首读之没有白天的诗,或者说是没有日光,好像只有暗淡穹窿,沉沉地罩下来,一丝阳光和生机也挤不进,压得人心发闷。老杜的诗经常给我沉郁之感,然而总归是有人间烟火气在的,比如“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森森”之外,你会想象到这是在一个白天,向幽径深处探寻故居,于是有了人物,有了光线,有了风、鸟鸣、柏树、祠堂,一个完整的人间小世界就此形成,怎么说都还是正常的。但这首《阁夜》不同,像是黑夜中的炼狱。 杜甫写这首诗是大历元年。此时的他处境困顿,由于崔旰之乱,朝廷重兵镇蜀,诗人期待了“便下襄阳向洛阳”三年仍不得归返,辗转于成都、夔州,人已知天命却仍囿于穷困,此生抱负眼看着无缘施展……于是寓居夔州,住在这个从窗子就可以将三峡景象收入眼底的西阁,...
来自:豆瓣日记
唐代诗人有不少以早慧闻名的,李贺就是其中之一,据传他七岁能诗,不到二十岁名动京华;但去世也早,终年二十七岁。 二十七岁,在这个年纪上,李白刚娶了前宰相孙女为妻,入赘豪门;杜甫科举落第,正在齐赵之地浪游;白居易则考中了进士,慈恩塔下题名,春风得意。他们的精彩,这时才真正开始。 虽然没活过而立之年,但李贺仿佛早早地就“老”了。 我当二十不得意,一心愁谢如枯兰。(《开愁歌》)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赠陈商》) “枯”和“朽”,给人一种行将就木之感,哪像二十岁的人应有的心态?这样的句子,读来触目惊心。 “老”这个字眼,在李贺的诗里也是频频出现。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凭箜篌引》)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十三首之五》) 用现在流行的说法来形容:这个人,有着一颗“老灵魂”。 就连他作诗的方式,也...
来自:豆瓣日记
唐代有这么一个人,他长相奇特。又高又大的鹰钩鼻、眉毛不仅粗,还连成一条直线,手指又细又长完全就是九阴白骨爪。 他长得像鬼也就算了,写的诗还都是“鬼火”、“鬼坟”、“女鬼”。甚至从小沉迷于阴森森的坟场中无法自拔,简直瘆人。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韩愈为...
来自:豆瓣日记
杜甫给李白一生写了十五首诗,李白却只回了两三首。 为什么杜甫赠诗多,而李白回得少?我来给大家破解李白杜甫的感情之谜。 李白年轻的时候,娶了前宰相的孙女。人到中年的时候认识了贺知章,一顶谪仙的头衔,堪称江湖最牛的封号。 李白其实是个心里想着匡扶天下的人,却壮志难酬,假装洒脱的人。攀附权贵之家,做上门女婿的滋味如何?聪明人自然知道。他还是选择了倒插门。 时光匆匆,此路未通。李白这样有才,这么心高气傲,也看清楚了,还是要去长安混圈子。只是,去谋求大佬赏识的感觉又如何?茫茫众生,大唐辉煌,成千上万个全国...
来自:豆瓣日记
一个曾经把初爱献给金钱的女作家,一个为书写爱情而生的争议性作家,二十一年前她去世,和她一起离开的还有情人。 她已经老了。有一天,穿越字句,一个读者向她走来:“我认识你,永远记得你。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的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与你那时的故事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历经沧桑之后的言谈。” 这段耳熟能详的《情人》开篇,已经成为玛格丽特·杜拉斯的符号。 这样一个被过于密集地谈论与解读的名字,这样一个成为了某种符号、代表了某一文学时尚话语的名字,这样一个谜样难猜读却又陷于过度曝光与自我暴露...
来自:豆瓣日记
今天是沈从文的祭日。很喜欢沈从文的文章的,曾经对于沈张的爱情也是近乎神往。但是现而今想来,有些不那么确定。美好爱情是沈从文视角的美好爱情,是说媒人胡适视角的美好爱情。当初学生张兆和并不想接受老师沈从文,甚至因为老师的频繁骚扰找上校长,甚至躲回家。后来胡适相劝,张允和助攻,张兆和终于同意。师生间最初存在尤其不对等的关系。也总算男方是个浪漫的文人,有一张会说情话的嘴,会讲走过许多的桥喝过许多的酒却都不及最好年纪的张兆和这样的话,最终成就爱情佳话。但若是张兆和开口,也许便是另一番情境。好在屈就的婚姻得...
