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可采莲
今天的主角是一首汉乐府《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诗就是这样,很简单。除了“田田”二字稍微费点琢磨,基本不需要再去“翻译”了。其实“田田”二字也并不难解,放在这里可以意会。自己停下来想象一下那个画面,会比苦心竭力地查资料,所得更多。
一
我第一次见到“田田”二字,并不是在这首《江南》,而是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里。我想一定有人还会背的: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这篇散文大家比较熟悉,从它谈起,比较方便。
简单回顾一下。朱自清在《荷塘月色》里写了什么。开头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烦躁促使作者走出家门,一个人来到荷塘边,赏月、赏荷花。文章的主要内容,似乎就是大段大段的写景抒情,最后回到家,“妻已睡熟好久了”。
如果你当时学这篇文章的时候,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写景抒情的技巧上,放在“通感”的修辞手法上,会不会跟我一样,觉得这文章有点枯燥?或者读完以后,就模模糊糊留下一个印象,叫做“美”?
美则美矣。只是,这文章其实还可以从别的角度看。
我前面说过,之所以要开谈诗词的系列,一个很重要的动因,就是希望我们能够多少从鉴赏辞典的定式里面走出来一点,向文学的业余属性回归。近代以来,文学是如何成为有法则、有规矩的专业的?业余的看热闹,是如何发展成专业的“鉴赏”的?在这个进程中,朱自清算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
朱自清不但是散文名家,也是一位尽责的教师。而在教学方面,朱先生用力甚勤的领域,正是古诗词。我们今天的“鉴赏辞典”能够蔚为大观,不能忽略了朱自清等前辈学者的开创之功。
朱自清的名字之所以常出现在中小学的课本里,除了文章写得好,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是一个高尚的人。朱先生拒绝救济粮,以贫病去世,被认为是高风亮节、伸张大义,给了许多人精神上的激励。可以说,朱自清的一生,是清苦的、自律的,无论是学问,还是道德,都是令人尊敬的,是学习的榜样。
只是,今天我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难免还是会有疑问:一个做惯了榜样的人,一个自律的、尽责的人,在日常生活里,会不会感到压抑呢?
《荷塘月色》回答了这问题。答案是很明确的:会。
“不平静”就是压抑。压抑得难受了,实在压不住了,就跑出去看荷花,看月亮。
注意:他为什么不看其他的东西?出门之前,“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于是就走去了荷塘。赏过荷香月色,大段写景抒情,又“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于是又引经据典,又是《采莲赋》,又是《西洲曲》。
当他停下来看荷塘的时候,首先看到“田田的叶子”。还是这个问题,为什么是“田田的叶子”,不是别的?当他回家之前,几乎是文章的最后,说是“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那么,为什么偏偏是“江南”,不是别的?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江南》这首诗,恰好贯穿了《荷塘月色》的始终。只是朱自清在写的时候,是先从“莲叶”起,然后回到“江南”。这个顺序也很有意思。这里,让我们先从《荷塘月色》开始,再回到《江南》。
二
提示一下:以下内容,请小朋友绕行。
《荷塘月色》以写景闻名。我们不妨看一些写景的细节。
写荷塘的:
“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舞女。
“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袅娜,羞涩。
“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出浴,美人。
“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脉脉,颜色,风致。
脉脉,乃美人含情的目光;
颜色,乃美人漂亮的容颜;
风致,乃美人婉转的姿态。
大概美人已经对“我”的到来有所心动,以欲拒还迎的方式表达好感。
下面是写月色的: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流水,泻。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牛乳,洗,笼,轻纱。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酣眠,小睡。看月色,联想到的是“睡”。
“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弯弯,杨柳,倩影。
只有荷塘是不够的。那些凝视和赏玩,还是停留在“看”的层面、引诱的层面,而没有行动。而有了“月色”,则可以更进一步,让亲密的接触成为可能。
下面是写荷塘周围景色的: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漏,空隙,特为。
“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丰姿,烟雾。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漏,光,睡。又出现“睡”。
这不是暗示,是明示。荷塘月色,正是性的引诱、性的冲动、性的幻想。
这一晚,是赏花赏月,还是幽会情人?你看他在走去荷塘之前是这么说的:
“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一个典型的道德君子,难道不该是坦坦荡荡、毫无遮掩吗?岂不闻“君子之心事,天青日白,不可使人不知”?有什么是不能说、不能做、甚至不能想的呢?
