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安顿记(一)(仿奥威尔《巴黎伦敦落魄记》 名)
从小学的是英语,看的书也是英美作品居多,也没向往过去法国,然而命运自有其规律与走向,我终于必须要到法国教一阵子书了。细想因果,那大概是因为我的祖父。他在乐山当盐税局局长的时候,和当地的法国神父合办了一家葡萄酒厂,后来据说是分红不均,抑或经营不善就关闭了。我祖父在四川人中算是高个,有一米七多,高鼻深目卷发,这点遗传给了我父亲。祖父据说爱好很西化,也有点小才气,虽然不识谱,风琴倒是很喜欢,听到曲子就能在风琴上弹出来。可惜我就没有这种绝对音高听力和记忆力。当然,毫无疑问,他五十年代出头就死于非命。武汉大学抗战期间西迁乐山之际,祖父和父亲正好在那里生活。父亲回忆当时见过武大的学生戴着闻一多设计的篆字武大,形似“花大”的校徽。这就是命运的伏笔。
一
我满以为会订到武汉到巴黎的直航,不过还是应该赞赏国家机构的爱国素质.一律只能国航.所以航班变成了国航武汉到北京再到巴黎的连程.去机场还算早,所以拿到了靠窗的座位.巧的是我两段航程,旁边坐的都是异国恋情侣.一对是中日,一对是中法.足见全球化趋势之势不可挡.恋人们不时相拥爱抚,我视而不见地读电子书。我对电影还是兴趣弱,只看了一部短小纪录片<伟大建筑之诞生> .飞机上最让我感兴趣的装置是3d航线图。那些熟悉的地名在小屏幕上闪现,你觉得自己确实在经历伟大的航行。
我座位靠后,大概因此就有经济舱综合症,近十小时飞行令我腰酸背痛头痛。
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我的同事被发现签证到期还有几小时,担心她出关受阻。不过幸好,法国人粗心世界有名,轻松过关,我们一路设想的麻烦都没出现。接机的教授也很高兴。
要赞美巴黎的出租车,行李箱位极为宽大,两个人的大小箱子背包都装下了。顺利到达巴黎大学城,但是我的房间出了麻烦。因为是星期六晚上到,接待的人不在,临时给我安排了客房。客房在Robert Garric的东侧楼的三楼。
到的时候是周末,值班的全是黑人。英语的不会,不过因为拿到了磁卡,出示给他们看了,带我到了房间。全木家具都是本色,不过书桌桌面都剥落了。红丝绒窗帘,让人想起教皇。老虎窗封闭了,成了壁龛。下面放了把皮面椅。卫生间倒是辽阔,窗口正对大学城入口。
放好行李,我和同事已经又累又饿,只好出门觅食.大学城附近有个森林木屋招牌的房子,进去一看,只卖酒.我们只好继续前行,找到一家意大利餐馆,一人点了盘意面.侍者小哥问我是否日本人.我这张地道中国脸经常被毫无辨别力的人认错.一盘并不好吃的面条要11.8欧,难怪朋友们都提议要自己做饭.
客房在走廊尽头,旁边有个只容三人的老式电梯,如同目前的施工电梯。来来去去只有我一个人在坐,从未遇到别人。大学城所有建筑都门禁森严,进大门刷卡,上楼刷卡,出入电梯还得输密码。
我睡得特别好,或许是空气好之故。时差倒不以为苦。第二天在巴黎的同事来看我们,问我们需要什么东西。因为周末大多数商店关门,没法买。我告诉她,梳子忘带,所以没敢洗头。她带来了一把梳子。我们原本计划在大学城吃饭,结果周末只有咖啡店开,同事建议去Lazare的中国餐馆“三和”去吃云南米线。那里生意火爆,店内贴了几张老板娘和巩莉的合影。味道确实不错,当然对我来说,还是太咸了.
一
我满以为会订到武汉到巴黎的直航,不过还是应该赞赏国家机构的爱国素质.一律只能国航.所以航班变成了国航武汉到北京再到巴黎的连程.去机场还算早,所以拿到了靠窗的座位.巧的是我两段航程,旁边坐的都是异国恋情侣.一对是中日,一对是中法.足见全球化趋势之势不可挡.恋人们不时相拥爱抚,我视而不见地读电子书。我对电影还是兴趣弱,只看了一部短小纪录片<伟大建筑之诞生> .飞机上最让我感兴趣的装置是3d航线图。那些熟悉的地名在小屏幕上闪现,你觉得自己确实在经历伟大的航行。
我座位靠后,大概因此就有经济舱综合症,近十小时飞行令我腰酸背痛头痛。
在首都机场的时候,我的同事被发现签证到期还有几小时,担心她出关受阻。不过幸好,法国人粗心世界有名,轻松过关,我们一路设想的麻烦都没出现。接机的教授也很高兴。
要赞美巴黎的出租车,行李箱位极为宽大,两个人的大小箱子背包都装下了。顺利到达巴黎大学城,但是我的房间出了麻烦。因为是星期六晚上到,接待的人不在,临时给我安排了客房。客房在Robert Garric的东侧楼的三楼。
到的时候是周末,值班的全是黑人。英语的不会,不过因为拿到了磁卡,出示给他们看了,带我到了房间。全木家具都是本色,不过书桌桌面都剥落了。红丝绒窗帘,让人想起教皇。老虎窗封闭了,成了壁龛。下面放了把皮面椅。卫生间倒是辽阔,窗口正对大学城入口。
放好行李,我和同事已经又累又饿,只好出门觅食.大学城附近有个森林木屋招牌的房子,进去一看,只卖酒.我们只好继续前行,找到一家意大利餐馆,一人点了盘意面.侍者小哥问我是否日本人.我这张地道中国脸经常被毫无辨别力的人认错.一盘并不好吃的面条要11.8欧,难怪朋友们都提议要自己做饭.
