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周新书精选|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No.1
五四运动同龄人、西南联大学子、翻译名家杨苡口述自传。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从1919年走向今天,杨苡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时代与人生的淬炼,凝结为一代知识女性的天真与浪漫之歌。
晓林子悦 :一阕世家挽歌,半卷浮世人生。 她只是浅淡地诉说,于我们,就已经是传奇。
No.2
仁科首部短篇小说集。走鬼、打工仔、发廊妹、骗子、小偷……城中村、握手楼、破旅馆、天桥、小餐馆……这本书为什么值得阅读?一切不言自明。
欧阳十三大人:他是流水线的工人,他也是流浪歌手,他是生活的旁观者,他也是情绪的记录者。一本从自己的生命体验里榨出汁的书。
No.3
陈浩基推理小说集。17 则短篇,上演陈浩基的脑洞宇宙。横跨多类型,场景遍及香港、日本、欧美、外太空,时埋伏叙诡、反转,带来直逼过山车之旅的阅读体验。
No.4
身居八平米,坐拥全世界。吉井忍的“八平米”经济学让人看到一种充满新鲜活力的生活的可能:省下昂贵房租,物质诉求简单,在都市中享受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舒适感和归属感。城市也可以是一个流动的家,一个人也可以快乐自足。
黎戈 :并不是宣传生活方式的情调书,而是生活本身:四十多岁,独身,没有固定身份、住所、收入,甚至储存隔夜食物的冰箱,她的诗意不是摆拍拥物,而是活在当下,不占有将来和过去,也就是“不拥有”的即兴随心……即兴曲是所有乐曲里自由度最高的,带着便当,和陌生澡友、喫茶店老板聊身世,为一张照片里的景色出发旅行。这轻盈而勇敢的自由被如此轻松的记录。
No.5
像乔伊斯一样,纳博科夫首先是位诗人。他对写诗的痴迷开始于十五岁的夏天,接下来的十年里,他写下几千首诗。纳博科夫一面在开拓文采如诗的小说,一边也在尝试将故事带入诗中。本书收录了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近百首诗作,跨越了他五十九年的诗歌创作生涯,包括纳博科夫现存最早的作品《音乐》,容量堪比短篇小说的长诗《大学诗章》,以及由其子德米特里翻译的首次面世的新译。
No.6
村上春树公开他不拘一格的T恤私藏,108件别具意义的T恤照片,娓娓道来T恤背后的故事,亦可称得上是一本村上春树的T恤种草指南。
Colmillo:Keep calm and read Murakami. 在生活缺失的当下,读村上的这本生活方式随笔集能让我暂时忘记烦恼,并等待真正生活的到来。 T恤是一个世界,收藏T恤的人有进入另一个世界的通行证,村上向我们打开他能进入的另外一个世界,真诚、认真地向我们介绍这个世界的组成,用两个字来形容我的感受,就是“可爱”。 另外,装帧设计太漂亮了,像一张专辑,适合收藏。
No.7
本书是作家文珍对自己跨时三年的阅读、生活、观察世界的记录,借与廿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破题,昨日之诗与今日之事互为观照。于四时风物留心日常情境,古老节气亦可作体察当代生活的新刻度。
桑者闲闲:如今,每一个节气都有它的仪式感,文珍在《风日有清欢》中把知识、诗文融合于她的生活故事中,她把日子过成了一首诗。二十四节气,则为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注入了多元化的仪式感,使这一天,与其他的每一天都有所不同。而这种仪式感是在提醒我们生活中那些易被忽略、遗忘的珍贵的东西,和无尽的可能。这样的生活,才会有值得留恋与回味的人间烟火气。
No.8
梁永安以有料、有趣的对话方式,将七部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堂吉诃德》《十日谈》《傲慢与偏见》《包法利夫人》《了不起的盖茨比》《印度之行》《黑暗的心》)拼贴成一幅生动的文化地图,为当下的读者探明那些曾在小说中发人深省,却早已遭人遗忘的历史坐标点,撬动我们看似熟极而流的固有概念。
我家胖猫咪:两人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并没有按照平常的对话你一言我一语的进行分类,而是采用了不同的文字形式进行区分,让你在阅读的时候能区分出两个人的观点,但不会像对话那么直白。在内容上两位作者关于原著小说的解读也是非常详细的,尤其是关于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自身所处的生活环境都进行了解读,这也让一本书的创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过程。
No.9
音乐从不是闲适生活的附属品,它具有颠覆性力量,能够推翻现有的阶级与制度、颠覆古板的陈规并建立无畏的新世界。美国音乐史学家特德·焦亚跳出以审美为基础的叙事,用全新视角挖掘音乐的历史。他从史前人类时代的自然声景,一直写到当今的真人秀、歌唱大赛和网红视频,展现了被掩盖的不屈真相。
酒渍荔枝:这是一部局外人的历史,他们如何推动音乐的发展,进而引发人类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关于音乐发展的历程,特德·焦亚在序言中写道,他“在本书旨在呈现这个故事的另一版本。但本书的目的并不是要攻击传统或引发争议。我对成为一个无事生非、标新立异的修正主义者完全没兴趣”。他“只想给这个话题讨个公道”。特德·焦亚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对音乐的激情,这是在读他的书时非常有共鸣的一点,无论是《如何听爵士》《爵士乐史》还是这本《变革之声》。期待他能一直写下去。
No.10
妥协社会与功绩社会相伴而生。痛苦被看作虚弱的象征,它是要被掩盖或优化的东西,无法与功绩和谐共存。苦难的被动性在“能”所支配的主动社会中没有立足之地。如今,痛苦被剥夺了所有表达的机会,它被判缄默。诉诸尼采、海德格尔等哲学大家以及卡夫卡、汉德克等文学名家,作者揭示出痛苦之于人的存在论意义和伦理学、美学意义,引导读者在过度注重自我、过度追求幸福,而现实又远远不能满足、甚至称得上是残酷的当今时代,重新思考生命的意义,避免被抽空意义的为生存而生存。
Laputa:韩炳哲提醒我们,如果回避痛苦的感知与公共表达,只追求廉价的幸福和正能量,我们将失去真正的社会团结。忽略人的价值,与病毒的斗争将把我们的生活拉低到和病毒一样,只追求不死的生存,丧失存在的意义。
“豆瓣一周新书精选”基于前一周豆瓣用户对近期新出版图书条目的标记行为(想读、读过、评分等),每周发布一次,为你呈现一周内的精选好书。
-
于家中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14 22:05:37
-
鹰翎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9 14:12:56
-
心如止水_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22 09:32:59
-
没有398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7 00:00:02
-
水如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6 21:26:28
-
墨西哥小野驴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6 21:25:52
-
卿卿相随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6 13:25:39
-
Oleg the kafir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6 10:39:53
-
Aichi橙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6 10:17:01
-
独-自灿烂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6 06:18:52
-
初七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23:58:21
-
Julia Ji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9:03:55
-
2666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7:46:56
-
福宝的邪恶南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7:41:27
-
你的样子Logic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3:58:20
-
LightsOut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3:10:13
-
Ev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3:07:33
-
wonderstruck1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3:06:17
-
道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5 1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