以象征手法写性爱,这算是一个古典传统。朱自清读了那么多古代的书,当然是深谙此道的。显然,在这种比较古典的表达习惯里,是由男性士大夫长期占据着高位、垄断着话语权的。朱自清写的荷塘月色,也是如此。
“荷塘”自始至终是一个被观看、被凝视的对象。凝视它的,是一个紧张的、压抑的、无处安放的“我”。作者想要刻意营造一种散淡而惆怅的优美氛围,但整篇《荷塘月色》的精神基调,却是焦虑的。
朱自清焦虑的是什么呢?
做道德君子,是很辛苦的。他想要从道德的束缚中挣脱片刻,有所喘息。当然,喘息只是喘息,只是在夜晚无人之时,稍稍给自己留点空间,想点不该想的,对他来说就不容易了。他可万万不会像郁达夫那样,真跑去“风流”。
我们常说“身体很诚实”,而朱自清的“身体”是怎样的呢?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他的头脑正在想入非非,做着香艳的梦。然而他的身体却指引着他,直接走回到家里,回到了平日里那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先生的角色中去。道德自律,已然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这当然辛苦,但他只能如此。要突破这样的自律,才需要更大的力量。
朱自清另有一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他因“道德律”而困扰,写得更明白。当道德君子遇到秦淮河上招揽客人的歌妓,那个手足无措、慌不择路的窘态,简直要让人笑出声。关键是,朱自清照样还是一本正经的写法,写完窘迫,还有好长一通自我剖析,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找来看看,什么叫做精神内耗的先驱。
三
让我们回到《江南》这首诗,诗很短,不妨多读几遍: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这首诗里,可有一点焦虑感、紧张感?可有那种头脑与身体不一致的冲突感?可有一点士大夫式的道德感?可有一点男性凝视的意味?
至少我没有读出来。
《江南》所呈现的,是一片纯天然的、自由自在的性爱状态。乃至没有性与爱的分别,没有责任,没有道德,没有社会角色,没有目标、手段之分,没有什么起因经过结果,没有绩效,没有名誉,没有美丑,没有他人的评价、世俗的眼光。
《江南》是一首好诗。它的好,是简单的、质朴的,是自由自在的。借用李白的话来说,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芙蓉也就是莲花。
采莲,就是这么让人联想到自由——当然同时,也常常让人想到性,想到无拘无束的男女欢爱。
还是以《荷塘月色》为参照。你若跟随朱自清一起看“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心思也要跟着“曲曲折折”起来。这跟《江南》完全是两个路数。朱自清自己紧张焦虑,因此反而对无拘无束的“采莲”十分神往: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关键词:江南、艳歌、热闹、风流。
当然,这里“采莲”不是什么“忽然想起”,从“田田的叶子”起,他的心里就有《江南》,就有采莲人的“热闹”和“风流”。下面他还要继续引经据典,讲“妖童媛女,荡舟心许”——这连象征都不用了,明摆着告诉你,采莲就是性爱的欢会。
