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育帆《“原置”在设计学中的意义》讲座笔记(四)
朱育帆《“原置”在设计学中的意义》讲座笔记(一)
朱育帆《“原置”在设计学中的意义》讲座笔记(二)
朱育帆《“原置”在设计学中的意义》讲座笔记(三)
矿坑花园
并置、转置、介置都不是呆板独立的,矿坑的复杂让这里不能只用一个方法来做它,过程中有很多复合的手法和随机应变。
辰山植物园约2平方公里,该山在采石过后被荒废了,山内还有军事设施,不可堵死。德国事务所设计了辰山植物园后,矿坑花园是唯一需要再设计的一处。德国人的想法是对于矿坑,最好的方法是不去动它。
矿坑深50多米,注了水之后,地面到水面的高差也有25-30米,这个场地的规格完全是一个风景区类型的。朱育帆认为中国人的传统中,对景观是内置式的切入,正所谓可观、可居、可游。而这里并置是肯定的,毕竟不能用“包装”的转置,但又不能完全通过并置,所以是用综合的态度来应对。
地上区域被分为3块
1. 大片的山体区被采矿所剥落,视觉上并不好看
2. 山下的平台区,看不到矿坑。有通道从这里进山到军事驻地。
3. 可见矿坑的边缘区域,李安的《色.戒》中最后枪毙就在这里(真的哇?)
接下来首先要解决深潭区的用法,想要让人下去,但大量人的人下去再上来会很危险,所以不能走回头路,于是他大胆地在从坑边山体上向内凿了150米长的隧道(这项任务最后由军队完成),让人从山另外一面出来。然而接下来下面做什么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他在现场呆了三天,观察到由“鼻梁”产生的一个空间节奏,即先封闭,再豁然开朗,这处鼻梁背后有一个缓坡没有被水淹,长了构树和其他一些植物,于是原置的一种桃花源记式的可能性结构就产生了。由此概念,要在鼻梁处进行一种手术处理(转置),琢磨了三种方案:横腰砍一半、竖向砍成峭壁、竖向砍一刀。最后采取了第三种,制造了个一线天在里面。
以上这些想法在现场是基本确定的,但坑的问题解决了,大面积的平台区一直没有想法,因为平台区尺度很大,山体也不能动,可以说是什么(原置)都没有。
花了很长时间,决定再加一个水体。原理在于一个丑太显眼,两个都丑就易被忽视了。于是以水(新置)映山(原置),做了大量的工作推敲水面大小和范围(关系)。
最后他才讲到下去的方法,联想到矿渣被冲下去,这里使用一个很陡的桶让游人像矿渣一样被“倒进”深潭,用玻璃做安全格挡,从侧面出来,沿着强烈的瓢曲下到崖壁边,过了“一线天”,用“浮桥”的方式比较低成本地安全地经过构树,到达洞口。
接下来还给看了几个其他单位的方案,这个设计竞赛的时间很短,所以有的方案考虑的并不细致。但比较夸张的是一个方案把坑填了,正好是个无视原置的例子。
所以最需要强调的,即是:设计师对于原置应尽最大程度的尊重和考量,这些历史(时间)信息在设计师笔下一旦失去就无法弥补,而这种景深层次的营造又是超出任何设计师的模拟和复制能力的。
朱育帆《“原置”在设计学中的意义》讲座笔记(二)
朱育帆《“原置”在设计学中的意义》讲座笔记(三)
矿坑花园
并置、转置、介置都不是呆板独立的,矿坑的复杂让这里不能只用一个方法来做它,过程中有很多复合的手法和随机应变。
辰山植物园约2平方公里,该山在采石过后被荒废了,山内还有军事设施,不可堵死。德国事务所设计了辰山植物园后,矿坑花园是唯一需要再设计的一处。德国人的想法是对于矿坑,最好的方法是不去动它。
![]() |
德国事务所的设计,实际上矿坑的形状都不对 |
矿坑深50多米,注了水之后,地面到水面的高差也有25-30米,这个场地的规格完全是一个风景区类型的。朱育帆认为中国人的传统中,对景观是内置式的切入,正所谓可观、可居、可游。而这里并置是肯定的,毕竟不能用“包装”的转置,但又不能完全通过并置,所以是用综合的态度来应对。
![]() |
场地的剖面 |
地上区域被分为3块
1. 大片的山体区被采矿所剥落,视觉上并不好看
2. 山下的平台区,看不到矿坑。有通道从这里进山到军事驻地。
3. 可见矿坑的边缘区域,李安的《色.戒》中最后枪毙就在这里(真的哇?)
