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译】被虚构的“日本失落的十年”
前几天,经纬创投的张颖在微博上推荐了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叫做《The Myth of Japan’s Failure》(暂且翻译为“虚构的“日本失落的十年””)。他当时说,“非常有深度的一篇文章!看完这种有水平的文章,让我有那一丝希望像纽约时报这种传统媒体不会死,不能死,也不会被网络快餐式新闻完全取缔!”
我在手机上大略地看了一下,感觉这篇文章颇有偏颇之处(下面我会提到),但是其价值在于:
一方面让我们对所谓“日本失落的十年”(即Lost Decade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st_Decade_(Japan) )这个词的理解能够更全面些。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的不景气,地产泡沫有破裂的风险,南方北方都有些制造业的老板跳了楼。一些专家跳出来引用日本的发展历史警告,有可能我们也陷入所谓“失落的十年”中去。收到威胁的除了中国还有欧美各国。但是这种笼统而含糊的术语“失落的十年”真的能概括全貌么?
另一方面也能对美国报纸的倾向性有些认识。据说《纽约时报》是美国左派的根据地(这个“左派”和中国的所谓“左派”不同,不是扛红旗粉新宇的那票人),而美国知识分子大多持左派立场。美国那个地方好处就在于,什么声音都能发出来,知识分子的立场有时候虽然有些痰气,但是起码不会因为写几篇文章就被赶打出国……╮(╯▽╰)╭
至于偏颇,我是说,这篇文章的论点是:日本那十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而论据是:
GDP、医疗水平、失业率、人均寿命(←这些是有数据的)、制造业水平、贸易逆差(←这些是没数据的)
一般来说,贵国人民见到上面这些,特别是前面这些有数据的,是都会笑而不语的了。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又很难找到其他可用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程度,据说某些地方引入了所谓“幸福指数”……我脚着,这个东西,也要归╮(╯▽╰)╭这个表情处理呢~~
时间紧任务重,有翻译错误万望指出。拜谢~~
=================以下为翻译后的全文=============
源地址:http://www.nytimes.com/2012/01/08/opinion/sunday/the-true-story-of-japans-economic-success.html?_r=2
《虚构的“日本失落的十年”》
尽管还是有些微小的现象让人能够对美国的经济形势乐观一些,但是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整个国家陷入停滞的泥潭。
美国人无数次地被警告不要重蹈日本人的覆辙,日本是被当做一个走上错误的经济路线的典型案例。但是没人说得清正确的路线是什么。比如CNN的分析师David Gergen就将日本的状况描述为“整个国家心灰意懒,经济倒退。”
但是这样的描述是没有根据的。所谓“失落的十年”是指从1990年1月日本股市大崩盘为开端的十年,从各个指标上来看,日本的经济在那十年里都表现不错。在一些重要指标上甚至比当时的美国都要好。
尽管财政吃紧,但是日本依旧成功地保证了国民的优渥生活没有下滑。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这段时间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经济发展案例。
为什么现实与想象有如此大的不同?美国能从日本的经验中学到什么?
的确,日本的房价再也没有能够回到最繁荣时期那胡说八道一样的价位。东京的股市也是一样。
但是日本的经济和日本人民的强大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得出来。下面是一些事实数据,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们绝对不能作为嘲笑日本的依据:
• 从1989到2009年,日本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从78.8岁增长到83岁,增加了4.2岁。这意味着现在日本人比美国人平均长寿4.8年。而且这个成就并不是在优化饮食结构的前提下取得的。事实上日本人比以往更加接受西式的饮食,所以这要归功于更好的医疗保健措施。
• 日本在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尽管在90年代中期日本十分落后,但是现在已经翻身了。目前根据Akamai Technologies公司的调查,全世界网速最快的50个城市中,日本占了38个,美国只占3个。
•与1989年底相比,相对美元来说日元已经升值了87%,对英镑升值了94%。甚至直逼传统的硬通货瑞士法郎。
•失业率为4.2%,是美国失业率的一半。
•根据专门关注摩天大楼的网站skyscraperpage.com的统计,从“失落的十年”开始至今,已经东京已经建造了81座高度超过500英尺的摩天大楼。而64座在纽约,48座在芝加哥,7座在洛杉矶。
•贸易顺差是衡量贸易水平的粗略指标,2010年,日本的贸易顺差已经达到了1960亿,是1989年的三倍。相比之下,在这段时间中美国的贸易赤字从990亿激增至4710亿。虽然,在90年代一般传统上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获益匪浅而日本受到很大伤害,但是上面的数据显然不能支撑这一论断。从1989年起,日本的对华出口已经增长了14倍,而中·日双边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平衡。
