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地重游的书评 (150)

malingcat 2010-05-10 13:25:34 译林出版社2009版

神圣的和渎神的伊夫林·沃

(一) 请参照戴妃那种一个音节一个音节发音的贵族式超慢语速,念出这个名字:Arthur Evelyn St. John Waugh。阿瑟•伊夫林•圣约翰•沃。如果你像对待美国人一样直呼其名,叫他“阿瑟”或者“伊夫林”,他一定介意的,这是一个十分讲究二十分老派三十分刻薄的英国绅士...  (展开)
领岛 2011-06-13 01:50:29 译林出版社2009版

谈谈塞巴斯蒂安和查尔斯之间的爱情

我读的是译林出版社2009年的第二版,深蓝色的布艺封面精装版。封面上烫印的约克郡的霍华德城堡,我现在正在看的1981年由本书改编的电视剧《故园风雨后》就是在霍华德取景的。英伦贵族范儿不言而喻。 读完整本书后,我不断地挑我喜欢的片段重读,其中读得最多的是第一...  (展开)
困困 2009-06-01 09:20:41 译林出版社2009版

伊夫林·沃其实是一酒鬼

伊夫林·沃其实是一酒鬼。1956年,他给女儿办了场晚宴,亲自书写请柬,列举了一堆菜谱之后,最后一句为:“陈年香槟供应,但唯我一人独享。”1920年代他在牛津上学时,择友标准正是“有能力不被酒精俘虏”,30年后可倒好,他一人独坐,贪婪地攥紧酒杯,洋洋自得地晃动杯中尤物...  (展开)
苌苌 2009-08-05 00:35:36 译林出版社2009版

平静大海下的暗涌

还是在年轻时代,伊夫林•沃的名字就被打上了各种不名誉的标记:自杀未遂、同时和男人和女人搞暧昧、苦不堪言的离婚事件以及重度酗酒。1924年,20岁的伊夫林•沃和他牛津的同学拍了一个小电影,嘲弄宗教,特别是天主教,在片中他扮演的牛津同性恋教师试图引诱威尔斯王子。...  (展开)
雾隐 2018-12-13 22:56:11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版

《故园》小说不同译本翻译准确性对比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书评分不是给翻译的。 译本A-译林-1999;译本B-人民文学-2018;译本C-湖南文艺-2018;译本D-漓江-2017。 先上结论: 译本A:一味逐词死译,准确率最高,译文为后人参考,然而文风滞涩死板,风格与原作差之千里。 译本B:阅读体验流畅,准确率较高,文风较其他本更贴合原文,然...  (展开)
柴妞 2009-07-24 13:15:09 译林出版社2009版

我已尽善尽美

如果没有康拉德和伍尔芙,伊夫林•沃绝对是20世纪最伟大的英国作家。1946年的前三个月,《旧地重游》卖出60万册,这是风靡一时的《飘》也从未有过的好成绩。美国人觉得,沃是赶上了战后的好时光,遂翻出全美最阳刚的男人来与之PK。一样是参战,沃不过是跳伞时崴了一只脚,与...  (展开)
#暗蓝# 2018-09-21 10:45:33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版

《故园风雨后》:美好之物无法久存,我们却赖以成活

(本文首发于网易蜗牛读书) 1 活跃于二十世纪的英国作家,有很多都曾与战争发生过直接或间接的联系,比如格雷厄姆·格林和萨默赛特·毛姆,都曾有过一段“间谍往事”,而伊夫林·沃则是先在非洲做过战地记者——和他的好友格林相似,他也把这段经历写成了讽刺小说《独家新闻》...  (展开)
介词 2006-03-08 10:42:33

一朵被月光催开的玫瑰花

读《旧地重游》的时候,读得很慢。像夏日里刻意延迟的雨季,有点依依不舍的留恋和动情。仿佛是站在陌生的小旅馆的窗前,等待一个谙熟于心的剪影。这是我读它时候的感受。我说,这不是人人都喜欢的题材,关于无可无不可的神学,关于令人生疑的感情线,关于英国贵族世家里作派的...  (展开)
黑爪 2017-09-13 06:38:54 漓江出版社2017版

归来

注:这篇译序与正式刊登在书中的版本略有区别,增加了一些作者的八卦轶事,去掉了部分译者就书本身所做的解读。 归来 伊夫林·沃出了名的乖戾难搞,从青年到老年,关于他这个特点的段子数都数不过来。 他牛津时期的导师克拉特威尔可以算是被他整得最惨的一位。这二位大概八字不...  (展开)
windx 2009-01-05 14:37:50

无奈的结局

又读了一遍Evelyn Waugh的Brideshead Revisited(中文译作《旧地重游》),再次感动和遗憾,再次迷惑不解,再称赞一声:Masterpiece。这部写于1945年的小说,同不少写于那个年代的作品一样,有着独特的魅力,当代英语小说中似乎只有阿兰•霍林赫斯特(Alan Hollinghurst)写...  (展开)
Siglinde 2014-11-15 06:24:08 Penguin Classics2008版

