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 · 美学艺术

七点十五分
来自: 七点十五分 (深圳) 2013-04-02 09:45:05创建   2019-07-28 17:26:20更新
1 人关注
来自:豆瓣日记
正艺青年 67人喜欢
Art Nouveau(即new art),或称新艺术运动,大约1890年至1910年主要发生在欧洲,作为一场艺术和设计风潮,它体现在方方面面,也可能是很多东西,它是经典的巴黎地铁入口,是埃菲尔铁塔,是安东尼·高迪风格奇幻的建筑,是华美的珠宝,还可能是Tiffany此时的玻璃制品等等。 这一时期的建筑和商品往往都充满想象力,设计非常大胆,甚至具有科幻片般的风采,但最能体现其艺术设计风格的,却可能不是它们,而是在此时兴起的商业美术,即插画和招贴画/海报等。 说起Art Nouveau插画,一个不得...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小赌 376人喜欢
大卫. 霍克尼2015年来北京办画展开讲座,一票难求,颇有几名艺评家对其大热很不以为然。勤奋的艺术流派图像剪辑嫁接师,画得也不好,至于这么火嘛。多半是炒作有道。 我觉得这才正常,众口难调,一边倒没差评才不正常。大卫霍克尼的趣味高级,摆盘艳丽,叫好又叫座,但是那漫不经心又一本正经的嬉闹态度会让一板一眼的人get不到他的点。他和毕加索是一类艺术家,穿行在各种艺术潮流和传统里宛如游龙,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评论家手持理论和概念之网,看得见扣不着,徒唤奈何。 艺术家和模特,铜版,1973-74, 这是霍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天一件艺术品 502人喜欢
有朋友希望看看克拉克爵士如何解读风景画,今天就带来他在《如何观看绘画》中对于一幅风景画——康斯特布尔的《跃马习作》——的观感和分析。 康斯特布尔的画有时候让艺术君想起东方的水墨,有种“意在笔先”、“意到笔不到”的特质。比如下面这幅在佳士得拍卖的画:...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einsteinliu 300人喜欢
前几日去慕尼黑的Kunsthalle看了一个西班牙黄金时期的展,有委拉斯凯兹,格列柯等人,看来看去,最后焦点就落在了格列柯的《圣母蒙召升天》上。经过和同去的女票和 远木 兄一番讨论,着实看出来很多的好处来,再加上这幅画极有代表性,就分几个主题,把讨论的内容一一记录下来,并添油加醋一番。先看一下全图,这幅《圣母蒙召升天》描绘的是圣母受圣灵召唤从人间升向天堂的情景: 色彩 格列柯的画属于比较依赖现场的那种,虽然一直知道他是个厉害人物,甚而被说成艺术史的穿越者,但一直看图片也看不出来有多好。现场一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Lens 654人喜欢
提到日本前卫艺术家草间弥生,你会想到什么? ▲日本直岛上那个面朝大海的巨型南瓜? ▲和名牌LV的各种合作款? ▲亦或是三年前那场宛如梦境的上海个展? 无论你喜不喜欢,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就和她本身的夸张造型一样,留给人极深的印象。 世人给她贴上了很多标签:波点女王、和荒木经惟齐名的日本坏品味、世界上身价最贵的当代艺术家之一…… 但在草间弥生的眼里,自己或许只是一个“停止创作就会自杀”的精神病人。 ●波点和精神疾病,是她身上最深的印记 每天早上在助手的帮助下,草间弥生从自己入住的精神疗养院出发,前...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喜儿喂鸭正经地 979人喜欢
莫里兹·柯奈利斯·埃舍尔一定是艺术家之中最善变的。他活跃于欧洲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生于荷兰,却流连于意大利的风光;从小数学成绩差强人意,他的作品却成为了数学家、科学家的研究对象;而他创作的作品,我们很难找出单一形式的代表作,埃舍尔在不同时期创作...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einsteinliu 885人喜欢
丹麦画家哈莫修依(Vilhelm Hammershøi, 1864–1916),最近很火的电影《丹麦女孩》借鉴了他的风格,慢慢的有人知道他了,研究这个画家久矣,这是一系列介绍文章的第一篇,接下来还会按照绘画主题分别介绍,所以很多主题这篇文章都没有涉及到,否则就太长了。 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alingcat 2957人喜欢
1889年,新锐评论家艾尔贝·奥里耶在唐吉老伯的画材商店橱窗里看到了两幅“向日葵”,旋即在1890年1月的《法兰西信使》创刊号上发表文章《孤独的灵魂》,将溢美之词雨点一样泼向文森特·梵高:“一个象征主义者”、“一个狂热分子”、“一个喝醉酒的巨人”、“一个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一天一件艺术品 772人喜欢
看几张画: 《从林希大宅看伦敦巴特西河岸》 《雾夜伦敦》 《夜曲》 《灰色和金色的夜曲:皮卡迪利》 《灰色和金色的夜曲》 《蓝色和银色的夜曲》 《蓝色和银色的夜曲》 你若想看到它们全部的光辉,就应该在幽暗,阴沉的隆冬之夜去观察.那时,湿度浓重,潮气悄无声...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TuDing 6101人喜欢
画坛,其实和武林差不多,有着各种各样的流派。如果你一眼就能认出一幅画的流派……就直接拉到最底下看广告吧,谢谢。事实上,大部分人对于西方绘画的认知,都停留在中学美术课的水平,能记得几个名字,认得几幅大作。今天,途丁就来跟你聊一聊西方的印象派绘画。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malingcat 990人喜欢
