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金服与波士顿美术馆的神秘金主
回国度假,与互联网圈的朋友聊天,说起养老问题,阿里系的小伙伴提到蚂蚁金服与投资机构“富达”合作发布《养老前景报告》,已有两年。当时觉得这名字很耳熟,又好像与收藏沾边儿。前两天猛然想起,富达,富达,就是Fidelity啊!也就是是麻州的Johnson家族,波士顿美术馆的大金主。
先概述一下波士顿美术馆。 这是北美最早开设亚洲部的大馆之一。首任策展人费诺罗萨,东洋学者谓之“日本美術の恩人”,是海外研究东亚艺术的先驱,所以波士顿馆藏日本艺术品最久也最多。费氏去世后,他的位置由冈仓天心继任。恰逢中国辛亥鼎革,冈仓与早崎幸吉师徒合作,蒐集了大量珍品。冈仓逝后,继任者约翰·罗吉和山中商会合作,罗吉的继任者富田幸次郎又是卢芹斋的主顾。就这样代代累积,到如今亚洲部馆藏逾十万件,重迹不胜数。
波士顿学风浓厚,美术馆背靠众多高校,能力强大。后来的历任策展人——方腾、吴同、白铃安等等,在征集藏品和学术研究方面都是佼佼者。这两年,因为翁万戈老先生的几次捐赠,波士顿美术馆又大名远扬。



再来普及一下富达。
富达投资是第一个管理规模上万亿美元的基金公司。1946年成立于波士顿。和蚂蚁金服合作的富达国际,则成立于1969年,对接美国以外的全球市场,80年从富达投资中独立出来,总部设在避税天堂百慕大。 中国入世后,富达国际开设了京沪办事处,07年又在大连软件园成立了科技中心,负责软件开发和后台。 富达投资从八十年代初介入401K领域,也就是美国的退休基金管理,这是富达的核心,所以进入中国后,深耕得也是这一方向。 他们在09年签下全国社保基金,随后连续获得四笔QFII(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额度),是中国首家外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近年和蚂蚁财富的合作,关注的也是养老投资市场。 富达现在的管理规模在2.5万亿美元以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基金公司之一。 说了这么多不相干的,讲两个旗下的花街大牛,大家一定有所耳闻。 一位是有史以来最传奇的基金经理——彼得·林奇。

林奇是神仙级人物,怎么形容都不为过。他出身麻州中产家庭,10岁丧父,11岁开始在高尔夫球场当球童,帮当时富达的主席苏利文捡球,获得了暑期实习。沃顿商学院毕业后正式进入富达研究院。1977-90年间掌舵麦哲伦基金,年均复利增长率高达29.2%,这样的投资回报,几乎无人能出其右。要知道同期标普500的涨幅,只有年均14%。更值得一提的是,彼得·林奇在47岁急流勇退,回归家庭,“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另一位极富个人色彩的基金经理,是上海人蔡至勇。

蔡长于上海,47年移民美国,22岁进入富达,不到三十岁就掌管了富达的首只进取基金,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风头最劲的明星交易员之一,尤以短线骚操作著称。因为表现惊人,后来一度成为富达投资的二号人物,也被卷入了母公司的继承人之争。他在不到四十岁的年纪另立曼哈顿基金,其实就是继承人争权排挤的结果。 那么接下来就讲一讲创始人家族。
富达的创始人Edward C. Johnson二世退休后,其子Edward C. Johnson三世接班,为了同乃父区别,人称Ned Johnson(以下简称耐强森)。Johnson家族拥有整个富达系49%的股权。这位耐强森,在任董事长近半个世纪,也就是我们下文所说的波士顿美术馆的大金主了。

耐强森的慈善版图很大。旗下主要有两家机构:耐强森家族基金和布克非艺术基金会,涉及医疗、教育、文化等许多领域。仅从税表上推断,家族基金每年拨出的款项在$5亿左右,而布克非基金会所持艺术品估价大约$3亿——这还是2014年的数据呢。
家族主要成员与波士顿美术馆关系匪浅——耐强森本人位列董事会几十年,其夫人所在的管理会,控制着藏品购买和释出的基金。两千年之后,他们的儿子,女儿以及女婿也先后加入美术馆董事会。
奈强森本人在2014年卸任富达董事长,交棒长女,同年也退出了美术馆董事会,只挂名荣誉会员。和他同时退休的,是他的好友兼长期艺术顾问,波士顿美术馆前馆长Malcolm Rogers(马罗杰)。

