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为大家免费提供一些帮助和解答

爱生活爱智慧

来自: 爱生活爱智慧
2023-05-15 19:20:10 上海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风弦

    风弦 2023-05-17 20:38:38 北京

    有没有那样一种人,聚集和输出负能量是他的天性,没办法通过后天干预?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5-18 23:08:13 上海

    有没有那样一种人,聚集和输出负能量是他的天性,没办法通过后天干预? 有没有那样一种人,聚集和输出负能量是他的天性,没办法通过后天干预? 风弦

    人的行为和性格很复杂,很难给出绝对的答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和能力改变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以更积极和正面的方式与他人互动。有些人可能需要帮助和指导,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或辅导员的支持。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5-22 19:11:14 上海

    提问:如何克服社交焦虑和从众心理,能自信地在公共场合展现自己的个性? 在社交中不喜欢或者不能主动发起联系,这样跟曾经的朋友慢慢失去联系,但是我改不了,而且在公共场合不敢做出任何自己认为出格的举动,包括想给街边唱歌的人一块钱,有严重的从众心理,只敢跟着大家一起无视。 回答: 看起来你正在面临社交焦虑和从众心理的问题。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它们可以严重阻碍你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和抓住机会尝试新的事物和体验。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能会帮助你克服这些问题: 接受自己 首先,接受你自己,你不需要完美,每个人都有缺点和短处。不要过于自我批评或自我指责,努力集中精力发掘你的优点和长处。当你接受自己时,你会更加自信,这会帮助你克服一些挑战和问题。 更换思考方式 尝试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关注你的内心感受,意识到你如何看待其他人。你可能有一些负面的想法,比如“他们不想和我交往”或“他们觉得我很奇怪”。然而,这种思考方式可能是不准确和不真实的。换个思维方式,可能会让你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 练习社交技巧 社交技巧是可以学习和练习的。你可以尝试一些技巧,比如练习主动开始谈话,提高自己的间隔感,开放自己等方面来完善交际能力。在公共场合尝试释放自己,可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帮助你更好地处理情绪并增加自信心。 寻求帮助 如果你有比较严重的社交焦虑、从众心理或者其他困难情绪,寻找专业帮助是极其需要的。寻求治疗和建议会帮助你了解自己,并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去做出正确的决策。 要记得这些改变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重点在于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你将逐渐发现你的社交能力、自己的个性和信心都在逐步提升。

  • yang

    yang 2023-05-25 14:53:32 湖北

    关于原生家庭,有毒父母,孩子是否可以用心理控制的方式方法,对父母让其感受到孩子的情绪?例如当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时候,孩子回击:别人家的父母。父母以发号事令的方式不尊重孩子时,孩子以有条件的爱回击:等你老了,我也可以不尊重你,因为你表现不好,这是孩子刚学到的。这样会怎么样?两败俱伤吗?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5-25 19:12:40 上海

    关于原生家庭,有毒父母,孩子是否可以用心理控制的方式方法,对父母让其感受到孩子的情绪?例如 关于原生家庭,有毒父母,孩子是否可以用心理控制的方式方法,对父母让其感受到孩子的情绪?例如当父母说别人家的孩子时候,孩子回击:别人家的父母。父母以发号事令的方式不尊重孩子时,孩子以有条件的爱回击:等你老了,我也可以不尊重你,因为你表现不好,这是孩子刚学到的。这样会怎么样?两败俱伤吗? ... yang

    心理控制不是一个可持续,积极的解决问题的方式,它可能会激化关系,导致互相伤害,让孩子进一步感到自卑、无助和沮丧。反过来,父母可能会变得更加愤怒和敌对。 采用这种方式回击父母反而会让你变得更像一个“毒孩子”,可能会把你的情绪投射到你的人际关系中,进一步加剧问题。 最重要的是,到了最后,这种方式并没有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如果家庭中出现了问题,首先要进行的是正面沟通,尝试理解对方和彼此的情绪,并尝试解决问题的根源。如果无法得到家人的支持,可以考虑寻求专业的帮助和咨询,寻求更全面的解决方案。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5-25 19:35:47 上海

    人性构成是什么? 提问: 人性构成是什么?生理学和心理学上有没有对人类不同的定义?养了几年的狗和陌生人,情感偏向如何解释?蒙蔽和仇恨产生恶鬼,信仰和依赖造就神明。公理和道德是规范还是目的。欲望是美好还是邪恶,美感是真理还是幻象。苦乐是认识还是感受,得失是容纳还是比 回答: 这些问题很广泛且复杂,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才能得出全面和准确的答案。以下是每个问题的简短回答: 1. 人性构成包括身体和心灵两个方面,涵盖了我们所有的思想、情感、行为、生理过程和精神层面的体验。 2. 在生理学和心理学上,对人类有许多定义。生理学上,人类是一种哺乳动物,有复杂的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心理学上,人类被定义为具有意识、感知、情感、学习、思考、意向和意志的存在。 3. 养了几年的狗和陌生人之间的情感偏向,可能取决于不同的因素,比如激情的程度、互动的频率、奖励和惩罚,以及多年的个人历史和经验。 4. 蒙蔽和仇恨有可能导致恶鬼的产生,但信仰和依赖也有可能创造神明。公理和道德既是规范,也是我们追寻的目的。欲望本身不是邪恶的,但是欲望可能被过度放大或导致破坏性的行为。美感是对真实世界的把握,但是也可能被主观的因素影响。苦乐是我们从感性经验中获得的认识,而得失通常是相对的比较。

  • yang

    yang 2023-05-25 20:28:33 湖北

    我有一种很新的想法:教会有毒家庭中的孩子,系统系的学习心理控制后回击父母。 激化关系是必然的,但运用好它,完全可以系统性的情感操控,让父母觉得是他们有错,才造成和孩子的关系激化,激发父母的内疚。 前提我没系统性的学过心理学,但碎片化的看过很多相关知识。 原声家庭,有毒的亲子关系,父母有毒,的底层逻辑大概就是这些: 1父母自小从未被认可过,当他成为父母之后,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他们认为自己的感受比孩子的更重要。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亲子角色颠倒了。 2他们是爱无能,父母可能复制了他的原生家庭应对姿态。在他的原生家庭与生存环境里,他也许从小就是经历了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 3你妈觉得你冷:以对方的状态符合我们自己标准的需求,来完成自我焦虑的平衡?剥夺了孩子对这件事的判断和体验,把弱小全部给孩子(投射) 4因为他们真正想要控制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父母内心的失控感。通过控制孩子、“寄生”孩子、夺取孩子的人生,来缓解自己的“无价值感” 5很可能他们已经在以投射认同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心理创伤(可以细化了解具体创伤) 我想去了解父母背后的心理的共性,弄清楚父母在自我焦虑什么?他们的失控感,无价值感又是什么? 然后我通过心理控制的方法,去放大父母的焦虑,失控感和一切痛苦。 否认父母的感受、压制父母的思考、激发父母的内疚? 这样做后,后续会怎么样?我不知道。 父母不可能低头,第一反应是在孩子的回击后辩解。我原本是的设想是:辩解→触动→反思→改变。 父母以别人家的孩子攻击子女时。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孩子以别人家的父母回击。(妈妈,你知道吗谷爱凌的妈妈是斯坦福毕业的,才教出这么厉害的孩子呢) 一瞬间让父母有触动的话,是不是也让父母感受到孩子的主观感受?从而有所思考呢? 为什么原声家庭问题中,就没有一个教孩子在什么场景下做出该有回应的研究 理论呢? 我并不是想让孩子变“毒”,只是想破有毒父母的底层逻辑。 原生家庭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教孩子该怎么做。但为什么不去破父母有毒的底层逻辑? 我在举一个例子吧: 父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子女好,那么他们可能不会被认为是有过失的。(不需要承担责任)他们仍然可能被视为“社会责任良好”的家长。 如果逆向思考,孩子在这件事中,通过用行为,言语,孩子能让父母意识到自己是社会责任“差“”的家长。 是不是就破了这个天下无不是父母这个逻辑? 那么教孩子用心理控制的方式方法,该做什么,说什么话呢。孩子就变“毒”了吗?这个背后的相关心理学是什么,我有点没弄清楚。

