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奔跑的鸡笼
来自: 奔跑的鸡笼 2020-09-28 00:02:40创建   2024-05-10 10:57:19更新
来自:豆瓣小组
一鸭一鸭哟 20人喜欢
是我日本作品看的不多还是什么…以太宰治为首的那种人间失格式的作品看...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 50人喜欢
rt……重读看到这一段真的心里五味杂陈。。 因为我一直非常非常喜欢大...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 30人喜欢
表面上看湘云和黛玉身世相似,都是父母双亡由其他亲人抚养,甚至湘云更...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莉莉丝(愤怒版 1596人喜欢
当我内心足够强大 ——维吉尼亚·萨提...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Ziggy 236人喜欢
不知道为什么,之前每次读《被讨厌的勇气》前几节时只要读一小儿我就会...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蝌蚪往人 1623人喜欢
我在知乎一个回答的备份: 为什么金庸的故事逐渐失去了市场活力? 责任全在“人民”。 我发现现在有一个社会现象,就是很多人以为把自己躲在“人民”这个面具下,就可以免除一切责任,自己的随心所欲的行为都有无穷的正当性,“人民群众喜欢”,“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不会忘记”云云。一有什么事,那就是张三是“资本”,李四“脱离群众”,王五“小布尔乔亚“,仿佛自己一点错都没有,仿佛自己只要戴着“人民”这个面具,全世界就得围着自己转。但是作为坚定的“人民史观”拥护者,我突然意识到,很多事情变成这样,最大的责任就是这些“人民”。 如果说很多事情“人民”也无能为力,但是就连武侠这种通俗文化都衰落凋敝成这样,那真是怨不得别人了。每一种通俗文化都是不断进化的,而且需要创作者和欣赏者共同完成这种进化,不是你天天躺着宁可看短视频和带货直播,天上就掉下来好作品给你看的。《诗经》和《多惠法王经》(《诗篇》)都是西周的...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堂吉诃德不在家 263人喜欢
我总是很容易对周围成绩好的人、人缘好的人产生嫉妒。甚至对一些明知望...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momo 49人喜欢
艺术性、思想力、虚 构性、知识面、色彩度, 再也没有这四维度都如...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赫斯托里🦇 177人喜欢
🌠谢谢各位友友!我会认真读完的! ———— 4.24已更新📖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小拙 238人喜欢
B站up根据原著描写做的红楼梦服饰复原,宝黛初见时宝玉这个居家发型: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245人喜欢
宝钗屋子一片雪白。她是天然生性空无的人,并在“找”和“执”中参透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韧勉 1141人喜欢
古文字学研究近百年来,时至今日仍算绝学,业内从业人士寥寥,跟其他专业相比还是凤毛菱角,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基本上是目前古文字学研究的三大分支。其习得方法既没有系统性教程,也并没有什么捷径可言。甲骨学入门,主要靠释读与摹写甲骨图版,配以释文辅助阅读。如果能有专业人士的课程辅导,效果更佳。就笔者浅薄的了解,在北京地区目前还在坚持教授甲骨文课程的只有北京大学历史系的朱凤瀚教授,以及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的黄天树教授,前者教授的课程内容较为基础,后者的课程更为系统。下面谈谈甲骨文入门学习的途径。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gingababa.saru 87人喜欢
最近兩年對道教的儀式、物件、場所等等傳統文本無法直觀展現的議題很感興趣,在寫自己的論文的同時也想把收集到的各種資料庫稍稍整理一下,以道教文獻資料為主,也偶有佛教、儒學、和民間宗教的一些內容,散落在各個圖書館和文博機構的作品,除非數量特別巨大,不會單獨列出。這篇的內容應該會不斷更新,也盼望能與各位同好一同交流有益有趣的資源。 關於道教圖像、考古、美術等等的書籍、文章、展覽資訊的一個比較雜的豆列請點 這裡 Religious Sites, Sacred Geography, Mapping, Territory, and Pilgrimage Frogbear Database of Religious Sites in East Asia : UBC的拔地入雲項目每年的clusters收集回來的圖像資源,目前metadata已經全部開放。 Marcus Bingenheimer 老師整理的 ...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已经注销 1409人喜欢
第二次更新—观点梗概: 对三体思想的批判主要有2点: 1. 核心概念混淆...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西双版纳植物园 228人喜欢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希媛 336人喜欢
自身的学习状况 因为对欧洲,中东地区国家,非洲等一些国家感兴趣。 旅居途中想更深入的了解这里的文化和历史。 主要是因为上述的两个原因开启了我的小语种学习的前端,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很多人国语都说不标准,我自己就是一个,还要从小面对学习英语的压力,更别说去学习一些冷门的语言,但是只要找对方法和学习兴趣,就很简单了。对于自己,每一种语言陆陆续续三年的时间了,改变真的很大,可以用当地的语言和别人沟通莫过是旅行中最爽的事情了。(现在的话交流的话西班牙语、日语、斯瓦西里语、俄语都没问题<斯语机之前自...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含文嘉Ψ 0人喜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巨炮叔叔 6人喜欢
