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bi-sabi 书摘
前言 拯救美學的行動
I 茶室小徑:wabi-sabi入門
刻意模糊的視線
初步的解釋
與現代主義的比較
千利休的兩疊塌塌米
II 茶室宇宙:wabi-sabi的宇宙
宇宙運行原理
真理與美的來源
萬物之死
無窒礙地在星球漫步
陰翳裡的光芒
註解
圖說
購物說明
wabi-sabi 是一种事物不完美 ,非永存和未完成的美。
一种审慎和谦逊的之美。
一种不依循常规的随性之美。
Leonard Koren 因为参观“沼津大茶会”——虽委任了三位日本当代知名建筑师设计茶室,但却过度被打扮成现代主义的产物,一时感叹日本美学和茶道艺术的核心思想,正在变成岌岌可危的文化形式。数位化浪潮正在加速使我们的感官经验趋同化。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被广泛期待。
作者在60年代末期开始接触wabi-sabi,他认为wabi-sabi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的美学典范,它恢复了一定程度的理性,也与生活艺术保持适当的比重。同时也协助他解决艺术创作时的困难。
反美国式的物质主义
作者尝试诠释wabi-sabi 的整体面貌,搜集了一些隐含wabi-sabi美的片段作品(插图),他试图先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这种理念,再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呈现。Leonard Koren 试图解释这个美学概念的原因是希望拯救这个美学宇宙,将本书作为一个起步。
日本人不能很明确的说明wabi-sabi 的原因,在他看来是因为在日本并没有人去尝试告诉大众如何去解释wabi-sabi。wabi-sabi也被称为“事物的禅”,禅宗的主题思想之一,是反理性主义。禅的教义中,核心知识只能通过心灵相互传达,而非语言或文字。因为一旦描述了某事物,不可避免的会带有被误解的可能性,而禅的传承依靠心灵,就是想要让容易被误解的概念减少被误解的机会。因此,大家都刻意避免去清楚的阐述wabi-sabi。
日本的茶道文化是以家元制,让wabi-sabi 保持模糊,也是家元制的企业文化。
wabi-sabi 给人最大的启发,是它为了美学,而培养出不可诠释的神话,不可言传正是它的特性之一。
wabi-sabi 的内在宇宙中,就包含了“有所缺憾”和“难以界定”。明确定义这个美学宇宙,也许会削弱它自身的力量。
在美学的国度里,理论永远次于感觉。
在日本美学体系中,wabi-sabi 相当于希腊美学在西方的位置。
wabi-sabi 的完整形态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简化形态则是一种特定形式的美学。
rustic (质朴)是在字意上最接近wabi-sabi的英文单词,但质朴只是这个美学宇宙中的一面,但这的却是众人对它的最初印象。
与原始艺术不同的是 ,wabi-sabi 几乎不使用再现 或者 象征性的手法。
他对比了日文中 wabi(侘, cha四声), sabi (寂)
wabi 原指出世离群 ,刻苦简淡地于大自然独居。空间事态 ,生活方式,内向 ,主体性的哲学建构。
Sabi 原指孤寂 ,清瘦或凋零 。时间事态,具体的物质,外向性,对象性的美学典范。
隐士们和苦行者被认为是一种获得丰富精神生命的途径,从而使带有负面情绪的wabi 和sabi有了一种诗学倾向,隐士生活催生出对自然的,日常生活细节的鉴赏能力成为认识另一种美的基础。
与现代主义的比较
李欧纳选择将『中间性』的现代主义与wabi-sabi 比较。他将MOMA的永久收藏作品称为『中』的现代主义。
相似性
+ 皆适用于各种人造的物体,空间和设计。
+ 对当时的主流,既有的感官经验,二者都是很强的反动力量。现代主义是对十九世纪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的反对。wabi-sabi 针对的是中国在十六世纪或更早,追求的完美和壮丽美学。
+ 两者都避免使用不属于结构本身的装置。
+ 都是抽象的,非再现之美。
+ 都有易于辨识的表面特征。现在主义要求无瑕疵,光滑流线,精炼。wabi-sabi 是质朴,不完美,杂色斑驳的。
差别性
现代主义 wabi-sabi
公共领域 私领域
理性的,逻辑的世界观 直观的世界观
相信可以控制大自然 相信自然之不可控制性
大量生产/标准化 独一无二/多变化
人工素材/人类适应机器 天然素材/人类适应大自然
将技术浪漫化 将大自然浪漫化
以几何组织的形式呈现 以有机形式呈现
以盒子为例作为象征 以碗为例作为象征
(直线型,精准,有包容性) (形状自由,开口向上)
纯净使其表达更丰富 腐败和污垢使其更丰富
减少感官方面的讯息 增加感官方面的讯息
通常是明亮清晰的 通常是阴翳晦暗的
功能和效用是主要价值 功能和效用不是那么重要
完美的物质性是理想状态 完美的非物质性才是理想状态
永恒持久 每件事物都有时效性
千利休
wabi-sabi 的哲学,精神,道德原则受中国道家和禅宗激发,wabi-sabi的心灵状态与对物质主义的理解源于九,十世纪的中国诗词和水墨画带有的苍凉,极简主义氛围。
十六世纪末期,这些独立元素合并后,称为日本综合文化的一种特色,尤其在茶道仪式中有最完整的实践。
茶道渐渐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的社会艺术形式,其中结合了建筑技术,室内和庭园设计,插花艺术,绘画,烹饪和表演艺术等。造诣高深的茶艺老师有能力把这些原色(包括参加的宾客)交织成一首协调的交响曲,异常令人激赏的艺术活动。
