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心安处
北京曾经让我失望了好多年。01年回去的时候,发现路都不认识了,而高中大学那些年,东西城、海淀、崇文,我可是每条胡同都认识的,于是失落了好久。这次回去,还是不认路,于是天天跑外面去认路,从回龙观到望京,从和平门到圆明园,从首体国图到新街口... 大太阳里走啊,或者坐车里往外看啊,回家也捧着地图琢磨。我想把北京重新找回来。
一天晚上跟爸爸溜达,一人一根绿豆冰棍。从西直门走到后海,穿过一些久违的胡同,路过恭王府、辅仁大学旧址、郭沫若故居、人民剧场那些地方,爸爸说没啥意思,我可都兴高采烈地。也不光是这些,就连走到我家周围的小巷里买菜,也是件令我高兴的事儿。那些七八十年代盖的居民楼都没拆,砖混结构的,外部刷着难看的红颜料,小街里有各种小饭馆,似乎不像很卫生的样子,还有摆地摊的,卖菜的,妈妈抱怨太脏太乱太落后,我却觉得亲切。阔西城跟穷宣武合并了,西城有钱,宣武有地,于是虎坊桥一带的墙上写满了“拆”。我在新街口和琉璃厂逛了四天的琴行,在东单的小店里砍价买了便宜衣服,在早年外婆家附近的段祺瑞府里喝了咖啡吃了提拉米苏,慢慢地把我熟悉不熟悉的北京都找补回一些。
说方便也方便,第一次坐上成网的地铁,从家到清华北大三十分钟直达,我着实兴奋了好多天,虽然那些坐着一线和环线挨个找同学串门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回来。说不方便,当然也是很不方便,第一次出门就在路面上被堵了一个多钟头。而从西直门地铁站西南角出来,望着横在眼前的立交桥发愣,不知道怎么才能到对面的北站去。
北京确实是挺难看的,可我还是爱看它,觉得它有意思,虽然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做公车路过前门好多趟,我想到朋友在那儿会有一个小项目,每次心里都替她乐一下。虽然这地方非常假、非常傻、非常丑,可我相信她的那个会是好的。而我对这傻丑的假古董竟也没有原先预想的愤怒,它们就是这样而已,某个时代某种生活的表述。原先对着古老的北京地图和老照片就会掉好半天的眼泪,现在它没了,我倒也安之若素,然后想着也许会有什么好的新东西。新东西好的不多,可我还是盼着。那个朋友在房山有个大的景观项目,我心里就特别高兴,盼着下次回去看。那些半新不旧的东西也有很多好的。我从动物园地铁站出来去找她,路过天文馆的老房子惊艳了一下,到了她办公的西苑饭店小楼(50年代盖的苏式小楼),又赞了一下。就这两处好,刚才走的那些不人性的马路天桥地道就都烟消云散,我是多容易被收买啊!
——----分界线------------
回到乡下已经两个星期了,下飞机的第一感受是,这里真绿,真安静。我从来没喜欢过美国的生活,可是现在突然发现那安静真美。上班的时候,有时需要在几个不同地点间折腾,一两英里的路,开车也就五分钟,经过的都是“很差”的地区,穷人住的地方,房子歪歪斜斜的,一楼露台的木头都朽坏了,门关不上,窗有时是破的,屋外荒草自己乱长,而且人很少,事实上我从没见过人,只有路上稀稀拉拉的车。我多次在阳光灿烂或阴雨连绵的天穿过这些地带,车里放着古代的音乐,塔蒂尼的慢板,或是Lord Herbert of Cherbury的琉特琴。这样荒凉而丑陋的景象,然而这样美。
亲人朋友经常冲我说:你回国会不适应的!我确实从未在心底完全适应任何一个地方,可事实上,我又总是很快就习惯了任何一个地方,哪怕不喜欢也习惯了。到了,在变老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很多东西很多地方,荒漠里生出诗,心里生出家。