很多金庸迷说,郭襄是《神雕侠侣》里十六年后的女主角。 金庸把这个女孩刻画得可爱极了,婴儿时期就能看出一张甜美文秀的小脸,长大后天真爽朗,人人都爱与她结交,她从来也不因为自己的出身就看不起别人,在江湖上收获了一票朋友。 可是她十六岁那年,在一个小酒家听人讲述了神雕侠的故事,她见到了摘下面具的杨过,见到了襄阳城内为她盛放的满天烟花。 《神雕》里的郭襄最终目送着杨过小龙女远去,暗自神伤。 三年后,在《倚天屠龙记》这个故事的开始,郭襄一驴一剑,只求能在江湖上得到神雕大侠的一点消息。 而随后出场的何足道,却是昆仑山上的剑痴、琴痴、棋痴,第一次出远门,对中原之事毫不知晓。 金庸在他身上着墨不多,寥寥数语,一个潇洒、有趣、却也有些呆气的奇男子却深深印刻在了我这个读者心里。 何足道是寂寞的。 小郭襄遍寻杨过不获,在少室山上得知昆仑三圣要来少林寺显本事,本想到时间了瞧瞧热闹,到处闲逛之时竟见到了有人以琴音吸...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界面文化 279人喜欢
诗歌反对强权,也不会给反对强权的人以特权。 撰文 | 赵蕴娴 编辑 | 黄月 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上打伤了妻子谢烨,随后上吊自尽,谢烨也于当天抢救无效身亡。有人说,顾城是用一把斧子砍伤了谢烨,也有人说,据在场人顾乡与警察证明,现场的那把斧子上没有血迹,但不论真相的细节如何,顾城打伤谢烨,直接造成她的死亡,已是不争的事实。 人类固执地想把艺术供奉在远离黑暗的圣洁殿堂,却一次次错愕于艺术与暴力的同谋,纳粹美学就是这样一个极端。把顾城比作纳粹固然不恰当,但他不分虚实、不知边界...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腔调 9人喜欢
《 风铃·马蹄·刀》 ——写在《风铃中的刀声》之前 一 作为一个作家,总是会觉得自己像一条茧中的蛹,总是想要求一种突破,可是这种突破是需要煎熬的,有时候经过很长久很长久的煎熬之后,还是不能化为蝴蝶,化作茧,更不要希望吐成丝了。 所以有许多作家困死在茧中,所以他们常常酗酒,吸毒,逃避,自暴自弃,甚至会把一根“雷明顿”的散弹猎枪含在喉咙里,用一根本来握笔的手指扳开枪擎口扣下扳机,把他自己和他的绝望同时毁灭。 创作是一件多么艰苦的事,除了他们自己之外恐怕很少有人能明白。 可是一个作家只要活着就一定要创作,否则他就会消失。 无声无息的消失就不如轰轰烈烈的毁灭了。 所以每一个作家都希望自己能够有一种新的突破,新的创作。 对他们来说,这种意境简直已经接近“禅”和“道”。 在这段过程中,他们所受到的挫折辱骂与讪笑,甚至不会比唐三藏在求经的路途中所受的挫折和苦难少。 宗教、艺术、文学,在某一方面来讲是殊途...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雲隱 265人喜欢
中日古典文学的幻灭之美 人之一世,莫大于生死。观叶落而悲秋,见花败而伤春,究其本源,皆是生死之叹。 中国与日本之古典文学,颇有相似之处。日本受中国文化浸染之深,不必多说。同时二者又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故而对生死之事的看法虽大有相似,然亦有区别,这些异同自然就体现在了文学上。 日本文学以幻灭之美而著称,「物哀」更是人尽皆知。大体说来,「物哀」即是由外物触发内心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大多是哀伤的。按照这个定义,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伤春」与「悲秋」俯拾即是,这也属于「物哀」的幻灭之美。 中国文学,在佛教传入之前,就已出现描述幻灭之美的诗句。 屈原的《离骚》中有:「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美不再是蓬勃的、繁盛的,而是濒死的、哀怨的。 同为中国文学之源的《诗经》,亦有对幻灭之感的描述。《小雅·頍弁》写道:「如彼雨雪,先集维霰。死丧无日,无几相见。」意思是:「就好似下...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思适斋中小学生 202人喜欢
本文内容: 一、《红楼梦》的两大版本系统 二、新中国成立後《红楼梦》整理的五个方向 三、《红楼梦》整理本购买推荐 ———————————————— 一、《红楼梦》的两大版本系统 《红楼梦》古籍原本可以分为“脂评本”和“程高本”两类。“脂评本”是指经脂砚斋抄阅批评的版本,均为抄本形态,一般含有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批语,正文多为八十回或不足八十回。目前发现的早期脂评抄本有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十馀种。抄本是《红楼梦》早期流传的主要形式。程高本刊印之後,脂评抄本几乎消失殆尽。直至清末民初,有正书局石印戚序本,脂评抄本才重新回到大众视野。此後又有抄本陆续发现。 “程高本”是指经程伟元、高鹗整理补缀後排印或刊刻的版本。程伟元、高鹗用“萃文书屋”名义木活字排印《绣像红楼梦》,初版刊印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胡适命名为“程甲本”。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萃文书屋又刊印了另一版,胡适命名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老撒 356人喜欢
红楼梦,一直是古典小说爱好者乐于谈论的一部书,而这部作品版本复杂,一些想入门径的读者面对众多版本,往往无法选择。有人说,选择版本没有意义,只要买一本正规出版社出版,名字叫《红楼梦》的书,拿来看就可以了,这种话,要看怎么说。比如下面的几张图片: 图一图二出自第八回, 写到贾宝玉嫌丫鬟戴不好斗笠时,林黛玉的反应,一个写“过来,我给你戴罢”,一个写“罗唆什么,过来,我瞧瞧罢”,据我看,前者没有后者好,我瞧瞧,已经有我给你戴的意思,不必明明白白地说出,而且后者的文字会发声,听来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图三图...
回复
<前页 1 2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奔跑的鸡笼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