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孤单可能是因为,没有给过爱你的人接近你的机会 | 成年后的我们,如何中止童年不良影响的延续?
KY实习生 / 小翌 编辑 / KY主创们
很久以前,我们曾写过一篇关于丧剧《马男波杰克》的影评,里面的主人公波杰克是一个工作生活一团乱的过气明星。当我们回溯过去,会发现波杰克有一个糟糕透顶的童年,失败的父亲和自私的母亲一直打压着波杰克。成年后的波杰克害怕孤独又总是陷入孤独,他收留了朋友陶德,却总是忍不住对他恶言相向。
有一次,波杰克要拍哭戏,然而因为他的母亲从小就要求他不准哭,他怎么样都没办法在镜头前掉一滴泪。家庭的诅咒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他的成长,直到成年都没有停止。
我们的后台也经常收到很多人的留言,童年经历过的创伤,深深困扰着成年的他们。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为什么在成年后,我们仍旧难以走出童年创伤的梦魇?

童年创伤在成年的我们身上 留下的18种不良图式
Young(Young, 1990)提出,经历过有害的童年经历的人可能会形成一种不良图式”。它是一种人们因为创伤而形成的不健康的思维与情绪感知模式。不良模式的危害在于,它参与塑造了人看待自我和世界的角度,在人的一生中不断产生着负面影响。
Young将人的不良图式分为了18种,篇幅原因我们在这里列举了13种,(附图式自测表),你是否拥有以下这些不良图式呢?

一个人可能会同时拥有不止一种不良图式,多种图式的叠加组合,则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图式形态”。当某种图式形态在人的身上变得活跃,Ta就像表现出了子人格一样。如果你有时会觉得自己体内好像有一个无法控制的“小我”,忽然做出一些你明知道不理性、不能带来好结果的行为,可能就是因为不良图式在你身上的存在了。
童年经历的影响,
为什么会影响到成年?
如今,很多人都知道,童年经历对成年后的我们有着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究竟是通过什么机制发挥作用的呢?
从不良图式开始形成起,我们应对这些不良图式的方式,会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它们对我们的影响。下面是3种常见的错误行为。
1.屈从于童年的创伤经历
和“就地装死”一样,选择屈从的人不会再去抗争。他们开始认为不良图式的一些理念就是对的,因此和不良图式有关的一些体验和感受也是不可避免的。比如屈从”情感剥夺“图式的人,在觉得自己不被爱的同时也会觉得自己没有爱的能力,他们相信自己注定就是和有爱的情感关系绝缘的。
* 屈从者有什么表现?
表现出屈从的人,会无意识地选择待在和童年相似的环境里,继续感受着不良图式带给他们的焦虑和伤痛。因为不良图式是童年环境的真实写照,带给人痛苦的同时又给人带来熟悉感与安全感。
在屈从模式下,一个有“分离/被遗弃感”图式的人会主动选择那些无法做出承诺的伴侣,一个有“自我残缺感”图式的人会和苛刻的、常常拒绝自己的人做朋友。有些屈从者还会陷入“我是受害者”的误区——他们会过分强调自己命运的悲惨。但这种自艾自怜同时也削弱了他们自己走出创伤的能力。
屈从会让人产生一种“认知扭曲”,导致人按照不良图式a.错误地解读他人的行为或是身边发生的事。比如,屈从于“情感剥夺”图式的人可能忽视或低估他人发出的对自己的温暖有爱的信号。其次,屈从b.让人远离了更健康的环境。当“情感剥夺”图式的人与苛刻的人一直待在一起,那些可以给予他们情感支持的包容的人就没有机会接近他们。

