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骑士团大团长迪厄多内·德·冈佐的屠龙传奇
1319年医院骑士团大团长富尔克辞职后,教皇钦定埃利翁·德·维尔纳为继任者。在他任期的前13年,却长期驻跸在法国南部,紧邻阿维尼翁的教廷(虽然罗德岛依旧是骑士团总部所在地),直到1332年,他才启程前往罗德岛。
他面临的首要难题不是土耳其人的威胁或穆斯林海盗的袭扰,而竟是一只肆虐乡邻的怪兽。在罗德市郊外约3公里圣司提反山附近的一片沼泽中,据说栖息着一头巨龙。它常常以周围居民的牛羊为食,甚至偶尔还有牧童沦为它的美餐。目击者们描述它不仅体型硕大,而且身披厚厚的鳞甲,几乎刀枪不入。曾有几位骑士相约进入沼泽为民除害,不料却一去不返。罗德岛居民因此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性格稳重的埃利翁·德·维尔纳不愿让自己的部下以身犯险,严令禁止他们私自外出猎杀恶龙。他手下有一位年轻的骑士迪厄多内·德·冈佐(Dieudonné de Gozon)虽无法公然抗命,但私下走访了不少目击者,从他们口中了解了这只怪物的诸多情况。厄多内没有贸然出手,反而请假回到了欧洲老家。在他父亲的城堡,厄多内根据调查中怪物的形状和尺寸,制作了一具模型。他敏锐地意识到怪物的软肋是它缺乏鳞甲的腹部,便每天特意训练自己的两只猎犬攻击模型的这一位置。
当自己的猎犬已驾轻就熟之后,迪厄多内·德·冈佐便与这些特殊的“战友”乘船重返罗德岛。为了避免冒犯大团长,他特意不在罗德港靠岸,而是选择一处偏僻的海滩登陆。快接近司提反山的沼泽时,他留下自己的两位侍从等待消息,策马与自己的猎犬直取恶龙的巢穴。战斗打响后,按照骑士作战的惯例,厄多内发起了冲锋,却发现自己的长枪和短剑对怪物的“铠甲”几乎毫无用处,而他的坐骑在龙尾的攻击下,惊慌失措,竟将主人掀下马来。千钧一发之际,厄多内的两只爱犬死死咬住了恶龙的腹部,并将它拖拽得仰面朝天,他抓住机会用剑刺入龙的腹部,一番缠斗后,终于结果了“罗德岛梦魇”的性命。
贝尔纳德·罗捷19世纪初的画作还原了屠龙的场面,据说他曾在罗德市一户土耳其人家中见到了这张壁画。
在侍从的帮助下,迪厄多内·德·冈佐砍下了恶龙的首级,策马返回罗德市大团长宫报喜。虽然战友们都激动地道贺,然而,闻讯的埃利翁·德·维尔纳却一脸阴沉。在大团长看来,自己初至罗德,厄多内的举动不啻于以下犯上,公然挑战自己的权威。埃利翁·德·维尔纳训斥迪厄多内·德·冈佐说,由于他的抗命,违反了团规,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开除出团,要么降格为见习骑士。大团长的乖谬之举引起了轩然大波,聚集的骑士团团友和普通市民群情激奋,纷纷为自己的英雄请命。最终大团长也不得不表示让步,而迪厄多内·德·冈佐立刻成了罗德港街头巷尾歌颂传唱的主角。14年后,厄多内被一致选举为医院骑士团第27任大团长,算得名至实归。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屠龙者”一直在民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圣经》中的大天使米迦勒、基督教圣人圣乔治,乃至中世纪广为流传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男主角特里斯坦,都曾有过屠龙伟绩。对于在罗德岛重新白手起家的医院骑士而言,迪厄多内·德·冈佐的故事具有难以估量的精神价值。现代的读者未必相信这样的屠龙传奇,但综合各种史料来看,迪厄多内应该的确杀死了某种凶悍的生物。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首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女性)曾在她的游记中提到,其朋友的母亲于1829年在罗德市昂布瓦斯(Amboise)门亲眼目睹过厄多内·德·冈佐砍下的龙头。据说它看上去既像马又像蛇,下颚已经缺失。至于它究竟是鳄鱼、蟒蛇还是巨蜥,至今已经无从考证。因为迪厄多内带回的那只龙头,虽然在罗德港昂布瓦斯门悬挂了500余年,却在1837年神秘地丢失了。
来自我撰写中的《医院骑士团全史》
资料出处:
Stephen Dafo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Knights Hospitaller, p.86. H. J. A. Sire , The Knights of Malta,p30.Edith Wharton,The Cruise of the Vanadis,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2004,pp.124,127.