耐氏和马氏,简直可以称得上“博物馆高层与赞助人关系”的完美范本。耐强森不仅是馆方最大的金主之一,在许多重要决策上,也是馆长最坚强的后盾。譬如2010年落成的美国艺术新展区,如果没有耐强森在董事会的鼎力支持,是难以建成的。


2014年退休前,耐强森以285万美金的天价从伦敦某教堂购入美国画家Benjamin West的《受难图》壁画,整件作品高约六米,宽逾三米。耐氏买下后,千里迢迢运回波士顿,送给美术馆,并要求捐赠匿名,只需写上“感激马罗杰20年来为波士顿美术馆所做出的贡献”。

马罗杰其人,也相当有料。 千禧年前夕,他刚上任不久就一次性开除了十八位员工,其中不乏已经在美术馆工作了三十多年的资深策展人。要知道博物馆就像高校,除非重大过失,否则不会撤职。这种强悍粗暴的风格得罪了许多人,“波士顿屠夫”的称号不胫而走,圈里把件事戏称为“波士顿大屠杀”。
但也正是因为雷厉风行,在他任上,波士顿美术馆的建筑翻新、藏品扩容、展览数量都达到了巅峰。中国艺术方面,不得不提96年白铃安策划的“屏居佳器”。


另值得一说的,是由耐强森出资,完完整整从安徽迁到美国的“荫余堂”。 96年,耐强森委托白铃安到中国找老建筑,希望搬一幢老宅到美国,让美国人感受到真正中国古建之美。白铃安在考察了60多所建筑之后,选定了6间。

如今位于碧波地博物馆的荫余堂,是白铃安在安徽黄村发现的。原本是“进士第”,但早就破败不堪,而且不是保护单位,迟早面临拆除。
当时古建买卖还没有流行,经过了相当长时间的商谈,荫余堂的七个产权户才统一意见,相关部门才准许耐强森基金会的要求。之后两年,荫余堂被细致地拆分标号,分四批一共40个集装箱运到波士顿近郊的碧波地博物馆。 碧波地博物馆虽然不大,但非常精致。而且背靠大树,资金充裕,几乎称得上是耐强森家族的私人博物馆了。 为了复建,碧波地先是收购并拆迁了周围的民居,又平移了馆内的两栋建筑,才腾出足够的场地。清理构件,补齐缺损,然后按照传统徽州建筑的流程重建。最后,根据之前详细的记录,将家庭物品布置归位,尽可能地保留原有生活状态。


荫余堂在2003年落成,整个项目共花了七年时间,耗资1.25亿美元,开幕后相当轰动,到现在也是麻州一景。而白铃安当初在选定的6栋建筑,荫余堂之外,还有一栋也被富达的基金会买下,迁到异地原样重建。剩余的4间,不久后就被推倒拆除了。 耐强森是公认的纽英伦地区最大的艺术赞助人,而且极为低调,不露面,不扬名,也从不接受采访。老爷子今年九十岁了,旗下基金会如今是子女在打理,家族下一代接班人是长女Abby。
Jay-Z在歌里唱到:知道为什么这些人拥有美国的一切吗?让我来告诉你怎么回事——
Financial freedom my only hope, Fuck livin' rich and dyin' broke I bought some artwork for one million Two years later, that shit worth two million Few years later, that shit worth eight million I can't wait to give this shit to my children
可以说很直白地阐述了北美“世代递藏”的现象了。最后就以这首歌结尾吧!

-
毛福根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4 00:55:05
-
宇宙爆炸噜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09 23:47:32
-
龙川遗客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28 23:54:13
-
我想不去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8 15:00:11
-
キルア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9 11:01:14
-
忘了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7 10:33:40
-
豆友159291318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1 00:59:26
-
谦卑不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1 00:39:42
-
Beig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1 00:00:32
-
太阳花公主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23:48:17
-
燕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23:45:50
-
黑白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23:32:51
-
宛庭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23:32:28
-
黑色阿童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21:59:59
-
西瓜冰沙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18:27:05
-
七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16:35:12
-
午夜禁言时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0 14:55:16
-
disinfeqt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6 10:15:12
-
昵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2 14:13:50
-
鱼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2 13:06:0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2 11:29:38
-
月亮是我扯圆的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2 10:57:19
-
隨安室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2 10:52:42
-
赵心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2 10:28:21
-
阅湖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2 09:45:39
-
apikoro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2 09: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