  • yang

    yang 2023-05-25 20:38:27 湖北

    延伸一下:当你被某一句话,感受到不舒服的时候,为什么心理学不教你用什么样的话怼回去,并让对方受到伤害呢?(辩论学上就有,不是骂人学,不讨论骂人粗鄙的东西。我当然知道可以转变认知,调节情绪,等。但我很想就论这个对于专业人事的想法。)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5-27 18:04:08 上海

    延伸一下:当你被某一句话,感受到不舒服的时候,为什么心理学不教你用什么样的话怼回去,并让对 延伸一下:当你被某一句话,感受到不舒服的时候,为什么心理学不教你用什么样的话怼回去,并让对方受到伤害呢?(辩论学上就有,不是骂人学,不讨论骂人粗鄙的东西。我当然知道可以转变认知,调节情绪,等。但我很想就论这个对于专业人事的想法。) ... yang

    心理学并不教导人们使用伤害他人的语言来回应不舒服的话语。相反,心理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会合理地处理负面情绪和情感,并以更积极、建设性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可以促进双方的情感互动,帮助解决问题。 在心理学中,回应不舒服的话语的一种方法是运用自我表达技能。自我表达技能可以帮助一个人以一种明确、尊重和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立场和情感,而不是通过攻击和伤害他人来解决问题。自我表达技能的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学会处理不舒服的话语,并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回应。 另一种方法是情境适应性的反应。情境适应性的反应意味着要根据所处的情境和人际关系,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保持自尊心的同时,与他人建立更加良好的互动和关系。 心理学教导人们在处理不舒服的话语时,运用自我表达技能和情境适应性的反应,以建设性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也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情感和谐。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5-27 18:21:20 上海

    我有一种很新的想法:教会有毒家庭中的孩子,系统系的学习心理控制后回击父母。 激化关系是必然 我有一种很新的想法:教会有毒家庭中的孩子,系统系的学习心理控制后回击父母。 激化关系是必然的,但运用好它,完全可以系统性的情感操控,让父母觉得是他们有错,才造成和孩子的关系激化,激发父母的内疚。 前提我没系统性的学过心理学,但碎片化的看过很多相关知识。 原声家庭,有毒的亲子关系,父母有毒,的底层逻辑大概就是这些: 1父母自小从未被认可过,当他成为父母之后,不懂得尊重孩子的感受。他们认为自己的感受比孩子的更重要。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亲子角色颠倒了。 2他们是爱无能,父母可能复制了他的原生家庭应对姿态。在他的原生家庭与生存环境里,他也许从小就是经历了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 3你妈觉得你冷:以对方的状态符合我们自己标准的需求,来完成自我焦虑的平衡?剥夺了孩子对这件事的判断和体验,把弱小全部给孩子(投射) 4因为他们真正想要控制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父母内心的失控感。通过控制孩子、“寄生”孩子、夺取孩子的人生,来缓解自己的“无价值感” 5很可能他们已经在以投射认同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心理创伤(可以细化了解具体创伤) 我想去了解父母背后的心理的共性,弄清楚父母在自我焦虑什么?他们的失控感,无价值感又是什么? 然后我通过心理控制的方法,去放大父母的焦虑,失控感和一切痛苦。 否认父母的感受、压制父母的思考、激发父母的内疚? 这样做后,后续会怎么样?我不知道。 父母不可能低头,第一反应是在孩子的回击后辩解。我原本是的设想是:辩解→触动→反思→改变。 父母以别人家的孩子攻击子女时。这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孩子以别人家的父母回击。(妈妈,你知道吗谷爱凌的妈妈是斯坦福毕业的,才教出这么厉害的孩子呢) 一瞬间让父母有触动的话,是不是也让父母感受到孩子的主观感受?从而有所思考呢? 为什么原声家庭问题中,就没有一个教孩子在什么场景下做出该有回应的研究 理论呢? 我并不是想让孩子变“毒”,只是想破有毒父母的底层逻辑。 原生家庭的研究已经很成熟了,教孩子该怎么做。但为什么不去破父母有毒的底层逻辑? 我在举一个例子吧: 父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为了子女好,那么他们可能不会被认为是有过失的。(不需要承担责任)他们仍然可能被视为“社会责任良好”的家长。 如果逆向思考,孩子在这件事中,通过用行为,言语,孩子能让父母意识到自己是社会责任“差“”的家长。 是不是就破了这个天下无不是父母这个逻辑? 那么教孩子用心理控制的方式方法,该做什么,说什么话呢。孩子就变“毒”了吗?这个背后的相关心理学是什么,我有点没弄清楚。 ... yang

    需要明确的是,使用心理控制来回击父母并不可取,也不会带来长期的解决方案。更重要的是,孩子应该不想成为自己父母一样有毒的人,如果那样做的话岂不是又向父母认同了嘛,然后将来有可能完全这样又对待自己的孩子,在潜意识层面。这道理就好比,媳妇儿熬成婆婆,然后自己又变成了那个当年的恶婆婆。心理学上管这个叫向攻击者认同。在一些军队环境里面,老兵可能会欺负新兵,让新兵洗衣服之类的,例如像韩国的军队,当这些新兵成为老兵之后,用以同样的方式欺负后面的新兵。这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了。更加重要是要学会处理情感和解决冲突的健康方式,才不会把一些东西,代际传递。 对于有毒家庭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以帮助他们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和行为。这不仅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独立性,也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与父母交流和处理矛盾。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循环。 需要注意的是,处理家庭问题需要全面的思考和综合的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需要尊重所有家庭成员的意见和感受,合理地分配家庭责任和角色,建立健康的家庭氛围,才能实现长期的和谐和幸福。

  • yang

    yang 2023-05-27 21:41:43 湖北

    弄清心理控制后,有“毒”的回击,是不是运用自我表达技能,的一种?如果按照目的性来说,用这种方式回击的目的性很明确,但是缺少了尊重吗? 还是以别人家的孩子举例,如果孩子感受到伤害,用别人家的家长回击,是有毒的? 那如果孩子这句话,能让父母感受到你不如别人家的家长,包含的比较强烈的否定,孩子指望这种方式激发父母的同理心呢?以理解孩子也需要尊重呢? 如果孩子能理解父母的“毒”和背后的里层逻辑,然后用“毒”去回击,就攻击认同了吗? 这个地方我有点理解不了。类似心理学如何区分,忠言逆耳还是语言暴力?因为听起来同样都不舒服 这个尺度如何衡量?如果是以 主观感受的话,那孩子能否以“毒”回击,但不是为了认同,仅仅是为了破“毒”的底层逻辑呢? 是不是我可以大概理解:应为都是个性的,所以找不到共性,所以这个度没法把握,而不能形成标准化推广?

  • better

    better 2023-05-27 21:51:49 四川

    你好 可以接受电话咨询吗?我的情况比较复杂,打字不清楚,收费合理也可以的,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了

  • yang

    yang 2023-05-27 23:36:25 湖北

    你好 可以接受电话咨询吗?我的情况比较复杂,打字不清楚,收费合理也可以的,找不到合适的老师 你好 可以接受电话咨询吗?我的情况比较复杂,打字不清楚,收费合理也可以的,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了 ... better

    我能旁听么?

  • better

    better 2023-05-28 00:18:32 四川

    我能旁听么? 我能旁听么? yang

    什么心态。。。给自己添堵吗?

  • yang

    yang 2023-05-28 00:33:05 湖北

    什么心态。。。给自己添堵吗? 什么心态。。。给自己添堵吗? better

    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想先了解他们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以旁观第三人的视角,就在旁边静听就行。可以吗?