他面临的首要难题不是土耳其人的威胁或穆斯林海盗的袭扰,而竟是一只肆虐乡邻的怪兽。在罗德市郊外约3公里圣司提反山附近的一片沼泽中,据说栖息着一头巨龙。它常常以周围居民的牛羊为食,甚至偶尔还有牧童沦为它的美餐。目击者们描述它不仅体型硕大,而且身披厚厚的鳞甲,几乎刀枪不入。曾有几位骑士相约进入沼泽为民除害,不料却一去不返。罗德岛居民因此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终日。性格稳重的埃利翁·德·维尔纳不愿让自己的部下以身犯险,严令禁止他们私自外出猎杀恶龙。他手下有一位年轻的骑士迪厄多内·德·冈佐(Dieudonné de Gozon)虽无法公然抗命,但私下走访了不少目击者,从他们口中了解了这只怪物的诸多情况。厄多内没有贸然出手,反而请假回到了欧洲老家。在他父亲的城堡,厄多内根据调查中怪物的形状和尺寸,制作了一具模型。他敏锐地意识到怪物的软肋是它缺乏鳞甲的腹部,便每天特意训练自己的两只猎犬攻击模型的这一位置。
![]() |
厄多内·德·冈佐,医院骑士团第27任大团长 |
当自己的猎犬已驾轻就熟之后,迪厄多内·德·冈佐便与这些特殊的“战友”乘船重返罗德岛。为了避免冒犯大团长,他特意不在罗德港靠岸,而是选择一处偏僻的海滩登陆。快接近司提反山的沼泽时,他留下自己的两位侍从等待消息,策马与自己的猎犬直取恶龙的巢穴。战斗打响后,按照骑士作战的惯例,厄多内发起了冲锋,却发现自己的长枪和短剑对怪物的“铠甲”几乎毫无用处,而他的坐骑在龙尾的攻击下,惊慌失措,竟将主人掀下马来。千钧一发之际,厄多内的两只爱犬死死咬住了恶龙的腹部,并将它拖拽得仰面朝天,他抓住机会用剑刺入龙的腹部,一番缠斗后,终于结果了“罗德岛梦魇”的性命。
![]() |
贝尔纳德·罗捷19世纪初的画作还原了屠龙的场面,据说他曾在罗德市一户土耳其人家中见到了这张壁画。
在侍从的帮助下,迪厄多内·德·冈佐砍下了恶龙的首级,策马返回罗德市大团长宫报喜。虽然战友们都激动地道贺,然而,闻讯的埃利翁·德·维尔纳却一脸阴沉。在大团长看来,自己初至罗德,厄多内的举动不啻于以下犯上,公然挑战自己的权威。埃利翁·德·维尔纳训斥迪厄多内·德·冈佐说,由于他的抗命,违反了团规,摆在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要么开除出团,要么降格为见习骑士。大团长的乖谬之举引起了轩然大波,聚集的骑士团团友和普通市民群情激奋,纷纷为自己的英雄请命。最终大团长也不得不表示让步,而迪厄多内·德·冈佐立刻成了罗德港街头巷尾歌颂传唱的主角。14年后,厄多内被一致选举为医院骑士团第27任大团长,算得名至实归。
![]() |
屠龙者圣乔治 |
在西方文化传统中,“屠龙者”一直在民众心目中享有崇高地位。《圣经》中的大天使米迦勒、基督教圣人圣乔治,乃至中世纪广为流传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男主角特里斯坦,都曾有过屠龙伟绩。对于在罗德岛重新白手起家的医院骑士而言,迪厄多内·德·冈佐的故事具有难以估量的精神价值。现代的读者未必相信这样的屠龙传奇,但综合各种史料来看,迪厄多内应该的确杀死了某种凶悍的生物。美国著名女作家伊迪丝·华顿(Edith Wharton,美国首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女性)曾在她的游记中提到,其朋友的母亲于1829年在罗德市昂布瓦斯(Amboise)门亲眼目睹过厄多内·德·冈佐砍下的龙头。据说它看上去既像马又像蛇,下颚已经缺失。至于它究竟是鳄鱼、蟒蛇还是巨蜥,至今已经无从考证。因为迪厄多内带回的那只龙头,虽然在罗德港昂布瓦斯门悬挂了500余年,却在1837年神秘地丢失了。
![]() |
今天的昂布瓦斯门 |
![]() |
我的微信公众号 西洋历史文化鱼缸 |
来自我撰写中的《医院骑士团全史》
资料出处:
Stephen Dafoe,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Knights Hospitaller, p.86. H. J. A. Sire , The Knights of Malta,p30.Edith Wharton,The Cruise of the Vanadis,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2004,pp.124,127.
-
带着坦克散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03 22:56:43
-
第七章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8 19:05:40
-
虚玄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7 17:53:08
-
乌泽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8 23:45:01
-
木斗斗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7 16:10:08
-
up in morn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7 14:29:00
-
好运特里同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7 10:58:55
-
猞猁雪球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25 21:10:31
-
Roy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25 13:53:59
-
钟芳元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9 23:31:23
-
偃松108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21:51:11
-
robin & cab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9:59:38
-
五学日海字幕组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9:28:29
-
苏六合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9:16:58
-
Fu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5:26:31
-
Stone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3:49:36
-
Mr.Ross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3:22:42
-
サトシ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3:11:18
-
花衣久纱罗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2:09:35
-
三尺青锋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1:58:39
-
氕氘氚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0:26:14
-
好公民库尔蕾丝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10:25:57
-
STE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09:32:54
-
giwi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17 09:3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