圣徒或罪人?——谈作为悲剧起源的Lady Marchmain

 “一般人认为妈妈是一个圣徒。”——塞巴斯蒂安      “妈妈带着我的罪恶去教堂,带着我的罪恶走过空荡荡的大街,妈妈是由于我那使她苦恼万分的罪恶死的。”——茱莉亚      “我有时觉得,当人们要恨上帝的时候,就恨妈妈。”——科迪莉亚      “她养了...  (展开)
Celeste 2009-09-05 18:15:20 译林出版社2009版

那些过去的时光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那是他们在牛津的第三个学期,夏日,天气大好,他们在一片树荫下乘凉,吃草莓,配法国葡萄酒。赛巴斯蒂安说,“这正是埋一罐金子的好地方。我想在我幸福生活过的每一处地方埋一件宝贵的东西,等到我变得又老又丑和不幸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去把它挖出来,回忆往事。” 《旧地重...  (展开)
安提戈涅 2012-03-10 22:16:24 译林出版社2009版

“我的主题是回忆”——《旧地重游》的回忆诗学

“我的主题是回忆,在战争时期一个阴暗的早晨,一群长着翅膀的东西在我的周围飞翔。”战争中的查尔斯随军队开拔,因缘际会来到一处栖身着二十多年前回忆的旧宅:布赖兹赫德。仿佛突然吃下一块普鲁斯特的小德莱娜点心,查尔斯顿时长身立定于时间的旷野中,与...  (展开)
安卿Anne 2018-09-17 17:22:44 Penguin Classics2008版

塞巴斯蒂安:酒鬼·同性恋·圣人

“有些角色如同故事里的家具,有些角色是主角。塞巴斯蒂安就是主角。” ——伊夫林·沃 常常在想,屡屡被人诟病势利眼的伊夫林沃怎么写出了文学史上最迷人的男人,塞巴斯蒂安·弗莱特。要如何去形容这个角色的魅力?书里书外,几乎人人都爱上了塞巴斯蒂安。他是贵族、美人、酒...  (展开)
ancora 2010-10-06 00:37:18 译林出版社2009版

我也曾在阿尔卡迪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我也曾在阿尔卡迪 《旧地重游》的第一章,标题便是Et In Arcadia Ego。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就对这句话特别敏感,因为潘诺夫斯基的一篇论文《Et In Arcadia Ego: Poussin and the Elegiac Tradition》,关于普桑和挽歌体传...  (展开)
Amberose 2008-12-19 21:13:32 外国文学出版社1988版

Et In Arcadia Ego

Et In Arcadia Ego——我曾有过田园牧歌的生活 这是一句拉丁文墓志铭,《旧地重游》第一部的标题 这本书是暑假的时候买的,每次只看上两三章,就因无法抑制的哀伤而掩卷,断断续续地看下来,终于在08年底看完。 《故园风雨后》这个译名与“Et In Arcadia Ego”更切合,是啊,我...  (展开)
二十八度左倾 2020-04-01 17:15:55 Penguin Classics2008版

故园风雨后,红楼梦觉时

《Brideshead Revisited》这本书,前前后后,我从2014年一直磨蹭到现在才读完。这六年间,从英国到北京再到深圳,从读研到毕业再到如今工作都已换了好几份,其间人事消磨,无可赘言。时日愈久,愈发觉得大概不会再有想读它的冲动和心境了。毕竟,看过电视剧之后,与友人结伴同...  (展开)
爱看除草的芽君 2018-12-01 20:41:18 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版

爱与罪与上帝,以塞巴斯蒂安为例

这篇书评可能有关键情节透露

伊夫林·沃在《故园风雨后·再版序》中坦言,“它的主题——天恩对一群命运截然不同却紧密相连的人之作用——也许宏大得有些刻意,但我无意为此致歉。”伊夫林·沃出生在天主教家庭。20岁的伊夫林·沃和他的牛津同学拍了一部微电影,他在片中扮演一位试图引诱王子的同性恋教师...  (展开)
黑爪 2018-01-01 08:53:44 漓江出版社2017版

关于神恩

接着昨天美和爱的话题,继续说说关于神恩。 玛奇梅因侯爵夫人在一次家庭阅读时间里,读到了切斯特顿故事集《布朗神父的智慧》,其中有一个关于鱼线的隐喻,是本书关于神恩的主线。 故事说,一群钓鱼爱好者丢了一套名贵的鱼餐具,而小偷是一会儿化妆成绅士,一会儿化妆成仆人的...  (展开)
ParisPatient 2017-12-28 22:08:07 译林出版社2009版

酒神,日神,塞巴斯蒂安

尼采曾说,悲剧是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合一。伊夫林·沃的《旧地重游》,正是酒神的狂热迷醉与日神的神圣肃穆相交会的一曲挽歌。 多年之后,查尔斯回想起第一次遇见塞巴斯蒂安的那个夏天。关于青春的慷慨、热切与逸乐,关于绸衬衣、杜松子酒与烟草的甜香,关于艺术与美,都是属...  (展开)
<前页 1 2 3 4 5 6 7 8 后页> (共150条)

订阅旧地重游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