如果你不记得《荷塘月色》引用过梁元帝的《采莲赋》,那么有可能你学的教材里,这一段是删去的。现在最新的高中教材里,这一段保留下来了,我觉得保留得好。
在中国的民歌传统里,“采莲”是一个常用的、性爱意味很强的符号。
采莲正当“夏始春余,叶嫩花初”,这季节就适合欢会。少男少女,在生命的历程中,也正是“夏始春余”,欢爱正是自然的召唤。此其一。
莲在水中。水中的活动——荡舟、游泳、鱼戏,都是性的象征。这不单是中国古代如此,现代心理学讲“释梦”的,也把鱼和水当作最显著的性爱的符号。此其二。
“莲”是“怜”的谐音,“怜”就是爱的意思,而且主要是指性爱、身体之爱。“揽枕北窗卧,郎来就侬嬉,小喜多唐突,相怜能几时”(《子夜歌》)——如此种种,差不多都是这个指向。此其三。
“采莲”这个活动本身,要求人进入到荷塘的深处,经过辛苦探索,这里有冒险感,有神秘感,交织着期盼、欢悦、收获、满足,也可能有失落、空虚,探得莲心,苦中回甘。这些,跟性爱也具有相似性。此其四。
我们简单看下朱自清引用的《西洲曲》中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子”就是你,“莲”就是“怜”,“莲子”就是“爱你”。其实《西洲曲》整体上写得比较雅致,而这几句是性的意味最强的,最惹人遐想,也流传最广。这种自在的、无拘无束的欢爱,也正是受了道德和责任束缚的君子们,所格外向往的——这正是“江南”所格外诱人的地方。
“江南”不是一个地理空间概念,而是一个文化概念、审美符号,是一个不可得的幻梦。在这场梦里,莲花盛开,鱼水合欢。
四
鱼戏莲叶间。注意,是“莲叶间”,而不是“莲叶上”。
莲叶阔大,连在一起,望去是绿绿的一大片,在视觉上给人一种遮天蔽日的感觉。至于莲叶底下的世界,则因为有了遮蔽,是轻易看不见的。这一道绿色的屏障,让鱼的游动更加显得神秘。
鱼的自由,恰恰在若隐若现间。这是“莲叶间”的好处。一旦把鱼放到了清澈的池塘中,少了想象的驰骋,水中游鱼的自由感、神秘感也就损失了。“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个大家也熟悉的——显然是失落感、寂寞感更多。
《荷塘月色》上来就写“荷塘上面”,你一看“上面”,就知道,这还没到位。非得到“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才算是进入了那个神秘的、自由的世界。
上面,是道德君子,是社会,是秩序安排,是文明。
下面,是自然生灵,是乡野,是野蛮生长,是本能。
“莲叶间”的世界,显然是更多地与“下面”相关,与本能相关。但它还是隐隐地给“上面”的世界留了空隙,向“上面”发出邀请。从“上面”看来,这个世界是自由的、坦率的,同时又是危险的、莫测的。
《江南》这首诗,给人自由感。
鱼戏莲叶间。为什么是东、西、南、北?东西南北,意味着没有具体的方向。方位是“上面”的定义,若在“莲叶间”,则可以忽略。“东西南北”放一起讲,也就意味着自由。
如果你还记得《长安三万里》,可以回想一下高适的形象。在唐代的著名诗人里,高适的官做得不小,也因此,他常常感到不自由。晚年的高适给杜甫写过一首诗,结尾处是这样的:“龙钟还忝二千石,愧尔东西南北人。”(《人日寄杜二拾遗》)大概说,高适在朝,而杜甫在野,虽说杜甫的日子艰难,但高适却羡慕他有自由身,可以“东西南北”自由来去。
《江南》里面体现出的自由,要比杜甫的自由更大,更让人向往。有人把它和《庄子》里面的“游鱼之乐”联系起来,我也赞成。
那么,这里就有一个有趣的组合了——性爱和自由。
性爱即自由,自由即性爱,前面我们谈了那么多,常常把这二者放一起。但,我们可以停下来再问自己一句:性爱是自由的吗?