茶道的审美变化由村田珠光(1423-1502)开启,他反对将喝茶视作高级消遣,反其道的尽可能使用本地制作,风格低调的茶具,wabi-sabi由此开始体现在茶道上。
千利休时期(1552-1591)将wabi-sabi的美学风潮推向最高峰。不单是茶具的变化,相关的建筑和仪式都有可观的发展。千利休设计了新的茶室——两疊榻榻米大小仅有3.6平方米,茅草覆在泥墙小屋之上,残破的木结构裸露在外。
而千利休死后,茶的『艺术』已经渐渐转变为茶道——喝茶的『方式』,wabi-sabi作为心灵茶道的核心思想遭到弱化和消减,最终被包装成一套明确的规则和格言。wabi-sabi已经不再是茶道在一时形态或精神上真正的关键了。
wabi-sabi的宇宙
wabi-sabi可以说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美学系统。它的世界观,或是宇宙都是自我指涉的。
它提供一种将存在的终极本质(形而上的),神圣知识(心灵上的),情绪幸福感(心态上的),行为举止(道德上的),和视听感官(物质性的)等元素合为一体的途径。
越是有系统和清晰明了的阐述这个美学系统的组成部分——掌握越多概念,就越是能回归基础——其用途性就越广。
他举了一个例子:
傍晚降临,旅人寻觅挡风遮雨的掩蔽处。他割下一捆捆的灯芯草,将它们立在原野上,并将顶部绑紧束好,一座草屋出现了。第二天早上,继续行程前,他松开灯芯草束,一瞬间草屋又瓦解消失,回归成广大草原上的草堆之一。表面上原野回复原样,但遮蔽处的短暂痕迹仍然保留,灯芯草上会有轻微扭曲或弯折过的痕迹,而在草屋夜宿的记忆也会留存在旅人——还有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的脑海中。
wabi-sabi最纯粹,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就是关于这些退淡的轨迹,薄弱的证据,游走在无的边界上。
新事物从无而生,但我们并不能真正分清它们是新生,还是正在衰亡。
日本人与自然共生的经验,让我们得到三个融合在wabi-sabi 的训示。
1. 所有事物都是非永存的。任何事物最终都会迈向『无』。
2. 所有事物都不完美。
3. 所有事物都未完成。
西方认为的不朽,壮观和耐久才是伟大美学的理念,与wabi-sabi正好相反。wabi-sabi与消减和隐匿,临时而短暂有关。感受wabi-sabi的存在,必须放慢步调,耐心地,靠近一些慢慢观察。
美可以从丑之中引诱出来。wabi-sabi认为,美是发生在我们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事件,只要有适当的环境,脉络或观点,美就能自然萌发。因此,美就是一种意识的转变状态,一种诗意与优雅的特殊时刻。
『非美』 和『美』 之间的转化。
wabi-sabi是一种对渐逝生命的审美态度。像是树木的季节变化,甚至海鸥和乌鸦忧伤的鸣叫,雾中想起的凄凉号角声。接受无可避免的情况。
对宇宙规律的欣赏。光透过宣纸晕染扩散的方式。金属失去光泽和生锈时,颜色和质地的变化方式。这些例子体现了这个世界背后的物质力量和深层结构。不管我们被何种力量吸引和感动,仔细感受的话,能够体会到wabi-sabi的事物所引导的世界观。
『物质贫乏,精神富足』是wabi-sabi的格言。它所倡导的是要我们不过分执着于追求成功——财富,地位,权势和奢华享乐——而是要懂得享受生活。去掉所有不必要的。
wabi-sabi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做出选择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不做选择也很重要:顺其自然。即使是在最最朴素的物质条件下生存,我们认识生活在一个充满物质的世界里。
wabi-sabi就是在『我们从物质中得到快乐』和『我们从不受物质拘束中得到快乐』两者之间得到平衡。
wabi-sabi的价值观:重视事物的内涵,忽视物质的阶级地位。在wabi-sabi美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有价值』的,一切都意味着『无价』。事物只有在被领会和激赏的那一刻是出于wabi-sabi的境界中。
材质
缺口,凹痕,疮疤,塌陷,剥落和其他形式的损耗都是使用和滥用的历史证据。wabi-sabi表现出来的就是冻结的时间。
wabi-sabi之物不在乎传统品味,它们很可能在常人眼里是古怪,畸形,笨拙,丑陋的。
wabi-sabi之物通常都是小而简洁,安静内向的。它们会激发人们靠近,接触,建立关系。它们会促使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距离变短。wabi-sabi的空间特质是狭小,孤立而私人的,有助于思考。不在任何地方,却也处于任何地方。
不矫饰。wabi-sabi之物是自然而常见的。它们克制而谦逊,但却无法让人忽视其存在。容易融入环境,与他物共存。它们不需要地位的保障,也不需要市场文化的认可,不理会历史起源。wabi-sabi并不取决于创造者的背景和人格特质,事实上,最好的是将其背景去除。
阴翳黑暗的。wabi-sabi之物有一种朦胧,模糊和稀薄衰弱的特质。
简朴是wabi-sabi的核心思想。无,就是终极的简朴。但在达到『无』的境界之前和之后,要遵循简朴的原则并不是那么简单。最佳描述wabi-sabi简约的方式是:经由冷静,谦虚和真诚等特质的智慧所达到的优雅状态。消减到本体,但不减诗意。
wabi-sabi的感情是温暖的,并不冷酷。通常意味着有限的素材,也代表将事物明显的特征减到最少。
