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一周新书速递|波伏瓦与萨特的终极对谈
虚构类
*特别推荐
博尔赫斯继承人、当代拉美文学特立独行的大师塞萨尔·艾拉游走于现实与想象的奇诡之作,《2666》作者波拉尼奥、摇滚巨星帕蒂·史密斯倾力推荐。19世纪的阿根廷,英国人克拉克到潘帕斯草原寻找传说中一种会飞的野兔,陪伴他的有一个少言寡语的高乔人向导、一个活泼可爱的画师、一匹神奇的骏马。他们到达印第安马普切人的地界不久,酋长却神秘失踪。克拉克肩负寻找野兔和酋长的重任,却一步步走进更为离奇的谜团中。足以改变他们生命轨迹的秘密与往事将在这趟旅程中逐一揭晓。
No.1
动物园缺钱养不起企鹅了,开放民众认养。领养日那天,维克托把企鹅米沙带回家……一则苏联笑话引发的灵感,黑色幽默小说。
一人:黑色喜剧,许多地方会自然想到《乌克兰拖拉机简史》。企鹅所代表的浅层荒诞,与故事主线隐含的深层荒诞配合,至结尾融为一体。人物都很疏离,以表达时代,偶尔的哲理似的感悟也就不那么突兀了。
No.2
婚后的现实很快击破了埃文和瑞秋关于未来的美好幻想。他们绝望地尝试各种逃离途径,却发现它们殊路同归地通往冷泉港这座海边小镇……
HansTheObscure:还是在失眠的夜里看完了。不是那种大起大落一波三折靠戏剧性情节取胜的小说,平淡得如同白开水,但胜就胜在这里。它太接近真实的庸常生活了,面向匆促、失败、谬误、质疑和悔恨,面向希望的落空和无意义的人生。我想,小说里面的角色也会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一样,经常默默地问自己,为什么还是活成了自己不喜欢的样子。这样讲,因为太过于贴近生活的真相,而显得格外残忍。
No.3
从冷冻中醒来时,出现在他面前的并不是木卫一的美好生活,而是阴暗的地下室和躺在地上的一具死尸……
加叔的平行宇宙:书名颇有隐喻色彩:《沉睡者》,书中沉睡了几十年的神秘人,与乌托邦中木然活着的人们,究竟谁才是真正的沉睡者?(沉睡者唤醒真沉睡者)本书一定程度上致敬(借鉴)了斯坦利艾林的短篇小说《本店招牌菜》,读过的朋友看到罐头桥段时,一定会会心一笑。
No.4
萧红的成名作。小说描写了“九·一八”事变前后,哈尔滨近郊的一个偏僻村庄发生的恩恩怨怨,鲁迅评价说“与其听我发牢骚,不如看看生死场生死场”。
danyboy:都是近二十年前读的了。《生死场》是我读的第一篇萧红,那种恶心感(不是对作品的恶心,而是对作者笔下人生存处境的真实惊悚再现)我至今难忘,《生死场》写出了我在此之前从未见过的人在压迫下猪狗不如的生存状况。相比起来,呼兰河传里的悲惨故事仍然是温和甚至带点乡愁气息的。还比较喜欢的短篇是《后花园》。
No.5
传说有一只野兔滚下了山洞,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艾拉的作品是被投递到平原上的密密麻麻、变幻莫测且结构精巧的建筑物,不事张扬的抒情风格与他对由形而上学、现实主义、通俗小说、达达主义糅合而成的不协调组合的偏好,被调适得恰到好处。——迈克尔•格林伯格,《纽约书评》
No.6
佃梦想飞上宇宙。长大后他成为一名出色的火箭发动机研发人员。但一次事故让他辞职回了老家继承家族工厂。七年后,佃看到一丝重拾梦想的微光。
那希索斯: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的博弈写得很好看!知识产权和银行情节也很专业。精彩的热血故事,节奏很好,高潮迭起。灵魂拷问:什么是公司?什么是公司的梦想?公司的梦想和个人的梦想?
