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eri'

fafadongmian
来自: fafadongmian (上海) 2020-03-28 17:48:30创建   2024-02-04 17:22:08更新
来自:豆瓣日记
曳尾.avi 577人喜欢
去年六月初的时候,通过一小串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James Madison University的访问教授教职。JMU是个大概两万人规模的小不点公立大学,位于我们村附近的Harrisonburg,在美国排名大概150多,他们的建筑项目成立时间不长,属于艺术、设计与艺术史学院的一部分,在我入职的时候一共只有3个tenure/tenure track 教授,算上我和另一个visiting professor,一共五个人。 在接这个教职之前,我基本上只有一些助教经历,设计课完全没有带过,加之读了四...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未曾 46人喜欢
Mission archéologique dans la Chine septentrionale:沙畹著,此相册图片为缩小过后的版本。原始版本介绍下载》https://shuge.org/ebook/bei-zhong-guo-kao-gu-tu-lu/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Heidyroyal Tea 3922人喜欢
背景: 我们是一个研究生班,一共13个人,本科大多都来自美国的文理学院、藤校或者UC Berkeley和Emory这个水平的学校。因为这个研究生项目是关于文学和历史的,所以我们基本本科都读人文、艺术或社会科学相关专业,这类学科的论文(包括research paper和essay)对写作的要求普遍要比其他学科严格一些(对比来自我在NYU Stern商学院读书的前男友)。又因为这个项目又是高度跨学科的(highly interdisciplinary),所以我们的研究方向都不尽相同,有人做music...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滕子京 42人喜欢
小野山正在将尤瑟纳尔《哈德良回忆录》 由法文翻译到中文 。我把码了很久的Grace Frick英译本也翻出来对照参看。中译读起来多顺,英译就有多卡顿。好在不懂的地方可以问ChatGPT。 记得大学英语精读课,每篇课文要提前预习。难点会在课文里标出来,课堂时间只用来讲难点。今天籍由法语翻译文学,竟然找回了大学英语的记忆。 举几个例子。比如这句英译: I have learned the advantage for the mind (and also the dangers) of differe...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qingfan 36人喜欢
1 “现代性”的观念 艺术史的观念对艺术研究角度和作品的创作都有影响,甚至于是创作时代特征更迭的动力。譬如从写实到抽象,从宗教故事、写实主义到表达自我。 建筑方面又未尝不是呢,回顾近现代建筑史,会发现观念对我们的影响超出我们通常所能意识到的范畴。建筑研究尽管是通过建筑历史与理论、建筑技术等角度,研究不同地域的现代性建筑的发展和特征。 我们可以假想一个更为全景式的视角,大概可以将现代建筑历史理论研究的范畴,看作一本现代主义的建筑目录,让我们了解自己身在何方。从历史、理论、技术、文化、气候去探讨建筑...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人类世城市哲学 34人喜欢
[按]这是对本人多年在各个学校参加答辩后与同事们交流后感触最深的东西的沉淀,也是同事们的眼光的积累,通过“同行作者和方法论作者”这一角度,来串联,把它说得更清楚一些。本文在讨论中总会不小心将一个研究生的研究性写作与一个成熟研究者的研究性写作混淆,标准可能是在滑动,大家要当心。如对这一话题有兴趣,大家可以找一本欧美大学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研究方法论教材,来完整地了解这方面的行业、学科要求。比如哈佛提供了两套综述和论文模板:哈佛社会学系的模板,和哈佛心理学系的模版。 一、 作为研究者,你必须身后有方法论作者,研究和论文才不会空洞。每一篇学位论文里必须邀请到5位以上的同主题研究者来与你对话、争论,综述和论文框架,这才成立,因为这种类型的论文是在考核你会不会组织这种研究者论争共同体,有没有组织和排练这种讨论和争论的能力。 假如我的课题是:“基于Benjamin Bratton的全行星建模理论的云平...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BigBullet-Bo! 24人喜欢
本人于2020年秋季入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建筑学院(Kuleuven sint-lucas faculty of architecture-Gent),于2022年夏季毕业,共经历四个学期,每个学期一个studio,以及两门必须,一门选修(3/4),我将studio的作业和其他课程的一些select work上传,希望可以帮助未来即将到来的同学们认识一下鲁汶大学建筑学院的课程,也希望可以帮到国内从事建筑教育的老师和实践建筑师从中得到些灵感。本帖子是第三篇,第三学期studio-MG34Kyoto-T...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豆瓣时间 571人喜欢
01 有一种职业 叫“入殓师” 10年前,有一部名叫《入殓师》的日本电影一举斩获了第32届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高大奖、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等国际知名奖项。 就如它的名字,这部电影描述的是至今也没能完全取得人们认可的职业“入殓师”的日常。 原本在乐团工作的大提琴手小林大悟突遭乐团解散,失业外加购买乐器的高昂债务,迫使小林大悟和妻子一起搬到了乡下的老屋。 待业在家的小林无意间在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广告,误以为是旅行公司招聘的他前去面试,社长佐佐木生荣二话不说就聘用了他,但却对工作内...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Leona505 438人喜欢
我说得可能不全面,大家有想问的问题可以发在评论里,我知道的会尽量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法宝 398人喜欢