2.逃避接近童年环境的环境
逃避者会主动地避开任何可能会触发自己的不良图式的环境,装作那些不良图式不存在一样,从而避免了潜在的伤害和痛苦。比如,逃避“分离/被遗弃感”或“情感剥夺”图式的人,都会拒绝和他人发生真正有联结的情感关系,这样未来就不会有关系破裂或是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发生。
从另一种角度来看,逃避是一种不恰当的提前防御。也就是说,它提前、过于警惕地,提防一些可能不存在的风险。而这实际上可能会导致人们错过一些正常、美好的关系。
* 逃避者有什么表现?
逃避者往往看起来举止正常,他们可以与别人社交互动、完成日常工作。但他们在内心拒绝建立真正的亲密关系,也难以接受高难度的工作挑战。他们几乎不回忆童年特别是那些和创伤相关的片段。即使不小心触发了自己的不良图式,他们也会迅速抑制相关的情绪从而杜绝了感受随之而来的疼痛感。
他们中有些人只是单纯避开和不良图式有关的特定的人、活动或者地点,而有些人则会训练自己的情感变得麻木,像机器人一样。比如,一个逃避自己“不信任/受虐待倾向”图式的人,就可能选择永远保守自己的过往不倾吐给任何人,因为不展示自己的弱点就不会再被伤害。
逃避保护人们在某种程度上感觉不到疼,然而它更像一种麻醉剂。它只能一时止住疼痛,却不能停止伤口溃烂。当人躲无可躲,一直潜藏的不良图式就会反扑。逃避者选择了一个彻底无菌不会有任何伤害可能的环境,但和屈从类似,这也隔绝了那些可能可以带给他们幸福生活的人靠近他们的机会。
3.过偿(过度补偿)儿时的缺失
过偿是一种通过以攻击代替防御的手段。过偿者会变成和受到创伤的童年的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这种对立会给人以错觉——和创伤相关的不良图式是不可能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比如,一个小时候极度渴望与他人建立联结却不被满足的人,在过偿时就会变得格外独立,好像他们不需要任何人一样。
* 过偿者有什么表现?
过偿者常常会展现强烈的控制欲。强迫症是一种表现,比如重复地洗手、检查门锁或是受到某种刺激时在口中不断念着一个词。过偿者同样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他们会给自己或是他人的行为安上看似合理实则不正确的解释,用理性来打败深层的创伤情感。还有的过偿者为了对抗批评而变得完美主义。
过偿作为一种与不良图式搏斗的方式,需要消耗人大量的精力。而且,过偿并不是直面不良图式反击,而是发展出一个“强大的自己”,自我催眠好像不会被不良图式伤害到一样。因此当过偿者无力支撑自己伪装出的强大透露出疲惫虚弱时,就会像逃避者遇到的情况一样,一直潜伏的不良图式会卷土重来袭击他们。
同时,过偿行为会导致他人的反感,这又让过偿者更加相信不良图式是对的。比如,一个过偿“情感剥夺”图式的人,会表现得咄咄逼人总是要占据主导地位,这样就会激怒别人并且把他们推的越来越远。他人的远离又进一步加强了过偿者心中“别人不会关心自己”的想法。
人的图式应对模式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会发生改变。我们也可能看到一个人同时使用屈从、逃避、过偿应对自己的不同不良图式。