一天晚上跟爸爸溜达,一人一根绿豆冰棍。从西直门走到后海,穿过一些久违的胡同,路过恭王府、辅仁大学旧址、郭沫若故居、人民剧场那些地方,爸爸说没啥意思,我可都兴高采烈地。也不光是这些,就连走到我家周围的小巷里买菜,也是件令我高兴的事儿。那些七八十年代盖的居民楼都没拆,砖混结构的,外部刷着难看的红颜料,小街里有各种小饭馆,似乎不像很卫生的样子,还有摆地摊的,卖菜的,妈妈抱怨太脏太乱太落后,我却觉得亲切。阔西城跟穷宣武合并了,西城有钱,宣武有地,于是虎坊桥一带的墙上写满了“拆”。我在新街口和琉璃厂逛了四天的琴行,在东单的小店里砍价买了便宜衣服,在早年外婆家附近的段祺瑞府里喝了咖啡吃了提拉米苏,慢慢地把我熟悉不熟悉的北京都找补回一些。
说方便也方便,第一次坐上成网的地铁,从家到清华北大三十分钟直达,我着实兴奋了好多天,虽然那些坐着一线和环线挨个找同学串门的日子并没有因此回来。说不方便,当然也是很不方便,第一次出门就在路面上被堵了一个多钟头。而从西直门地铁站西南角出来,望着横在眼前的立交桥发愣,不知道怎么才能到对面的北站去。
北京确实是挺难看的,可我还是爱看它,觉得它有意思,虽然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做公车路过前门好多趟,我想到朋友在那儿会有一个小项目,每次心里都替她乐一下。虽然这地方非常假、非常傻、非常丑,可我相信她的那个会是好的。而我对这傻丑的假古董竟也没有原先预想的愤怒,它们就是这样而已,某个时代某种生活的表述。原先对着古老的北京地图和老照片就会掉好半天的眼泪,现在它没了,我倒也安之若素,然后想着也许会有什么好的新东西。新东西好的不多,可我还是盼着。那个朋友在房山有个大的景观项目,我心里就特别高兴,盼着下次回去看。那些半新不旧的东西也有很多好的。我从动物园地铁站出来去找她,路过天文馆的老房子惊艳了一下,到了她办公的西苑饭店小楼(50年代盖的苏式小楼),又赞了一下。就这两处好,刚才走的那些不人性的马路天桥地道就都烟消云散,我是多容易被收买啊!
——----分界线------------
回到乡下已经两个星期了,下飞机的第一感受是,这里真绿,真安静。我从来没喜欢过美国的生活,可是现在突然发现那安静真美。上班的时候,有时需要在几个不同地点间折腾,一两英里的路,开车也就五分钟,经过的都是“很差”的地区,穷人住的地方,房子歪歪斜斜的,一楼露台的木头都朽坏了,门关不上,窗有时是破的,屋外荒草自己乱长,而且人很少,事实上我从没见过人,只有路上稀稀拉拉的车。我多次在阳光灿烂或阴雨连绵的天穿过这些地带,车里放着古代的音乐,塔蒂尼的慢板,或是Lord Herbert of Cherbury的琉特琴。这样荒凉而丑陋的景象,然而这样美。
亲人朋友经常冲我说:你回国会不适应的!我确实从未在心底完全适应任何一个地方,可事实上,我又总是很快就习惯了任何一个地方,哪怕不喜欢也习惯了。到了,在变老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很多东西很多地方,荒漠里生出诗,心里生出家。
锦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上周 (19人喜欢)
- 今日博物馆 (24人喜欢)
- 手笨钱多 (38人喜欢)
- 陈以琳的马勒 (18人喜欢)
- 长线结构 vs. 瞬时效果 (1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独居中年女性最难面对的困境1.0万+篇内容 · 8.2万次浏览
- 让人生变开阔的方法1.0万+篇内容 · 870.9万次浏览
- 我的生命和夏天是同一种质地23篇内容 · 1.4万次浏览
- 你见过最离谱的AI幻觉170篇内容 · 3.7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98篇内容 · 51.7万次浏览
- 哪一瞬间让你对生活有了实感?1.0万+篇内容 · 110.1万次浏览
- 我能把生活过得很好6000篇内容 · 1238.7万次浏览
- 重新养一遍自己,可真好啊3737篇内容 · 684.0万次浏览
u r back.