客房在走廊尽头,旁边有个只容三人的老式电梯,如同目前的施工电梯。来来去去只有我一个人在坐,从未遇到别人。大学城所有建筑都门禁森严,进大门刷卡,上楼刷卡,出入电梯还得输密码。
我睡得特别好,或许是空气好之故。时差倒不以为苦。第二天在巴黎的同事来看我们,问我们需要什么东西。因为周末大多数商店关门,没法买。我告诉她,梳子忘带,所以没敢洗头。她带来了一把梳子。我们原本计划在大学城吃饭,结果周末只有咖啡店开,同事建议去Lazare的中国餐馆“三和”去吃云南米线。那里生意火爆,店内贴了几张老板娘和巩莉的合影。味道确实不错,当然对我来说,还是太咸了.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测测你的精神住宅区1897篇内容 · 4.3万次浏览
- 三十多以后我的人生才刚刚开始1.0万+篇内容 · 41.6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480.1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4021篇内容 · 718.3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1021.3万次浏览
- 我的生命和夏天是同一种质地154篇内容 · 7.4万次浏览
- 命运的齿轮真的会悄悄转动15篇内容 · 2565次浏览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46.6万次浏览
羡慕你啊。
到了巴黎就不要这样委屈自己了。从大学城大门出去,对面就是地铁。乘地铁到Saint-Germain,到Mabillion 下车,过Saint-Germain 大街到对面,走进Rue de Buci,想吃什么都有。路口有一家bakery特别好,对面是个bakery,斜对面一个deli,你可以自己选几样菜尝尝。往前走一点点,Rue Jacob 路口有一家上海外卖店,生意红火。。。
大学城对面穿过公园,有苏州人开的小餐馆,你要是怀念中国菜了,他们也还可以。不过,真正好的中国菜却都不在那一带。
大学城的餐厅啊,。。。。太难吃了。:-)只有sandwiches 还凑合。我是宁肯坐车去Saint Germain。买个gelato,坐在圣母院后院,真美啊。
我还有巴黎的乘车卡,也不知什么时候还用得上。
大学城大门外面路对面有公共汽车,也直达那边。还可以看街景。
原來葉老師對巴黎這樣了解。
Saint Germain一帶遊客多,我一般在十二或者十四區比較平民化的地方覓食;)
Saint Germain 一带游客确实比较多,我只是特别喜欢那里的几家 bakeries 和 deli。
我要是此刻能穿越到 Invalid 或者 Trocadero 或者 Musee du Moyen Age,我大概可以说“幸福。“
大学城前边的大路往左边走好像也有些好吃的?(而且还有 Maje 打折店是不是 :-))记不大清了。
“红丝绒窗帘,让人想起教皇。老虎窗封闭了,成了壁龛。下面放了把皮面椅。卫生间倒是辽阔,窗口正对大学城入口。”看着文字大乐,不好意思,澜老师真的让人大清早好心情。
顺祝一切平安~
「内容不可见」
希望一切都好!
幸福啊!
海明威说啥来着?如果年轻时在巴黎呆过,一辈子都带着它的行李?我赶上了一个年轻的尾巴,真的负担很重啊。。。游记已经写了十年了,还没写到巴黎。。。
喜欢开头那一段“命运的伏笔”,让人动容。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As an old woman" (说我自己呢)也一样好。 :-)
Jack Kerouac's <Satori in Paris> -- Paris for the Beat Generation。
我要是此刻能穿越到 Invalid 或者 Trocadero 或者 Musee du Moyen Age,我大概可以说“幸福。“
不吃烘焙點心的人表示可惜了巴黎這麼多這麼好的boulangerie。 您提到的那幾個地點都是遊客集中地,我就住在Invalides附近,見到遊客就頭大。
谢谢楼上诸位关切.巴黎肯定给大家印记.今天去了Saint Cloud同事家,遥看了下铁塔。我的巴黎印象还未展开。不过大学城给我印象上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