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收藏

心不改
来自: 心不改 (北京) 2018-06-21 02:31:58创建   2024-04-20 02:22:15更新
来自:豆瓣广播

沐沐柒的广播: 消失很久的秦医生出来卖书赚钱了, 对,就是说【红 毛药酒】不靠谱,进去了几个月的那个秦医生 他的公众号只发过这一篇文, 就是求助,他现在是慢性肾衰竭4期,需要💰 很多书不错,大家看看,帮忙转转呀[难过] (搜文就可以找到他和书店,我不能发带码的,怕杠 精~) #那些勇敢做自己的人#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张佳玮 126人喜欢
以前有过个说法:一个作者逝去后,会去到他曾经创造的世界去。 我现在诚心希望这是真的:鸟山明老师,可以去他所创造的世界,进入到我们一直记忆的那个世界。 不知道他是否会在头顶多一个天使光环。 是否有阎魔大王与界王在等待他,等着跟他说冷笑话。 “战斗力只有5。” “悟饭,你干得很好,跟妈妈说对不起。” “你的愿望已经实现了。” “嘿哟哟!” “我不是短笛也不是神仙,而是个忘了名字的那美克星人。” “三倍界王拳的冲击波!””“被顶回来了!”“四倍!!” “我的战斗力是53万。” “一本一块九。” “一本...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指定能程小姐的广播: 在b站上看到一个解析紫薇格格的视频,说的特别好。其实还珠在90年代末突然在两岸甚至是东南亚华人社会的现象爆火是非常符合历史阶段的。当时琼瑶奶奶的首选大作是民国苦情戏苍天有泪,请来了港星朱茵还有自己的亲女儿水灵(蒋勤勤),还珠格格是她的一个小制作,没报多大指望。却没想到心态轻松的小制作反而成了堪载电视史的大作。回想起来,还珠格格是一个女儿找爸爸最后寻回身份序列的故事,但却难得地对东亚式爹权进行了颠覆反叛和嘲笑,不识字的小燕子和饱读诗书的紫薇从两种不同的女性视角对父权和君权进行的批判,歌颂的是一种更平等更人性化的父亲与子女的关系,这深深符合了即将入世并迎来20年经济腾飞和阶层最自由流动的中国社会的主流心态,所以才有了还珠的爆火,正如几年后05超女,开启了我们离全民投票aka某种民猪最近的机会一样,千禧年前后的种种民智启蒙和生命力翻涌,真是令人怀念。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梅斯布 7454人喜欢
《致命魔术》中最伟大的魔术师,显然不是Angier或者Borden,而是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迄今为止,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都重复着相同的母题:复仇,这种复仇又往往与偏执、孤独、异于常人,等特性相联系。正如《失忆》中患有短期记忆丧失的主人公的复仇,《失眠》中患有失眠症的主人公的复仇,以及《蝙蝠侠》中双重身份的主人公的复仇。《致命魔术》中,复仇被转化为两主人公的针锋相对,而这场针锋相对的引子,也正是Angier...
回复
来自:豆瓣小组
咣咣认真学习 6974人喜欢
更新一下,已经过去两天了早就好了🥹家人们觉得好笑哈一下就完事了不...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得閒炒飯 🐾的广播: 苹果?你是不是觉得我好糊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咏而归 1341人喜欢
(我制作了第一期视频,请见【【希腊神话图谱】0. 序言-哔哩哔哩】 [视频] 重读神话的动机有好几个。博尔赫斯不停安利的《神曲》,写到但丁在地狱碰到痛哭的普路托斯;《金枝》叙述的祭祀仪式和民俗故事;《千面英雄》里反复提及的英雄之旅;《政治哲学》里常讲的安提戈涅故事……都把我拉回那个充满着奇妙幻想、血腥与温情并存的神话世界。 本来打算今年能看完希腊、日本、印度、北欧和爱尔兰的原典故事。希腊这道坎就没迈过去,不仅书越看越多,还做图谱记录下来。工具是markdown编辑器Obsidian。 整个体系有...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i-oooo🌵的广播: 《|book:3014035|谣言|》厉槟源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曾良君的广播: 小时候,我家后面正对着一个机关大院,下班后那里会拉起铁门。有个富有探险经验的男孩子说,其实这种栅栏铁门是可以钻过去的,什么样的人可以钻过去呢,判断标准又是什么呢,就是只要头能过去人就能过去,然后你的肩膀配合着这样那样,说着他就当场穿了一个给我们看。 他走了后,我们其余的人都跃跃欲试,纷纷将自己的脑袋探进去,然后模仿着他的动作,肩膀这样那样,一个两个我们全都成功了,他果然没有骗人。然后我们又一个个再钻出来,但不知道为什么,当我把脑袋探出去后,我就忘记肩膀该怎么做了,于是当所有人都出来后,只剩下我头卡在栏杆外,双手紧握着两侧的栏杆,好像要被押送去大牢里那样。小伙伴们开始七嘴八舌地指导我要侧转身体、低下肩膀,可就是不行,很快就到了吃晚饭的时候,大家纷纷都回家了,大院的门口就只剩下了我一个人。 此时我爸正在厨房里做饭,他透过窗户瞧见我脑袋卡在铁门上,他冲我喊:你搞什么? 我:不要你管!我就喜欢这样! 而我爸果然也就没有再管过我,我就这样卡着动弹不得,看着下班的人、回家吃饭的人、在井边闲聊的人,以及吃完饭又出来散步的人在我面前走来走去,一种恐惧在我心中升腾起来,我想难道我要这样一辈子被卡着吗,我将在这里眼睁睁看着所有的小伙伴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娶妻生子,而我,就这样卡着。 越想越有可能,我不禁哭了起来,于是吃完饭的小伙伴们又围了过来,我妈也来了,她告诉我,等我出来后,我就会晓得她的厉害了,听完我就开始嚎啕大哭,我一向是晓得她的厉害的呀!这下我不知道我应该继续这样卡着还是要出来了。 大家跑去把那个很有探险经验的小孩子又叫了过来,他好像一条泥鳅一样从铁门中穿来穿去表演给我看,让我领会精神,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觉得铁门好像毛衣棒,他像毛线。 最后我终于穿出来了,许多年过去了,我也是个中年人了,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我是不是在生活的铁门中被卡住了,我现在也好像就卡在某个缝隙中动弹不得,然后看着小伙伴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娶妻生子,我在那里喊:不要你管!我就喜欢这样!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橘次郎的夏天的广播: 一大早,放孩子们去玩雪,给他们拍照片,越来越爱我橘次郎了!