  • yang

    yang 2023-05-28 00:34:22 湖北

    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想先了解他们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以旁观第三人的视角,就在旁边静听就行。可 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想先了解他们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以旁观第三人的视角,就在旁边静听就行。可以吗? ... yang

    或者你有什么问题,先简单的告诉我,不知道以我有限的力量能否帮助你。

  • better

    better 2023-05-28 00:35:13 四川

    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想先了解他们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以旁观第三人的视角,就在旁边静听就行。可 我想成为心理咨询师,想先了解他们的流程是什么样的,以旁观第三人的视角,就在旁边静听就行。可以吗? ... yang

    不愿意 去找心理咨询本来就是有心理障碍很难排解 也更愿意找资深的老师 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我更不可能自揭伤疤了啊

  • yang

    yang 2023-05-28 00:43:37 湖北

    不愿意 去找心理咨询本来就是有心理障碍很难排解 也更愿意找资深的老师 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不愿意 去找心理咨询本来就是有心理障碍很难排解 也更愿意找资深的老师 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我更不可能自揭伤疤了啊 ... better

    我能够积极倾听你的感受,也许你觉得没用,但可以让你倾诉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让你感到受到尊重和保护。。虽然我做不到资深老师那样,教授心理上应对的技能。但我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空间

  • yang

    yang 2023-05-28 00:47:26 湖北

    不愿意 去找心理咨询本来就是有心理障碍很难排解 也更愿意找资深的老师 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不愿意 去找心理咨询本来就是有心理障碍很难排解 也更愿意找资深的老师 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我更不可能自揭伤疤了啊 ... better

    你是对的,应该找到专业顾问或机构等人沟通自己的情况,并获得他们的建议和支持。抱歉,我没有恶意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5-29 17:06:11 上海

    你好 可以接受电话咨询吗?我的情况比较复杂,打字不清楚,收费合理也可以的,找不到合适的老师 你好 可以接受电话咨询吗?我的情况比较复杂,打字不清楚,收费合理也可以的,找不到合适的老师了 ... better

    您好可以的,私信了哈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5-29 17:08:45 上海

    不愿意 去找心理咨询本来就是有心理障碍很难排解 也更愿意找资深的老师 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不愿意 去找心理咨询本来就是有心理障碍很难排解 也更愿意找资深的老师 如果你都没有这样的能力 我更不可能自揭伤疤了啊 ... better

    正解,心理咨询是私密性的事情,保密是第一原则

  • Tim

    Tim 2023-06-04 03:23:45 西藏

    我想咨询一下可以吗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05 10:58:22 上海

    我想咨询一下可以吗 我想咨询一下可以吗 Tim

    可以的,留言或者私信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06 19:00:57 上海

    对方疏远就会患得患失很痛苦,被伤害也要维持关系 提问 :我发现我只要对某个人产生了依赖就想永远下去,如果对方疏远就会患得患失很痛苦,甚至有时候被伤害也会继续维持关系,总感觉会失去。 如果产生了依赖和被爱的感觉,后来的离开真的很痛苦,对我来讲会是一种更大的伤害。 我也不想这样。到底怎么了 呢? 回答: 你描述的情况很可能是暗示你有一种情感依赖的倾向,即内心深处渴望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并且不希望失去这种关系。这种情感依赖很可能源于你的童年经历或家庭环境,如果你在孩提时期曾经经历过长期的孤独、被忽视或者没有得到足够的安全感和温暖,那么你的内心需要找到安全感和认同感的渴望就会非常强烈。依恋类型上通常表现为:焦虑型依恋。 认识到自己有这种情感依赖的倾向是很重要的一步。接下来,你需要找到一些方法来培养自我安全感和自信心。 你可以尝试一下以下方法: 1. 意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当你感到依赖和不安全的时候,不要试图抵抗或压抑自己的情感,而是试着认识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自己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自己的需求。 2. 练习自我关爱。我们往往把关注和爱放在别人身上,而忽略了自己。因此,你可以建立一些健康的自我关爱习惯,如拥抱自己、给自己写一份日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等。 3. 建立更多的社交网络。为了打破依赖的循环,你可以积极参与更多的社交活动,并与更多的朋友交往。这样可以帮助你建立更多的社交网络并在其他人中获得认同感和安全感。 4. 拥抱不确定性。即使我们无法掌控一些事情,也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不确定的情况。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如果你感觉依赖的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你的日常生活,建议你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他们可以在认知和情感层面上帮助你面对依赖问题,并提供更好的应对方法和技巧。

  • yang

    yang 2023-06-07 13:43:57 湖北

    请问,有些心理学理论不能被被完全证实:如“原生家庭” 家庭中的成员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但是,因为一些看似功能正常的家庭实际上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 这些理论可以很轻松的被父母反驳,甚至反驳的不是个例,而是具有普遍性的实例。 那么这个怎么解释呢? 其实就是同一个环境中,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思维模式? 例如兄弟姐妹,同样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没有提供支持,哥哥还是可以成功地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信任感。但妹妹就恰好相反,低自尊。 为我当然知道认知失调理论,但按照理论来说:童年被忽视正常是会受伤,但哥哥却没有。 那这种正确的认知失调还算认知失调吗? 怎么让普通人也能听懂明白认知失调呢?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07 19:19:26 上海

    请问,有些心理学理论不能被被完全证实:如“原生家庭” 家庭中的成员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 请问,有些心理学理论不能被被完全证实:如“原生家庭” 家庭中的成员之间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但是,因为一些看似功能正常的家庭实际上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 这些理论可以很轻松的被父母反驳,甚至反驳的不是个例,而是具有普遍性的实例。 那么这个怎么解释呢? 其实就是同一个环境中,产生了截然相反的思维模式? 例如兄弟姐妹,同样父母在孩子童年时没有提供支持,哥哥还是可以成功地建立健康的自尊心和信任感。但妹妹就恰好相反,低自尊。 为我当然知道认知失调理论,但按照理论来说:童年被忽视正常是会受伤,但哥哥却没有。 那这种正确的认知失调还算认知失调吗? 怎么让普通人也能听懂明白认知失调呢? ... yang

    您提出的问题是心理学中一个常见的难点:为什么有些人在同样的环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思维模式或行为? 们可以承认心理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局限性。心理学家通常使用大样本测量和分析技术来证实理论,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在想法、情感和行为上是十分复杂的,这些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可能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某些理论的预测效果并不是那么明显。 有些理论可能需要更加准确的定义和操作定义。例如,“原生家庭”有时并不是明显的。甚至在家庭中提供了情感交流和支持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保证每个成员都能够充分享受到这些交流和支持。 对于某些人而言,他们可能会通过自我的等级和强烈的自我肯定性等来适应不利的环境。哥哥可能会表现出更积极、战斗性的行为,因为他更加重视自我肯定和自我赞美。而妹妹可能更倾向于被动和消极,因为她在自我评价上更受影响。 至于您提到的认知失调,它是指个人无法同时保持自己的信念和行为与感知到的客观现实一致。状态的不一致性可能导致主观的不适,例如疑虑、紧张和压力感。对于哥哥和妹妹来说,他们可能都认识到父母没有提供足够的支持和情感交流,但哥哥的自我评价可能更坚定,他选择了积极地适应环境,因此可能不会出现认知失调的情况。 认知失调的解释可以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你相信A,但发现一些证据表明A是错误的。如果你坚持认为A是正确的,那么你的思考和行为将与实际状况不一致,这个不一致即是认知失调。可以让普通人理解认知失调的本质是两个不同的信息之间存在不一致。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08 17:08:46 上海