只要了解整体面貌,就能够掌握wabi-sabi规则与概念里最纯粹的本质。如此,只要有人想要,所有wabi-sabi衍生出来的形式,都可以因时代而改变。
将世界两极化地分为『东』与『西』,只是一种便于沟通的权益之计。当日本被描述成『东方』时,必须特别谨慎。二战开始,西方世界传入的思想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变成了日本思想和文化,亦逐渐取代日本人的美学概念。
理想上,茶会是一个复杂的资讯仪式,每位出席者都参与这些资讯的交换,参与者的知识成为这个茶会的架构(包含了各自曾接触过的艺术设计,文艺创作和对话等等),因此往后的每一场茶会都会越来越有深度,层次更加复杂。
『通用形态』这个概念指的是,某个原型物品能够在各种大小规模都展现美学功能,这种想法与wabi-sabi正好相反。从wabi-sabi的角度看,物品中的咨询密度会随着大小规模改变。人际关系也是一样。
本书出版于1994年。
补充:
1.作者提出对比的:希腊美学
原始艺术
现代主义
2.提到的艺术运动:
物派 『事物的学派』
——1960年代后半至70年代前半所出现的对土、石、木、铁等素材基本上不作加工,并通过它们强调一种“关系”的存在“和日本一群艺术家们尝试所定的名称。
一般利用天然而普通的素材创作临时的艺术装置,无法收藏是他们作品的特性之一。反对事物完美,完成的概念。
与wabi-sabi同样强调赞赏事物的当下性。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94577/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94807/
3.关于 茶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18636/ 千利休逸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233575/ 茶道美学
4. 跟本书无关,只是因为标题中的关键字。
有点突兀。。。。。。但是抑制不住喜欢新鲜玩意,不喜欢沉闷a
http://www.stylebubble.co.uk/style_bubble/2011/11/goooo-wabi-sabi.html
5. 可以算是一类静态美的日常用品,清净
http://analoguelife.com/blog/
6 .一文 : 比較禪意在中日文化中的影響——金丹元
http://iiisss.blog.hexun.com.tw/35550168_d.html
7. Shizuka Kin 补充 的: Flickr 上wabi sabi suki小组
虽然很多照片按照个人理解不同,不一定符合主题,但对于这样本就暧昧的界限来说,并无大碍~
http://www.flickr.com/groups/wabisabisuki/
哈哈, 真的是远离我的想象呀,什么都有
I 茶室小徑:wabi-sabi入門
刻意模糊的視線
初步的解釋
與現代主義的比較
千利休的兩疊塌塌米
II 茶室宇宙:wabi-sabi的宇宙
宇宙運行原理
真理與美的來源
萬物之死
無窒礙地在星球漫步
陰翳裡的光芒
註解
圖說
購物說明
wabi-sabi 是一种事物不完美 ,非永存和未完成的美。
一种审慎和谦逊的之美。
一种不依循常规的随性之美。
Leonard Koren 因为参观“沼津大茶会”——虽委任了三位日本当代知名建筑师设计茶室,但却过度被打扮成现代主义的产物,一时感叹日本美学和茶道艺术的核心思想,正在变成岌岌可危的文化形式。数位化浪潮正在加速使我们的感官经验趋同化。文化生态的多样性被广泛期待。
作者在60年代末期开始接触wabi-sabi,他认为wabi-sabi是一种以自然为基础的美学典范,它恢复了一定程度的理性,也与生活艺术保持适当的比重。同时也协助他解决艺术创作时的困难。
反美国式的物质主义
作者尝试诠释wabi-sabi 的整体面貌,搜集了一些隐含wabi-sabi美的片段作品(插图),他试图先从文化的角度解释这种理念,再将它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呈现。Leonard Koren 试图解释这个美学概念的原因是希望拯救这个美学宇宙,将本书作为一个起步。
日本人不能很明确的说明wabi-sabi 的原因,在他看来是因为在日本并没有人去尝试告诉大众如何去解释wabi-sabi。wabi-sabi也被称为“事物的禅”,禅宗的主题思想之一,是反理性主义。禅的教义中,核心知识只能通过心灵相互传达,而非语言或文字。因为一旦描述了某事物,不可避免的会带有被误解的可能性,而禅的传承依靠心灵,就是想要让容易被误解的概念减少被误解的机会。因此,大家都刻意避免去清楚的阐述wabi-sabi。
日本的茶道文化是以家元制,让wabi-sabi 保持模糊,也是家元制的企业文化。
wabi-sabi 给人最大的启发,是它为了美学,而培养出不可诠释的神话,不可言传正是它的特性之一。
wabi-sabi 的内在宇宙中,就包含了“有所缺憾”和“难以界定”。明确定义这个美学宇宙,也许会削弱它自身的力量。
在美学的国度里,理论永远次于感觉。
在日本美学体系中,wabi-sabi 相当于希腊美学在西方的位置。
wabi-sabi 的完整形态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简化形态则是一种特定形式的美学。
rustic (质朴)是在字意上最接近wabi-sabi的英文单词,但质朴只是这个美学宇宙中的一面,但这的却是众人对它的最初印象。
与原始艺术不同的是 ,wabi-sabi 几乎不使用再现 或者 象征性的手法。