如何中止童年不良经历 对成年期的影响?
你一定一定一定(!!!)要认识到,自己的一些思维模式是不合理的。
通过上文提到的图式量表中,我们可以进行自测并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与情绪状态,来界定自己的不良图式。
怎么才能让自己相信,这些伴随自己多年的思维模式就是有害的呢?
1. 你需要展开一场深入、持久的自我辩论
首先,找到那些支持与反对“图式”的证据,通过发现能驳斥图式的证据来增强信心。比如一个感到自我缺陷的人可以列出“我的丈夫和孩子爱我、我的同事对我有很好的评价”证明自己是有很多优点的。
其次,重新归因那些支持着不良图式的证据。通过驳倒一个个原来看上去合理的证据,使自己相信这些观念是需要改变的。针对不同时期经历的证据,我们可以采用的不同的归因方向:
1. 童年时候的经历:这是源自家庭环境的问题。身为孩子的我们没有得到足够的物质或是情感支持,受到虐待或是被过度保护。无力的我们为了说服自己继续待在充满伤害的环境,才产生了诸如“我就是不值得被爱的”、“我什么也做不好”这样的想法。
2. 童年以后的经历:这是源自自己错误的图式应对方式。如前面提到的,错误的应对方式会让我们在有害的思维模式中越陷越深。
在认识到自己的不良图式以后,我们可以分析自己现有的应对方式。分析应对方式给自己带来的好处与坏处。比如一个逃避自己“遗弃/被拒绝”图式的人,会忽视异性的示好,即使与喜欢的人展开约会也可能突然主动提出分手。短期来看,逃避可以让Ta不为被遗弃而焦虑,但长期来看,她只会越发感到孤独。
最后,尝试练习“创伤的自己”(相信不良图式/过去错误应对方式是对的)和健康的自己(创伤的对立面)对话。在这之前,我们可能都不知道一个摆脱了创伤的自己会是什么模样。通过两方的互相辩论,让自己越来越习惯健康的思维模式。
2. 表达关于创伤的不满和悲恸
通过想象和父母对话或是写一封不寄出的信,让心底那个受伤的小孩发泄受伤的愤怒与悲痛。同时我们还可以去感受自己童年时未被满足的愿望,让现在这个有能力的自己去实现它。

3. 改变具体行为或是环境,打破原有的图式应对方式
先改变自己的行为,尝试在现有环境里有健康的表现。
可以试试列出一个你不满意的行动清单,学会觉察到自己又在进行这些行动,能够及时对自己喊停,然后经过思索,采取并非自己习惯、却更加健康的行动方式。
离开现有环境往往在改变行为之后。因为改变环境通常是重大的人生选择,比如换工作或是与现任分手。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在我们已经学会了如何妥当行动以后,自己身处的环境仍然会带给自己伤害,我们才有充足的理由不后悔地离开。
这一段的意思是说,你需要先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应对你现在的环境,而如果你发现这样做以后依然无法感到满足,环境仍然给你带来伤害,你才应该选择离开。包括伴侣,如果你们的关系很糟,在分开前,你可能也值得试试先调整自己对待对方的方式,看看会不会带来改变。
4. 实现自我独立
研究表明,父母会在孩子迈入新的人生进程时改变对他们的期望。(Grreane & Boxer,1986;Ward & Spitze,1992)而离家独立能够实现孩子与父母的早期关系的最重大的转变。空间上的距离会让父母减少对孩子的情感依赖。学业或是事业上的成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父母对于孩子的操控感。(William,1997)从自我角度来看,经济和生活独立也可以大大增强自己的对于拥有健康关系和自信。
5. 停止期望,落眼真实的父母
在尝试沟通无果后,停止对父母不切实际的期待——比如父母的醒悟甚至道歉。承认他们的思维有局限,可能无法理解曾经对你有过甚至延续至今的伤害。停止期望可以包括也可以不包括谅解。你不需要强迫自己将父母的过错背负在自己身上。同时,你也可以借此看到更真实的父母,甚至是他们的优点。
最后的话
童年有创伤不可怕,即使它曾经在我们心上留下伤痕。因为创伤带来的不仅有伤害也有更强的能力。走出创伤的人是勇士,疤痕是自我修复能力的证明。我们需要关注的有且仅有:现在这伤还疼不疼。
最怕的是,你的伤其实已经好了,你却没有意识到,仍然像一个有伤的人一样去生活。那你的生活,就不会呈现出一个健康完满的样子。
快来迎接属于你自己的新的人生吧,这可能是成年唯一的好处了,哈哈。