惟有看到那些天才的、但是原作者已经湮没无闻的作品,才会痛切地意识到:仅有天才是不够的,远远不够。在天才与名望之间山重水复、埋伏着各种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尤其是当今世界,经纪人、评论人、收藏家和画廊共同操纵着小众趣味,然后经由拍卖行和大众传媒,...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喜儿喂鸭正经地 265人喜欢
俄国画家马列维奇是20世纪初抽象艺术史上划时代的艺术家之一。他是一个穷苦的波兰家庭中十四位孩子中的一个,直到12岁之前,他和任何一个享受在田间的童年天堂的普通孩童别无两样。1904年,他的父亲去世以后,马列维奇搬到了莫斯科开始了在莫斯科建筑绘画雕塑学院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喜儿喂鸭正经地 4043人喜欢
【我只推荐我读过的,我知道还有很多专业性的艺术史神书躺在那边我没读过,但我只推荐我读过的】 【此书单只适合对艺术史有兴趣而不是专业学艺术史的】 很多人问过我学艺术史可以看什么书,正好趁着读书日,我觉得可以专门写一篇来说一下。 ----------------------------------------------------------------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小岛八方斋 6753人喜欢
作为一个喜欢怀古的人,如果真的有时光机存在,且只能选择一次穿越的时候,我想有生之年我肯定不会选择穿越到未来,因为一旦到了未来,就成了一个与时代脱轨的傻瓜,就好像解冻后的美国队长,不管看什么都会惊讶地合不拢嘴。当我看到十四、十五世纪的佛罗伦萨、十七世纪的尼德兰和十九世纪的巴黎这三个时代所遗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的时候,我开始恨自己生得太晚,没机会见证这些具有无穷创造力的伟大的时代,当今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等,在我看来,与那些时代相比也相形见绌。所以如果有时光机,我就一定要穿越到这几个时代去看个究竟,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喜儿喂鸭正经地 504人喜欢
Fernand Khnopff, Carezze (L’Arte), 1896 近两年开始,好莱坞电影开始越来越注重电影中的政治正确,接连几部推举女性主角成为挽救大局的英雄,一改女性曾经在荧幕上只能是“被拯救”的形象,尤其是在英雄电影中,一旦哪个角色对着女英雄说“我从不打女人。”这就意...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blueshadow 48人喜欢
吕胜中的“上世纪”回顾展,不计其数的剪纸小红人蔚为壮观,重新绘制的大尺度作品《生命•瞬间与永恒》在黑暗的展厅中,涌动远古能量,碰撞出复杂的华丽。 吕胜中在这件作品的手记中写道:“确切一点说,这并非绘画的艺术,是一份散落在乡土民俗中古老生命符号的考...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张佳玮 3308人喜欢
看画如看美人,单是看,久了就看不出长短好坏,还容易看顺了眼;比如家有美妻或美夫,平时不觉得;出门一看街上人群,“呀,我太太眼睛挺大”,“呀,我男朋友腿挺长”。一有对比,立刻分高下,就懂了。 欣赏美,概莫如是。 许多人有个错觉,认为西方画比中国画写实...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张佳玮 1048人喜欢
谈论欧洲人对裸体的爱前,先得念些词儿镇魂定场吓走扫黄办,比如: 我们欧洲人,也不是特别好色,独爱裸体;这不是因为,我们的文明源头,恰好是希腊和罗马;希腊又偏地气温暖,大家一高兴就脱个精光;于是就觉得跑马拉松、扔铁饼、掷标枪,保卫城邦的裸男裸女最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荷马的玫瑰 148人喜欢
梵高早年在荷兰受海牙画派和巴比松派影响而多运用的暗大地色和深褐色,在他到巴黎卢浮宫看到德拉克洛瓦的画以后,完全被颠覆。他开始读关于互补色的理论书籍,并且大量运用在自己的绘画中。 这一对比,从他1886年刚来巴黎和1888年离开巴黎的两幅自画像中,表达得最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张佳玮 4596人喜欢
先前说过,裸女之友安格尔大师,虽然阅女无数,却是个专情汉子。28岁上,他画了这个背: 48岁上,他老人家已经见多识广,但还是觉得此背最美,所以再画一遍,顺便请他其他画过的美女捧场: 到82岁上,老人家已经被浪漫主义家的德拉克洛瓦、现实主义家的库尔贝折腾过...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陌知 5661人喜欢
【此文仅为个人想法,转载请标明出处】 许多人都对现代美术作品感到困惑和愤怒:“为什么现代美术作品中有那么多不明所以的随机图形?这难道不是画家随便乱涂的吗?这有什么艺术价值?小孩子也能画成这样啊?难道就是因为艺术家有名气,涂两笔就是艺术作品了?这有什么技术含量啊?” 很明显,提出这样问题的逻辑是:这么两三笔,我也能画出来,那么画家和普通人有什么差距? 而愤怒在于:连我都画得出来的作品,居然卖价这么高?但是如果是我来画,就是废纸一张,这太不公平了!而且这么简单的画面,那些画家一天就能画好多张,这有什...
回复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有用暂存

七点十五分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