回复
来自:豆瓣广播

迷宫中的站起来的广播: #囤片准备#经过多次试验证明按国别、导演、导演出生年份来分类是最科学高效的。

回复
来自:豆瓣电影评论
剧毒社 440人喜欢
(本文首发于【剧毒社】微信公众号,欢迎转发,谢绝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 前两天迪士尼公开了真人版(没有人!)《狮子王》电影预告片。 这【大型吸猫现场】看得人手痒得不要不要的: 这小奶狮!这小肉垫!这无辜的小眼神! 是想把我萌死在电影院吗?! 我这就屁颠屁...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纽太普 84人喜欢
听到金庸去世的消息,我是懵的。虽然于情于理,94岁的老爷子已经算是高寿,但不知为什么,我总有种金庸似乎永远不会死的错觉。 他死了,他创造的那个有刀有剑有内力,有生有死有江湖的乐园,好像就不复存在了。那个武林的乐园是如此真实,几乎嵌入了当代中国人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而金庸还活着的时候,就拥有对这个乐园的最终解释权,这是种特别奇妙的感觉,知道他还在的时候,就觉得那个乐园还是活的,还在我们身边。 而现在他死了。 我第一次读金庸是初中毕业的那个暑假。那时候我保送进了高中,度过了人生中最漫长和适意的一个夏天。陪伴我的,除了韩日世界杯,就是金庸。我家附近有一个新华书店,我每天一大早趁着天还不热进去,一读一个上午,中午草草回家塞几口饭,下午又去书店报到。我和营业员阿姨维持着一种微妙的平衡——我不坐下来,就算是“浏览”不算“白看”。 就这样,我用一个暑假站着看完了那一套金庸全集。 进了高中,一本盗版缩印版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豆瓣读书 841人喜欢
八月第二周,美国作家埃默·托尔斯小说新作《莫斯科绅士》以绝妙的结构和精致的文风,让你获得观看韦斯·安德森电影《布达佩斯大饭店》般的阅读体验;贾行家随笔集《潦草》以“凝胶一般的文笔”和难得一见的赤诚,记录广阔的人生、人心、人性;《西西里柠檬》汇集《世界文学》创刊以来的经典名家短篇。 虚构类 *特别推荐 《莫斯科绅士》 曾凭处女作《上流法则》一鸣惊人的美国作家埃默·托尔斯,推出小说新作《莫斯科绅士》,由博集天卷引进。1922年,罗斯托夫伯爵被认定为不悔罪的贵族,被判软禁在克里姆林宫对面的大都会酒店。这位此前从未工作过一天,人生要务唯有追求智慧与学识的绅士,自此只能栖身于这家五星级酒店的阁楼,以独特的视角观望俄国在历史车轮下展开的巨变……这本优美的小说充满了风趣幽默的桥段、闪闪发光的人物和精致迷人的场景,展现了在时代的洪流中,人之为人的意义。 本周虚构类图书榜中,奥地利作家罗伯特·泽塔勒的《大雪...
回复
来自:豆瓣相册
咖呢啡 2049人喜欢
感谢所有路人真情出演XD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豆友3885817 1105人喜欢
狗剩爹推荐的100部哲学电影(1) 今天接着分享其他类型的哲学电影: 3.科学哲学 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是从哲学角度考察科学的一门学科。它以科学活动和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主要探讨科学的本质、科学知识的获得和检验、科学的逻辑结构等有关科学认识论和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基本问题。 科普纪录片能以讲述的方式表达科学哲学,但故事片只能通过故事中的事件和对话来反映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反映科学的方法以及限度。 比如在《超时空接触》中,朱迪·福斯特饰演的女科学家在和马修·麦康纳饰演的...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德川咪咪 340人喜欢