他对比了日文中 wabi(侘, cha四声), sabi (寂)
wabi 原指出世离群 ,刻苦简淡地于大自然独居。空间事态 ,生活方式,内向 ,主体性的哲学建构。
Sabi 原指孤寂 ,清瘦或凋零 。时间事态,具体的物质,外向性,对象性的美学典范。
隐士们和苦行者被认为是一种获得丰富精神生命的途径,从而使带有负面情绪的wabi 和sabi有了一种诗学倾向,隐士生活催生出对自然的,日常生活细节的鉴赏能力成为认识另一种美的基础。
与现代主义的比较
李欧纳选择将『中间性』的现代主义与wabi-sabi 比较。他将MOMA的永久收藏作品称为『中』的现代主义。
相似性
+ 皆适用于各种人造的物体,空间和设计。
+ 对当时的主流,既有的感官经验,二者都是很强的反动力量。现代主义是对十九世纪古典主义和折衷主义的反对。wabi-sabi 针对的是中国在十六世纪或更早,追求的完美和壮丽美学。
+ 两者都避免使用不属于结构本身的装置。
+ 都是抽象的,非再现之美。
+ 都有易于辨识的表面特征。现在主义要求无瑕疵,光滑流线,精炼。wabi-sabi 是质朴,不完美,杂色斑驳的。
差别性
现代主义 wabi-sabi
公共领域 私领域
理性的,逻辑的世界观 直观的世界观
相信可以控制大自然 相信自然之不可控制性
大量生产/标准化 独一无二/多变化
人工素材/人类适应机器 天然素材/人类适应大自然
将技术浪漫化 将大自然浪漫化
以几何组织的形式呈现 以有机形式呈现
以盒子为例作为象征 以碗为例作为象征
(直线型,精准,有包容性) (形状自由,开口向上)
纯净使其表达更丰富 腐败和污垢使其更丰富
减少感官方面的讯息 增加感官方面的讯息
通常是明亮清晰的 通常是阴翳晦暗的
功能和效用是主要价值 功能和效用不是那么重要
完美的物质性是理想状态 完美的非物质性才是理想状态
永恒持久 每件事物都有时效性
千利休
wabi-sabi 的哲学,精神,道德原则受中国道家和禅宗激发,wabi-sabi的心灵状态与对物质主义的理解源于九,十世纪的中国诗词和水墨画带有的苍凉,极简主义氛围。
十六世纪末期,这些独立元素合并后,称为日本综合文化的一种特色,尤其在茶道仪式中有最完整的实践。
茶道渐渐形成了一种兼容并蓄的社会艺术形式,其中结合了建筑技术,室内和庭园设计,插花艺术,绘画,烹饪和表演艺术等。造诣高深的茶艺老师有能力把这些原色(包括参加的宾客)交织成一首协调的交响曲,异常令人激赏的艺术活动。
茶道的审美变化由村田珠光(1423-1502)开启,他反对将喝茶视作高级消遣,反其道的尽可能使用本地制作,风格低调的茶具,wabi-sabi由此开始体现在茶道上。
千利休时期(1552-1591)将wabi-sabi的美学风潮推向最高峰。不单是茶具的变化,相关的建筑和仪式都有可观的发展。千利休设计了新的茶室——两疊榻榻米大小仅有3.6平方米,茅草覆在泥墙小屋之上,残破的木结构裸露在外。
而千利休死后,茶的『艺术』已经渐渐转变为茶道——喝茶的『方式』,wabi-sabi作为心灵茶道的核心思想遭到弱化和消减,最终被包装成一套明确的规则和格言。wabi-sabi已经不再是茶道在一时形态或精神上真正的关键了。
wabi-sabi的宇宙
wabi-sabi可以说是一种无所不包的美学系统。它的世界观,或是宇宙都是自我指涉的。
它提供一种将存在的终极本质(形而上的),神圣知识(心灵上的),情绪幸福感(心态上的),行为举止(道德上的),和视听感官(物质性的)等元素合为一体的途径。
越是有系统和清晰明了的阐述这个美学系统的组成部分——掌握越多概念,就越是能回归基础——其用途性就越广。
他举了一个例子:
傍晚降临,旅人寻觅挡风遮雨的掩蔽处。他割下一捆捆的灯芯草,将它们立在原野上,并将顶部绑紧束好,一座草屋出现了。第二天早上,继续行程前,他松开灯芯草束,一瞬间草屋又瓦解消失,回归成广大草原上的草堆之一。表面上原野回复原样,但遮蔽处的短暂痕迹仍然保留,灯芯草上会有轻微扭曲或弯折过的痕迹,而在草屋夜宿的记忆也会留存在旅人——还有正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读者——的脑海中。
wabi-sabi最纯粹,最理想的表现形式,就是关于这些退淡的轨迹,薄弱的证据,游走在无的边界上。
新事物从无而生,但我们并不能真正分清它们是新生,还是正在衰亡。
日本人与自然共生的经验,让我们得到三个融合在wabi-sabi 的训示。
1. 所有事物都是非永存的。任何事物最终都会迈向『无』。
2. 所有事物都不完美。
3. 所有事物都未完成。
西方认为的不朽,壮观和耐久才是伟大美学的理念,与wabi-sabi正好相反。wabi-sabi与消减和隐匿,临时而短暂有关。感受wabi-sabi的存在,必须放慢步调,耐心地,靠近一些慢慢观察。
美可以从丑之中引诱出来。wabi-sabi认为,美是发生在我们与事物之间的动态事件,只要有适当的环境,脉络或观点,美就能自然萌发。因此,美就是一种意识的转变状态,一种诗意与优雅的特殊时刻。
『非美』 和『美』 之间的转化。
wabi-sabi是一种对渐逝生命的审美态度。像是树木的季节变化,甚至海鸥和乌鸦忧伤的鸣叫,雾中想起的凄凉号角声。接受无可避免的情况。
对宇宙规律的欣赏。光透过宣纸晕染扩散的方式。金属失去光泽和生锈时,颜色和质地的变化方式。这些例子体现了这个世界背后的物质力量和深层结构。不管我们被何种力量吸引和感动,仔细感受的话,能够体会到wabi-sabi的事物所引导的世界观。
『物质贫乏,精神富足』是wabi-sabi的格言。它所倡导的是要我们不过分执着于追求成功——财富,地位,权势和奢华享乐——而是要懂得享受生活。去掉所有不必要的。
wabi-sabi让我们知道,什么时候做出选择是很重要的;什么时候不做选择也很重要:顺其自然。即使是在最最朴素的物质条件下生存,我们认识生活在一个充满物质的世界里。
