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文章)梵高的画好看在哪?
梵高是后印象派三杰之一,也是表现主义绘画的先驱,这些名誉都是无可争议的。但大众对待梵高作品的态度可谓非常极端,讨厌的人会说那是挖粪涂墙,喜欢的人说那是个性强烈的天才之作。欣赏的来的说那是具有崇高信仰的画作,欣赏不来的说那是进行文化区隔的装逼。
这种事不奇怪,毕竟有一些张口闭口说古典艺术好的人,也不一定会花时间去欣赏古典艺术,大部分人只是用古典艺术来攻击现代艺术而已。平时该看色图看色图,该看短视频的看短视频,任何时期的艺术都与他们无关。真要让这些人去画室评判学生练习稿(就单纯指出不足),估计个个都怂,但点评世界名画可是个个在行。
网上流传一个段子:“大多数国人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停留在:(弹钢琴)弹得真快,(唱歌)唱得真高,(绘画)画得真像”。实际上大众比自己想象的还要低水平,因为他们无法分辨画得像与画得好之间的区别,无法分辨炫技性的快和感情投入时的快。反正大多数人只能用好看不好看,像或不像这类高度概括性的词语,而不可能进行具体详细地讨论,遑论讨论品味层次。


———陈逸飞的画也算“像”,但品味不高,非常庸俗。李贵君的品味和技法高了陈逸飞不知几个层次。然而总体而言陈逸飞的画价比李贵君要高(可上雅昌艺术网查询)。
我们一般所说的“画得像”和“造型好”有一定程度的交集但不重合,就像米开朗基罗的造型能力强,但他画像中的人“像”吗?当然“不像”,谁都不可能有那种身材。


伦勃朗的光影造型能力强,但型也是不准的。这并不妨碍伦勃朗依旧是素描大师,因为他的素描生动,而在评判绘画优劣时,往往生动远比准确更重要。


下面两张是淘宝截图来的,这是一些非常庸俗恶心的所谓“素描”,这些就是大众眼中的画的像。但其实没有结构造型,线条拉胯没有虚实,调子乏味没有过渡,顶多算是圈个轮廓。淘宝卖画或者摆地摊画画就这水平,大众审美大多也就这个水平。


下图是一些应试临摹用的结构素描图,造型结构整体还行,但完全没有肌理。画皮肤、陶瓷、水果全是一个调调,没有任何深入的肌理或个性处理。全国绝大部分教师教的就是这种风格。


嫌弃梵高的画难看的其实不止美术外行,学院美术生嫌弃梵高造型难看的也有,毕竟造型功底一直就是学院派的专攻和最强大的武器。然而梵高的画好看在于他对肌理、线条以及整体氛围的处理,而不是纯粹的结构造型。这就导致当我说梵高的画不错(指质感处理)和学院派说梵高的画不好(造型能力差)时起了冲突,因为都不是在讨论同一问题。
ps:本文章讨论的“像”是以解剖学和摄影的层面来比较的。
平时说梵高的画自然是指他的油画。梵高的油画特点之一就是没有抹平颜料,不调均匀,有厚度起伏。但这不是梵高首创的,油画颜料一块块没有抹平是大部分时期都有的,只是程度问题。文艺复兴时期仅仅因为画家只在乎作品的大效果懒得去抹平,而不是刻意留着(文艺复兴三杰和威尼斯画派都经常这样,画面上都有手指抹过的痕迹)。到了伦勃朗和鲁本斯时也是仅仅觉得没必要去抹平,画家认为笔触是种个性。


到浪漫主义时期风景画兴起,涂抹的痕迹更加大胆,画家更觉得没必要抹平,因为这样能被看到画画过程和让观众想象那种绘画时的激情。


反而在19世纪学院画家因为追求画面的光滑和平整,涂抹的痕迹才消失了。



到了反叛者印象派就直接涂抹,什么轮廓、抹平、细节、全都不要,只有激情和光影色彩。




但即使如此,印象派也只是觉得没必要去抹平和讲究细节,而不是觉得刻意涂出厚度有什么价值。改变是在梵高开始的,梵高看到了厚涂的价值,看到油画拥有类似浮雕一样厚度能够丰富画面,所以刻意留下颜料的厚度,甚至是整管颜料挤在画布上。



而这跟他的素描画法其实是分不开的。上面说了,伦勃朗在其人物造型上是不准确的,但其光影明暗对比手法远超前人。



然而不足之处在于伦勃朗的肌理并没有因为描绘的对象而产生任何改变,画什么东西都是同种肌理。但这不是说他跟应试素描一个水平,他的功力和个性化的肌理也是画匠和一般教师所不能比拟的,只是他没把精力用在处理肌理,而更在乎光影和构图而已。

而梵高的厉害之处就在于他描绘不同的景物所用的肌理处理手法是不一样的,木头有木头的肌理,布料有布料的肌理,风景有风景的笔触,每种景物的笔触都是独立的,这样使画面整体非常丰富。梵高跟伦勃朗的相似之处在于两人画人物都是追求生动而不是准确,都追求整体氛围而不是细节刻画。当然,伦勃朗还是比梵高更为准确,但论及整体画面丰富程度,伦勃朗不如梵高。