如果一个男人只是为了糊口而赚钱,还不如去卖屁股! 差不多十年前,我刚认识纽太普,他还是个戴着黑框眼镜的22岁男青年,在报社当记者。纽太普是很精致的一个上海男生,处女座,有36套衬衫,换着穿可以一个月不重样。 那年我19岁,每年暑假都要重温《情深深雨蒙蒙》,大概是电视看太多了视力急剧下降。看到纽太普第一眼的时候我觉得,这个人有点像我的童年男神何书桓。 何书桓:??? 纽太普:古巨基长得没我帅好不好? 纽太普是我大学学长,第一次见面的时候,他就说自己是bbs大神,在学校的局域网里呼风唤雨(根据他的形...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炯之 1950人喜欢
这是一篇对于TSPDT(They Shoot Pictures,Don't They?)评选出来的电影史最伟大的前250位导演的一篇评论文,一篇不是影评的影评,但却是百分之百的迷影,怀着对电影的热爱,走进这250位导演的创作生涯,去体验他们的电影生命,去感知他们的电影创作历程,去消化他们的电影记忆,是对迷影时光的一次最深情的回望,也是迷影岁月一次最好的总结。 注:每个导演的小标题很多是公知,有的非本人原创,比如法斯宾德:新德国电影的心脏 1.希区柯克:悬疑电影的集大成者 他最常用的概念即是麦格芬...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月眠不语 9980人喜欢
“我喜欢阅读、听音乐、我还爱猫。即使我还是个小孩子,我也很高兴,因为我知道自已的所爱。直到现在我都没变过,这三样东西就是我的所爱,我的信心。” ——村上春树 弗朗茨•卡夫卡曾在1904年,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说:“ 我想,我们应该只读那些咬伤我们、刺痛我们的书。所谓书,必须是砍向我们内心冰封的大海的斧头。” ——村上春树 ……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和雷蒙德·钱德...
回复
来自:豆瓣日记
爱啃骨头的猫咪 2245人喜欢
文/爱啃骨头的猫咪 一、写在前面: 首先往下看之前,请正确看待这个“套路”。写书评的方式方法有多种多样,我在这写出这个“套路”,是想给“看完一本书没什么感想、想写点东西却不知道怎么下笔”的这些人提供一点思路。不是谁天生就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的,阅读、写作都需要一些技巧。 下面总结的这些“套路”是我这两年写书评的时候总结的一些“歪门邪道”的方法。很多时候最难的就是开始,很多人想写,但盯着空白文档一个字都敲不上去,因为不知道从哪开始说,不知道写什么。我以前就是这样的人,满脑子的想法不知道如何下笔。所以,如果你想开始练习写一些书评,却不知道第一行字写什么的时候,你可以试试我总结的这几个方法。 这几种方法不是完全独立分开的,里面提到的书,也不一定要用我给出的方法去写。书评形式多种多样,关键是你的文字掌控力和逻辑能让你最后的稿子呈现什么样。 二、写书评的“固定套路” 第一种:全书介绍+作者简介+自己...
回复
<前页 1 2 3 4 后页>

什么是豆列  · · · · · ·

豆列是收集好东西的工具。

在豆瓣上看到喜欢的内容,都可以收到你自己的豆列里,方便以后找到。

你还可以关注感兴趣的豆列,看看其他人收集的好东西。

这个豆列的标签  · · · · · ·

心不改的其它豆列  · · · · · ·  ( 全部 )