No.7
变装小丑奥托可能是个连环杀手。就在霍勒警探准备在剧院逮捕他时,一名穿着蝙蝠戏服的人从犯罪现场逃逸,改变了他们的侦查方向……
韧勉:当红挪威推理小说家尤·奈斯博最经典的“哈利·霍勒”系列第一部终于引进,一切悬疑深沉的纵横江湖的故事从此开启。一拿到新书,一天时间迅速看完,引进的台版翻译酣畅淋漓。异域风情、澳洲神话嵌套,命硬神探哈利·霍勒年轻气盛,罪案解析自圆其说,又显新意,风格偏向硬汉派,还没有之后《雪人》《猎豹》《幽灵》中那般冷硬,夏日骄阳下的悉尼,汗水肆意,危机四伏。
No.8
周云蓬首部小说集,收入《敬亭山》《高渐离》《南寺》等18篇小说。
在野:还是轻盈自由的。人生过半,又大病一场,感觉不再那么执着了,底色也变浅了,说到底还是很多东西放得更开,也不那么在意了。文风上还是一如既往的轻和随意,虽然是虚构但其实更多还是在说自己。算是《绿皮火车》的下半部吧,加了点想象的行吟日记。
No.9
男孩茂那误入一座庄园,受邀参加了一场狂欢婚礼,邂逅他梦寐以求的恋人,两人有了约定。待他回到学校后,却如何也找不到回庄园的路。
晓林子悦:导读产生了误导,【奇诡、意识流、象征主义】,它和现代文学并无甚干系,而是19世纪风格的作品。少年情谊,少年初恋,爱之不得,得而错失,法国乡村人情风物,至简至真至纯,连漂泊都是少年意气的对远方的莫名渴望,作者的生命线终止在青年时代,它成为他唯一的告白,这部百年前的自传体小说于是摆脱了光阴的囿限,任何时候它都是发光的,引起普遍的共鸣。
No.10
怀抱婴儿的爱玛被押往阿根廷蛮荒的边陲,浮萍一般辗转于一个又一个士兵和印第安人之间。她将如何找回生活的希望?
《女俘爱玛》可以被视为一篇进入艾拉文学世界的最佳导言。爱玛的世界繁茂而奇幻,却从不显得咄咄逼人。读者沉浸在一片在纯真边缘摇摇欲坠的风景中,那里充斥着在现代生活中几乎难以想象的各种动物和气味。——马克•哈伯,Lithub电子杂志
非虚构类
*特别推荐
“这是我的第一本——也许是唯一一本——您不会在交付印刷前读到的书。整本书都是为您写的,却和您无关。”《告别的仪式》是法国思想家西蒙娜•德•波伏瓦记录下的让-保罗•萨特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以白描的手法近距离地刻画了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萨特晚年的日常生活,他为之奋斗到最后一刻的事业,以及他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态度。在波伏瓦的记录后还附有她与萨特的长篇对谈,萨特借此机会回顾了自己的家庭、童年和求学经历,并且梳理了对文学、哲学、阅读、写作、音乐、绘画、平等、金钱、时间、自由、生命等诸多主题的思考。
No.1
在六朝江南社会,“山中”这一地理空间发生了巨大的变迁。一些山岳成为寺馆集中的宗教圣地,江南山岳完成“名山化”的过程。
Lawliet:山中何所有?洞天与寺馆。作者尝试描摹出山岳这一地理空间在六朝这一特殊历史背景下,其“景观”形态的生长过程。书中问题并非无人关注,但作者试图将这一观察视角体系化的展示出来,从文本的叙述、信仰想象的构建,再到景观形态生成。全书最喜欢的两篇是《六朝会稽海岛的信仰意义》和《钟山与建康东郊》,前者接续余英时、刘安志的研究,论及佛教前,事关彼岸的泰山-东海信仰。东海地点的南移,方诸青童与茅山洞天的仙界层级体系,以及北酆鬼府(泰山)信仰的傀儡化。后者详细讨论建康东郊的文化区域景观的生长,展示东晋南朝建康东郊的庄园与钟山寺观图景,极富有诗意与美感。考据和想象是作者的两支妙笔,但概念之实不应被考据之实所替代、淹没,如书中反复提及的神圣空间与文本书写等概念,前者被寥寥带过,后者则被文献考据而取代。五星而减半星。
No.2
作为最接近萨特,也是对他最重要的女性,波伏瓦依据自己一直以来坚持写的日记,以及从朋友的笔录和口述中收集的各种材料,详细记录了萨特最后十年的生活,无数巨细靡遗的细节和如同亲临现场的对话,罕见地展现了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萨特。