很多资深的日本观察家比如Ivan P. Hall 和 Clyde V. Prestowitz Jr.都指出,当美国游客一踏上日本的领土,“日本失落的十年”这种说法的荒谬之处就显现了出来。他们的旅程从肯尼迪机场或是杜勒斯机场开始,这两个机场都年久失修,成为美国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明显例证。但是等到了日本,那些机场在近些年里都的得到了扩展,现代化水品很高。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William J. Holstein就是一位优秀的日本观察家,近期他对日本做了几年来的第一次访问。“我们在美国读到的和我们在日本看到的,有着天壤之别。”他说。“日本人穿得比美国人好,他们拥有保时捷、奥迪、奔驰等最好型号的新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宠物。日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
(Page 2 of 3)
那么,为何日本会被认为是卢瑟?从官方的数据来看,美国的GDP数字多年来都比日本的要好看得多。但是即使我们相信了美国的官方数字,两国的差异也比人们所认识到的要小得多【?】。按人均计算(这是一个比较合适合理的方式)并从1989年开始计算,美国的GDP平均每年增长1.4%,同时期日本的这一数字是1%,也就是说日本比美国平均每年落后0.4个百分点。
但是仔细观察underlying accounting的话,我们会发现日本的表现绝非很差,而是很不错。首先被注意到的是一个比较小的方面:在整个八十年代,美国的统计学家都倾向于采用一种叫做特征价格法(Hedonic Method)的方法来评判通货膨胀。在很多专家看来,这种方法会人为地抬高一个国家的增长率。
在Shadowstats.com网(这个网站主要致力于挑出美国经济数据中的缺陷)的John Williams看来,美国这几十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被夸大了2个百分点。如果他的这一说法接近真相,那么单凭这一事实就可以说按人均计算美国已经落后于日本了。
如果日本真的在那十年中受到了伤害,那么这个世所瞩目的地方就会放缓对昂贵的高新技术项目的使用步伐。但日本总是率先采用高新技术,反倒是美国落后了。以手机为例,日本在90年代后期便领先美国数年,并且从那时起便一直领先着,消费者也为先进设备马首是瞻。
大部分的例子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的,而非定量的。比如日本人上饭馆的文化。根据米其林美食指南,东京拥有16家世界上最顶级的餐厅,亚军巴黎只有十家。相类似的,日本在米其林排名上完败巴黎。你怎么用GDP来解释这个现象?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对日本的医疗体系的评判上。我们要如何精准地概括日本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整体环境的巨大改善?
幸运的是这里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解决这些难题:发电量。这个数据既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的消费实力,又可以用来评判工业活动的活跃程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日本被描绘为“完全瘫痪”的时候,那时日本的人均发电量是美国的两倍,这个趋势保持到了进入新世纪。
这里有西方的心理在作怪。每个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人都会意识到,很多西方人在尽力贬低日本。所以,日本的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就被自动地过滤掉了。有很多证据表明,对那些以东京为目标指向的外交官和学者是有这种思维定势的。
我们拿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人口统计为例。由于生育率低,日本的老龄化比较严重,这一点和世界上其他最富裕的国家是一样的。但是这一点不但被认为是需要批评的问题,而且是政策的失误。西方的评论员永远都不会承认:日本人,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都选择了他们的人口命运,而且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做。
日本的故事始于1954年6月,这一年日本不再是一个帝国,而且日本人几乎被饿死。既然不能再进行海外扩张,日本的领导人决定把降低生育率作为优先目标。小家庭文化就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日本的动机很简单:粮食安全。日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都是一个粮食纯进口国。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日本老龄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得日本的医疗水平大大提高,人口平均寿命比1950年长了二十年。
