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哲学境界一种
读哲学到一定境界,就会对观点和结论淡然——准确的说,是观点和结论只在思维的流动中具有过程性的意义,而非思维的终极目的。
因此阅读伟大的哲学著作,并非是去接受其内容,而毋宁是去与伟大的哲学思维者“共思”,去感受伟大思维者的思维风格和语言风格的吹拂,去沐浴在伟大思维者的强劲的气场中——如同铁屑在磁场中自行产生秩序一样,让自己的脑结构得到重塑和重整。
因此,阅读哲学著作的真正收获,并非哲学“知识”的获得,甚至不仅是哲学“能力”的获得,而更应当是一种大脑和心灵的修炼与改造。
因此,虽然哲学向来自称以“真理”为标的,但伟大哲学思维者往往却不见得是最“正确”的,而是最缜密或最疯狂、最深邃或最尖锐、最开阔或最细腻、最冷静或最富想象力、最逻辑或最诗情的,...伟大的哲学是极端的而非折衷的。
所以,哲学家的高下并不以结论的公允程度决定,伟大的哲学开拓对世界进行思维的新维度、扩展意义的新边界、提升灵魂的深度和思维的量级,然而或许反而不如平庸的哲学那样合乎“实情”,因为哲学的“真理”是开创性的,而作为“实情”的真理(truth)则是总结性的,前者是哲学之生命所在,后者则是哲学之死。
达到实证性的确实知识,这一任务早已属于科学而非哲学。
因此阅读伟大的哲学著作,并非是去接受其内容,而毋宁是去与伟大的哲学思维者“共思”,去感受伟大思维者的思维风格和语言风格的吹拂,去沐浴在伟大思维者的强劲的气场中——如同铁屑在磁场中自行产生秩序一样,让自己的脑结构得到重塑和重整。
因此,阅读哲学著作的真正收获,并非哲学“知识”的获得,甚至不仅是哲学“能力”的获得,而更应当是一种大脑和心灵的修炼与改造。
因此,虽然哲学向来自称以“真理”为标的,但伟大哲学思维者往往却不见得是最“正确”的,而是最缜密或最疯狂、最深邃或最尖锐、最开阔或最细腻、最冷静或最富想象力、最逻辑或最诗情的,...伟大的哲学是极端的而非折衷的。
所以,哲学家的高下并不以结论的公允程度决定,伟大的哲学开拓对世界进行思维的新维度、扩展意义的新边界、提升灵魂的深度和思维的量级,然而或许反而不如平庸的哲学那样合乎“实情”,因为哲学的“真理”是开创性的,而作为“实情”的真理(truth)则是总结性的,前者是哲学之生命所在,后者则是哲学之死。
达到实证性的确实知识,这一任务早已属于科学而非哲学。
-
畢懷德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15 11:06:00
-
小马过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0-09 16:38:27
-
涅朵奇卡的眼睛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24 16:07:03
-
copyi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3-15 11:33:10
-
刘皓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1-18 09:02:36
-
打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0-27 22:37:14
-
zitsunari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0-27 13:59:31
-
荷包蛋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0-27 13:40:39
-
eighthday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0-27 13:40:08
-
子綦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0-27 13:33:29
-
Cei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08-10-27 13: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