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kiii

fafadongmian
来自: fafadongmian (上海) 2019-09-01 15:53:24创建   2024-05-13 09:46:23更新
8 人关注
来自:豆瓣日记
godard 68人喜欢
南大教学笔记 李巨川 这是南京大学建筑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年的“概念设计”课程,由三个工作室组成,我负责其中的一个。 这是我第一次有机会在教学中实施自己的计划。我确定的工作室主题是“身体与建筑”,这是我一直关心的一个主题。在当代建筑学的讨论中,身体的主题被许多人从不同的角度所涉及。我的兴趣主要来自于这样一种认识:建筑学作为一种特定的知识形式,导致了我们今天的一种制度化了的建筑实践,它将人类建筑经验的众多方面分离开来,将其中许多方面排除在外。我的想法是在建筑学的形式之外进行一种建筑。我希望有另一种形式...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mall 25人喜欢
杰佛里·巴瓦 1919-2003 斯里兰卡国宝级建筑师 阿卡汗建筑奖终身成就大奖的获得者 肯尼斯·弗兰姆普敦将他列为“批判的地域主义”建筑师 四十余年的实践,创建了一系列革命性的建筑原型,热带现代主义建筑的一代宗师,因此也被称为“亚洲建筑之父”。 巴瓦内心深处两处建筑 一是位于科伦坡33号街他的自宅 二是斯里兰卡西南海岸lunuganga花园 巴瓦的自宅在科伦坡很不起眼的一条路的尽头右侧,目前被改为私人博物馆。参观需要提前电话或者邮件预约。我们约了10点那场,不过提前1个小时到了,希望可以在外面...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Bollo的广播: Villa Oblak,1931 – 1933.这个房子在斯洛文尼亚,建筑师 France Tomažič本来是 Jože Plečnik (1872–1957)的得意门生和助手,但是之后转而投身于现代主义,走到了老师的对立面。但是在这个住宅里,老师的影响还是逃脱不掉,最为明显的就是门口的这个大拱。这篇文字挺有意思,包括说到甚至客户一家都是Plečnik介绍给他认识的。当时的现代主义建筑师们尽管宣称现代主义住宅是所有人都支付的起的,但实际上依然是有钱人为了显示自己的事业成功和先锋品味,而挑选的风格。而建成的结果,跟密斯在捷克的图根哈特住宅一样,也比当时一般人的居住条件要奢华的多。》https://douc.cc/3K6dap 转发这个只是想说门口这个大拱很像王灏做的那些拱一样。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Grey 11人喜欢
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你想,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我们所能做的最少量的工作,不会使神的生成比起大地之于春天更为艰难-里尔克 这一年常感到挫败,并且被未来巨大的不确定性所笼罩,阅读使我短暂的逃避这些阴影。又想起了去年在安藤忠雄自传里看到的那句话“一个人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待在光明之中。从远处凝望光明,朝它奋力奔去,就在那拼命忘我的时间里,才有人生真正的充实。”不免觉得自己实在不争气。今年读了还算多的书,起因是去年年底定了个奇怪的目标,希望第二年的阅读量翻一番。这个生活里为数不多确定的事莫名让我有了极大的动力去完成它。一开始像完成一个任务,一本读完紧接着就读下一本,逐渐成为了一种惯性,我也渐渐开始把书本视为我的砖石,希望它们能为生活筑起壁垒。祈求每一本书都能反哺生活是件贪心的事,但阅读的确可以对抗生活中焦虑,让我产生一种错觉-自己没有虚度光阴。这个想法有点怯懦、消极。前两天看了锡兰...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居士的草图纸的广播: Walter Gropius自宅里的包豪斯元素: 1. WG24 lamp,Wilhelm Wagenfeld, 1924 3. Isokon Long Chair, Marcel Breuer, 1935-1936 5. Cesca Chair, Marcel Breuer 7. Chair 'B5',Marcel Breuer 8. FoldingTable, Gustav Hassenpflug, 1928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千千千的广播: 昨天听李老师讲才得知中国院以前是有自己的家具和灯具设计团队的,阙里宾舍所有家具和灯具都是自己设计的。后来因为历史原因消失了。那真是发挥大院优势才有的很前卫的完整系统,很可惜。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乐兮 2320人喜欢
从体制内办公室写材料到加拿大做木工建房子。 “木工”这个词儿对我来说曾经很遥远,移民枫叶国之前,我曾在国内体制内办公室工作多年,是单位写材料的一把好手,业余爱好做做木梳、木簪、木书签等小物件。 移民枫叶国之后我考虑过很多职业,写材料那一套理论是用不上了,得重新开始。根据我爱动、精力旺盛、动手能力强等综合特点,列出以下职业作为考虑:飞机维修技师,手扶拖拉机斯基(农业机械操作),汽车修理工,电器修理工,电工,木工等,总之就是我要尝试蓝领职业啦。 1. 我了解的关于加拿大木工的一些基本概况 我先介绍一...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ECHO 418人喜欢