References:
Arntz, A. & Jacob, G. (2012). Schema Therapy inpractice. Oxford: Wiley/Blackwell.
Greene, A., & Boxer, A. (1986). Daughters andsons as young adults: Restructuring the ties that bind. In N. Datan, A. Greene,& H. Reese (Eds.), Lifespan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Intergenerationalrelations (pp. 125-149). Hillsdale, NJ: Erlbaum.
Lobbestael, J., van Vreeswijk, M., & Arntz,A. (2007). Shedding light on schema modes: a clarification of
the mode concept and its current research status. Netherlands Journal ofPsychology, 63, 76-85.
Ward, R. & Spitze, G. (1992). Consequences of parent- adult childcoresidence: A review and research agen- da.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13,553-572.
William S. Aquilino. (1994). From Adolescent to Young Adult: AProspective Study of Parent-Child Relations during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Journalof Marriage and Family, Vol. 59, No. 3 (Aug., 1997), 670-686.
Young, J. E. & Klosko, J. (1994). Reinventing your life. New York:Plume.
Young, J.E., Klosko, J.S., and Weishaar, M.E.(2003 ) Schema therapy: Apractitioner’s guide. New York: Guilford, 2003.

© 本文版权归 KnowYourself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记得脱色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7 20:37:1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25 17:49:24
-
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9 16:22:30
-
把书📖读烂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5 20:48:04
-
Lsoph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7 08:08:18
-
乐迪Elodi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9 22:56:37
-
Nico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8 12:13:28
-
Akihi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1 10:40:02
-
梅子苏打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31 22:45:12
-
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14 21:22:10
-
卡吾沙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01 00:10:41
-
走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30 11:39:44
-
月明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3 19:37:19
-
Yul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8 16:51:5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8 13:06:29
-
格渊的小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7 03:22:01
-
葵花家的Alex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0 14:50:05
-
小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7 23:44:02
-
局外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6 01:26:33
-
伤心小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1 00:36:47
-
ze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9 10:55:36
-
麦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8 23:42:56
-
小笨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7 20:11:48
-
画是无言的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7 13:01:16
-
念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1 12:18:18
-
Calyps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4 22:31:30
-
壶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4 07:24:53
-
B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3 22:12:56
-
行止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2 22:30:14
-
熳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21 08:42:02
-
外面的外面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09:41:21
-
张阿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9 00:30:46
-
Viv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8 20:06:59
-
莉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6 21:45:11
-
三分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6 14:32:36
-
薄荷&柠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6 13:06:22
-
🐱n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5 23:54:46
-
狐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5 17:23:33
-
jeff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23:31:34
-
马克失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22:05:53
-
roj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21:09:45
-
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20:31:15
-
朵朵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9:46:58
-
不念旧的妞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9:06:53
-
胡椒梗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8:42:21
-
二小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8:36:31
-
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8:19:53
-
Mr 小小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6:45:30
-
ALINY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6:20:50
-
方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5:50:42
-
yuuga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4:34:03
-
橘几何🐳️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3:48:58
-
MJ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3:01:52
-
年收入翻倍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12:35:02
-
吉什么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02:03:13
-
Vinc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4 00:34:58
-
奶酪焗蓝莓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23:35:34
-
林不群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23:22:07
-
洛如一紫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23:21:32
-
月白风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21:24:42
-
雨路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18:24:36
-
stray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16:46:36
-
キ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15:39:06
-
Cynth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13:03:32
-
南方一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13:03:15
-
了凡小核尚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12:55:57
-
b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9:58:02
-
sobinazh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9:26:2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6:39:39
-
Nattierbl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5:12:3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1:08:5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3 00:24:31
-
上官翊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20:34:11
-
云淡风轻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18:35:36
-
管鋰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17:44:26
-
南歌初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15:41:25
-
寒江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13:55:10
-
豆友152672628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12:08:26
-
阿捷赫公主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06:45:07
-
0.0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02:39:23
-
Alina已禁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2 00:07:16
-
蔷薇花开满天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3:49:41
-
U.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3:32:3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2:43:30
-
MID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2:40:37
-
Wonder41593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2:36:33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2:17:25
-
什么也不改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1:54:35
-
默读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1:50:08
-
郝国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1:31:32
-
lastju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0:51:3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20:23:46
-
cairstio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9:18:36
-
云八利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9:04:03
-
superjn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8:41:05
-
婵晓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8:24:19
-
凛凛爱喝冰豆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8:09:01
-
Nakat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7:48:42
-
hzi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7:14:29
-
树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11 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