wabi-sabi就是在『我们从物质中得到快乐』和『我们从不受物质拘束中得到快乐』两者之间得到平衡。
wabi-sabi的价值观:重视事物的内涵,忽视物质的阶级地位。在wabi-sabi美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有价值』的,一切都意味着『无价』。事物只有在被领会和激赏的那一刻是出于wabi-sabi的境界中。
材质
缺口,凹痕,疮疤,塌陷,剥落和其他形式的损耗都是使用和滥用的历史证据。wabi-sabi表现出来的就是冻结的时间。
wabi-sabi之物不在乎传统品味,它们很可能在常人眼里是古怪,畸形,笨拙,丑陋的。
wabi-sabi之物通常都是小而简洁,安静内向的。它们会激发人们靠近,接触,建立关系。它们会促使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精神距离变短。wabi-sabi的空间特质是狭小,孤立而私人的,有助于思考。不在任何地方,却也处于任何地方。
不矫饰。wabi-sabi之物是自然而常见的。它们克制而谦逊,但却无法让人忽视其存在。容易融入环境,与他物共存。它们不需要地位的保障,也不需要市场文化的认可,不理会历史起源。wabi-sabi并不取决于创造者的背景和人格特质,事实上,最好的是将其背景去除。
阴翳黑暗的。wabi-sabi之物有一种朦胧,模糊和稀薄衰弱的特质。
简朴是wabi-sabi的核心思想。无,就是终极的简朴。但在达到『无』的境界之前和之后,要遵循简朴的原则并不是那么简单。最佳描述wabi-sabi简约的方式是:经由冷静,谦虚和真诚等特质的智慧所达到的优雅状态。消减到本体,但不减诗意。
wabi-sabi的感情是温暖的,并不冷酷。通常意味着有限的素材,也代表将事物明显的特征减到最少。
只要了解整体面貌,就能够掌握wabi-sabi规则与概念里最纯粹的本质。如此,只要有人想要,所有wabi-sabi衍生出来的形式,都可以因时代而改变。
将世界两极化地分为『东』与『西』,只是一种便于沟通的权益之计。当日本被描述成『东方』时,必须特别谨慎。二战开始,西方世界传入的思想和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变成了日本思想和文化,亦逐渐取代日本人的美学概念。
理想上,茶会是一个复杂的资讯仪式,每位出席者都参与这些资讯的交换,参与者的知识成为这个茶会的架构(包含了各自曾接触过的艺术设计,文艺创作和对话等等),因此往后的每一场茶会都会越来越有深度,层次更加复杂。
『通用形态』这个概念指的是,某个原型物品能够在各种大小规模都展现美学功能,这种想法与wabi-sabi正好相反。从wabi-sabi的角度看,物品中的咨询密度会随着大小规模改变。人际关系也是一样。
本书出版于1994年。
补充:
1.作者提出对比的:希腊美学
原始艺术
现代主义
2.提到的艺术运动:
物派 『事物的学派』
——1960年代后半至70年代前半所出现的对土、石、木、铁等素材基本上不作加工,并通过它们强调一种“关系”的存在“和日本一群艺术家们尝试所定的名称。
一般利用天然而普通的素材创作临时的艺术装置,无法收藏是他们作品的特性之一。反对事物完美,完成的概念。
与wabi-sabi同样强调赞赏事物的当下性。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94577/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3694807/
3.关于 茶道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7018636/ 千利休逸事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3233575/ 茶道美学
4. 跟本书无关,只是因为标题中的关键字。
有点突兀。。。。。。但是抑制不住喜欢新鲜玩意,不喜欢沉闷a
http://www.stylebubble.co.uk/style_bubble/2011/11/goooo-wabi-sabi.html
5. 可以算是一类静态美的日常用品,清净
http://analoguelife.com/blog/
6 .一文 : 比較禪意在中日文化中的影響——金丹元
http://iiisss.blog.hexun.com.tw/35550168_d.html
7. Shizuka Kin 补充 的: Flickr 上wabi sabi suki小组
虽然很多照片按照个人理解不同,不一定符合主题,但对于这样本就暧昧的界限来说,并无大碍~
http://www.flickr.com/groups/wabisabisuki/
哈哈, 真的是远离我的想象呀,什么都有
-
NER:D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31 15:17:30
-
OGG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22 10:33:23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10 17:11:44
-
馥郁季节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06 23:36:02
-
cand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9 11:14:23
-
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06 19:13:24