来自:豆瓣日记
如果你因为看了这篇文而去读《史记》,我会很开心。 有些书与作者,如同钱钟书讲的,是“鸡蛋与鸡”的关系。书写出来,读者与作者两不相欠,更无瓜葛。但有些不行,比如《史记》与司马迁。 司马迁像一场音乐会的指挥,哪怕他并非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篇章终了,聚光灯都会在他的头顶打量,你会向他献出你的鼓掌,你会期待听到他的解读,你会深深回味他在最末提到的,他对于他所表现的内容的追寻经历——太史公曰。 后世史官觉得这个格式很好用,于是依样画葫芦,也在篇章最后留下传论。讲道理,谈得失。但这是一份工作,要讲“政治正确”,只能戴着镣铐跳舞。班固在《汉书》里写《司马迁传》,几乎原文照搬了司马迁自己写的《太史公自序》与《报任安书》。但在《汉书》里,丢掉了重要的一句。司马迁评价孔子的《春秋》,说是“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然而在班固这里,“贬天子”一句不见了。 这事情不稀奇。谈到君臣关系,《左传》里有一句很...
来自:豆瓣日记
这是一篇软文 好姑娘都比较好骗是不是?老实啊!读书的时候被教导不能早恋,瞪着操场上出双入对的小鸳鸯,只能一推眼镜,干了这张数学题!等到学士硕士博士读完,忽然就被拎着耳朵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找个男人嫁了。于是慌不择路,谁说两句好话,买两个好包,就把自己给卖了。 然而,天长日久,考验的不仅是说情话,滚床单,还有最坏最坏,会不会被婆婆欺负,会不会挨老公打,会不会被骗了几十万不还,会不会。。。 人海茫茫,你总不能一个一个试过去。每回相亲都问,你会不会如白子画一样代老婆受六十四根销魂钉,会不会如夜华一样宁愿断了一条胳膊也要救情敌哄老婆开心啦?。。。你猜你会不会被怼一句,你神经病啊? 当然,当然,还是有办法发现的啦。生活里蛛丝马迹那么多,但是你要会观察呀。 比如说,一个诚实的人会不会是个好老公呢?《孔雀东南飞》的故事里,有个诚实的男主角焦仲卿。夫妻讲悄悄话,老婆刘兰芝抱怨婆婆,说我天不亮就起来织布,三天能...
来自:豆瓣日记
阎连科把卡佛、门罗、乔纳森·弗兰岑等作家的作品称作“苦咖啡文学”,写的都是“小伤感、小温暖、小挫伤、小确幸”。 作者:潘文捷 “如果有一天村上春树也获诺贝尔文学奖了,那就是我们长期崇敬的那些伟大作品的灾难。” 在日前凤凰网主办的“阎连科文学课”上,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阎连科称,像村上春树这样的“苦咖啡文学”正在当今文坛泛滥,经典的转移正在发生。阎连科眼中的“苦咖啡文学”是什么?这种文学形式与何相对?又有何优劣?在经典转移之后,小说家的创作是否有还有第三条路?阎连科从自创的“苦咖啡文学”一...
来自:豆瓣日记
前两天看到一则高论,谈到归有光《项脊轩志》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说是这样的文字有什么好打动人的?翻译成现代汉语,应该就是“我媳妇坟头长草两米高”了吧!…… 可能有两种情形,一是真没读懂。其实,阅读也好,写作也好,说起来不难,但也都是有门槛的。就阅读来说,你的理解力,欣赏水平不到,或是阅历不够,好文章你也看不出它的好,这是值得同情的。 第二种情形就比较讨厌了。就是明明读懂了,故意在那儿抖机灵,乱调侃,佛头着粪,唐突名篇,这么做不但无聊,且不厚道。 《项脊轩志》...
来自:豆瓣日记
讲夫子,总要提到《论语》。 这个人啊,很喜欢吐槽自己的学生。 最常被吐槽的就是最聪明,善言辞也最爱提问的子贡。 比如,孔子说,“君子不器”。可是又有一天,子贡问他,你看我怎么样?孔子说,你呀,是个器。子贡又问,那是什么样子的器?孔子说,是供奉在庙堂之上的珠光宝器——然而还是器。 又有一天,子贡感悟人生,说,我呢,不强迫别人违背他们的意愿,他们也别来强迫我。孔子就在一边吐槽,说,子贡呀,你才做不到呢。 只是孔子病得快要死了,却最惦记这个总是被自己吐槽的子贡。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孔子拄着拐杖在门外徘徊,看见子贡远来,对他说,“子贡啊,你怎么现在才来呀?”没等子贡回答,他叹息着唱道,“泰山要崩塌了吗?梁木要毁坏了吗?哲人要困顿了吗?”一边说,一边流下泪来。他向子贡说,“商朝人把遗体拜访在两个门柱之间,我昨天梦见自己坐在两柱之间,我是商人的后裔,这恐怕是说,我就要死了。” 再过七天,他就去世了。 这...