(Page 3 of 3)
除了心理上的原因之外,西方对日本这种情况的错误理解主要原因还在与,事实上,东京的每个家庭都从这个悲惨的故事中获益了。对那些海外销售代表来说,这个故事成为他们没有完成销售额的绝好理由。对日本的基金会来说,这是一个向那些美国大学与其他非营利组织寻求援助的体面理由。日本外交部在安抚外国经济援助所提出的要求时也是这么做的。甚至美国的投资银行家也很有理由这么做。最明显的是,他们从一种所谓的“yen-carry”贸易中获利,这是一种诡秘而强大的投资策略,消息灵通人士会受益于日元的周期性疲软。
经济意识形态也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很多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右翼智库里的经济学家,都信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所以对日本那种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医疗系统以及无处不在的政府管制嗤之以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股市泡沫中,这种思维模式有所减轻,但是在泡沫破裂后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在1990年的股市泡沫破裂后,日本的贸易谈判代表注意到,外国资本都有一种近乎神奇的甜蜜情绪。虽然在之前人们对日本的海外贸易非常妒忌(严格来讲,这算贸易保护主义)。而在新的形势下,美国和欧洲的贸易谈判代表对这个“坠落的巨人”表示了遗憾之情。日本人顺坡下驴,至今他们的贸易谈判代表都在呼吁同情。
这种策略似乎对华盛顿来说特别有效。相信你也不会去踢一个躺在地上的人,所以有骑士精神的美国官员基本放弃了日本开放市场的要求。但是,包含稻米、金融服务、汽车、汽车零部件等在内的庞大的美国贸易投诉,从八十年代至今都没有得到纠正。
“跌倒的巨人”这个故事甚至对其他东亚国家也是有用的,特别是在他们与美国的贸易外交中。
关于这样的故事是如何影响美国人的认知的,我们有一个例子是《下一个一百年》一书,由咨询顾问George Friedman撰写。在名为《中国2020:纸老虎》的一章中,Friedman先生认为,就像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失败”了一样,中国也会尝到自己的恶果。当谈到中美贸易关系时,华盛顿的这种膨胀的自满与困惑的情绪已经成为对世界历史的最大破坏,无疑也是最不平衡的。
很显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弄清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和美国的传统认知相悖的是,日本并没有错过建立一个更加复杂的工业基础。关于这个事实不是很明显的一点是:日本的制造业其实已经完成了所谓的“生产资料”的阶段。这一般包括先进的零部件或材料,或者精密的生产设备。消费者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些,但是没有他们现代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像这样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在上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中其实是由美国垄断的,并且构成了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基石。
更加让人难忘的是,日本所取得的成就是在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南韩、台湾、以及中国——没有止步的条件下取得的。拜很多东亚国家将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所赐,世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工业革命。但是日本的贸易盈余增加了。
日本应该作为一个正面的学习典范,而非反面教材。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统一国民意志,她就能扭转最差的局面。日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是一个启发。这是一种能够在政治上最大限度统一战线的策略,但是过去这种合作很难突破美国的政治体系。大萧条时代的标志性建筑胡佛大坝(在建造时)要求相关的七个州进行谈判,但也做到了,当然在建造过程中也提供了16000个就业岗位。现在,没有什么能阻止类似的进步,除了政治上的争吵。
我在手机上大略地看了一下,感觉这篇文章颇有偏颇之处(下面我会提到),但是其价值在于:
一方面让我们对所谓“日本失落的十年”(即Lost Decade http://en.wikipedia.org/wiki/Lost_Decade_(Japan) )这个词的理解能够更全面些。
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房地产的不景气,地产泡沫有破裂的风险,南方北方都有些制造业的老板跳了楼。一些专家跳出来引用日本的发展历史警告,有可能我们也陷入所谓“失落的十年”中去。收到威胁的除了中国还有欧美各国。但是这种笼统而含糊的术语“失落的十年”真的能概括全貌么?