-
摇滚死兔子本不应该是一个顽主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0 00:53:52
-
Lethex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25 14:43:3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2 11:28:16
-
Ell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7-06 09:45:49
-
XM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3 11:01:58
-
乖乖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7-05 17:25:48
-
绿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6-12 10:38:06
-
老萌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3-28 18:07:11
-
蝴蝶薯片 赞了这篇日记 2016-11-10 04:39:45
-
苝芝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7-18 14:57:42
-
喏咪喏咪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6-14 18:26:30
-
wl____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2-13 09:49:42
-
П 赞了这篇日记 2016-01-20 15:48:56
-
Ch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2-13 21:07:02
-
✿ViolaW✿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1-02 22:58:54
-
a_lear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5-10-04 22:55:01
-
ELKKK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9-14 12:17:15
-
bullsheep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6 11:21:08
-
江小扫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2 22:49:18
-
盖不恰恰好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2 21:52:42
-
pchn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2 17:25:29
-
JES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2 17:03:14
-
ljl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2 16:49:44
-
大金下班后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2 16:42:5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2 16:37:53
-
Ha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5-22 16:30:45
-
Tiga 赞了这篇日记 2015-01-25 13:20:23
-
沐小敤。 赞了这篇日记 2014-12-09 03:14:5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6-25 14:51:38
-
VanBlack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27 00:11:56
-
坂阿本莎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15 15:12:39
-
杜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4-03 00:48:13
-
Cybersity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26 02:34:19
-
Masadakea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3-06 10:46:26
-
美什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18 15:46:59
-
小马过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14-02-18 15:10: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2-11 13:28:24
