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 杂感两则
(一)Sik教授要突破自己
今天是Sik组第二次评图,设计进入了第四周。两次评图都让我有些迷惑,直到今天评完图后的总评。
第一次评图时,Sik教授没有评价我的设计,却直接给我讲起设计方法来。讲说这个教席里讲究的是“T+M”, “T”是tradition,“M”是modern。我选的“参考建筑”已经是很“T”的了,我需要在“异化”中,要做得“M”一点。虽然最后讲评时,还是把我的图评为“A”类,但我仍感觉SIk教授这次对“现代”的追求比以往更强烈。
今天第二次评图,他对我建筑的造型已经没有意见了。但在景观设计里,让我做得“schematisch”一些。这个“schematisch”,以前也出现过,但是作为负面的,被批判的形象。而这次,他建议我要做得“schematisch”。以至于我一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
SIk一直主张的“类比建筑”,重视传承和氛围。比如我们这次设计题目是《苏黎世动物园长颈鹿及犀牛馆》一般而言,他认为好的作业是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当代的长颈鹿馆”,同时也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苏黎世”的“长颈鹿馆”。笼统地说,“类比建筑”和“地域性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最后的结果都是一个一看就是当地的房子,特别是氛围。
瑞士作为大农村,且瑞士景观深受英国园林和现代主义影响。讲究“原始”和“画景”,“schematisch”这种法国和意大利流行的东西,是不受瑞士景观待见的。我这么个脱胎于瑞士马棚的房子,来个“schematisch”的景观,实在可谓“氛围”错误。
但,Sik教授的确建议我要做得“schematisch”。
在第二次评图后的总评里,Sik教授以他特有的“手舞足蹈”,讲了一段罗西让他画图的“趣事”,说是“趣事”,其实是任何一位学生都会有的对老师的“埋怨”。然后,他说了“类比建筑学”对罗西理论的发展。现在,SIk要进一步发展“类比建筑学”了。他说,是时候做点改变了。他要求,接下来,我们每个人都要用一个词,最多两个词去描述或者定义自己图纸的概念。甚至是“哲学”的概念,虽然也不指望我们人人都成为“福柯”。
用一两个关键词描述设计显然是当代全球都比较流行的做法。而“类比建筑学”里,一直以来拒绝“文字游戏”对建筑的戏弄。在Sik教授的教学方法里,“图像”一直是最重要的设计工具。他曾宣称“不要给我大谈哲学,我只看图”,其实他最后一次说这句话是在四周前开学的第一次课上。而仅仅一个月不到,他让我们现在要开始玩“哲学”。不过描述定义的对象是“图像”的概念,还是多少和其他建筑学拉开了些许距离。
但,我仍有点不知所措。
我觉得拒绝“文字游戏”,实实在在利用图纸工具去探讨氛围和品质是“类比建筑学”其中一个牛逼的地方。虽然我也知道任何理论都会“进化”或者“发展”。只是我没想到,作为“类比建筑学”学派重地之一的ETH建筑系Sik组的教学,会以这种方式去“发展”“类比建筑学”。接下来8周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倒也了却了前两次评图里,Sik的那些评语给我带来的迷惑。
原来,Sik要转型。
这是我第二次评图时的图,也许是我在“老”的“类比建筑学”的框架下做的最后一张图。
(二)瑞士的房产交易费税
在瑞士做一次典型的房产(普通住宅)交易,买家承担三种费税,占物业价值的千分之三点五。卖家则承担千分之一点五。
在上海之类的大城市,买家承担至少六种费税,仅“印花税”一项就占物业价值的百分之一点五。
卧槽!