    如何放心把自己交给对方,信任对方? 回答: 我猜问这个问题,是依恋回避型或者恐惧型,要放心把自己交给对方并信任对方,在恐惧型依恋或者回避型依恋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挑战和难题。恐惧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者在建立亲密关系和信任他人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在恐惧型依恋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会渴望亲密关系,但害怕真正接近他人。这种恐惧可能源于这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被遗弃、忽视或者不安全的照顾的伤害。这种过去的伤害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恐惧,使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关爱和贴心,即便需要真正的接近和信任也会感到不安和恐惧。他们可能会在建立亲密关系之前先尝试建立一种安全距离的关系,使自己感到更加安全和自信。但是,当他们感觉到这种安全距离被打破,需要接受别人的关爱和贴心时,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可能会使他们想要随时退缩,并找出各种理由远离别人。 回避型依恋者则可能会表现出一种防御性的态度,不愿意与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信任他人。这种反应可能是源于他们在童年时期遭受到过被照顾的伤害,也有可能是他们在之后的生活中遭受到过被他人伤害的经历,导致他们失去了信任他人的勇气。回避型依恋者往往会试图独立生活,不依赖任何人,避免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受到侵犯。这种避免亲密关系和信任他人的态度通常会使他们感到孤独和不满足,但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更加安全和自在。 要想放心把自己交给对方并信任对方,在恐惧型依恋或者回避型依恋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一种方法是探索和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可以通过采取心理治疗或者个人成长的方式来改变不健康的依恋模式,并建立更加健康和积极的依恋模式。

  • 豆友174059534

    豆友174059534 2023-06-15 19:03:07 北京

    [内容不可见]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15 20:07:53 上海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174059534

    首先,感谢你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是迈向改善的第一步。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产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遇到过多的挫折和失败,导致不敢尝试新的事情,或者过度依赖外界的认可和支持,缺乏内部的自我驱动力等。 看心理医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你理解你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费用是你考虑的障碍,你也可以尝试找一些公益性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学校的心理辅导服务。 除了看心理医生,你也可以从一些小事情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比如,设定小目标,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小成就来提升自信心;或者学习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例如正念练习、深呼吸等,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放弃,继续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习惯,慢慢地养成积极向上、自信的心态。祝你早日走出心理困境,向自己期待的生活迈进。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15 20:17:54 上海

    红 :对有好感的人约会邀请第一反应是拒绝咋回事 Q: 楼主您好! 生活中遇到聊天很投缘的异性在线上我会话很多,我们就会彼此因为聊天变得很熟,但当他向我传递一种更进一步的信息,邀请我出去玩或者打来语音电话的时候我就会超级超级慌张,然后第一反应就是找各种理由拒绝他,拒绝完一段时间我又会反复在就出去玩一下有什么和好尴尬好尴尬这两种情绪之间反复横跳,可是我其实是对这个人有好感的。然后回到现实中我们一起学习或工作的场所,再跟这个人说话我就会很不自然,会比不熟悉的异性相处起来更冷淡。感谢楼主解答,辛苦啦~ A: 从心理学和依恋理论的角度看,这种情况可能是由于恐惧依恋(Fearful-Avoidant Attachment)或者焦虑依恋(Anxious Attachment)导致的。 恐惧依恋者通常具有两种看似矛盾的需求:一方面渴望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又害怕真正接近他人。他们可能会在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之前,先尝试建立一种安全距离的关系。当他们感觉到这种安全距离被打破,进而需要接受别人的关爱和贴心,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可能会使他们想要随时退缩,并找出各种理由远离别人。 对于焦虑依恋者,他们倾向于强烈关注自身与伴侣的情感和行为,他们常常感到自己需要更多的关注和安全感。在面对伴侣邀请或提出新的关系阶段时,他们可能会感到非常糟糕,他们害怕伴侣拒绝或不喜欢自己。这种害怕可能会导致他们感到难以决定,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也不知道如何回应伴侣的邀请。 当然,这两种情况可能是重叠的。 为了解决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特别是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如果我们意识到自己是恐惧依恋或者焦虑依恋,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缓解不安和恐惧。例如,可以尝试放慢情感反应,学会冷静思考,或采取心理咨询的方式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依恋模式。 此外,建立安全感和信任也非常重要。如果我们希望在关系中建立更深层次的联系,我们需要寻找一个值得信任的对象,并建立一个具有安全感的环境。当我们感到安全时,我们将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行动,并在我们自己的节奏下发展关系。

  • 豆友174059534

    豆友174059534 2023-06-15 22:20:30 北京

    首先,感谢你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是迈向改善的第一步。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 首先,感谢你敢于面对自己的心理问题,这是迈向改善的第一步。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产生的原因很多,可能是遇到过多的挫折和失败,导致不敢尝试新的事情,或者过度依赖外界的认可和支持,缺乏内部的自我驱动力等。 看心理医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们能够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指导,帮助你理解你的心理问题,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案。如果费用是你考虑的障碍,你也可以尝试找一些公益性质的心理咨询机构或者学校的心理辅导服务。 除了看心理医生,你也可以从一些小事情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比如,设定小目标,通过一点一点的积累小成就来提升自信心;或者学习一些情绪调节的技巧,例如正念练习、深呼吸等,来缓解焦虑和压力。 最重要的是,不要轻易放弃,继续尝试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为习惯,慢慢地养成积极向上、自信的心态。祝你早日走出心理困境,向自己期待的生活迈进。 ... 爱生活爱智慧

    [内容不可见]

  • yang

    yang 2023-06-18 14:38:10 湖北

    心理学如何对价值观判断? 例如: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应该看作是现在思想,行为的原因。但孩子把它当做一种借口,为了达到现阶段某种目的借口。 但这个借口也使得孩子不攻击自己,攻击父母,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也是一种疗愈? 养成了孩子原生家庭有罪论的这种价值观,但孩子在持续攻击父母的情况下,活得也一般,有情绪了就攻击父母发泄,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指责父母。但不自耗,如果孩子一辈子甩锅,找到一个发泄口,生活的普通,不好也不坏。那这是不是就不算问题? 在例如,富人心情不好,就买买买。外人认为是购物狂。但富人的收入完全可以支持自己消费。即使购买乱七八糟自己完全用不上的东西,是不是也不是问题。比如买一堆食物,完全吃不了,就等着放到过期,期间还不停的买食物。 在比如有开一家公司,一直在赔钱,也不是为了自我实现等大目标,就是为了训斥下属,宁愿赔点钱,来满足控制欲? 或者普通人,明知道迟到了全勤奖200就没了,但为了枪便宜50的水果,而放弃200?这样的类似事件。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19 11:48:10 上海

    [内容不可见] [内容不可见] 豆友174059534

    不客气的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19 11:51:01 上海

    心理学如何对价值观判断? 例如: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应该看作是现在思想,行为的原因。但孩子把它 心理学如何对价值观判断? 例如:原生家庭的影响不应该看作是现在思想,行为的原因。但孩子把它当做一种借口,为了达到现阶段某种目的借口。 但这个借口也使得孩子不攻击自己,攻击父母,某种意义上是不是也是一种疗愈? 养成了孩子原生家庭有罪论的这种价值观,但孩子在持续攻击父母的情况下,活得也一般,有情绪了就攻击父母发泄,遇到不顺心的事就指责父母。但不自耗,如果孩子一辈子甩锅,找到一个发泄口,生活的普通,不好也不坏。那这是不是就不算问题? 在例如,富人心情不好,就买买买。外人认为是购物狂。但富人的收入完全可以支持自己消费。即使购买乱七八糟自己完全用不上的东西,是不是也不是问题。比如买一堆食物,完全吃不了,就等着放到过期,期间还不停的买食物。 在比如有开一家公司,一直在赔钱,也不是为了自我实现等大目标,就是为了训斥下属,宁愿赔点钱,来满足控制欲? 或者普通人,明知道迟到了全勤奖200就没了,但为了枪便宜50的水果,而放弃200?这样的类似事件。 ... yang