来自:豆瓣日记
陆文夫 楚尘文化 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让姑苏城名闻天下。诗人笔下的姑苏城各有侧重点,殊不知,很多大诗人与苏州都有过不解之缘,不是以诗人的身份,而是以刺史的身份。 君到姑苏见,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 水巷小桥多。 如果说上面这首杜荀鹤的《送人游吴》为唐代的苏州作了一幅风景画式的描述,那么白居易的诗《登阊门闲望》就在向人介绍苏州的基本情况了。 阊门四望郁苍苍, 始觉雄州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 五千子弟守封疆。 阖闾城碧铺秋草, 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 家家门外泊舟航...
来自:豆瓣日记
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一段令人难忘的情节,还是小豆子的程蝶衣,被老太监关在屋里追逐,可以想见,那个变态老东西对他做了不可描述之事。这事儿搁现在,是猥亵幼童,罪大恶极,但在前清那会儿就另说了,兴许不少文人骚客、达官贵人,还把包养戏子、玩弄娈童当作雅事。 在中国,“男女通吃”的历史非常悠久。有名的譬如“分桃断袖”。“分桃”是讲,春秋时期,卫国的弥子瑕同国君一起在桃园游玩,他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这个没吃完的桃子给了国君。国君说:“瞧他有多爱我呀,吃了一半的桃子都要分给我”。 虽然这个故事的结局是,...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安妮宝贝更名为庆山之后的另一部重磅作品《月童度河》于日前出版。作为安妮宝贝多年的读者与批评者,我一向不喜欢安妮宝贝的作品,也不带什么好感。但必须诚实地说,《月童度河》给我带来了出乎意料的阅读体验。简单地讲,如果说安妮宝贝以前的作品主要刻画的是个人的感伤与虚无情绪,《月童度河》则是对这种情绪的一种出走。安妮宝贝也坦诚道,随着她个人经历和心境的变化,她的写作也一直在发生变化。我们不妨以其新作《月童...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本来想说的是钱穆先生,可还是想先说说叶龙先生,这位钱先生的高徒,如果没有他一笔笔记录又一本本留存的课堂笔记,这本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就无缘面世。 1953年,25岁的绍兴青年无名小辈叶龙和虚岁60的名满天下的无锡人钱穆在课堂上的一场结缘,开始了他们今生的相遇相知。如果没有60年后叶龙的悉心整理与鼎力奔走,这本尘封60年之久的钱穆先生的中国文学史讲稿也无从得见天日。读到刘悠扬先生在钱...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我从不给作家排出三六九等,也不会因人废文,但现代中文作家里,最爱的女作家自然是张爱玲,男的便是沈从文了。 一 从《边城》到《从文自传》,再到《中国古代服饰研究》,题材迥异,但文字间总能递出熟悉而难寄达的感觉,后来知道这叫开风气之先。中伤他、忌恨他、...
来自:豆瓣日记
春天来了,聊一聊读书。 和人见面,经常聊起读书。有人爱问:你一个月读多少本书? 这是外行的问法。这么问的人,基本上不怎么读书。本数反映不了任何问题。《射雕英雄传》,可以是一本,也可以是四本。时尚杂志,也是一本。有些书,半个小时就读完了,有些书,一百个小时也读不完。考试大纲很薄吧,天天读,来来回回读,还要做模拟题。 可以问的是:平均每天花多久读书,读哪些方面的书,最近影响比较大的书。它能看出你的生活...
来自:豆瓣日记
杜甫的诗被尊为“诗史”,因为除去文学和审美,他的诗还可以作为史料来用。 逃难生涯里,记录了太多修撰国史的人不在意的细节:官史只在意股市“熔断”三日而停;不会写,熔断的这几天,有多少散户赔了倾家荡产,自住的房子,养老的钱。但是杜甫都记了。他是每一句历史的注脚,写得都是小人物被裹挟在大时代里的颠沛流离。 可是我觉得后来的研究者没有良心。有人用心头血记下的血书,你便只顾着讨论这写得内容够不够真,字句严...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