另一方面也能对美国报纸的倾向性有些认识。据说《纽约时报》是美国左派的根据地(这个“左派”和中国的所谓“左派”不同,不是扛红旗粉新宇的那票人),而美国知识分子大多持左派立场。美国那个地方好处就在于,什么声音都能发出来,知识分子的立场有时候虽然有些痰气,但是起码不会因为写几篇文章就被赶打出国……╮(╯▽╰)╭
至于偏颇,我是说,这篇文章的论点是:日本那十年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而论据是:
GDP、医疗水平、失业率、人均寿命(←这些是有数据的)、制造业水平、贸易逆差(←这些是没数据的)
一般来说,贵国人民见到上面这些,特别是前面这些有数据的,是都会笑而不语的了。但是除此之外,我们又很难找到其他可用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程度,据说某些地方引入了所谓“幸福指数”……我脚着,这个东西,也要归╮(╯▽╰)╭这个表情处理呢~~
时间紧任务重,有翻译错误万望指出。拜谢~~
=================以下为翻译后的全文=============
源地址:http://www.nytimes.com/2012/01/08/opinion/sunday/the-true-story-of-japans-economic-success.html?_r=2
![]() |
《虚构的“日本失落的十年”》
尽管还是有些微小的现象让人能够对美国的经济形势乐观一些,但是失业率依旧居高不下,整个国家陷入停滞的泥潭。
美国人无数次地被警告不要重蹈日本人的覆辙,日本是被当做一个走上错误的经济路线的典型案例。但是没人说得清正确的路线是什么。比如CNN的分析师David Gergen就将日本的状况描述为“整个国家心灰意懒,经济倒退。”
但是这样的描述是没有根据的。所谓“失落的十年”是指从1990年1月日本股市大崩盘为开端的十年,从各个指标上来看,日本的经济在那十年里都表现不错。在一些重要指标上甚至比当时的美国都要好。
尽管财政吃紧,但是日本依旧成功地保证了国民的优渥生活没有下滑。在未来的某个时候,这段时间可能会被认为是一个成功的经济发展案例。
为什么现实与想象有如此大的不同?美国能从日本的经验中学到什么?
的确,日本的房价再也没有能够回到最繁荣时期那胡说八道一样的价位。东京的股市也是一样。
但是日本的经济和日本人民的强大在很多方面都体现得出来。下面是一些事实数据,从经济的角度来看,他们绝对不能作为嘲笑日本的依据:
• 从1989到2009年,日本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从78.8岁增长到83岁,增加了4.2岁。这意味着现在日本人比美国人平均长寿4.8年。而且这个成就并不是在优化饮食结构的前提下取得的。事实上日本人比以往更加接受西式的饮食,所以这要归功于更好的医疗保健措施。
• 日本在互联网的基础架构上取得了长足发展。尽管在90年代中期日本十分落后,但是现在已经翻身了。目前根据Akamai Technologies公司的调查,全世界网速最快的50个城市中,日本占了38个,美国只占3个。
•与1989年底相比,相对美元来说日元已经升值了87%,对英镑升值了94%。甚至直逼传统的硬通货瑞士法郎。
•失业率为4.2%,是美国失业率的一半。
•根据专门关注摩天大楼的网站skyscraperpage.com的统计,从“失落的十年”开始至今,已经东京已经建造了81座高度超过500英尺的摩天大楼。而64座在纽约,48座在芝加哥,7座在洛杉矶。
•贸易顺差是衡量贸易水平的粗略指标,2010年,日本的贸易顺差已经达到了1960亿,是1989年的三倍。相比之下,在这段时间中美国的贸易赤字从990亿激增至4710亿。虽然,在90年代一般传统上认为,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获益匪浅而日本受到很大伤害,但是上面的数据显然不能支撑这一论断。从1989年起,日本的对华出口已经增长了14倍,而中·日双边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平衡。
很多资深的日本观察家比如Ivan P. Hall 和 Clyde V. Prestowitz Jr.都指出,当美国游客一踏上日本的领土,“日本失落的十年”这种说法的荒谬之处就显现了出来。他们的旅程从肯尼迪机场或是杜勒斯机场开始,这两个机场都年久失修,成为美国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明显例证。但是等到了日本,那些机场在近些年里都的得到了扩展,现代化水品很高。
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William J. Holstein就是一位优秀的日本观察家,近期他对日本做了几年来的第一次访问。“我们在美国读到的和我们在日本看到的,有着天壤之别。”他说。“日本人穿得比美国人好,他们拥有保时捷、奥迪、奔驰等最好型号的新车。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的宠物。日本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
(Page 2 of 3)
![]() |
那么,为何日本会被认为是卢瑟?从官方的数据来看,美国的GDP数字多年来都比日本的要好看得多。但是即使我们相信了美国的官方数字,两国的差异也比人们所认识到的要小得多【?】。按人均计算(这是一个比较合适合理的方式)并从1989年开始计算,美国的GDP平均每年增长1.4%,同时期日本的这一数字是1%,也就是说日本比美国平均每年落后0.4个百分点。
但是仔细观察underlying accounting的话,我们会发现日本的表现绝非很差,而是很不错。首先被注意到的是一个比较小的方面:在整个八十年代,美国的统计学家都倾向于采用一种叫做特征价格法(Hedonic Method)的方法来评判通货膨胀。在很多专家看来,这种方法会人为地抬高一个国家的增长率。
在Shadowstats.com网(这个网站主要致力于挑出美国经济数据中的缺陷)的John Williams看来,美国这几十年的年平均增长率被夸大了2个百分点。如果他的这一说法接近真相,那么单凭这一事实就可以说按人均计算美国已经落后于日本了。
如果日本真的在那十年中受到了伤害,那么这个世所瞩目的地方就会放缓对昂贵的高新技术项目的使用步伐。但日本总是率先采用高新技术,反倒是美国落后了。以手机为例,日本在90年代后期便领先美国数年,并且从那时起便一直领先着,消费者也为先进设备马首是瞻。
大部分的例子是从定性的角度出发的,而非定量的。比如日本人上饭馆的文化。根据米其林美食指南,东京拥有16家世界上最顶级的餐厅,亚军巴黎只有十家。相类似的,日本在米其林排名上完败巴黎。你怎么用GDP来解释这个现象?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对日本的医疗体系的评判上。我们要如何精准地概括日本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整体环境的巨大改善?