    心理学对于价值观的判断是基于个体是否能够健康地生活和发展。以上的例子中,孩子持续攻击父母,富人买买买,公司一直赔钱,以及为了得到便宜而放弃更大的利益等行为都可能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持续攻击父母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观,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过程和幸福感。而对于富人来说,过度的购物可能意味着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财务管理,也可能导致他们在精神上过度依赖物质消费。对于公司来说,赔钱的行为很可能导致组织无法持续发展,员工失去工作保障和职业发展机会。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为了得到便宜而放弃更大的利益可能会导致他们失去长远规划和理智决策的能力。 因此,心理学的判断是基于影响个体的行为是否有益于其健康和发展。在以上的例子中,这些行为可能都需要被思考和反思,以便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 yang

    yang 2023-06-19 19:31:29 湖北

    心理学对于价值观的判断是基于个体是否能够健康地生活和发展。以上的例子中,孩子持续攻击父母, 心理学对于价值观的判断是基于个体是否能够健康地生活和发展。以上的例子中,孩子持续攻击父母,富人买买买,公司一直赔钱,以及为了得到便宜而放弃更大的利益等行为都可能会对个体的生活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对于孩子来说,持续攻击父母可能会导致他们无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和自我价值观,从而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过程和幸福感。而对于富人来说,过度的购物可能意味着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财务管理,也可能导致他们在精神上过度依赖物质消费。对于公司来说,赔钱的行为很可能导致组织无法持续发展,员工失去工作保障和职业发展机会。而对于普通人来说,为了得到便宜而放弃更大的利益可能会导致他们失去长远规划和理智决策的能力。 因此,心理学的判断是基于影响个体的行为是否有益于其健康和发展。在以上的例子中,这些行为可能都需要被思考和反思,以便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 爱生活爱智慧

    可能我没有说明白, 富人,孩子,小明他们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出现了问题 1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建立外人眼中良好的关系(坏) 孩子自己通过原声家庭有罪论,把事业上发展不顺甩锅,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处理方式。和父母吵架后心情立马好了起来。(好) 2富人买些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坏) 通过购买缓解了他家庭情感中想和老公吵架的情绪。家庭关系得到了提升(好) 3富人2号赔钱开一家奶茶店(坏) 通过控制员工,释放了不去骂孩子的焦虑后,孩子觉得他是一个好爸爸(好) 4小明知道会失去全勤奖300(坏) 为了中奖一箱50的水果,让小明感到平静的生活有了激情的涟漪,因此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热情(好) 某些在世俗眼光来看,坏的想法和行为,意外造就了另外一个好的结果。 那么怎么评价这个呢? 我当然知道当然有更好的想法和行为。当然如果全部是功利主义,全部是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固然最好。但可以因为某些想打,行为,损失一些而获得另外一些么?如果是这样,那需要怎么评价?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19 19:47:25 上海

    提问:如何克服社交焦虑和从众心理,能自信地在公共场合展现自己的个性? 在社交中不喜欢或者不能主动发起联系,这样跟曾经的朋友慢慢失去联系,但是我改不了,而且在公共场合不敢做出任何自己认为出格的举动,包括想给街边唱歌的人一块钱,有严重的从众心理,只敢跟着大家一起无视。 回答: 看起来你正在面临社交焦虑和从众心理的问题。这些都是很常见的情况,但是它们可以严重阻碍你与他人建立真正的联系和抓住机会尝试新的事物和体验。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能会帮助你克服这些问题: 接受自己 首先,接受你自己,你不需要完美,每个人都有缺点和短处。不要过于自我批评或自我指责,努力集中精力发掘你的优点和长处。当你接受自己时,你会更加自信,这会帮助你克服一些挑战和问题。 更换思考方式 尝试改变你的思考方式,关注你的内心感受,意识到你如何看待其他人。你可能有一些负面的想法,比如“他们不想和我交往”或“他们觉得我很奇怪”。然而,这种思考方式可能是不准确和不真实的。换个思维方式,可能会让你更容易与他人建立联系。 练习社交技巧 社交技巧是可以学习和练习的。你可以尝试一些技巧,比如练习主动开始谈话,提高自己的间隔感,开放自己等方面来完善交际能力。在公共场合尝试释放自己,可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帮助你更好地处理情绪并增加自信心。 寻求帮助 如果你有比较严重的社交焦虑、从众心理或者其他困难情绪,寻找专业帮助是极其需要的。寻求治疗和建议会帮助你了解自己,并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去做出正确的决策。 要记得这些改变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努力。重点在于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你将逐渐发现你的社交能力、自己的个性和信心都在逐步提升。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20 11:21:21 上海

    可能我没有说明白, 富人,孩子,小明他们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出现了问题 1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建立 可能我没有说明白, 富人,孩子,小明他们都在各自的生活中出现了问题 1孩子不愿意和父母建立外人眼中良好的关系(坏) 孩子自己通过原声家庭有罪论,把事业上发展不顺甩锅,找到了一个独特的处理方式。和父母吵架后心情立马好了起来。(好) 2富人买些根本用不到的东西(坏) 通过购买缓解了他家庭情感中想和老公吵架的情绪。家庭关系得到了提升(好) 3富人2号赔钱开一家奶茶店(坏) 通过控制员工,释放了不去骂孩子的焦虑后,孩子觉得他是一个好爸爸(好) 4小明知道会失去全勤奖300(坏) 为了中奖一箱50的水果,让小明感到平静的生活有了激情的涟漪,因此重新点燃了对生活的热情(好) 某些在世俗眼光来看,坏的想法和行为,意外造就了另外一个好的结果。 那么怎么评价这个呢? 我当然知道当然有更好的想法和行为。当然如果全部是功利主义,全部是利益最大化的想法,固然最好。但可以因为某些想打,行为,损失一些而获得另外一些么?如果是这样,那需要怎么评价? ... yang

    这个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评价。如果这些想法和行为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或者违反了道德规范,那么就不能被称为是好的结果。但是如果这些想法和行为并没有违反任何道德规范,并且带来了积极的影响,那么可以认为这是一种良性的结果。评价一个想法或行为需要考虑多个方面,不能一概而论。 一方面,我们不能完全否定那种“坏”的想法和行为,因为它们确实产生了某些好的结果。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完全接受它们,因为它们本身还是有问题的。 因此,我们可能需要采取一个相对综合的评价方式。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些“坏”的想法和行为所产生的好的结果,但同时也需要强调它们的问题和潜在的负面影响。我们还需要思考,是否存在更好的方式来达成目标,或者在这些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它们,以避免产生负面影响。 总我们不能只看到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和方法。我们需要综合考虑种种因素,来做出比较客观和合理的评价。

  • yang

    yang 2023-06-20 16:50:19 湖北

    孩子童年被忽视,被贬低,被控制,长大后,父母用惯性贬低式思维和孩子“沟通”,勾起孩子想起小时候不好的感觉。爆发对立。 孩子认知这是口哨虐待。背后是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产生的自动贬低式思维。这些思维可能是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而不一定基于事实。 但是孩子觉得:为什么作为一个受害者,他要去理解,他要去建立积极的行为和思维模式,难道不是谁有错谁改么? 于是孩子“科学”的引导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解释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原生家庭”理论依据。 但父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觉得自己没问题 孩子理解父母后努力努力也觉得自己没错没问题 最后形成了,大家都觉得自己没问题,都不愿与改变的问题。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20 19:17:27 上海

    孩子童年被忽视,被贬低,被控制,长大后,父母用惯性贬低式思维和孩子“沟通”,勾起孩子想起小 孩子童年被忽视,被贬低,被控制,长大后,父母用惯性贬低式思维和孩子“沟通”,勾起孩子想起小时候不好的感觉。爆发对立。 孩子认知这是口哨虐待。背后是父母在面对孩子时产生的自动贬低式思维。这些思维可能是习惯性的、条件反射式的,而不一定基于事实。 但是孩子觉得:为什么作为一个受害者,他要去理解,他要去建立积极的行为和思维模式,难道不是谁有错谁改么? 于是孩子“科学”的引导父母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并解释这种行为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原生家庭”理论依据。 但父母根深蒂固的价值观觉得自己没问题 孩子理解父母后努力努力也觉得自己没错没问题 最后形成了,大家都觉得自己没问题,都不愿与改变的问题。 ... yang