我确实从没从心底完全适应任何一个地方,可事实上,我又总是很快就习惯了任何一个地方,哪怕不喜欢也习惯了。到了,在变老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很多东西很多地方,荒漠里生出诗,心里生出家。
看得悠悠地呆过去了……
宣武合并到东城了……
“荒漠里生出诗,心里生出家。”
真的是這樣,說得很到位很美。
雪泥鸿爪
然
下次回北京找北京的时候叫我,逛街这事我最喜欢了,只要不用陪你在东单小店砍价就行。
好的!:) 这次本来要叫你哥陪我去逛琴行的。
完全就是这样。就是这感觉。
不管适应不适应,人都是过客
我会让你更爱北京,或者其它跟我走过的所有地方
要我哥跟你去逛琴行,一两天都仓促了
我也怀念这种回国观光怀旧,然后回到美国大乡下觉得岁月静好,一瞬间适应的感觉啊。短期内再也不会有了,只能在这个陌生又喧嚣的大都市里,跟各种神奇的事情死磕。很想跟每个在国外的人说,还是留在外面吧,偶然放假回来看看就好了。
这种“只爱陌生人”的心态在哪都一样
2011-07-27 11:24:18: xr (闭关 | 因为我过于旁观者的心态) 宣武合并到东城了……
是西城。
关于这件事,我一直都不能掩藏心中的失落。南城土生土长的孩子,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身份证号码是110104,永远都不想变。但是,也许,这很快就会成为我曾是宣武人的唯一印记了。。。
在变老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很多东西很多地方,荒漠里生出诗,心里生出家。
“荒漠里生出诗,心里生出家。”
家在何处?拔剑四顾心茫然,心生诗意是为家。
「内容不可见」
表面光鲜的城市中生活也是表面的,老巷中清朴的生活越发显得真实
差点儿看哭了
顶楼主啊。差点儿难过起来。想起几年前自己写的一点东西。贴上来,算是个和个曲儿吧。 —————————————————————————————————
到这里已经三个星期了。
昨夜在完成Reseach Proposal以后三点入睡。入睡前耳机里塞着陈升的《One night in Beijing》,那嘶嘶哑哑的声音里我看见自己曾经深夜从后海出来,走过地安门,路过宝钞胡同口,那胡同口卖馄饨早点的大娘已经开始生炉子,炉火暗红,在夜里有点异样;我看见自己骑着吱吱哑哑响的单车绕过了大半个城市,到东便门的一家旧书店淘书,路过东四的时候在那家小店里吃了一碗炒肝;看见自己在黄昏的北海里乍听到有人在很远的围墙脚下哼唱着京腔十足的调子,夕阳照在水面上让人不得不眯起眼来;看见自己在故宫的角楼后等车,前面是从景山堵到朝阳门的车流;看见自己在北京第一场入冬后的大雪中坐着四面通风的112路摇摇晃晃地到美术馆,水气在车窗上凝结,城市在大雪后格外干净……
是啊,我开始想念那个城市,想念那个我咒骂过的,拥挤的,贫乏的城市。曾经万般试图逃离的地方,我如此牵挂。这是一种古怪的感情,在很远的地方遥望着自己曾经努力舍弃的东西,想念却不留恋,看着自己留在那里的过去,绵绵延延地占据了所有的回忆,但却又似乎什么都不记不起来……
在变老的过程中我喜欢上了很多东西很多地方,荒漠里生出诗,心里生出家。
+1
真的只是习惯吧。到最后哪里说得上爱不爱呢。
回国(回北京)开始可能会不适应,但毕竟是自己的故乡,有亲人、朋友、同学、发小儿什么的,慢慢就找回那种感觉了。
两年前,我第一次去北京,感觉没找到特多的东西,一环一环的路印象很深。
@大饼学士 是我弄錯了
.荒漠里生出诗,心里生出家。 +N 我也非常怀念小时候的北京,怀念从前那种纯朴,亲切的感觉.有时候我觉得也许我应该离开这个面目全非的城市,然后再在心里去幻想记忆中的故乡.
去往动物园地铁站路上,偶遇一个好房子,后来发现,是天文馆。。。
北京不同地段之间对比的确很强烈,有的让我感觉很好,有的让我根本喜欢不起来。那些马路、天桥我从来没喜欢过,但对它们的回忆已经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
北京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我家的楼下卖菜的小胡同。。。
某人表示压力很大 生怕辜负了你 哈哈
既然无所谓喜欢,不过是习惯,那最后支持生活的会是什么呢?决断? 我一直没敢写,也来不及写自己回北京的感受。
无法理解周围说出了国就再也不回来的同学 只觉得他们的想法很幼稚 世界上有什么地方能比家所在的地方更让人安心呢? 虽然我没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庭 但我有的只是这里 在外面遇到风雨还是想要回来 为什么那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王在劳作:
你说对了,是决断。但是有片刻凝视的话,也会生出某种喜欢。
LSS,我觉得家是一个太主观的概念。特别是当你回到所谓的"家" 再也找不到能够勾起你对于曾经的所谓的"家" 的种种回忆的任何景物..家就变得更加抽象了,有时候不过是个名词而已,不过是你心里的一种寄托而已.我觉得,你即使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但是只要它能让你找到一种归属感,都可以称为"家".
此心安处是吾乡。
异乡生活再好,也忘不了故乡的曾经点滴。。
楼主啊,你是不是刘瑜啊?感觉风格好像啊
赞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