幸运的是这里有一个标准可以用来解决这些难题:发电量。这个数据既可以用来衡量消费者的消费实力,又可以用来评判工业活动的活跃程度。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也就是日本被描绘为“完全瘫痪”的时候,那时日本的人均发电量是美国的两倍,这个趋势保持到了进入新世纪。
这里有西方的心理在作怪。每个长期关注这一问题的人都会意识到,很多西方人在尽力贬低日本。所以,日本的政策所取得的成就就被自动地过滤掉了。有很多证据表明,对那些以东京为目标指向的外交官和学者是有这种思维定势的。
我们拿西方人眼中的日本人口统计为例。由于生育率低,日本的老龄化比较严重,这一点和世界上其他最富裕的国家是一样的。但是这一点不但被认为是需要批评的问题,而且是政策的失误。西方的评论员永远都不会承认:日本人,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都选择了他们的人口命运,而且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做。
日本的故事始于1954年6月,这一年日本不再是一个帝国,而且日本人几乎被饿死。既然不能再进行海外扩张,日本的领导人决定把降低生育率作为优先目标。小家庭文化就从那时起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日本的动机很简单:粮食安全。日本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是中国的三分之一,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都是一个粮食纯进口国。计划生育政策成为日本老龄化的重要原因,同时也使得日本的医疗水平大大提高,人口平均寿命比1950年长了二十年。
(Page 3 of 3)
![]() |
除了心理上的原因之外,西方对日本这种情况的错误理解主要原因还在与,事实上,东京的每个家庭都从这个悲惨的故事中获益了。对那些海外销售代表来说,这个故事成为他们没有完成销售额的绝好理由。对日本的基金会来说,这是一个向那些美国大学与其他非营利组织寻求援助的体面理由。日本外交部在安抚外国经济援助所提出的要求时也是这么做的。甚至美国的投资银行家也很有理由这么做。最明显的是,他们从一种所谓的“yen-carry”贸易中获利,这是一种诡秘而强大的投资策略,消息灵通人士会受益于日元的周期性疲软。
经济意识形态也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很多经济学家,特别是那些右翼智库里的经济学家,都信奉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所以对日本那种带有社会主义色彩的医疗系统以及无处不在的政府管制嗤之以鼻。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的股市泡沫中,这种思维模式有所减轻,但是在泡沫破裂后又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在1990年的股市泡沫破裂后,日本的贸易谈判代表注意到,外国资本都有一种近乎神奇的甜蜜情绪。虽然在之前人们对日本的海外贸易非常妒忌(严格来讲,这算贸易保护主义)。而在新的形势下,美国和欧洲的贸易谈判代表对这个“坠落的巨人”表示了遗憾之情。日本人顺坡下驴,至今他们的贸易谈判代表都在呼吁同情。
这种策略似乎对华盛顿来说特别有效。相信你也不会去踢一个躺在地上的人,所以有骑士精神的美国官员基本放弃了日本开放市场的要求。但是,包含稻米、金融服务、汽车、汽车零部件等在内的庞大的美国贸易投诉,从八十年代至今都没有得到纠正。
“跌倒的巨人”这个故事甚至对其他东亚国家也是有用的,特别是在他们与美国的贸易外交中。
关于这样的故事是如何影响美国人的认知的,我们有一个例子是《下一个一百年》一书,由咨询顾问George Friedman撰写。在名为《中国2020:纸老虎》的一章中,Friedman先生认为,就像日本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失败”了一样,中国也会尝到自己的恶果。当谈到中美贸易关系时,华盛顿的这种膨胀的自满与困惑的情绪已经成为对世界历史的最大破坏,无疑也是最不平衡的。
很显然,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弄清日本究竟发生了什么是最重要的。和美国的传统认知相悖的是,日本并没有错过建立一个更加复杂的工业基础。关于这个事实不是很明显的一点是:日本的制造业其实已经完成了所谓的“生产资料”的阶段。这一般包括先进的零部件或材料,或者精密的生产设备。消费者可能不会注意到这些,但是没有他们现代社会就不可能存在。像这样的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的制造业,在上世纪五十到六十年代中其实是由美国垄断的,并且构成了美国经济领导地位的基石。
更加让人难忘的是,日本所取得的成就是在他的主要竞争对手——德国、南韩、台湾、以及中国——没有止步的条件下取得的。拜很多东亚国家将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所赐,世界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经历了快速的工业革命。但是日本的贸易盈余增加了。
日本应该作为一个正面的学习典范,而非反面教材。如果一个国家能够统一国民意志,她就能扭转最差的局面。日本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强是一个启发。这是一种能够在政治上最大限度统一战线的策略,但是过去这种合作很难突破美国的政治体系。大萧条时代的标志性建筑胡佛大坝(在建造时)要求相关的七个州进行谈判,但也做到了,当然在建造过程中也提供了16000个就业岗位。现在,没有什么能阻止类似的进步,除了政治上的争吵。
-
一芾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21 15:23:23
-
人间鼓风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1 15:01:16
-
Vincente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7 09:49:20
-
天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18 22:12:32
-
杂拌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3-20 04:27:37
-
就顾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06 22:28:19
-
一盏灯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9-05 23:39:45
-
熙道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02 22:44:50
-
Lucky Su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30 16:04:33
-
crab can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27 09:02:44
-
小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8-16 08:27:45
-
待清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16 20:19:29
-
jt.rocky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3-20 00:02:01
-
朱阿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2-20 10:08:19
-
北海十三郎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26 00:19:38
-
寻道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29 23:59:40
-
sojourner_L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29 19:36:46
-
Baikal Lak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29 16:19:26