    这是一个复杂而困难的情况,对于一个受过伤害的孩子来说,建立积极的行为和思维模式并不容易,尤其是需要面对过去的创伤和家庭动态中的挑战。同时,也要认识到改变并不完全取决于谁有错谁改的观念。伤害已经造成了,这不是犯罪问题,需要去追究谁的责任,重要的是现在和将来,精神分析告诉我们为什么会是现在这样,但更重要的是怎么继续更好的生活下去。心理咨询当中不是谁有错,谁改变,人关系里面有时候很难分清谁对谁错,而是“谁痛苦,谁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以下一些建议可能有助于处理这种困境: 孩子的康复过程:孩子自己需要时间和空间来处理童年的创伤,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并学会应对过去的经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指导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应对策略。 父母的接纳和理解:虽然父母可能抗拒改变或认为自己没有问题,但他们的接纳和理解是重要的。通过教育和引导,让父母了解他们的言行对孩子造成的伤害,并以积极的方式参与家庭治疗。这可能需要耐心和时间,但改变是可能的。 建立健康的边界:对于孩子来说,建立健康的边界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对自己的感受和需求有清晰的认识,并积极地表达出来。这可以通过与专业人士的支持和指导来实现,并在家庭中建立尊重和理解的氛围。 寻求专业帮助:考虑寻求心理咨询或家庭治疗的专业帮助。一个有经验的专业人士可以帮助家庭成员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感受和行为,提供有效的沟通和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每个家庭的情况都各不相同。关键是寻求专业的支持和指导,确保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得到重视,并与父母一起努力,建立一个更健康、支持和理解的家庭环境。

  • yang

    yang 2023-06-20 21:44:37 湖北

    父母的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父母在家庭中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尊重父母的权威和决策是尊重社会规则的一种表现。 孩子的价值观:注重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孩子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类似这种不同价值观产生了不和谐,怎么评价好坏?也是谁痛苦,谁改变?如果彼此都痛苦,都认为对方错了,对方该改呢?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6-22 22:15:41 上海

    父母的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父母在家庭中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尊重父母的权威和决策是尊 父母的价值观:在传统文化中,父母在家庭中拥有更多的决策权和管理权,尊重父母的权威和决策是尊重社会规则的一种表现。 孩子的价值观:注重民主、自由和平等的精神,强调个人的权利和尊严。在家庭关系中,父母和孩子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尊严。 类似这种不同价值观产生了不和谐,怎么评价好坏?也是谁痛苦,谁改变?如果彼此都痛苦,都认为对方错了,对方该改呢? ... yang

    不同的价值观是由不同的文化、教育、成长环境等因素所形成,它们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如何在家庭关系中协调不同的价值观,建立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关系,以达到家庭和谐稳定的目的。 如果不同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首先需要沟通和理解。家庭成员应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尝试理解对方的立场和想法,而不是互相指责和批评。双方可以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相互尊重和平等的关系。 当然,如果彼此都痛苦,都认为对方错了,双方都需要进行妥协和改变。这需要双方都有意愿和努力,而不是单方面强制要求对方改变。双方可以寻找共同点,建立共识,逐步调整各自的价值观,以达到相互尊重和理解的目的。

  • yang

    yang 2023-07-04 02:04:51 湖北

    口哨虐待的本质可能是施虐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控制欲。 有没有可能是受虐者在扮演受害者,自动把自己代入“受害者”的位置上 他主动选择了去经历这样的体验,因为他已经熟悉了,(强迫性重复?) 于是在关系中逐渐形成了这样。 受虐者获得了某种需求,也就是说他其实是共谋。 为什么受虐者,会这样?明知道关系是不健康的,就是不愿意改变。 延伸一下,很多情况下,人们明知道对比利弊后的最优解是其他的,但就是做不到知行合一,这个是为什么?

  • yang

    yang 2023-07-04 02:38:35 湖北

    小明在婚后总是,惹麻烦,一团糟, 他内心就是想看看对方能宽容自己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重视他 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无聊的, 他已经有认知这样做是错误的。 然后他分析得知原来是:原生家庭中自己未被看见,没感受到爱 所以通过来“做错误的事”获取关系中“求证” 确认伴侣“无论我做什么都爱我” 小明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也觉知到这么做无非是要满足小时候未被看见,未被关心的欲望 很多时候明明知道这个是错的,但就是不改,或者改不了, 本质是什么?

  • yang

    yang 2023-07-04 16:04:51 湖北

    有一个问题,心理学中的“攻击性”表达不满时候,出现了不同的方式 1故意摆烂。我就是让你难受,我知道你在乎我,我就毁掉自己让你难受。 2奋发图强。努力赚钱,我比你好,来表达攻击性,似乎成为了一种动力。 有一个悖论是心理学中的“接纳” 如果接纳了,我就是普通人,我就是做不到比你好,我就是赚不到钱,那不就和2矛盾了么? 接纳了自己做不到2就只剩下1了,该怎么办? 是因为1比2更容易做到?所以出心理问题的都是1吗。

  • 生活在别处

    生活在别处 (勤谨和缓,功不唐捐。) 2023-07-14 01:08:44 上海

    “相信世界上有美好的亲情,有矢志不渝的爱情,但不相信自己会遇见”,这样的底层逻辑,怎么改?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7-14 10:39:35 上海

    口哨虐待的本质可能是施虐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控制欲。 有没有可能是受虐者在扮演受害者,自动把自 口哨虐待的本质可能是施虐者为了满足自身的控制欲。 有没有可能是受虐者在扮演受害者,自动把自己代入“受害者”的位置上 他主动选择了去经历这样的体验,因为他已经熟悉了,(强迫性重复?) 于是在关系中逐渐形成了这样。 受虐者获得了某种需求,也就是说他其实是共谋。 为什么受虐者,会这样?明知道关系是不健康的,就是不愿意改变。 延伸一下,很多情况下,人们明知道对比利弊后的最优解是其他的,但就是做不到知行合一,这个是为什么? ... yang

    关于口哨虐待的本质,施虐者追求控制欲的说法是一种常见的解释,因为施虐者可能通过控制和羞辱受虐者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然而,受虐者在这样的关系中的角色也可能是复杂的。 有些受虐者可能在扮演受害者时,感到自己更能够掌握局面。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可能会选择不改变关系,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角色,并且可能害怕改变会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此外,受虐者也可能获得某种需求满足,虽然这种需求是以一种不健康的方式满足的。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其他方面感到缺乏控制或满足,或者因为他们内化了对自己的负面评价,以至于相信他们只配被虐待。 另外,人们明知道最优解是其他的,但无法实际行动,可能涉及到各种心理和情感的因素。有时候,人们可能受到习惯、恐惧、自我怀疑、依赖关系、文化或社会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他们无法采取最佳行动。此外,人们也可能在认知偏差、情绪困扰或冲突中感到困惑,导致他们难以实现知行合一。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心理和情感因素的作用也可能因人而异。因此,对于为什么受虐者会选择不改变关系或为什么人们做不到知行合一,确切的原因可能因个体而异。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7-14 10:51:27 上海

    小明在婚后总是,惹麻烦,一团糟, 他内心就是想看看对方能宽容自己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重视 小明在婚后总是,惹麻烦,一团糟, 他内心就是想看看对方能宽容自己到什么程度,什么时候能重视他 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无聊的, 他已经有认知这样做是错误的。 然后他分析得知原来是:原生家庭中自己未被看见,没感受到爱 所以通过来“做错误的事”获取关系中“求证” 确认伴侣“无论我做什么都爱我” 小明也知道自己做错了,也觉知到这么做无非是要满足小时候未被看见,未被关心的欲望 很多时候明明知道这个是错的,但就是不改,或者改不了, 本质是什么? ... yang