今天是Sik组第二次评图,设计进入了第四周。两次评图都让我有些迷惑,直到今天评完图后的总评。
第一次评图时,Sik教授没有评价我的设计,却直接给我讲起设计方法来。讲说这个教席里讲究的是“T+M”, “T”是tradition,“M”是modern。我选的“参考建筑”已经是很“T”的了,我需要在“异化”中,要做得“M”一点。虽然最后讲评时,还是把我的图评为“A”类,但我仍感觉SIk教授这次对“现代”的追求比以往更强烈。
今天第二次评图,他对我建筑的造型已经没有意见了。但在景观设计里,让我做得“schematisch”一些。这个“schematisch”,以前也出现过,但是作为负面的,被批判的形象。而这次,他建议我要做得“schematisch”。以至于我一开始怀疑自己是否听错了。
SIk一直主张的“类比建筑”,重视传承和氛围。比如我们这次设计题目是《苏黎世动物园长颈鹿及犀牛馆》一般而言,他认为好的作业是一眼就能看出这是“当代的长颈鹿馆”,同时也一眼就能看出这是“苏黎世”的“长颈鹿馆”。笼统地说,“类比建筑”和“地域性建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之,最后的结果都是一个一看就是当地的房子,特别是氛围。
瑞士作为大农村,且瑞士景观深受英国园林和现代主义影响。讲究“原始”和“画景”,“schematisch”这种法国和意大利流行的东西,是不受瑞士景观待见的。我这么个脱胎于瑞士马棚的房子,来个“schematisch”的景观,实在可谓“氛围”错误。
但,Sik教授的确建议我要做得“schematisch”。
在第二次评图后的总评里,Sik教授以他特有的“手舞足蹈”,讲了一段罗西让他画图的“趣事”,说是“趣事”,其实是任何一位学生都会有的对老师的“埋怨”。然后,他说了“类比建筑学”对罗西理论的发展。现在,SIk要进一步发展“类比建筑学”了。他说,是时候做点改变了。他要求,接下来,我们每个人都要用一个词,最多两个词去描述或者定义自己图纸的概念。甚至是“哲学”的概念,虽然也不指望我们人人都成为“福柯”。
用一两个关键词描述设计显然是当代全球都比较流行的做法。而“类比建筑学”里,一直以来拒绝“文字游戏”对建筑的戏弄。在Sik教授的教学方法里,“图像”一直是最重要的设计工具。他曾宣称“不要给我大谈哲学,我只看图”,其实他最后一次说这句话是在四周前开学的第一次课上。而仅仅一个月不到,他让我们现在要开始玩“哲学”。不过描述定义的对象是“图像”的概念,还是多少和其他建筑学拉开了些许距离。
但,我仍有点不知所措。
我觉得拒绝“文字游戏”,实实在在利用图纸工具去探讨氛围和品质是“类比建筑学”其中一个牛逼的地方。虽然我也知道任何理论都会“进化”或者“发展”。只是我没想到,作为“类比建筑学”学派重地之一的ETH建筑系Sik组的教学,会以这种方式去“发展”“类比建筑学”。接下来8周会发生什么,我不知道。倒也了却了前两次评图里,Sik的那些评语给我带来的迷惑。
原来,Sik要转型。
这是我第二次评图时的图,也许是我在“老”的“类比建筑学”的框架下做的最后一张图。
![]() |
第二次评图时的苏黎世动物园长颈鹿及犀牛馆 |
(二)瑞士的房产交易费税
在瑞士做一次典型的房产(普通住宅)交易,买家承担三种费税,占物业价值的千分之三点五。卖家则承担千分之一点五。
在上海之类的大城市,买家承担至少六种费税,仅“印花税”一项就占物业价值的百分之一点五。
卧槽!
-
从天明到日暮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05 20:54:11
-
建筑师亓晓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2 20:24:07
-
方琮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15 13:49:07
-
豆友8892757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6-04 02:35:34
-
白发苍苍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15 16:02:4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02 12:50:43
-
foxaa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4-20 19:42:10
-
秋名山歌神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3-11 09:34:07
-
偃松108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11 22:27:21
-
momo(开心版)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1-22 14:14:30
-
盈盈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26 00:00:46
-
icecream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2-28 18:43:03
-
噪音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2-02 13:01:0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1-30 11:15:36
-
Todd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1-04 23:33:34
-
y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1 08:58:33
-
何足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1 01:20:24
-
applesee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23:35:55
-
Gululu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22:59:34
-
H口H口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20:24:52
-
Alex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19:15:41
-
九品社会行走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16:41:05
-
ZJJ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14:30:1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14:08:32
-
Be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14:03:44
-
123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13:47:37
-
碎瓷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13:45:38
-
跑山猪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12:06:47
-
涣影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10:08:13
-
Bv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9:39:49
-
hy2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8:58:1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8:43:03
-
这专业没法学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8:27:10
-
flashyofly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8:23:39
-
樊昕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8:17:18
-
豆友42528015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8:04:02
-
TmacY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7:51:41
-
三献茶六文钱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7:37:57
-
城市笔记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0 07: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