-
最爱cheesecak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29 15:00:03
-
见习睡睡神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8-31 16:34:00
-
She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29 21:23:0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5-30 20:58:36
-
scco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6 21:10:04
-
暗黑4出了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6 19:37:33
-
李小里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5 20:02:13
-
李小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5 13:33:50
-
il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4 22:16:34
-
逯然而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4 22:03:41
-
林天心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4 21:47:06
-
瑞泡小切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4 20:16:57
-
void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4 19:43:03
-
周阿乙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4 19:23:32
-
最爱百年孤独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4 19:16:07
-
㗊蕤冰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4 18:58:30
-
大锺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4 01:29:41
-
平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23:02:41
-
H口H口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22:56:18
-
みゅーみゅー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22:04:12
-
FunH@rs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21:39:20
-
chloetu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20:10:55
-
柯嫘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20:04:09
-
泼猴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8:02:14
-
city lights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7:59:29
-
长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7:54:56
-
団地散步人類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7:23:42
-
林中听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6:38:05
-
Giosuè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6:33:22
-
僕は柴さん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6:20:42
-
盼你们孤独终老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6:10:05
-
F VISA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6:07:1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5:21:53
-
江湖遠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3:57:21
-
mokoko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3:12:41
-
懒得懒的懒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2:53:31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2:43:07
-
水杉是活化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2:32:45
-
当麻♪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1:30:37
-
光光侠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1:10:07
-
鹿昭依依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1:09:39
-
七心海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1:02:19
-
御言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10:57:56
-
Lolis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9:07:54
-
zbczbczbc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9:01:50
-
Cam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8:57:34
-
co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8:51:55
-
就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8:49:58
-
简宁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8:13:49
-
雨打猫铃·12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4:14:28
-
st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2:54:52
-
闪烁的猩猩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2:38:22
-
黑洞先生雅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2:14:5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2:02:50
-
膘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1:53:54
-
飙马钢球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1:45:21
-
问津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3 01:3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