    小明的行为模式可以被描述为一种追求验证和寻求爱的方式。他内心渴望被关注和被重视,但由于在原生家庭中未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和爱,他试图通过做出错误的行为来获得伴侣的关注和爱的证明。通过犯错和惹麻烦,他希望得到伴侣的反应,以验证伴侣对他的关心和爱是否足够。 这种行为模式可能与小明童年时期的经历和情感需求有关。在原生家庭中,如果他没有得到充分的关注和爱,可能导致他内心存在一种未被看见、未被关心的欲望。这个欲望在成年后仍然存在,并影响着他的行为模式。 小明明确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也明白这种方式只是满足他童年时期的情感需求,而非建立健康和成熟的关系基础。然而,改变这种行为模式可能并不容易,因为这是偏向潜意识层面的,就如同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知道但是做不到,道理都懂,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是一样的。这可能涉及到深层的情感工作和心理疗程,以帮助他解决原生家庭中的未解决情感,并学会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而不是通过错误行为来寻求验证。 本质上,这种行为模式是一种心理机制,用来满足被忽视和未被关注的情感需求。改变这种行为模式需要个体有意识地面对并解决内心的情感缺失,并找到合适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这可能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帮助小明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寻找更积极、成熟的方式来与伴侣建立关系。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7-14 10:59:38 上海

    有一个问题,心理学中的“攻击性”表达不满时候,出现了不同的方式 1故意摆烂。我就是让你难受, 有一个问题,心理学中的“攻击性”表达不满时候,出现了不同的方式 1故意摆烂。我就是让你难受,我知道你在乎我,我就毁掉自己让你难受。 2奋发图强。努力赚钱,我比你好,来表达攻击性,似乎成为了一种动力。 有一个悖论是心理学中的“接纳” 如果接纳了,我就是普通人,我就是做不到比你好,我就是赚不到钱,那不就和2矛盾了么? 接纳了自己做不到2就只剩下1了,该怎么办? 是因为1比2更容易做到?所以出心理问题的都是1吗。 ... yang

    在心理学中,表达不满或攻击性的方式可以因人而异。人们可能选择故意摆烂、自毁或者通过奋发图强来表达不满或攻击性。 关于心理学中的“接纳”,这指的是接受自己的现实状态、能力和限制,并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自己。接纳并不是认为自己是普通人或者放弃努力成为更好的人,而是理解并接受自己的个体差异和局限性。接纳自己并不意味着停止奋斗,而是在努力的过程中能够更加平和和坦然地面对自己的不完美。 并不是所有的心理问题都是由于选择故意摆烂的方式引起的。心理问题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可能与家庭背景、个人经历、情绪调节能力等因素有关。每个人在表达不满或攻击性时的方式都可能不同,这取决于其个体特质、环境以及个人经历。因此,并不能简单地断言心理问题只是由于选择故意摆烂的方式所导致的。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7-14 11:08:01 上海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咨询师一枚呀

    我了解你对这些词汇和念头的观点,但是要注意到每个人的经历和观点都是不同的。 虽然父母可能没有刻意去伤害他们的孩子,但是有些家庭中存在着有毒的行为和动态。这种行为可能是由于父母自身的问题,比如心理健康问题或者未解决的创伤,也可能是由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这些问题可能会对孩子的健康和幸福产生负面影响。 虽然每个人都应该尽力适应和提升自己,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家庭环境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有些人可能需要面对和处理他们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以便能够实现自身的成长和幸福。 同时,我们也不能简单地说自己会成为教育家或者圣人。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且充满挑战的任务,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发展。改变文化和教育的主流也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集体的努力和时间。 最重要的是,每个人都有权利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经历,而不被贬低或无视。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和个人的成长之路。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7-18 10:46:35 上海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yang

    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强加于人的方式,小明希望通过父母的改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主动去面对和解决自己的困境。这可能是因为在他的原生家庭中,他从未学会如何面对挑战和解决问题,而是倾向于依赖他人来解决自己的困境。这种强加于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会阻碍小明的成长和自我发展,因为他一直依赖他人的改变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而没有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和途径。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07-18 10:47:08 上海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该条回应已被删除] yang

    进一步了解小明的内心需求和心理状态。可能小明在内心深处有一种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得到真正的认可和满足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是源自他与父母的关系中的一些深层互动模式或者童年经历。解决这个问题可能需要倾听和理解小明的内心需求,并帮助他建立健康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同时,专业的心理咨询可能对小明有所帮助,以进一步探索和解决他的问题。

  • scowl

    scowl 2023-08-08 02:08:08 广东

    我想咨询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12-02 13:33:39 四川

    如何放心把自己交给对方,信任对方? 回答: 我猜问这个问题,是依恋回避型或者恐惧型,要放心把自己交给对方并信任对方,在恐惧型依恋或者回避型依恋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一些挑战和难题。恐惧型依恋和回避型依恋者在建立亲密关系和信任他人方面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 在恐惧型依恋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会渴望亲密关系,但害怕真正接近他人。这种恐惧可能源于这个人在童年时期受到被遗弃、忽视或者不安全的照顾的伤害。这种过去的伤害会产生一种内在的恐惧,使他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关爱和贴心,即便需要真正的接近和信任也会感到不安和恐惧。他们可能会在建立亲密关系之前先尝试建立一种安全距离的关系,使自己感到更加安全和自信。但是,当他们感觉到这种安全距离被打破,需要接受别人的关爱和贴心时,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安,这种恐惧和不安可能会使他们想要随时退缩,并找出各种理由远离别人。 回避型依恋者则可能会表现出一种防御性的态度,不愿意与任何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信任他人。这种反应可能是源于他们在童年时期遭受到过被照顾的伤害,也有可能是他们在之后的生活中遭受到过被他人伤害的经历,导致他们失去了信任他人的勇气。回避型依恋者往往会试图独立生活,不依赖任何人,避免自己的独立和自由受到侵犯。这种避免亲密关系和信任他人的态度通常会使他们感到孤独和不满足,但也会使他们觉得自己更加安全和自在。 要想放心把自己交给对方并信任对方,在恐惧型依恋或者回避型依恋的情况下,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改善。一种方法是探索和了解自己的依恋模式,认识和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可以通过采取心理治疗或者个人成长的方式来改变不健康的依恋模式,并建立更加健康和积极的依恋模式。

  • yang

    yang 2023-12-09 13:41:07 湖北

    妈妈认为葡萄最好,强迫孩子吃葡萄,即使孩子明确告知她自己讨厌葡萄。 1(妈妈讨厌香菜)孩子就站在道德的高地,告诉妈妈香菜好,防癌,富含维生素。然后天天做给妈妈吃。这个妈妈会怎么样? 2吗妈不是觉得葡萄好吗?不是爱葡萄吗?那就每天买3斤,让她早上吃葡萄,中午吃葡萄,晚上吃葡萄,第二天在买,连续吃一个月,看还爱吃吗,不行就每天吃5斤,连吃2个月呢?是不是发现葡萄不珍贵了,吃多了,吃腻了,也就不爱了? 以上两种方法哪种更好?1是通过强迫妈妈吃自己不爱的,能激发妈妈的同理心吗?2通过转变妈妈对葡萄的爱,从而转变妈妈好恶对周围人的影响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3-12-12 22:52:31 四川

    家里反对,男朋友让我未婚先孕,我该怎么办? 提问: 我和男朋友异地,隔了将近两千公里。在一起一年,没有发生过关系。现在谈到结婚的事情,我家里肯定不会同意我嫁去那么远。 男朋友意思让我先怀孕,这样家里就会同意了。说实话,我刚听他说这个我以为他是开个玩笑,结果他现在又说了这个事,我才知道他真的这样想的。 我该怎么做? 回答: 认真考虑这个男人是否值得你继续交往。他的想法很不负责任,不考虑你和孩子的未来,只是为了迎合你家人的意愿。这种做法不仅不道德,而且非常危险,你会面临意外怀孕和无法应对的风险。 男友的建议并不明智,孩子是一生的责任,不能因为家庭反对或者别的原因来轻率做出这个决定。不能牺牲自己的价值和底线。 你应该和男友好好谈一谈,告诉他你不同意这种方式,你们需要通过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想法,你们之间的关系可能需要重新审视。 可以嫁人和生孩子,但是不要急于嫁人和生孩子,这是一项长期的决定,需要你仔细考虑和准备。 如果你的家人不同意你嫁到远方,你也可以考虑和他们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找到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任何一种决定都有可能后悔,这就是人生,很多时候都很无奈。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4-03-19 21:54:05 四川

