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女都在不婚,拉拉还在拼命形婚”吗?为什么?

CinAzure

来自: CinAzure(No one has the right to judge.)
2021-02-22 03:23:49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 CinAzure

    CinAzure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judge.) 楼主 2021-02-22 07:16:26

    [该回应暂时不可见] [该回应暂时不可见] 部分内容可能不符合 社区指导原则

    嗯嗯,标题只是顺手搬运了文里提到那个贴子的标题,我自己的看法也是一个问号,第一句就说了 身边样本太少 无法判断,没有身边即世界的意思。楼里的回复也能看出来,不同同温层不仅看法大相径庭,思维方式也非常不一样。 感谢你分享的数据,搬运的标题本身如果有值得讨论的点,确实是在于 觉醒-大流 比例是否在直女群体中更高,差不多,还是更低。如果直女和les两个群体是天然形成的,那确实应该差不多。不过考虑到les群体实际上比直女群体更有选择性(selective),即使两个群体这个比例差不多,我还是会觉得有一些意外。 你的后两段实际上跟我想表达的那个猜测是一样的,不过你是正面论述 说得更清楚~我的想法也是,倘若这个猜想确实说中了一些在某个局部同温层中les群体的心态,能意识到它,也许对自我认同会有好处。

  • CinAzure

    CinAzure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judge.) 楼主 2021-02-22 17:13:51

    emm...这个“觉醒-大流”的比例问题应该是调研不出来的吧……我觉得,所以才说“理论上来说”嘛 emm...这个“觉醒-大流”的比例问题应该是调研不出来的吧……我觉得,所以才说“理论上来说”嘛,现实中不知道呀。 然后天然形成还是选择形成这个问题……又是另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了。其实我现在的观点是——性向没那么重要。当然这个展开说又是另一个话题,在此暂且不表,有机会再说~ 我觉得对个体来说,如果一个人天生的“自我”比较强,那么她生为女同应该会比生为直女更早地觉醒,因为作为少数“异类”,更容易去反思和质疑父权社会种种制度的不合理性。反之,如果她天生的“自我”比较弱,那么她生为女同可能会比生为直女更难觉醒——因为她会更倾向于把所有的不幸和不公都往“性向”去归因,无法发现问题的根本,反而更容易去认同父权社会约定俗成的文化和价值观——渴望成为多数“正常人”中的一员。 ...

    hmmm全貌的数据肯定是存在的,现实中暂时无法进行恰当合适的取样之前,不同角度理论上的讨论也是很有用的呀。 归因这个角度非常好,我之前没有想到。之所以说les群体“selective”,在某种意义上我可能做了以下这种假设推演:既然那些未觉醒/弱自我的女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更容易认同父权价值观,那么长期来看 她们更有可能选择脱离les群体,通过直婚的方式“回归”直女群体。造成的结果就是直女群体 大流分母增加,les群体 大流分母减少。(这个假设的一个基点是,客观行为是比主观自我声称更可信。直婚还声称自己是les的,我会倾向于翻白眼...

  • CinAzure

    CinAzure (No one has the right to judge.) 楼主 2021-02-22 17:20:37

    我的身边对此的感受是相反的,直女都在结婚,谈恋爱的也会想什么时候结,不太直的会觉得没必要结 我的身边对此的感受是相反的,直女都在结婚,谈恋爱的也会想什么时候结,不太直的会觉得没必要结婚(包括但不限于les)。 发声的方面,我会觉得直女激进到无视理性的声音看起来是大的,有一些非直人的声音会因为不够“坚决”被围攻谩骂,ta们很多还在日常致力于相关工作,网络发声往往因为不够吸引眼球而没有那么广为传播。 假设标题成立,会倾向于觉得,意识到自己不直的人可能早早得知世界的残酷,可能也做出了一些没有得到良好反馈的试探,年少时的挫败带来的挫败和不安感可能更强。相较而言,没有性取向负担的直人可能安全感会强一点(看到结婚问题上发现自己父母并没有站在自己立场上的直女崩溃贴有感…… ... からあげ

    嗯嗯网络发声和日常工作的差异很有可能,任何群体里激进的声音确实都有被放大的趋向... “看到结婚问题上发现自己父母并没有站在自己立场上的直女崩溃贴有感……”既视感非常强了=。= 类似的还有独生女儿婚前看到父母财产安排才猛然发现父母重男轻女而崩溃...

你的回应

回应请先 , 或 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