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森林草地(一)
到达山间营地的时候已经傍晚,先洗了个热水澡,洗刷二十六小时旅程带来的狼狈与疲惫,随后,虽然饥肠辘辘,我们依然决定先去散步,否则天就黑了。
这里位于森林中央,一块海拔较高、平坦开阔的谷地上,谷地一半是在深草和灌木之间时隐时现的河流、湖泊与湿地,一半是密布在黑色火山岩之上的落叶松林;往四周看,天边都是温柔延绵、长满落叶松的山岭。
一条窄窄的柏油路,自北向南延伸在森林与湿地的分界线上。沿着它向北,走出房舍集中的营地,在左侧展现大片翠绿湿地,一条砂石土路伸入清水与草丛之间。
在砂石路上走着,没多久我们就不由得停下来。在左侧的广阔草丛间露出了一片清澈的水塘,水面倒映着金色霞光,白云的金边,完整透亮,仿佛跳进去就能在广阔天空飞翔。
它吸引我抬头追索那景象的来源,目光越过辽阔水草地,升上西边的山岭,一场比水面更明亮,更辽阔的晚霞展现在我们面前。遮天蔽日的庞大云团巍峨如天国教堂,它们镶着金边,向头顶深蓝的天空投射扇状金光,光束渐隐在无限中,何其空幻,又何其坚定。
土路引领我们继续前行,一座小桥出现在前方,它看上去并不像一座桥,更像是土路的一段微微隆起,但它两侧由横倒的大树干构成的“栏杆”,以及两边倒映的银亮天光,透露着“桥”的信息。桥那边,土路就渐渐伸进了森林中,森林渐渐抬升起来,就是山坡,山岭。
于是,我看到了一幅风景油画:近景是大片水草,一条小路;中景是两汪水潭,一座小木桥;远景是森林,山岭,晚霞,蓝天中夕阳透过云层投出的射线……
这情境中不仅有一种纯净如画的美,更有一种质朴到尘埃的真实感,因为这种美以每一缕风的折变,每一颗扬尘的沉淀,脚下每一粒沙子的碾动声,空气温凉的细微变化,水草淡淡的芳香……拥抱你,出入于你体内。
走到土桥上,两侧河面向我们现身。向东的右侧,河面安静幽深,看不出流动,凝滞在水草簇拥中,泛着墨绿色的光,像一块整玉含在绿色海绵中;向西的一侧则是一派明丽:河水向着树林草丛间漫流,形成比较开阔悠长的水面,霞光把这片水域点亮,让它充满明暗交替的瑰丽,金黄,火红,深蓝,银白交叠在水面上;因为云朵遮挡,没有太阳直射,所以光感均匀,稳定,持久,仿佛自古如此。一只潜鸭旁若无人地游弋着,一下一下地点头。空中飞过一只白鹭,从容搧动翅膀,以上下微颤的波浪形轨迹前行,速度均匀,节奏严整,仿佛没有起点,也没有去处,一直这样飞下去。
过了土桥,就进入森林中,左侧还隐约透出河流,右侧已是大片落叶松,世界突然就静息下来——虽然一直都没有太多声音,但视野突然收缩,树木阴影交叠,原本因云彩而减弱的光线变得更暗,土路一直往深处延伸,越往里,路面上的青草就越多,路两边偶尔露出一块块黑色火山石,镂空的黑色石头像凝固的泡沫,更增加了这里的冷峻气息。
前方,土路向更幽暗处转弯。突然,转弯处那一片密林被点亮,笔直的火光一直射到树林深处,让所有树木都镀上了一层浓郁的金黄,在灰暗的天空和灰暗的大地之间,这片扇状光柱让人心惊。这股金黄有着薄雾的细腻与柔和,却又投下毫不犹豫的切线,它的亮度在逐渐增加,宽度也在增加,把一截土路照亮,让我突然回到童年时候放学回家的路——空气中安慰饥饿的炊烟味道,回家路上的安详寂静,一时间全都充盈在这片异乡的林中路上。
深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动物的低吼,浑厚的低音颤动着寂静的空气,我们都停下了脚步,第二声低鸣又响起,因为遥远低沉而难以识别。第三声更大了,而我也终于确认,那是牛鸣。
树林中的金光渐渐黯淡下去。西北方向,阴云越来越黑暗,云层下面有灰黑的胡须状雨脚,山坡上树梢已经开始摇动,而周围的空气却依然静止,我们决定开始往回走,就在转身的刹那,看见了东北方向的半边彩虹。树林的摇动更加猛烈了,松涛像海浪一样被掀起来,呼啦啦奔腾直下,我们下意识地小跑起来,狂风很快吹到身上,雨点也砸下来,这时我们已经回到营地。