-
妲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3-10-31 11:03:24
-
Queri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6-03 00:21:16
-
HGW XX/7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9 13:00:04
-
KAI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4 23:33:00
-
cactus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5-24 15:37:16
-
乌雅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14 16:35:00
-
__Suzan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13 17:22:36
-
Atten.W 赞了这篇日记 2013-01-08 00:13:07
-
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17 20:46:46
-
cold yoghurt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14 18:26:06
-
大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2-13 13:30:22
-
高地生活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29 23:18:07
-
最佳编剧❤太呆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1-16 22:05:48
-
流 赞了这篇日记 2012-10-25 09:20:29
-
Cynial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9-14 11:31:42
-
﨎蘒﨟䲢黹⺗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28 22:40:26
-
该用户存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6-15 13:32:40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2-28 23:40:23
-
kenishy 布老师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12 12:52:01
-
二饼 赞了这篇日记 2012-01-08 01:00:17
-
湖下睡眠的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2-29 00:05:45
-
沒有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2-27 08:23:40
-
杨萨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2-04 10:23:23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2-01 22:11:18
-
小空巫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1-28 21:20:53
-
贺小碗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1-16 13:32:10
-
n u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1-16 12:01:22
-
不华boohua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1-03 11:39:37
-
atmagic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23 09:56:40
-
雷小狮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19 01:30:46
-
valdanito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18 11:14:06
-
盘腿天才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18 11:07:30
-
cp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18 10:37:57
-
Shizuka K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18 01:26:45
-
Zyle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1-10-17 2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