前面一篇是初次听的,按照上课的顺序来的 整理的有点乱 ,,这个版本是后来整理的 方便记忆 1、 绪论 1以史带论—理论学习离不开历史 2整体的认识,认识差异性---柯布和密斯—自由空间、密斯的早期和后来 3理论的多维视野,批判的认识 6巴西里卡圣德尼教堂—彩色玻璃的开创性运用,把罗马风的封闭空间打开了 7勒丢克: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他认为哥特建筑是最好的在• 沙利文-类似的观点 8拉斯金看到了哥特的装...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土佐脱藩浪人 387人喜欢
此篇为完整版,正文约20000字。因版面所限,删节版刊载于《建筑技艺》2016年5月号(版面文章因编辑原因有少量错误)。 文中部分观点有待成熟,部分案例分析值得商榷,部分图片有所省略,特此说明。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Nathanaël 53人喜欢
记录一份《历史意识的在场:西班牙格拉纳达城市地铁赫尼尔宫殿站与古代大蓄水池遗迹整合工程评述》的旧稿,写作的初衷是在新冠肺炎的禁足期读完了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同时在焦虑中等待博士论文的答辩,看到该书最后一页的时候发现黑格尔引用席勒《致友谊》,不知为何,十分感动,而文章的对象格拉纳达的老安恰恰是那么在意友谊,是一个浸透了情感的人。尽管我与老安素未谋面,但是那种细腻温厚的情感在设计细部上的力量是直接到达我的,使得我对他有很熟悉的感觉,而如果没有kirk老师和周周的我恐怕又不会涉及这样的项目评述题目...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Dream浩 16人喜欢
The proportion of blank space 留白中的比例(尺度) "比例"是建筑设计中的一个基本概念。简单来说就是纵横比。我们都知道柯布西耶在"模数"系统里引用了黄金分割(1:1.1618),但在历史上还有数不清的运用数学比例的方法,去测量建筑物的立面或是广场的尺寸。而且,运用"比例"来决定这个立面的比例是否好,柱子是否粗了等等,已然成为现代建筑设计时的普遍概念。回顾自己的设计时,虽然觉得"比例"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在意的有些不一样,并不只是空间或者三维上的比例好坏,是粗了还是细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小白白白白纸的广播: 英国方舱医院,伦敦NHS Nightingale Hospital的宜家式组装指南,简明易懂。图纸由BDP分享,发布于BBC新闻。与国内的轻症方舱不同的是,这里会用来收治需要重症看护(intensive care treatment)的新冠病人,所以设备更加齐全。历时九天建造,医院将于今日由查尔斯王子远程视频剪彩(?)并投入使用。#疫情留档#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Skandall 71人喜欢
花时间译了一下这篇New Yorker的建筑essay。从建筑着手,但并不仅从建筑讨论疫情。作者从家居空间、办公空间到城市空间的展开,讨论一直被忽略的健康与建筑的关系。是以建筑为依托,反应的生活需求;还是以生活为目的,重塑建筑形态。 II. 办公空间 新冠病毒的爆发呼吁了预防性设计。口罩和手套成为了我们身体的第二层皮肤。以六英尺为距的警示带圆轴确保我们在杂货店排队进行日常采购的时候,不会相互感染。“警示带是建筑界最伟大的材料之一,”Idenburg笑着说到。另一些特设策略也随着商业的逐步开放推...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0 84人喜欢
原文发表于2020年6月《画刊》杂志。未经允许,请勿转载。本文记述了日本建筑师伊东丰雄先生在80年代的一些思考与实践。熔融状态、半透明、华卓化身体等等是那个时期他的关建词。前几天采访伊东先生,和他聊了聊80年代。他说,现在的他是站在当时那个自己的对立面上。 银色小屋(Silver Hut)的落成派对上,43岁的主持建筑师伊东丰雄喝得微醺,当时正在建筑事务所实习生西泽立卫问伊东,现代建筑是什么?伊东丰雄拿起桌子上的厚实的陶瓷烧酒杯说,“过去的建筑是这个烧酒杯,而现在的建筑则是这个啤酒罐。”他说着用...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FoundObject的广播: 最近很多学生过来问我读博的事。他们首先会先入为主地觉得我过得很轻松开心,拿着奖学金读着自己喜欢的书。他们还普遍认为博士之后做教师,有寒暑假也不用坐班,还能开工作室自己做项目不知道有多爽。 虽然我不否认我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但是这并不是全无代价的。PhD学生是拿着贫困线上下的工资,除了醒着的时间都在工作,还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快开学了和几个朋友聊天,大家都是最近才从抑郁的坑里爬出来。从深度抑郁upgrade到了轻度抑郁。 然后这些学生还会问我,你还会做设计吗,会工作吗,会做展览吗,会做自己的项目吗。我:当然不会啊。你不会有时间做以上的任何一件事。他们就会觉得很不可意思,觉得上几节讨论课需要这么多时间吗。虽然我说会,但是他们一定觉得到自己身上会不同吧。 事实上最近一年我自己已经主动断绝了一切设计,展览,插图的邀约。因为发现根本不再有兴趣做这些事了。潜意识里想得不再是画图的事了。因为欲逐二兔,不得一兔,北美尤其如此。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居士的草图纸 40人喜欢