梵高由于注重整体和肌理的刻画,所以他的人物有时候给人一种软绵绵的感觉,线条不灵活,比例失真。但是因为肌理和整体氛围的处理,人物和整个场景非常协调。而伦勃朗因为只在意光影,而忽视了单笔用线的虚实,且部分场景中的人物刻画过于单调。



梵高油画也是如此。反观伦勃朗的笔触是非常随意的,不在乎结构和纹理,整个画面都是随意涂抹。梵高的笔触都是顺着所描绘的景物的结构轮廓而下笔,由于还临摹过日本浮世绘,所以部分画作还有着日本绘画的“笔力” 。(国内一些国画家也是欣赏梵高的线条和笔触)




单从造型而言,学院派画家也有看不惯伦勃朗那随意的油画笔触和短碎素描线条,但主要是不满伦勃朗那处理人物时太注重戏剧性而忽视庄重感,所以后来伦勃朗也是穷死的(《夜巡》那幅画导致的事件)。
而梵高那扭曲的造型本来就不被学院派瞧得上,且题材学的米勒,笔触比的印象派还过分,而米勒和大部分印象派都是穷死的。更让梵高痛苦的是印象派画家们也理解不了为何要这么画,高更和修拉也理解不了,毕沙罗还说梵高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疯子,没想到最后两者都是。
其实梵高只要在努努力活个20或30年,活到现代艺术出现,活到马蒂斯毕加索学习绘画,活到野兽派立体派出现,活到1910年“后印象派”这个词出现,他一定能享受荣誉,但不可能了。与梵高同为表现主义先驱的爱德华蒙克在看到他的画时也被触动了,在商店买下画作后直奔荷兰,可惜梵高死了好几年了,哪怕他多活一阵子,他一生也不至于因为没有知音而那么痛苦。
说回来,大部分观看绘画的人都有一种渴望从画面中看到叙事性或者叙述性的渴望,这幅画讲了什么故事,讲的好不好,这幅画描绘了什么事物,描绘得像不像,却忘记了去欣赏图像本身。梵高则渴望大家从他的画里看到他这个人的性格,看出他对于自然对于这个世界的感受,而不仅仅是他画了什么。
我们总强调一句话,艺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现实。但很多人忘记了内心的痛苦、敏感也是生活的一部分,个体的幻想和个性也是现实的一部分。大部分人只注意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和现实,却忘记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心感受,变得好像行尸走肉。
在欣赏艺术上,感性是非常重要的,但感性并不是理性的对立面,理性和感性共同作用才是欣赏艺术的最好方式,而妨碍你欣赏艺术的,是麻木和非理性。世界上绝大部分人就是在劳累的生活中渐渐麻木的,在对利益的追求中渐渐变得非理性的,这些人渐渐变得只知道权、钱、性。我不可能要求一个满脑子权力的人去阅读诗歌,我不可能要求一个满脑子金钱的人去欣赏没有任何利益的艺术,我不可能要求一个满脑子性欲的人单纯去欣赏女体的韵律美而不让他只盯着奶子和臀部看。
但这些只知道权、钱、性的人不正是绝大数吗?不正是广大老百姓吗?指不定你也是呢。
-
卡冈图雅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5 12:15:23
-
mi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2 12:16:47
-
咸鱼战神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2 10:34:57
-
八月烂熟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2 03:16:21
-
NoN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2 01:36:29
-
請你好好好放低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2 00:32:32
-
papa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9:21:51
-
幸运脆脆鲨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7:41:33
-
Ficti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7:24:25
-
桂花酒就桂花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7:17:12
-
陆史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6:38:37
-
留得残荷听雨声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6:36:01
-
THINKontoTHEM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6:07:19
-
石竹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6:06:08
-
Deep_Suspir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5:49:33
-
Megapte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5:45:54
-
xiaripush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19 13:23:55
-
新鲜海捕鱿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0 21:04:27
-
PAPAFU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5 09:29:16
-
神秘人Z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7 19:28:11
-
阿托品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7 17:35:22
-
乐居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15 20:47:10
-
借的谜题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7 22:32:58
-
嗨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21 11:30:44
-
R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18 13:17:41
-
胡了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3 06:52:55
-
又不是不能用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6 12:27:27
-
塔布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1 11:39:52
-
洛桑学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1 08:46:30
-
实名制上网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21:20:53
-
黄小仙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20:45:00
-
拉柯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18:55:09
-
朗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18:48:54
-
全息影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18:47:15
-
荔榛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18:30:09
-
小神通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18:17:08
-
Joyworld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18:07:15
-
阿纳瑞斯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17:09:21
-
谜默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16:46:22
-
手枝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10 16:08:32
-
x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5 16:36:2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31 22:39:56
-
All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2 14:43:29
-
西北偏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2 08:37:57
-
弯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4 16:08:54
zxx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评论文章)对比李白杜甫的两首诗
- (艺术读后感)史国良的水墨画与炭笔速写 (1人喜欢)
- 2024年的诗歌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