一样的耳朵:看完这本书对萨特大为改观,很多话是要放在语境下面看的,萨特的很多金句太像口号,被用在不同的场景里,失去了原本的语气,在长篇对谈里才能看出,他是诚恳的、真实的。波伏瓦虽然尽可能客观地记录(《纽约时报》说她merciless),但偶尔流露出来的焦虑和伤心,还是让人动容。这本书的看点除了萨特本身之外,最有趣的还是两人交谈的方式,谈女人、谈理想、谈过去、谈身边的人,毫无顾忌,不设防线。另外万万没有想到,他们之间始终是用您(vous)相称的,到死都没有变。
No.3
在美国,超过3000万人居住在小镇。本书为美国小镇描绘出一张细致且真实的全景图,既展示了小镇脆弱的一面,也探讨了现代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Kiyo:美国就是小镇的美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小镇美国》可以说是美国版的《乡土中国》了。
No.4
不管你想拍一部剧情长片,还是想制作电影短片,本书将协助你快速启动:从预算,到拍摄,再到后期,只需39步。
白金迪斯科:这是一本一下午就能翻完的书,但这真的真的不是一本小白入门书,它和它的书名关系不大。它是类似于电影学院学生的毕业设计专业知识点大全,每个知识点的介绍、运用、举例、tips写得言简意赅但刀刀到肉。讲真,如果从来没接触过这个产业想直接手机拍东西的朋友,这本书不是个好选择。但是你得把你买过这本书的事儿放在心上,或者在你的实践过程中一直把它揣到包里以至于你忘了手头有个这样的“辞典”,总有一天你会觉得,真他娘的好用。ps.再次吹一下它的纸质,上次吹我没想好拿什么对标,那天突然想到,就是比Moleskine还要好一点的感觉。
No.5
换气过度或呼吸过多,竟也是一种病,由此引发焦虑、哮喘、疲劳、失眠、肥胖、心脏疾病等问题。作者根据布泰科呼吸法,整合并开创了呼吸优化训练。
珍妮的肖像:好的,是错误的呼吸方式,令我在地球只能做个忐忑的外星人。我的关注点在提高体能,稳定睡眠,心神专注上,所以可以直奔教程。教程有够详细的从初级到进阶,分亚健康或老年人(是我),还有儿童青少年(哮喘和嘴呼吸对外貌影响),瘦身肥胖者的不同训练方法。正确呼吸,重考地球人呼吸资格证,学做这届从容有度,愉悦清瘦的老人家(还是我)。
No.6
戴伦•麦加维成长于英国“贫民区”,他深知“贫困”意味着什么,底层人民为何愤怒。面对英国当下的社会矛盾,各种争议事件背后的隐情,他想要做出解释。
米粉侠:相较于另一种覆盖更广大的人群的阶级政治,身份政治之类的社会公正理论实则是对传统阶级分析的“中产阶级化”。//我们必须不时把枪口对准作为个体和政治运动的自我,否则,打倒他人的有害思想便毫无意义。我们必须审视自己的信仰、动机和行动,审视环境和私利对思想的微妙影响,审视我们如何在为自己的恐惧和怨恨寻找正当性的同时,又嘲笑和轻视我们所蔑视的那些人的类似情绪。
No.7
彼得·沃森用精准和优美的叙述笔法,将人类在20世纪取得的思想发展娓娓道来,帮助21世纪的读者理解我们如何抵达当今的世界,未来又会去向何方。
Mandelstam:《20世纪思想史》的美国版也叫“现代心灵”,20世纪无疑验证了人类的现代性能够给我们带来如何巨大的思想成就。人类戴上了科学等现代性的透镜,使得万物都得到了重新审视,所有学科都突飞猛进。这也是为什么《20世纪思想史》和《思想史》体量相当,因为它堪称一部现代思想史。
No.8
75种迷人的颜色及其不同寻常的故事。
黎戈:关于色彩的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和写色彩列传的那位,以及关于颜色的诸多故事的芬利一样,这位色彩爱好者也是兴致勃勃地研究着扫视色彩学的各种角落。这书印刷装帧的挺精致。
No.9
“大爆炸”理论推动者乔治·伽莫夫的经典科普作品,风靡全球70余年。
苦苦先生:可以称得上是包罗万象,而且相互之间,有交织,数学真乃所有科学的工具
No.10
巴以冲突可以说是最棘手的地区纷争。本书从头梳理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在巴勒斯坦这篇土地的百年纠缠,透视地缘、国家格局的变化。
一周热门图书活动
「豆瓣一周新书速递」基于前一周豆瓣用户对近期新出版图书条目的标记行为(想读、读过、评分等),每周发布一次,为你呈现一周内豆瓣最热门的20种新书(虚构类和非虚构类图书各10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