![]() |
![]() |
![]() |
接下来首先要解决深潭区的用法,想要让人下去,但大量人的人下去再上来会很危险,所以不能走回头路,于是他大胆地在从坑边山体上向内凿了150米长的隧道(这项任务最后由军队完成),让人从山另外一面出来。然而接下来下面做什么的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他在现场呆了三天,观察到由“鼻梁”产生的一个空间节奏,即先封闭,再豁然开朗,这处鼻梁背后有一个缓坡没有被水淹,长了构树和其他一些植物,于是原置的一种桃花源记式的可能性结构就产生了。由此概念,要在鼻梁处进行一种手术处理(转置),琢磨了三种方案:横腰砍一半、竖向砍成峭壁、竖向砍一刀。最后采取了第三种,制造了个一线天在里面。
![]() |
“鼻梁”后面有一些植物 |
![]() |
现场画的速写 |
![]() |
空间节奏 |
![]() |
设计草图 |
以上这些想法在现场是基本确定的,但坑的问题解决了,大面积的平台区一直没有想法,因为平台区尺度很大,山体也不能动,可以说是什么(原置)都没有。
花了很长时间,决定再加一个水体。原理在于一个丑太显眼,两个都丑就易被忽视了。于是以水(新置)映山(原置),做了大量的工作推敲水面大小和范围(关系)。
![]() |
水面倒影研究1 |
![]() |
水面倒影研究2 |
最后他才讲到下去的方法,联想到矿渣被冲下去,这里使用一个很陡的桶让游人像矿渣一样被“倒进”深潭,用玻璃做安全格挡,从侧面出来,沿着强烈的瓢曲下到崖壁边,过了“一线天”,用“浮桥”的方式比较低成本地安全地经过构树,到达洞口。
![]() |
![]() |
![]() |
![]() |
![]() |
![]() |
![]() |
接下来还给看了几个其他单位的方案,这个设计竞赛的时间很短,所以有的方案考虑的并不细致。但比较夸张的是一个方案把坑填了,正好是个无视原置的例子。
![]() |
所以最需要强调的,即是:设计师对于原置应尽最大程度的尊重和考量,这些历史(时间)信息在设计师笔下一旦失去就无法弥补,而这种景深层次的营造又是超出任何设计师的模拟和复制能力的。
-
豆瓣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18 17:16:0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9-06 11:39:48
-
Tomorrow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13 23:35:33
-
klose2 futu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3-24 21:52:00
-
瓣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25 00:55:55
-
蔡小芋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17 12:16:16
-
Vincent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9 15:24:39
-
蛋壳小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18 20:55:11
-
猫猫10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7-28 11:37:25
-
Charlie W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16 00:58:14
-
沙拉牛奶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14 09:03:58
-
SYLV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10 18:41:0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09 22:27:06
-
老赵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02 15:19:26
-
三角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17 02:27:40
-
豆友38963402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03 15:13:25
-
鼋鸣鳖至/来去无踪@我叫刘亚玲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7-08 16:41:56
-
WD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30 09:51:4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30 09:01:30
-
橘子|GOOD LUCK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30 02:40:00
-
大大大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13 15:21:18
-
豆友58079954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07 11:13:35
-
icedlanguag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29 23:34:43
-
straybird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29 16:08:27
-
太空猴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4-29 10:2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