人文与社科专业导师选择指北? 今天和一位老师聊天,谈起了校园学生心理状况。Ta在一所高校负责相关事务与咨询许久。Ta说其实学生的心理状态,有一部分是随着社会整体环境而发生变化的,有一些是和校园管理措施相关的,但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与导师的关系,这在理工科博士群体中体现的尤为明显。这个判断也和我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一致。学生与导师的紧张关系,往往成为压垮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各种各样令人遗憾的结果。同时我们也一致认为,目前的情况下,对高校导师的硬性规则与软性约束都是远远不够的。硬性规则除了高标准的论文发表规则外,对学生权益的保护几乎付之阙如;软性约束也缺乏实际效果。如果一个学生的导师确实“有问题”,或者说师生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学院和学校层面都缺乏有效的干预渠道。这种情况不会在短期内得到改变,而且随着教师与学生发表压力的增加和现在对学位论文要求的提升,情况可能会进一步向我们不愿意看到的方向发展...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triviṣa 657人喜欢
美国大多数学校和专业每年都会有!给你钱的!暑期科研项目! 非常适合p...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左倾份子的广播: 在天津解放北路上辨习古典。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西柚味的小菊花 168人喜欢
猫粮表 罐头(感谢热心网友提供) 在组里看见有大神汇总,入口 https...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棠真的广播: 一个人开始变强的征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WIKI魏的广播: 需要4步:1、关闭PPT;2、更改后缀名rar(变身);3、解压;4、再更加后缀名pptx(还原),这才是完整的步骤。这里还有一个方法:1、另存为html格式;2、马上得到装有图片的文件夹。word同理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熊阿姨 8049人喜欢
1. 这个女孩名叫思思,2001年出生在湖南的一个小镇。 思思11岁来了月经初潮,但是没过几个月,月经就停了。家里谁都没注意到这件事。有天作业写到一半,她突然反胃,吐了,吐的全是白水,思思以为自己吃多了。2011年春节,在外面打工的父亲回到湖南乡下老家,邻居问,孩子是不是长了瘤子?父亲带思思去医院检查,医生说思思已经怀孕5个月。父亲直接给了女儿一嘴巴。 去做引产时,卫生站医生直接报了警。思思跟警方提到了几个人,有学校的三名老师,和一个名叫唐冬云的邻居。警方通过羊水鉴定DNA,结果显示,唐冬云是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Fiona 1130人喜欢
此书可读性强、易懂接地气、分分秒秒被共情且实用干货满满,超级适合英文学术写作的入门选手。本帖将对书中的关键问题做一个快问快答式整理。 《学术写作原来是这样》本文内容整理自该书 写在前面: 作为一只自从去年开始读英硕、刚刚开始走上英文写作之路的科研小白来说,实在是非常非常感激易莉老师的这本及时的救命稻草带我入英文学术写作的大门。此书可读性强、易懂接地气、分分秒秒被共情且实用干货满满,超级适合入门选手。 这一年加起来或多或少大概码了十几万字的学术写作论文和小作业,也从论文Fail的边缘摸索到了论文P...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camus 504人喜欢
曾经看到某篇文章说,现在简中媒体有一种风气,“诸事不决问项飚”,这或许不是夸张。随手在微信上搜索,这几年来,项飚谈过的内容包括:内卷、爱情、学术生态、青年人的焦虑、优绩主义,还有最近的俄乌战争。所有能够在简中媒体讨论的公共议题,几乎都被他一网打尽。项飚有着显赫的学术身份,但他却没有那种学院派知识分子常有的对大众的优越感。他自己在学术文章里旁征博引,但在访谈中,他倾向于用平实的、描述性的语言对一个问题抽丝剥茧,充分地呈现其复杂性。这对于那一部分对精英主义有着反省,以及厌倦如今两极对立的舆论生态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 许多人有一个印象,那就是项飚是个立场比较模糊的人,或者说,在一些争议不大的问题上,他都会站在大多数人/普通人那一边,比如对内卷的批判;对于那些很有争议的问题,他一般不表现出鲜明的立场,而是在议题的周边游走,给他的受众展现他观察到的各个方面。诗人远子在《把自己作为方法》的书评里...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sciencecat 724人喜欢
之前有看到精神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士说,很多人出去留学都容易抑郁,是因...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今天你修仙了么 417人喜欢
看完帖子记得关注一下,后续会出其它帖子 来豆瓣几个月了,把自己最近几个月回答同学们,关于高校工作、就业选择等问题,做个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同学们一点点。顺便把几个帖子的链接附在这里,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85052289/ https://www.douban.com/group/topic/185299975/ 大家可以点击只看楼主,很多问题楼里已经回答过了,不会重复回答了,本人也没义务必须回答。 说下本人的情况:本科南方985材料专业,专业前几,有科研经历,有N作论文一篇(对找导师貌似用途不大)。保送至本校,找导师也是机缘巧合,硕士+博士,6年才毕业。博士期间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只能算组里中等。毕业后出国进行博士后研究,攒了一些文章。 高校科研教授岗应聘问题:由于今年疫情问题,导致大量国外博士和博士后回国,而国内职位数量有限,因此...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菊长的广播: 最常用的图片处理功能合集,收藏绝对有用! 自动抠图https://douc.cc/23v0Am logo在线制作:https://douc.cc/1E3vpK 电影字幕截图拼接工具:https://douc.cc/1wpbPv 图片尺寸在线裁剪:https://douc.cc/2WKhtN 图片格式在线转换:https://douc.cc/1Cm2Sk 图片加文字水印:https://douc.cc/2tyfhb 在线图片去水印:https://douc.cc/1GyiBs 圆角图片在线制作:https://douc.cc/4vrqg3 人工智能图片无损放大:https://douc.cc/18njmc 图片在线压缩(大小无限制):https://douc.cc/3t0Ihg

回复
<前页 1 2 3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fafadongmian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