作为现代人,我们大概很难给出肯定的回答。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我们生活在“上面”——技术发达、分工有序的文明社会。我们大概对这样的话也并不陌生——“一切都与性有关,除了性本身,性只关乎权力”。在文明社会里,性的幻影到处可见,而性却并不自由。
弗洛伊德的理论我不太懂。只是作为一个生活在现代文明社会里的普通人,我也常常有跟朱自清相似的感受,感到“不平静”。人不平静,性也不会平静,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性的活动,包括性的想象,也和竞争、和焦虑联系在一起。
朱自清其实是我们的代言人。他感受到的是文明社会的拘束、焦虑,他戴着沉重的社会面具,他的生活里有许许多多的“不得不”。我想我们大概也一样。
于是我们想象有一种超越性的力量,就如诗歌中的“江南可采莲”一样,可以让人回归到原始的本能,自然地爱,自然地交欢,就像鱼在水中,和谐自在。
文明太发达了,性爱似乎就会减少,乃至变得可有可无。
据说曾经印度也考虑过少生育,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给老百姓赠送电视机——真假未知。不过,传播这个话的人,大概也相信,性爱和文明之间,有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
在饱受文明生活压抑的人看来,性爱总是和自然的那一头离得近,而文明,大概是不那么自然的,乃至是扭曲的。
然而文明人想象的性爱,也总是不够自然的。我们没有勇气把自己浸没到“莲叶间”,哪怕是想象,到底也只能是“上面”的想象。于是《江南》中的一片天然,也就演变成《荷塘月色》中的那般“曲曲折折”。
五
如果我们读了《江南》这首诗,觉得这样的审美境界是动人的,那么也许可以再去看看汪曾祺的小说《受戒》。《受戒》就是小说版的《江南》。
《荷塘月色》写的是“莲叶上”与“莲叶间”的紧张关系。朱自清自始至终站在“上面”,焦虑、紧张,战战兢兢地维系着道德君子的形象,同时向往那种无拘无束的性爱的自由,向往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受戒》不同。汪曾祺试图沉下去,沉到“莲叶间”。他的小说,把乡土社会与天地自然进行了整合。他试图告诉我们,曾经就有一个活生生的“莲叶间”,一个诗意的乡土社会,那里的小英子和明子,就是那活泼自在的、嬉戏在“莲叶间”的鱼。
朱自清和汪曾祺,在现代文学史上,都是“京派”这一路的。汪曾祺的老师是沈从文,更是擅长写风俗美、人情美。沈从文还写过不少赞美“野合”的作品。在沈从文的笔下,乡土是诗意的、天然的,而城市文明则是虚伪的、扭曲的。你去读沈从文,就会觉得船上的妓女比城里的教授更可爱,更值得赞美。
这种“京派”情趣,喜欢的很喜欢。汪曾祺的书,在城市的书店里也是挺好卖的。这大概是因为在“文明的,太文明的”地方生活久了的人,想要寻求一种补偿吧。明子和英子的故事,大概一定程度可以满足我们对“诗和远方”的想象。
然而想象只是想象。小说写得再动人,与诗一样,都是想象。
《受戒》的最后两行字是这样的:“一九八〇年八月十二日,写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
“梦”字很重要。作者告诉我们,这并非是真实的乡土社会,而是一场梦幻。为什么要写梦呢?因为梦里有他珍爱的、美好的东西,而现实里没有。
经历过极端的年代,人们会发现,有时候“文明”竟然是恐怖的,当“文明”的面目狰狞起来,比野蛮更野蛮。于是人就要有“梦”,在现实之外,去追求异化了的“文明”的对立面——自然。《受戒》所描绘的,《江南》所描绘的,以及《荷塘月色》所追求的,大概是这样的自然。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江南”已经不复存在。事实上,它也从来没有存在过。诗所展示的,是一个高度纯净的、毫无杂质的美好世界。这是想象的世界、幻梦的世界,不会出现在现实中。
回到现实,“莲叶间”除了自由来去的游鱼,还有什么?有污泥,有毒蛇,有未知的疫病,有藏在暗处的刀剑。
鱼水合欢是美好的,但这依然还是“上面”的人的想象。大鱼吃小鱼,但凡是真实的生态系统,“莲叶间”就也是恐怖的、危机四伏的。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鱼在水中,从自由欢畅到恐怖绝望,可能只是一瞬间。只有前者,没有后者,那就是在做梦。有一个动画短片很好地表现了这一点,也顺手推荐一下:《鱼之夜》(Fish Night),是“爱,死亡与机器人”系列中的一集。对了,也得提醒一句,这个系列也是少儿不宜的。
《江南》写采莲的美,同样也是性爱的美、自然的美、和谐的美。在文明社会里挣扎的我们,很难抗拒这个美的幻梦。只是,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朱自清总会走到自家门口,继续在这并不完美的、甚至是异化的文明社会下挣扎。
挣扎是肯定要挣扎的。然而有了“美”的幻梦,有了“自由”的想象,我们也许还能够挣扎得优雅一点,焦虑会少一点吧。
另外,性爱,乃至一般的人与人的交往,有没有可能不以征服为目的,而以和谐为目的?如果这算一个幻梦,那么我希望,这世界至少还能给我们一点做梦的空间。
这篇有点长了,最后简单总结一下吧。
1. 汉乐府《江南》写采莲,写鱼戏,可以跟《荷塘月色》对照着看。
2. 《荷塘月色》写景,有性爱的意味。
3. 朱自清是高尚的、自律的,道德君子有压抑,而“采莲”则是他的想入非非。
4. 想入非非只是头脑,一个自律的人,喘一口气,就又回到了社会秩序中。
5. 《江南》所描绘的,是一片天然的、自由的性爱,没有道德的、社会的束缚。
6. “采莲”在民歌传统里,是常用的有性爱意味的符号。
7. “江南”也是文化符号,而不是地理空间概念。
8. “莲叶”把水上水下分为两个世界。“上面”是文明,“下面”(“莲叶间”)是自然。
9. 性爱与自由、自然相关,而不是与权力、竞争相关。这是《江南》等作品的审美偏好。它提示我们,“文明”出现了扭曲、异化。
10. 汪曾祺的《受戒》是小说版的《江南》,把乡间爱情整合到自由、自然的审美理想中去。京派作家所描绘的“自然美”,具有批判“文明”的意味。
11. 真实的自然,是诗意与恐怖并存的。推荐《鱼之夜》。
12. 希望还能有做梦的空间。
-
佯谬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3-26 11:35:21
-
蓝苹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14 09:19:01
-
秋风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08 12:02:24
-
不再怕黑的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08 10:30:28
-
且歌且行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07 22:07:12
-
柳絮榆钱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07 11:52:26
-
圆豆之念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05 09:59:07
-
豆娘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3-01 14:49:43
-
村里的陌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3 16:59:00
-
巫落落*草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7 20:20:44
-
茶师一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6 05:12:12
-
松风水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5 19:06:58
-