然而,大雨贴着山岭转弯走了,只留下一道彩虹,和落日余晖。
这里位于森林中央,一块海拔较高、平坦开阔的谷地上,谷地一半是在深草和灌木之间时隐时现的河流、湖泊与湿地,一半是密布在黑色火山岩之上的落叶松林;往四周看,天边都是温柔延绵、长满落叶松的山岭。
一条窄窄的柏油路,自北向南延伸在森林与湿地的分界线上。沿着它向北,走出房舍集中的营地,在左侧展现大片翠绿湿地,一条砂石土路伸入清水与草丛之间。
在砂石路上走着,没多久我们就不由得停下来。在左侧的广阔草丛间露出了一片清澈的水塘,水面倒映着金色霞光,白云的金边,完整透亮,仿佛跳进去就能在广阔天空飞翔。
它吸引我抬头追索那景象的来源,目光越过辽阔水草地,升上西边的山岭,一场比水面更明亮,更辽阔的晚霞展现在我们面前。遮天蔽日的庞大云团巍峨如天国教堂,它们镶着金边,向头顶深蓝的天空投射扇状金光,光束渐隐在无限中,何其空幻,又何其坚定。
土路引领我们继续前行,一座小桥出现在前方,它看上去并不像一座桥,更像是土路的一段微微隆起,但它两侧由横倒的大树干构成的“栏杆”,以及两边倒映的银亮天光,透露着“桥”的信息。桥那边,土路就渐渐伸进了森林中,森林渐渐抬升起来,就是山坡,山岭。
于是,我看到了一幅风景油画:近景是大片水草,一条小路;中景是两汪水潭,一座小木桥;远景是森林,山岭,晚霞,蓝天中夕阳透过云层投出的射线……
这情境中不仅有一种纯净如画的美,更有一种质朴到尘埃的真实感,因为这种美以每一缕风的折变,每一颗扬尘的沉淀,脚下每一粒沙子的碾动声,空气温凉的细微变化,水草淡淡的芳香……拥抱你,出入于你体内。
走到土桥上,两侧河面向我们现身。向东的右侧,河面安静幽深,看不出流动,凝滞在水草簇拥中,泛着墨绿色的光,像一块整玉含在绿色海绵中;向西的一侧则是一派明丽:河水向着树林草丛间漫流,形成比较开阔悠长的水面,霞光把这片水域点亮,让它充满明暗交替的瑰丽,金黄,火红,深蓝,银白交叠在水面上;因为云朵遮挡,没有太阳直射,所以光感均匀,稳定,持久,仿佛自古如此。一只潜鸭旁若无人地游弋着,一下一下地点头。空中飞过一只白鹭,从容搧动翅膀,以上下微颤的波浪形轨迹前行,速度均匀,节奏严整,仿佛没有起点,也没有去处,一直这样飞下去。
过了土桥,就进入森林中,左侧还隐约透出河流,右侧已是大片落叶松,世界突然就静息下来——虽然一直都没有太多声音,但视野突然收缩,树木阴影交叠,原本因云彩而减弱的光线变得更暗,土路一直往深处延伸,越往里,路面上的青草就越多,路两边偶尔露出一块块黑色火山石,镂空的黑色石头像凝固的泡沫,更增加了这里的冷峻气息。
前方,土路向更幽暗处转弯。突然,转弯处那一片密林被点亮,笔直的火光一直射到树林深处,让所有树木都镀上了一层浓郁的金黄,在灰暗的天空和灰暗的大地之间,这片扇状光柱让人心惊。这股金黄有着薄雾的细腻与柔和,却又投下毫不犹豫的切线,它的亮度在逐渐增加,宽度也在增加,把一截土路照亮,让我突然回到童年时候放学回家的路——空气中安慰饥饿的炊烟味道,回家路上的安详寂静,一时间全都充盈在这片异乡的林中路上。
深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动物的低吼,浑厚的低音颤动着寂静的空气,我们都停下了脚步,第二声低鸣又响起,因为遥远低沉而难以识别。第三声更大了,而我也终于确认,那是牛鸣。
树林中的金光渐渐黯淡下去。西北方向,阴云越来越黑暗,云层下面有灰黑的胡须状雨脚,山坡上树梢已经开始摇动,而周围的空气却依然静止,我们决定开始往回走,就在转身的刹那,看见了东北方向的半边彩虹。树林的摇动更加猛烈了,松涛像海浪一样被掀起来,呼啦啦奔腾直下,我们下意识地小跑起来,狂风很快吹到身上,雨点也砸下来,这时我们已经回到营地。
然而,大雨贴着山岭转弯走了,只留下一道彩虹,和落日余晖。
© 本文版权归 Young Seafood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