    对人品不佳的人没法控制情绪咋办? 请问对于人性很抵触排斥怎么办。具体表现是不喜欢任何人品不佳,或不礼貌,没有公德心的人,对他们也没什么耐心和包容心,如果被对方挑衅后就没法控制情绪。消极厌世,不愿与人接触。 回答: 嗯,听上去你正在经历一些困扰呢。我觉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不喜欢人品不佳或不礼貌的人,这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也不能因为一部分人的不好行为,就对所有人都产生抵触和排斥的情绪。 你可以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多关注那些美好的人和事,让心情更加积极向上。同时,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也是很重要的。当遇到挑衅或不如意的事情时,先冷静下来,深呼吸,想想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 如果你觉得自己很难与人接触和交流,也许可以尝试一些社交活动或心理辅导,逐渐打开心扉,接纳更多的人和事。 这个世界并不完美,但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值得信任和接触。用一颗包容和理解的心去看待他人,也许你会发现更多美好的东西。 我知道这很难,但请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加油哦!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4-04-02 14:41:28 四川

    为什么我总是让别人对我有误解? 问题: 我好像会有意无意的造成别人对我的误解,我从不会自己澄清,有时别人会替我说一句话替我澄清。记忆中,我很小的时候应该还没上小学呢,我在医院打针吊瓶,我妈在旁边陪我,医生说我缺锌妈妈说我再需要再喝葡头糖酸锌口服液,以前我喝过,这次看病看来补的还不够,需要再喝,护士来了,我就一直反反复复的说我很喜欢那个酸酸甜甜的水,我要再喝,直到护士说,生病了还一直要喝饮料啊?我妈说不是的,是葡头糖酸锌口服液。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在有意无意间想引起她对我的注意,但我想本质上我还是想造成护士对我的误解,让她批评我。这种事情成年后也相应的有发生,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总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好的样子,他人对我的误解是我主动塑造的。这种很拧巴的状态是为什么? 回答: 可能是因为你内心对自己有一些负面评价,感到自己不够优秀,不足以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注。所以在和他人交往中,你会不自觉地采取一些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关注,有时会通过制造一些误解、让自己显得不好来达到这个目的。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自卑的表现,需要寻找到自信和自尊的来源,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可以通过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提升自信心和自尊,从而改善与他人的交往。有时候,人们会试图通过让自己看起来更需要别人的关注和帮助来获取别人的注意和关心,或者通过让自己看起来更容易被批评和指责来减轻自己的责任感和内疚感。这些行为可能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足感。如果这种行为持续时间很长并且对自己或别人产生了负面影响,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4-04-10 11:09:48 四川

    为什么我总是让别人对我有误解? 我好像会有意无意的造成别人对我的误解,我从不会自己澄清,有时别人会替我说一句话替我澄清。记忆中,我很小的时候应该还没上小学呢,我在医院打针吊瓶,我妈在旁边陪我,医生说我缺锌妈妈说我再需要再喝葡头糖酸锌口服液,以前我喝过,这次看病看来补的还不够,需要再喝,护士来了,我就一直反反复复的说我很喜欢那个酸酸甜甜的水,我要再喝,直到护士说,生病了还一直要喝饮料啊?我妈说不是的,是葡头糖酸锌口服液。现在回想起来,我确实在有意无意间想引起她对我的注意,但我想本质上我还是想造成护士对我的误解,让她批评我。这种事情成年后也相应的有发生,这到底是为什么?我总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不好的样子,他人对我的误解是我主动塑造的。这种很拧巴的状态是为什么? 可能是因为你内心对自己有一些负面评价,感到自己不够优秀,不足以受到他人的尊重和关注。所以在和他人交往中,你会不自觉地采取一些方式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关注,有时会通过制造一些误解、让自己显得不好来达到这个目的。这种行为可能是一种自卑的表现,需要寻找到自信和自尊的来源,才能摆脱这种状态。可以通过个人成长和自我探索的方式来寻找自己的价值和意义,提升自信心和自尊,从而改善与他人的交往。有时候,人们会试图通过让自己看起来更需要别人的关注和帮助来获取别人的注意和关心,或者通过让自己看起来更容易被批评和指责来减轻自己的责任感和内疚感。这些行为可能源于内心的不安全感和不足感。如果这种行为持续时间很长并且对自己或别人产生了负面影响,建议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4-05-11 16:11:15 四川

    情绪太两端化了,容易暴走,咋办? 提问: 情绪太两端化了,容易暴走,经常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似乎没用。从心理学上来说可能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呢?应该怎么办呢? 回答: 在心理学上,情绪过于两端化、容易暴躁,以及无法控制情绪等问题通常与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关。情绪调节能力不足可能与个体的原生家庭经历有关。以下是可能的深层次原因: 1.原生家庭环境:个体的原生家庭环境对他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如果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家庭关系不稳定、亲密关系破裂、父母过度干涉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他的情绪调节能力不足。 2.心理创伤:个体经历过严重的心理创伤,如性侵、虐待或家庭暴力等经历,可能会导致他的情绪调节能力受到影响。 3.社交能力不足:缺乏社交技能和经验可能会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不足,这可能是由于过去的经历或者自然条件所限制的。 应对这样的情况,一般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对个体情况的评估,给出具体的治疗建议。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能训练、家庭治疗等等。此外,个体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锻炼身体、改变饮食习惯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4-05-11 16:11:41 四川

    情绪太两端化了,容易暴走,咋办? 提问: 情绪太两端化了,容易暴走,经常控制自己的情绪,但是似乎没用。从心理学上来说可能有哪些深层次原因呢?应该怎么办呢? 回答: 在心理学上,情绪过于两端化、容易暴躁,以及无法控制情绪等问题通常与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有关。情绪调节能力不足可能与个体的原生家庭经历有关。以下是可能的深层次原因: 1.原生家庭环境:个体的原生家庭环境对他的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如果他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家庭关系不稳定、亲密关系破裂、父母过度干涉等问题,可能会导致他的情绪调节能力不足。 2.心理创伤:个体经历过严重的心理创伤,如性侵、虐待或家庭暴力等经历,可能会导致他的情绪调节能力受到影响。 3.社交能力不足:缺乏社交技能和经验可能会导致情绪调节能力不足,这可能是由于过去的经历或者自然条件所限制的。 应对这样的情况,一般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可以通过对个体情况的评估,给出具体的治疗建议。治疗方法可能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技能训练、家庭治疗等等。此外,个体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学习情绪管理技巧、锻炼身体、改变饮食习惯等方法来提高自己的情绪调节能力。

  • 爱生活爱智慧

    爱生活爱智慧 楼主 2024-05-15 11:42:39 四川

    心理学为什么不教人怼回去,让对方受到伤害? 提问: 当你被某一句话,感受到不舒服的时候,为什么心理学不教你用什么样的话怼回去,并让对方受到伤害呢?(辩论学上就有,不是骂人学,不讨论骂人粗鄙的东西。我当然知道可以转变认知,调节情绪,等。但我很想就论这个对于专业人士的想法。) 回答: 心理学并不教导人们使用伤害他人的语言来回应不舒服的话语。相反,心理学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学会合理地处理负面情绪和情感,并以更积极、建设性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这种交流方式可以促进双方的情感互动,帮助解决问题。 在心理学中,回应不舒服的话语的一种方法是运用自我表达技能。自我表达技能可以帮助一个人以一种明确、尊重和建设性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立场和情感,而不是通过攻击和伤害他人来解决问题。自我表达技能的训练可以帮助人们学会处理不舒服的话语,并以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回应。 另一种方法是情境适应性的反应。情境适应性的反应意味着要根据所处的情境和人际关系,选择适当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在保持自尊心的同时,与他人建立更加良好的互动和关系。 总心理学教导人们在处理不舒服的话语时,运用自我表达技能和情境适应性的反应,以建设性和尊重的方式与他人交流。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也可以促进双方之间的情感和谐。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46586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