文/Alice Rawsthorn 谈到20世纪设计史,就必须提到“法兰克福厨房”。法兰克福厨房是现代厨房的典范,这个20年代后期的设计,其灵感来自船上的厨房和铁路餐车,以及对枯燥的家务劳动所需的时间和动线一丝不苟的研究。 尽管法兰克福厨房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因为它是大多数现代厨房的鼻祖,它的设计师——奥地利建筑师Margarete Schütte-Lihotzky(或她喜欢的称呼:Grete Lihotzky)最喜欢的作品是一个不起眼的项目,它与法兰克福厨房具有许多相同的品质,那就是她于192...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居士的草图纸 23人喜欢
文/Alice Rawsthorn 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米兰三年展(基本上)每三年举办一次,这是一场现代设计,建筑和装饰艺术的盛宴。在这些展览中有一些令人难忘的美好时光,其中,我最想看到的是:在1957年展览的天花板上悬挂着闪闪发光的雪铁龙DS 19的景象,打乱了1968年三年展的学生抗议活动,以及由意大利设计师Franco Albini为1936年三年展设计的“一个人的房间”。 那时的Albini刚刚三十岁,他的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几年前, Albini在他的大学老师意大利建筑师Gio ...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丘长弓山 116人喜欢
略有删减,原文发表于《建筑遗产》2019年第2期(总第14期),请勿转载。 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郊区的金贝尔美术馆是建筑师路易斯 · 康去世前两年完成的建筑作品,其设计始于 1966 年,建成于 1972 年,被看作康建筑生涯的巅峰之作,也是名副其实的现代建筑遗产(图 1,图 2)。在完成耶鲁大学美术馆后,康再一次获得了在美术馆建筑中讨论秩序与自由的机会。金贝尔美术馆重复使用的屋顶单元被视为结构与空间的完美统一,也是其最重要的视觉特征。在设计初稿中,康就已将结构、设备和采光进行了整合,并演化...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沙丘研究所 10人喜欢
对于“私人处所”,我们可以这样分类: 1. 单元式高层住宅;2. 塔式高层住宅;3. 通廊式高层住宅;4. 联排别墅; …… 也可以把它这样分类: 1. 夏天午后挂着厚窗帘的屋子;2. 看不见任何形式的广告(无论屏幕上还是印刷品上)的房间; 3. 扫地机器人滑过的所有曲线的集合; 4. 放在一把旺盛的、让人犯困的炉火前方的地毯; …… 后一种分类方式当然没有什么实践意义,但它可能做到了前者没能做到的事情——促使我们再一次思考“什么是家”。 在现代社会,或者说尤其在一个全球性、持续的社交隔离之后,...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qingfan 25人喜欢
对于建筑师来说,具有“中国特征的空间”的描述,仅仅用民居、合院或园林不能够完全概括。其与现代主义之间,是怎样的关联,至少在园林中,可以观察到传统空间与现代性的呼应与碰撞。 近日和朋友去看环秀山庄,朋友Lisha对当代艺术非常了解,我们讨论小庭院中的大山,是否过于拥塞。相比较之下,其他大多园林都在观景建筑和大假山之间留下了足够的空间。留园、拙政园有更疏朗的布局,临水建筑前都留有平台;艺圃较小,但延光阁与假山之间的关联,也留出了足够的水面空间;网师园里,也用彩霞池隔开小山丛桂轩的黄石假山与看松读画轩...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Crassula的广播: 巴斯Henrietta Park里的乔治五世纪念花园,建于1937年,并于50年代重新设计。余晖和绿荫中,简单的木架再适合不过。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長園花事的广播: #長園存畫#【大山篇】Frank Kingdon-Ward (1885-1958)攝影。 植物篇 :https://douc.cc/2eReKA 建築篇:https://douc.cc/1Jrb5b

回复
来自:豆瓣读书评论
阿德良离宫的喵 11人喜欢
最大的价值在于对芒福德关于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的梳理,芒福德-批判的地域主义理论5个要点: (1)Strange making vs historicism 拒绝浪漫的历史主义采用符号复制的方法,用“陌生化”的手段对待传统。任务不是模仿过去,而是理解它,再创造。 (2)Advanced technology vs. Nostalgic craftsmanship 与以往地域主义者不同的是,支持新技术的运用,对新技术,快速交通的思考有助于年轻建筑师的想象力。 (3)Sustainability vs...
回复
<前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 20 21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fafadongmian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