旋风小肥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5 16:26:07
-
张慕晖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5 11:41:48
-
Echo一期一会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5 00:31:12
-
思君不见下虞州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23:51:38
-
三千三千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23:32:43
-
火车下的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23:32:27
-
smelly cat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22:36:50
-
青鸟栖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22:29:12
-
夏小米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22:21:05
-
依旧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6:08:54
-
NinaK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3:57:26
-
吴邪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3:16:38
-
唐佳欣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2:57:07
-
起玄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2:41:26
-
咸塘浜老黑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2:20:17
-
猫爱吃冻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1:23:51
-
苏家阿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1:18:07
-
Soliday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0:51:29
-
深海大鲨菇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10:01:09
-
雪柜来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9:54:16
-
桂花载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9:32:50
-
zhangxunnj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9:25:33
-
不是闹着玩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9:18:51
-
Ra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9:07:02
-
桑落霜华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8:18:31
-
长袜子皮皮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8:05:19
-
弘仁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8:04:45
-
人小狗大猫猫萌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7:57:18
-
春天里的声音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7:44:27
-
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7:05:28
-
☁KU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4:23:53
-
瘋人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2:34:51
-
三三黔首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2:02:19
-
林不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1:53:36
-
夜礼服假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1:51:04
-
RA!D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0:53:07
-
少于无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0:48:38
-
Be2wardsdeath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0:28:19
-
横议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0:24:38
-
echohead™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0:14:39
-
Jammerwoch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4 00:11:01
-
TMAC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3:55:57
-
深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3:54:29
-
娑娑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3:44:05
-
小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3:40:41
-
写完去看⭐的lb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3:37:07
-
苏台栖乌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3:28:20
-
云起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2:43:11
-
回帰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2:18:01
-
小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2:09:29
-
杏子坞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3 22:06:46
将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把恐惧转化为工作量 (6人喜欢)
- 又见文科危机 (42人喜欢)
- 这几部电影在打造什么 (5人喜欢)
- 想要与你共勉的 (25人喜欢)
- 专注 (1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